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造「北鬥數字牧場」 用衛星幫牧民趕牛羊 每戶降耗超萬元

2021-01-15 東方網

  原標題:上海造「北鬥數字牧場」用衛星幫牧民趕牛羊每戶降耗超萬元

  如今,中國已成功發射了多顆北鬥導航衛星。我國北鬥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全球組網也邁開了堅實的步伐。然而,北鬥衛星在某些技術應用方面所蘊含的「上海元素」,有些還不完全為人所知。例如,給大草原上的牛戴上一個特製的項圈,牛跑到了什麼地方,牧民們都可以遠程看得一清二楚;如果自家的牛一旦跑遠過界了,還能立即提醒,把它攆回來。這樣的北鬥應用,早在十年前就由華東師範大學和有關的科研院所展開了聯合攻關。

  數字牧業省力省錢

  不久前,華東師大地理科學學院院長、地理信息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劉敏教授,收到杭錦旗政府送來的一面錦旗,感謝華東師大的張雷教授和王遠飛副教授。

  2007年初,上海市科委資助華東師大、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等幾家科研單位開展了一個名為「基於位置的移動信息服務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示範」的科研項目。當時在中科院技物所工作的張雷博士,主要負責衛星導航定位信號的地面增強和高精度應用。有一次,他與王遠飛探討如何將這項研究成果應用於實踐中開展應用示範。他倆不約而同地想到了茫茫大草原,於是便聯繫了內蒙古師大和杭錦旗農牧局,並隨即開始了實地考察、元部件選型、性能測試、軟體開發和現場試用等工作。這期間,在很少的科研經費支撐下,他們排除各種困難,在杭錦旗農牧局的大力支持下不斷對技術進行修正,在相關企事業單位的資助下終於磨礪出了硬體產品和系統軟體。2014年7月,張雷和王遠飛再次赴杭錦旗,同時還帶上了中國航天772所、上海宇芯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的專家,較為完整地將「衛星放牧系統」升級為「數字農牧業」,最終實現了上海的科技原創成果與內蒙古畜牧養殖產業的精準對接與合作。

  張雷介紹,利用衛星導航定位和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大大提高了牧區的生產效率,節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僅牧井遠程控制一項,每次牧井的遠程控制就能免除牧民在冰天雪地的無人區靠騎摩託車或騎馬來回幾十公裡奔波的辛勞。「我們和當地農牧局算過一筆帳,就庫布奇沙漠區域的牧民來說,如按牧場離牧民家50公裡來計算,一年裡單給牛飲水就要騎摩託車至少27000公裡,燃油費9000元以上;而且,摩託車在沙漠地區使用不到一年時間就會接近報廢,這項損耗費也將達5000元左右。實現了遠程放牧之後,每戶牧民年均降耗至少1.4萬元。不僅如此,牧民們節省下的時間還可以從事其他副業,從而可以更快地走上增收致富的道路。」他說。

  北鬥導航再闢新路

  兩天前,杭錦旗有關部門與華東師大地理科學學院和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籤署了深化合作戰略協議,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全面深入推進當地的「數字農牧業」示範基地建設。

  整整十年,張王兩位科研人員結合杭錦旗沙漠放牧的實際情況,不斷優化並形成了基於中國北鬥為主的地理信息放牧系統。這是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產-學-研-用」的一次大膽嘗試,有助於科學技術快速轉化為生產力。張雷說:「其實,這些年來,我們利用『網際網路+』的思維模式,充分發揮中國北鬥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應用特點,將低功耗無線物聯網技術、無人機數據採集技術、大數據挖掘和分析等技術融為一體,進一步開發了『低功耗超長時北鬥項圈』、『無人機牧區數據採集系統』、『北鬥數字牧場數據管理平臺』、『牧區資源的生產管理和質量控制系統』和『內蒙古農牧業投融資管理平臺』等相關技術與系統。這項科研成果確實為牧民們提供了新的牧業管理方法。」上海宇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蔣玉東認為,該系統通過一個聯通消費者、牧民、供應鏈從業者、金融機構、政府管理者的大數據平臺,能全面提升內蒙古優質畜牧業的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促進食品安全、保護生態環境,實現牧區經濟的可持續綠色發展。

  「北鬥數字牧場」的出現,意味著中國北鬥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已在內蒙古杭錦旗沙漠地區開闢了一條大規模應用的新路。有業內專家評價說,這項新技術也完美印證了「北鬥的應用只受限於您的想像力」這句話。

相關焦點

  • 一個人也能讓牛羊防丟防盜,幾米牛羊定位器助力智慧牧場
    地域遼闊是牧場的普遍特點,以呼倫貝爾牧場為例,總面積大概有10萬平方千米。在這些牧場上,放養牲畜的數量一般比較龐大,上千隻羊群和牛群在草原上現象隨處可見,有些牧戶家的羊群甚至達到了2000隻以上。
  • 春夏交季,哈薩克牧民趕著牛羊,從「冬窩子」向夏季牧場大遷徙
    夏天一過,天氣很快冷下來,高山開始下雪,牲畜必須向下轉移,過渡到秋窩子,牧民把這叫做「秋天雪趕羊」。冬天,再回到平原盆地谷地荒漠草原地帶。這裡地面沒有厚雪覆蓋,牲畜能覓食牧草,新疆人亦稱為冬窩子。進入6月份,氣溫升高,新疆塔城地區牲畜開始陸續進入夏季轉場的季節,牧民趕著牛羊,將居住的氈房和生活用品捆綁在馬匹身上,從春秋牧場轉向高山夏牧場,開始新一輪的逐水草而居。
  • 「智慧牧場」讓牧民更省心
    在後旗潮格溫都爾鎮查幹敖包嘎查,牧民烏蘭其其格和丈夫通過這樣一款App坐在家裡用手機就能查看自己牛羊的動態。烏蘭其其格家有300隻羊、13頭牛,以前放牧的時候騎著摩託車走幾公裡也不一定能找到自家牛羊,一年下來光油費就得花費將近兩萬元。如今有了畜牧放養GPS衛星定位跟蹤系統,夫妻倆可以24小時對牛羊的活動軌跡進行查看,這為烏蘭其其格節省了不少人力和財力。
  • 辛曉平:數字牧場的「領頭羊」
    她帶領團隊創建了國際先進的數字牧場技術體系,草原監測精度提高至90%,填補了我國草甸、草原研究的空白。草原管理更加精細化「數字牧場就是把信息技術的最新進展應用到草原生態監測和管理中,構建草原上各種事物之間的定量關係,更好地揭示草原生態系統機制,對草原的生產給出科學指導。」
  • 新疆北塔山牧場:公路通到羊圈旁 牧民增收致富忙
    「以前牧民賣牛羊,要趕著牲畜走四、五公裡的山路才能裝車,現在柏油路不僅通到了連隊,還通到養殖區的羊圈旁,汽車一來就拉走了。」12月7日,正在山坡上放羊的安尼瓦爾·哈特蘭說起交通給牧場帶來的變化,高興得眉飛色舞。
  • 「轉場」新疆南部牧區 夏牧場成牛羊撒歡新天地
    進入盛夏時節,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盆地、阿拉溝、巴倫臺等地的牧民從冬春牧場轉至巴音布魯克夏牧場,夏日的巴音布魯克草原成為了牛羊撒歡的新天地。7月初以來牧民趕著牛羊陸續轉往夏牧場。嫩綠的牧草,潔白的羊群在藍天白雲下構築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 放逐之城牧場怎麼用 畜牧牛羊方法
    那麼就有一些朋友不知道放逐之城牧場怎麼用,下面巴士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下放逐之城畜牧牛羊的方法。   放逐之城牧場怎麼用,畜牧牛羊方法:   獲得食物的來源有多種多樣的方法,建造牧場是其中之一的方法,但是很多玩家不知道放逐之城怎麼畜牧
  • 桃合木蘇木161萬畝可利用天然草牧場和18萬頭牛羊獲得國家有機轉換...
    「我們為全蘇木161萬畝可利用天然草牧場和18萬頭牛羊獲得國家有機轉換認證。」近日,興安盟科右前旗桃合木蘇木蘇木達額爾敦興奮地給記者看國家有機轉換認證書。桃合木蘇木是科右前旗3個純牧業蘇木之一,蘇木周圍沒有廠礦企業,至今仍保留著原始生態最完整、植被最豐富的天然草牧場。
  • 定位精度2.34米,你拍了拍「北鬥衛星,說真是太好用了」
    從2000年10月第一顆北鬥一號試驗衛星成功發射,到2020年7月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開通,我國用了20年時間,先後將4顆北鬥試驗衛星和55顆北鬥二號、三號組網衛星送入太空。在今天的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等介紹了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有關情況。據了解,北鬥系統全球範圍定位精度優於10米、測速精度優於0.2米/秒、授時精度優於20納秒、服務可用性優於99%。
  • 拆除牧場網圍欄 內蒙古牧民過上「共享生活」
    新華社呼和浩特6月17日電 題:拆除牧場網圍欄 內蒙古牧民過上「共享生活」新華社記者哈麗娜這幾天,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新巴爾虎右旗克爾倫蘇木芒來嘎查芒賚畜牧專業合作社的牧民們格外忙碌,他們正在拆除圍了近20年的牧場網圍欄。
  • 阿拉牧場:養只年化收益率15%的肥羊,當個用衛星實時管理的牧場主
    )將要介紹的阿拉牧場,就是這樣一個採取F2B、F2C模式的網際網路牧場。用戶可以通過平臺認領羔羊成為牧場主,由草原的牧民來管理餵養。同時,用戶還能在App上通過視頻的方式實時監測牧場和小羊的狀態。這個「數字牧場」的計劃由蒙元牧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九院772所(北鬥衛星)和阿拉牧場共同開發。並在2015年3月將第一臺無人機和運營系統落地在鄂爾多斯杭錦旗,4月在錫盟正藍旗、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相繼運營,6月30日前整體運營平臺建立完成並投入使用。
  • 鄂前旗:護佑千萬畝生態牧場
    同是昂素鎮,2019年,阿日賴嘎查牧民王忠種植苜蓿面積達到千餘畝,當年賣草200多萬斤,賣牛羊100多頭只,純收入在200萬元以上。苜蓿價格高的時候賣草,價格低的時候用它餵牛,可以實現多種增收,短短幾年,王忠就成為遠近聞名的「百萬富翁」。賽西雅拉圖、王忠等種養殖大戶,還有一筆額外的「生態獎金」。
  • 衛星通信行業專題報告:北鬥、低軌道衛星、高通量衛星與5G
    因此北鬥二號系統首創用傾斜地球軌道衛星(IGSO 衛星),該類衛星 也是同步衛星,但軌道傾角是 55 度呈「8」字形,有 70%-80%的時間停留在中國的國土上空。這樣一個星地一體的衛星網絡,對大型複雜星座控制與管理也是確保北鬥導航系統可靠性的關鍵。這樣的星座設計可以邊建邊用、以用促建,對於逐步實現衛星導航的構想是必由之路,也更符合中國國情。
  • 念好「牛」字經 寫活「羊」文章 鄂託克旗牧民趕著牛羊奔小康
    雖然歲月在這位51歲牧民的臉上刻上了深深的烙印,但提起現在的美好生活,燦爛的笑容依然像花兒一樣美麗。  道日娜是鄂爾多斯市鄂託克旗蘇米圖蘇木額爾和圖嘎查的牧民,家裡現有3000畝草場、180多畝飼草料地,丈夫是旗裡國有企業的一名職工。
  • 小牛羊,大發展— —家庭牧場,也要「女大十八變」
    「合作社分紅100萬元,戶均分紅2萬元!」  今年39歲的青本加是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塔秀鄉塔秀村人。養過牛、種過地、開過拖拉機、跑過摩的、當過司機……歲數不大,工作倒是換了不少。可就像他發愁的那樣:受了不少苦,沒掙到多少錢。  就在青本加琢磨著怎麼才能有條新出路時,一場「牧場上的革命」在貴南縣拉開大幕。
  • 高德導航是用的北鬥衛星嗎?
    高德導航是否能夠使用北鬥衛星進行導航,完全取決於您的手機是否支持北鬥衛星。大家對於北鬥衛星導航的認識存在著兩個誤區:誤區之一,認為只有北鬥衛星導航地圖才能夠使用北鬥衛星;誤區之二,手機打開導航功能,就一定是使用的是美國GPS進行導航,並未使用北鬥衛星。之所以會產生這種誤解,主要是對衛星導航工作原理的錯誤認識。
  • 北鬥升空二十年——寫在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收官發射...
    2000年10月31日,隨著北鬥一號首顆衛星的升空,數千年來人們賴以指路的「北鬥星」,被中國航天人以現代科技全新定義。2020年6月23日,隨著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成功發射,「北鬥指路」將從悠久的中國傳統文化演變成全人類共享的「中國智造」。
  • ...草牧場和18萬頭牛羊獲得國家有機轉換認證——「我們的牛羊肉更...
    「我們為全蘇木161萬畝可利用天然草牧場和18萬頭牛羊獲得國家有機轉換認證。」近日,興安盟科右前旗桃合木蘇木蘇木達額爾敦興奮地給記者看國家有機轉換認證書。桃合木蘇木是科右前旗3個純牧業蘇木之一,蘇木周圍沒有廠礦企業,至今仍保留著原始生態最完整、植被最豐富的天然草牧場。據統計,2019年,全蘇木牲畜存欄數達26.1萬頭(只),牧民人均純收入超過3萬元。「2018年,我們著手開展國家有機轉換認證的前期工作,直到今年3月全部通過驗收。」
  • 解鎖北鬥三號衛星的「驕傲」密碼
    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等介紹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北鬥三號衛星核心器部件國產化率100%冉承其在發布會上介紹,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提前半年完成全球星座部署,開通全系統服務。
  • [砥礪奮進五年·新變化]上天入地下海 "北鬥"給我們帶來哪些改變
    冉承其說,北鬥已至少包括「北鬥放牛」、「北鬥菜」等相關應用,另還有很多應用方式超出人們的想像。  以「北鬥菜」為例,這是衛星定位和物聯網技術在食品行業中一款應用項目。竹籃裡看似普通的蔬菜,卻都貼著二維碼,消費者用手機掃一下二維碼,就能知道這些蔬菜是從何時何地採摘並運送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