中文在菲律賓越來越重要 菲國學生愛讀華文學校

2021-01-12 央視網
中文在菲律賓越來越重要 菲國學生愛讀華文學校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24日 16:06 來源:新華網

  早晨8點,11歲的維克託和15歲的約瑟夫搭乘小公共汽車來到位於馬尼拉通多區的帕德雷·阿爾格大街,與陸續到來的同學們一起走進中正學院,一個去小學部5年級的教室,另一個去中學部3年級的教室。

  在菲律賓的華文學校裡,像維克託和約瑟夫兄弟倆這樣的菲律賓學生並不少見。隨著中國經濟不斷發展,影響力越來越大,中菲關係進入黃金時期,越來越多的菲律賓人希望到這個日益強盛的鄰國尋求發展機會。對於他們來說,中文的實用價值日益增加,中文在菲律賓社會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從1899年第一所華文學校在菲律賓開辦以來,經過100多年的發展,目前菲律賓國內共有169所華文學校,學生總數超過10萬人。師資力量雄厚的學校還開設了大學部,具有授予學士學位的資格。

  華校的經費全部自籌。一般來說,華文學校依附於各地的華商社團,因此華文學校的學費標準通常比普通公立學校高,但多數華校對貧困學生有照顧政策,可以適當減免學費。

  隨著時代發展,菲律賓華文學校擺脫了初期的華僑學校模式,逐漸向更能被菲律賓社會接受的主流學校方向發展。華文學校除每周教授10小時中文外,其他方面與菲律賓的私立學校完全一樣。華文學校逐漸融入了菲律賓社會,並憑藉先進的教學條件和優良的教學質量得到華裔和菲律賓原住民的共同認可,社會地位不斷提高。

  為了規範華文教育,菲律賓華文教育研究中心編寫了一套華語教學大綱和教材,試圖讓學生在學習中文語言的同時,更多地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和傳統。(範蕾)

責編:王壹霖

相關焦點

  • 【菲華社會】報社沒記者學生不識中文 從華文報文學教育重新認識菲律賓
    諷刺的是,菲律賓華文作家在1980年代以前,一度以臺灣作為主要發表園地。」那樣的「一度」,已經被腐敗和混亂吞噬了。由七千多個島嶼組成的菲律賓被稱為「千島之國」,總計人口逾億(位居世界第13名),華人約佔1.5%。宗教多元、地域上也有北中南的差別,宗教衝突、恐怖攻擊等矛盾在這個千島之國時有所聞,也不乏Makati這種比臺北市信義計劃區更為繁華之處。
  • 陳永栽:菲律賓華文教育「明天會更好」
    中新社馬尼拉10月30日電 菲律賓著名僑領、商業大亨陳永栽日前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對菲律賓華文教育發展前景表示樂觀,強調「大有希望,明天會更好」。  陳永栽長期以來大力支持菲國華文教育發展,所作貢獻備受社會推崇。陳永栽近日剛與施至成、施恭旗、鄭少堅、陳覺中等菲國知名華人大班一起榮獲母校菲律賓中正學院頒授的「傾心教育巨擘獎」。談及此次獲獎,陳永栽謙虛地說,「中正是我們的母校,所以大家儘量幫忙」。
  • 菲媒:菲律賓華教中心推薦12位同學報讀中國高校
    來源:中國僑網據菲律賓《世界日報》報導,菲律賓華教中心的華語師資「造血計劃」已進入第十七年。近日,在各華校的推薦下,有一位同學獲北京語言大學錄取,九位獲暨南大學錄取,兩位獲華僑大學錄取。他們將在華學習五年,第一年為漢語學習,第二至五年為國際中文教育或華文教育專業學習。學成回國後,將服務華校至少六年。由於新冠疫情影響,本中心華語師資「造血計劃」學生本學年度上學期無法前往中國院校進行實體學習。他們將進行網上選課,之後在線學習各個課程,做到「停課不停學」。
  • 倡導中菲文化兼收並蓄的理念,積極推進華語教學改革——記菲律賓光啟學校
    【編者按】菲律賓光啟學校是菲律賓大馬尼拉地區一所涵蓋幼兒園至高中教育的私立教會學校,學校的中文校名取自中國明代的大科學家,也是天主教在中國的主要傳播者徐光啟的名字。學校倡導中菲文化兼收並蓄的理念,以培養學生嚴以律己、追求卓越的學習態度和積極進取、服務他人的崇高精神為教學宗旨。學校不斷接受新的漢語教學理念,進行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 試論菲律賓華人宗親會發展華文教育的功能及影響 ——以菲律賓濟陽柯蔡宗親會總會為例 賴林冬
    二、華人宗親會發展華文教育的功能表現菲律賓華人宗親會涉足與華文教育有關的活動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時值菲律賓剛走出戰爭的陰霾,華文學校百廢待興,華文教育亟待挽救和延續。華文宗親會就是在此背景下衍生對發展華文教育的功能,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制定華文學校學生獎助學體系第二戰世界大戰期間,菲律賓的華文教育被戰爭淹沒,所有華文學校都閉校停課。
  • 陳永栽捐助逾千菲華裔 前往集美學中文
    中新社廈門4月1日電 (記者 楊伏山)2015年「中國尋根之旅」——菲律賓華裔學生學中文夏令營,1日在廈門集美開營,來自菲律賓全國各地的1022名華裔學生和老師,將在福建展開為期  菲律賓航空公司董事長陳永栽、福建省副省長鄭曉松、國務院僑辦文化司副司長周虹等一起為夏令營學生代表授營旗。
  • 海外華文教育:中文要教好 師資很重要
    在曼哈頓華埠第一學區、皇后區法拉盛第25學區、布魯克林日落公園第20學區等華裔新移民集中的公立學校,華裔教師依然缺少,與學生數不成比例。資深教育人士指出,擁有文化相近、語言相通的教師,對新移民學生的教育很重要。華裔教師不足,將不利新移民學生融入校園生活。華教教育方興未艾「我的4個孩子每個星期天都上中文課,家裡的規矩也是必須講中文。」
  • 菲律賓留學可靠麼?走進美式教育的菲國「北大」——菲律賓大學
    比起英美澳新加等國,菲律賓大學的學費又非常便宜,近年來,菲律賓留學頗受韓國、中國等臨近亞洲國家學生的追捧。四大名校在菲律賓的大學中,最著名的四大名校就是:菲律賓大學UP,德拉薩大學DLSU,聖託馬斯大學UST以及雅典耀大學Ateneo。
  • 人物誌:菲華僑領陳永栽:我心中滿是對祖(籍)國的情意!
    中新社記者 關向東  9月29日,應邀參加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典活動的85歲菲華僑領、菲律賓航空公司董事長陳永栽博士,在北京參加了全球15家企業向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捐款活動,繼在菲律賓支持華文教育多年後,陳永栽參與到支持全球海外華文教育、弘揚中華文化行列裡。
  • 華文學校 迎來歷史發展機遇期
    德國漢園杜塞道夫中文學校舉辦讀唐詩活動  荷蘭丹華文化教育中心的課堂「華文學校辦得好,不僅僅是我們辦學者個人的功勞,更重要的是得益於祖(籍)國的快速發展。祖(籍)國的強大給新時代的海外華文教育帶來了最好的歷史發展機遇。」這是西班牙巴塞隆納孔子文化學校創始人麻卓民在辦學過程中的最大感受。中國發展推動學校建設麻卓民的感受正是中國語言文化國際吸引力和影響力大幅攀升的註腳。
  • 菲律賓華教中心推薦12位同學報讀中國高校
    中國僑網9月3日電 據菲律賓《世界日報》報導,菲律賓華教中心的華語師資「造血計劃」已進入第十七年。近日,在各華校的推薦下,有一位同學獲北京語言大學錄取,九位獲暨南大學錄取,兩位獲華僑大學錄取。他們將在華學習五年,第一年為漢語學習,第二至五年為國際中文教育或華文教育專業學習。學成回國後,將服務華校至少六年。由於新冠疫情影響,本中心華語師資「造血計劃」學生本學年度上學期無法前往中國院校進行實體學習。他們將進行網上選課,之後在線學習各個課程,做到「停課不停學」。
  • 駐菲律賓大使黃溪連:希望「中國大使教育基金」激勵更多人關心和支持菲律賓華教事業
    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一直高度重視菲律賓華文教育,自2014年起設立「中國大使教育基金」獎學金、助學金,以激勵勤奮好學、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學生,資助學習刻苦、品行良好、家境清寒的學子進行華文學習。迄今為止,該項目已連續實施6年,累計資助了全菲90多所華校共900名學生。今年又將有來自90多所華校共165名學生獲得獎學金、助學金支持。
  • 華文教育
    (《關於華文教育的變化與發展初探》王學民)如果說「華僑教育」、「華人教育」是「在僑居國」和「在入籍國」所辦的教育的話,那麼「華文教育」則打破了這種地理的界線,國內大陸北京華文學院和華僑大學華文學院、暨南大學華文學院,臺灣有關的各類學校所從事的亦是「華僑、華人子女接受中華民族語言文化的教育」之工作,其自然非「華文教育」莫屬了。
  • 中國駐菲律賓大使:今年「中國大使教育基金」首次增設華校華語教師獎
    每經編輯:趙慶據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網站消息,8月17日,黃溪連大使出席由菲律賓華教中心籌辦的「中國大使教育基金」獎學金和助學金網上頒獎儀式黃大使表示,華文是聯繫中華兒女的共同紐帶和精神家園。中國駐菲使館一直高度重視菲華文教育,自2014年起設立「中國大使教育基金」獎、助學金,以激勵勤奮好學、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學生,資助學習刻苦、品行良好、家境清寒的學子進行華文學習。迄今為止,該項目已連續實施6年,累計資助了全菲90多所華校共900名學生。今年又將有來自90多所華校共165名學生獲得獎、助學金支持。
  • 中國駐菲使館探望流落街頭華文教師
    中新社岷裡拉3月28日電:28日中午,中國駐菲使館參贊兼總領事羅剛,代表駐菲大使趙鑑華前往菲華婦女養老院,看望已經獲得妥善安置的79歲岷裡拉聖公會中學小學部退休老師黃愛治(Juanita Uy)。  上週末,當地媒體一則《退休華文教師流落街頭淪為乞丐》的報導(編者註:此新聞為本報獨家報導),引發菲華社會對於華文老師關愛的議論,也引起中國駐菲使館關注。  據報導,黃愛治上周被她曾執教的聖公會中學學生發現流落岷裡拉街頭。聖公會中學校友會接訊後遂派人前往探望,並帶黃老師到當地醫院檢查身體。
  • 馬科斯的華人同化政策與菲律賓華人社會的嬗變(1975-1985) 楊靜林
    4.註冊學生;從1976年至1977年,外僑學生註冊報名的數目不能超過該年度全部報名額的三分之一[6]。在1975年6月《菲中聯合公報》發布後,菲教育部接連對華校又下達了三道命令:1.禁止使用臺灣編寫的課本、課程設置和參考教材,華校一律採用菲律賓出版的教材和菲律賓學校的課程設置。1975年6月11日當局向五十多所華校發出最後通知,要求這些學校一律使用菲律賓教育部規定的課本。
  • 我校在第十九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菲律賓賽區決賽中喜獲佳績
    7月11日下午,由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主辦,紅溪禮示大學孔子學院承辦的第十九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菲律賓賽區決賽在線上舉行。我校紅溪禮示大學孔子學院學生、我校在讀留學生畢玥晨以出色的表現脫穎而出,獲得本屆比賽的總冠軍,並將參加全球「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
  • 海外實踐 | 菲語:愛家情深的菲律賓女傭
    為深化對一帶一路的認識,培養學生全球視野,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暨建設管理系發起「菲語」海外實踐支隊,前往菲律賓調研菲傭現狀以及菲律賓建築事業和防災減災工程。支隊同學由來自各個院系對菲律賓文化及建設事業感興趣的清華本科生組建。上至五字班,下至八字班,各位隊員志趣相投,將一起開啟菲律賓的實踐之旅。在「千島之國」菲律賓,菲傭長期以來是這個國度的一張強有力的軟實力名片。
  • 菲律賓首家華文學校擁百年校史 致力傳承中華文化
    菲律賓首家華文學校擁百年校史 致力傳承中華文化   菲律賓中西學院(Tiong Se Academy)創立於1899年4月15日,由當時中國駐菲律賓的第一任領事陳綱在中國駐菲領事館內創辦,是菲律賓首家華文學校,也是歷史最悠久的華文學校。
  • 外派華文教師:我們一定完成教學任務再走
    2019年,全省遴選22名教師赴汶萊、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加拿大等國華文學校任教,16名教師任期已滿回國,目前仍有6名華文教師在海外華文學校支教。「我們一定完成教學任務再走。」範凌霄表示,這是他們作為中華傳統文化傳播者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