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迥異的私家園林已成古城新景
風格迥異的私家園林已成古城新景
中國園林網5月29日消息:揚州人自古就有修建私家小園林的習俗,由揚州庭院藝術研究會會長徐鵬志與攝影家協會歷時三年打造的紀錄片《綠楊人家——揚州古巷民居小庭園》已完成,目前已向社會發放了六百餘張免費光碟。沿著這部紀錄片的指引,一座座揚州私家小園林的風華展現在市民眼前,將風雅揚州人的高雅趣味完美呈現,可謂一部獻禮城慶的心血之作。
■古城新景
80餘私家小園林風格迥異
徐鵬志介紹,從2000年左右到目前,揚州老城區及近郊古鎮上,新建起了80多個私家小庭園,這些小庭園風格迥異,是老城區人居環境改善的典範,儼然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批新興的家庭小庭園,一般面積在100平方米左右,小巧精緻,可謂「袖珍園林」或「盆景園林」。
這些「螺螄殼裡做道場」的小園子,既有傳統中式的,如「祥廬」古色古香有韻味,也有中西合璧的,如「木香園」;既有傳統中式角亭、石橋、假山,又有西式羅馬柱、大客廳、噴水池、古典立柱燈、古銅旋轉樓梯;還有現代流派的,如「紫園」,室內有牛仔酒吧;還有浙式的如「隨緣」,京式的如「童園」,藏式的如「棲鳳會館」……
■驚喜連連
期間又誕十餘座小園林
《綠楊人家——揚州古巷民居小庭園》專題片耗時三年完成,全長33分鐘,展示了近50座各具特色的揚州私家小庭園。鏡頭裡呈現的揚州私家小園林,最小的面積30平方米,最大的200多平方米。
攝製組於2011年10月15日正式在祥廬開鏡拍攝,「拍攝期間,揚州人還在孜孜不倦地造園,短短三年時間,揚州又增添了十餘座私家小園林。」徐鵬志介紹。
■獻禮城慶
展現揚州人幸福生活
徐鵬志介紹,現代的揚州人造園是基於現實美好幸福生活的基礎之上的,其實很多建園的人還是工薪階層。據悉,在揚州80多處私家園林中,最便宜的花了十多萬,最貴的則有幾百萬。造園更需要的是時間和精力。
有旅遊界人士表示,能否把揚州人家的私家園林,融入古巷遊線路中,讓遊客體驗揚州古巷人家生活。對於這個構想,徐鵬志坦言目前實現起來仍有難度。「大多數園主造園還是基於個人愛好,很難像公園一樣敞開大門。」
徐鵬志說,拍攝這部紀錄片,希望用視頻影像的形式,展示古城揚州的這些古巷民居小庭園,展現揚州人的幸福生活,為建城2500年獻禮。
■名氣最大的私園:祥廬
上過中央電視臺、成為「世博揚州元素」的金字招牌……東關街167—7號的祥廬故被稱為城區私園中「最精緻之作」。從幽僻的窄巷走進院門,眼前忽然一亮——袖珍園林玲瓏別致,秀色可餐。
■最現代的私園:紫園
紫園位於梅嶺西路呂莊巷,園子面積約80平方米,園在宅前,室內有牛仔酒吧,園中紫藤緣架盤曲,園西池水婉轉曲折。園中散置著幾座古石雕,牆壁間鑲嵌著一方方青花瓷片,小園裡現代氣息與古典風情相映成趣。
■最「香」的私園:聽雨書屋
聽雨書屋位於老城丁家灣,園子面積約120平方米。透過幽深的花牆小巷,一道道磚雕門洞,古井、水池、石橋、假山次第展開,兩廂牆邊立了多塊主人自刻的碑石。穿堂入室,南面有一方天井,石柱、水池、花木置其間,三面牆上薔薇、枸杞、凌霄、月季交錯而上,滿眼綠色。
推薦閱讀:
圓明新園是回歸歷史還是私家園林?
古巷尋春之旅 到私家園林尋找春色
廣東:清代私家園林建築 梁園設計方案昨起徵求意見
常州一位70歲老人行壯舉 砸8億身家打造私家園林景區
(來源:揚州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