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二本三本的學生,考研會選擇挑戰清華北大?」

2021-02-07 宗師考研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

免費獲取一對一考研選校選專業指導

今年北京大學法律(非法學)專業的錄取名單公布,其中一位來自阜陽師範大學信息工程學院的學生被錄取,格外引人注目,要知道這所學校本身是掛靠在阜陽師大下面一個不知名三本院校。


三本逆襲到北大,還是競爭如此激烈的法律(非法學)專業,相信這位同學在背後一定付出了遠超常人的努力。



實際上,在這份錄取名單中,還能看到不少來自雙非院校的同學身影。正所謂前有「實錘」,後有「熱搜」


由於這些「逆襲案例」,知乎上的用戶也開始了熱烈討論,相關話題頻上熱搜,比如:

「為什麼很多二本三本學生,考研時可以挑戰清華北大?」



為此,宗師君也採訪了一位本科雙非,後來上岸北大的考研過來人。


一起聽聽他當初是如何下定決心,將擇校目標定在國內 Top 2 ?對還未上岸的考研黨,又會給出什麼擇校建議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管綜考研貓大哥


我本科是一所普通的二本院校,為了提升以後的就業競爭力,周圍有不少同學都準備考研,我也是其中的一員。


大四考研時,我被北京某財經院校錄取,因為當時想法很單純,覺得讀研一定要讀一個名校,所以多方衡量,最終選擇放棄這個讀研的機會。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大學畢業後,我去了一家考研機構做「打工人」,期間也輔導了很多學員成功上岸。當看到學生向自己分享錄取喜悅的時候,我那顆想圓夢名校的心,又開始蠢蠢欲動了起來。


再加上,自己多年來一直沒有放下北大夢,所以綜合考量下,我選擇在職考研北京大學非全日制的 MPA 。


附往期相關推文:北京大學公共管理碩士考研解析:專業概況、報錄比、分數線、學費、複試、備考建議 | 北大MPA考情分析(附管理類聯考免費資料)


(@管綜考研貓大哥 的學生證)


為什麼呢?這主要是因為管理類聯考不考高數和政治,只考 204 英語二和 199 管理類聯考綜合能力,相較於其他專業動輒要考高數、政治或者一兩門專業課來說,管理類聯考可以說是「神仙」專業了。


附往期相關推文:「我想學商科,考研適合選哪個專業?」揭秘管理類聯考及經濟類聯考三大區別!(附管綜&經綜免費資料)


再來說說擇校這塊,我當時沒有糾結太多。一方面,是自己已經明確了以後工作發展的地點——北京;另一方面,自己的考研動機也比較明確,想圓夢名校,而我的小時候做過的白日夢,就是考上北大。


加上北大非全 MPA 是雙證,含金量高,且排名靠前、師資強大,分數線也沒有那麼高不可攀,所以我的考研目標院校專業,就呼之欲出了——大非全日制的公共管理碩士。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近年來,我也輔導過很多同學備考管理類聯考,其中不乏第一學歷不高(專科、自考本科),或是本科來自二本、三本的同學。


在前期諮詢的時候,發現這些同學最常見的問題,就是不自信,尤其是在考研擇校方面。


有人覺得能考上一所 211 大學就很好了,985 院校都不敢奢想,還有人只想考一個研究生學歷,普通大學都可以。


後來,一個個都是「真香」體驗,紛紛考上心儀的學校,向我報喜。


(部分輔導案例)


考研選校,固然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出發,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盲目自信,但是過於「自謙」又努力的人,往往後面會出現「考高分、錄低校」的情況,到那時候再捶胸頓足感到後悔,就來不及了。


需要注意的是,考研報名只能填寫一個志願,所以大家在擇校上要慎之又慎。


如果你像我一樣,也準備報考管理類聯考,那麼建議前期在選校的時候不要著急,因為管理類聯考是統考統改的,每個院校的考試內容和範圍都是保持一致的。


可以等到九月份的時候,結合自身複習節奏、答題水平以及對於目標院校的預期,再進行合理定位也不遲。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接著上述內容,我再分享下考研擇校經驗,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管理類聯考的擇校的基本原則是:先選地區,再選專業,最後選院校。


為什麼選地區是第一步?一方面,你選擇讀研的城市,很大可能就是你今後會繼續留下來工作和生活的城市,而地理位置的好壞,更是決定了所在城市的經濟水平、教育資源、交通便利程度等,與你接下來的生活起居息息相關。


另一方面,有句話叫做「強龍壓不過地頭蛇」,除了清北等幾所頂尖 985 高校,其他院校都會有自己的輻射範圍,一般就輻射到院校所在地及周邊幾個省份。


這裡打個比方,如果你想以後在成都工作,那你選擇北京的 211 大學可能就比不上成都或者四川本地的 211 大學,因為當地的 211 大學在本地的認可度更高,對你以後找工作的幫助也更大。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地區選好以後,第二步就是選專業。對於專業選擇,一種是選擇考自己的本專業,另一種就是選擇跨專業考研。


而考研選專業,無非從三個角度出發——興趣、前景、上岸性價比,大家可以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來選擇自己意向報考的專業。


附往期相關推文:哪些專業高薪易就業、發展潛力大?未來最具「錢景」的考研專業及其就業方向大盤點!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年選擇跨專業考研的同學越來越多,因為確實對於本科專業不喜歡,想通過考研換到一個自己喜歡或者更有「錢途」的專業。


具體到管理類聯考,絕大多數的學生都是跨考,因為初試內容簡單,又不涉及到專業課。其中,最熱門的就是會計專碩,另外就是審計和圖書情報,雖然在複試的時候會考到專業課,但是難度並不大。


如果你是已經畢業多年的在職考生,那工商管理專業(MBA)和公共管理專業(MPA)是你的最佳選擇。


根據我多年的輔導經驗,在一般情況下,會更建議在企業工作的考生報考 MBA ,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人員報考 MPA 。


為了便於同學查閱,我簡單製作了一張管理類聯考適考人群的區分圖,以供參考。



實際上,當你確定完考研地區以及專業後,你可以選擇的院校就已經非常有限了。


這時候只要根據自己的複習情況,預估一下自己能考到的分數,選擇一所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相對最好的院校即可。其他非管理類聯考的專業,也是同理。


附往期相關推文:99%的考研黨都不知道研招網除了進行預報名,還有這些「實用功能」!


最後,想提醒大家一句,在初篩完自己感興趣的院校專業以後,可以先去了解一下這些院校專業往年的分數線以及報錄比。再根據自己是以「求穩」為導向,還是以「名校」為導向,再調整自己的考研目標。


好啦~考研擇校建議就分享到這裡了,如果在管理類聯考備考過程中遇到問題,也歡迎在本篇推文下方留言,宗師君會邀請貓大哥親自來解答哦~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考研,不僅是毅力戰,更是一場心理博弈戰。除了系統的複習規劃、高效的學習方法以及同學自身的努力外,能否如願考研上岸,最重要的一點就在於擇校擇專業上。


「為什麼很多二本三本的學生,考研會挑戰清華北大?」


因為每個考研人,在決定考研時,都滿心希望自己能夠力爭上遊,突破桎梏,提升自我。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雙非逆襲名校的故事,雖然並不多見,但也絕非常人難以企及的個例。


要知道,2020 年中國應屆畢業生人數高達 874 萬,重點大學的學生只在其中佔據很小的比例。本科生僅佔我國人口 4%,而 985、211 還不到 1% 。


「大學生」這一身份所涵蓋的龐大數字,更多是由二本及以下學生組成的。其實這個比例,和考研的大數據是一致的。



2020 考研報名人數有 341 萬人,其中,非 985/211 大學的生源有 80% 。這相當於,五分之四的同學都是來自雙非院校。


所以,本科來自二本(及以下)的院校,是一件挺常見的事情。不能用這個來標籤化一個人的能力,更不能因此來定論一個雙非院校出身的同學,無法通過考研逆襲名校。


畢竟這個答案,只能取決於你個人的選擇與努力。


宗師君有一句很喜歡的名言,想和大家分享:伸手摘星,即使徒勞無功,亦不致一手汙泥。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如果我們一直拿刻板印象去束縛自己、定義自己,甚至連嘗試的念頭、努力的舉措都沒有,那麼在摘星途中,很容易會因為地上的六便士,而放棄了空中的明月。


你的選擇,將決定你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距離 2021 考研初試已不足 20 天,這意味著 22 考研黨也即將踏上考研徵程,開啟自己長達一年的「打怪升級」之旅,希望同學們能夠勇於追夢,並以夢為馬,如願上岸!


附往期相關推文:為什麼985/211考研"考不過"雙非本科?揭秘雙非考研上岸的逆襲攻略!

這是宗師考研第 188 篇原創文章,我們會繼續日更考研乾貨及資訊,並上線各院校專業上岸過來人的獨家考研經驗貼! 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關注,小夥伴們看完文章也記得順手點擊文末的 [ 轉發 ] [ 贊 ] [ 在看 ] 哦!微信改版後亂序推送,只有多多保持互動,才能第一時間收到推送 


相關焦點

  • 一個普通二本的學生考研清華北大到底有多難?
    很多學生都有名校情結,高中時沒能努力考取清華北大,只上了一個普通二本學校,大學時想努力一把,考研清華北大,有希望嗎?到底有多難?網友三:有人考上過,所以希望是有的。但我只聽說過兩個人,一個是藝術生,一個在考研機構工作三年。藝術生其他課我不清楚,只知道英語九十多;參加工作的人最有參考價值,他天天聽考研課,為老師和考生服務的,很多知識就算不去背也記住了。
  • 二本、三本、專科學生考研會被歧視嗎?就業會被區別對待嗎?
    高考成績決定了我們上什麼類型的學校,學霸們上了清華北大,學習好的也上了985或者211,而這畢竟是學生中的少數。大部分的學生都來自普通的家庭,學習成績普通,今後也都在平凡又普通的崗位上努力生活著。然而這不同的選擇會對我們今後的發展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有很多同學及家長會問我,如果想繼續深造讀研的話,會有區別嗎?學校會歧視這些差的學校嗎?如果直接就業,企業公司會區別對待不同學校的學生嗎?這裡和大家具體分析一下。
  • 二本學生考研上清華,網友:未必是好事
    因此,有許多同學為了提升學歷就選擇了考研,所以,每年都會有許多普通本科院校的學子,考上211和985院校的研究生,雖然考研有專業難度之分,錄取分不像高考。可是,對於普通二本學生考上清華研究生,相信不少人還是覺得這一件非常好的事情。畢竟,能夠從普通的二本院校中「逆襲」,也是非常考驗人的。那麼,卻為何說這不一定全是好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這幾點現實因素。
  • 為什麼二本、三本學生可以考上985大學研究生,高考時卻考不上?
    這兩天,考研成績陸續公布,幾家歡喜幾家愁!而在這浩浩蕩蕩的考研大軍中,二本甚至三本大學的學生遠遠高於985大學的學生,以考研人數多,考研率高著稱的「考研基地」:曲阜師範大學、青島農業大學、聊城大學、煙臺大學,這些都是原來的二本大學,雖然有的後來進入一本大學,但是和211、985大學還有很大的差距。
  • 二本生考研也敢「衝」清華北大?不少人「撿漏」,成功上岸
    不是說高中失敗了,就永遠不能去清華北大上學了,上了大學繼續努力,一樣可以考清華北大的研究生。那就有人問了,一個普通的二本學生,也能夠通過考研去上清華北大嗎?還別說,每年都會有不少的二本考生去「衝」清華和北大,最後也有部分人「撿漏」,成功上岸。這也就讓我們知道,除了高考,還是有機會去清華北大上學的。
  • 19考研,二本院校的學生考上北大清華到底有沒有可能
    考研人數增加,保研比例高以及報錄比低等特性,就決定了普通高等院校很難完成「躍龍門」的壯舉。真的不可能嗎?那倒也不是。有希望嗎?有,確實很小。只是「上」北大清華,無所謂專業,這樣機率會大些。報考時,選擇文史類專業或者是冷門專業,不是沒有可能。但是,如果為熱門專業,比如:經管類、計算機類等,相對說來,可能性會降低不少。有個學長,是北大的偶爾會給我講述關於這方面的情況(當然,本人不是北大)。他有個老鄉,就是二本院校的,考研時,考上了北大國發院金融專業,而且北大金融難度是大於工科類、環境類專業的。這就是典型的例子,只是小概率事件而已。
  • 新祥旭一對一,二本三本考研該怎麼準備
    但是準備明年考研的現在該如何準備呢,特別是本科為二本三本的學生在備考時應該注意些什麼呢?二本三本可能學校不如一本或985211的好,但是學生的實力卻不一定比誰差,想考研就不要退縮。高考差一本幾分,但是現在有個機會擺在自己面前,你可以去更好的大學,你難道不會去嗎?本科學校如何,是由高考成績決定的。
  • 北大清華學生談戀愛,為何都不會找三本的學生,看完很無奈
    北大清華的學生都是佼佼者,都是在人群中特別優秀的人,他們和普通的人其實還是有比較大的差別,進入大學後他們的閃光點會更加明顯,慢慢的他們就會和很多人拉出巨大的差別。北大清華的大學生,和普通三本的學生可是有很大差別的,前者是在每年的眾多考生中脫穎而出,而後者,卻是連普通地方學院的二本都沒考上,最後叫高費去讀的書,所以學歷上就是超級大的差距,在找工作是的差距也是很大,前者就連結婚,戀愛都不找三本大學的學生,這個可是就有點難以理解了,出現這種情況到底為什麼了?
  • 為什麼考研生多都是二本、三本院校學生?原因現實又扎心
    為什麼考研生多都是二本、三本院校學生?原因現實又扎心現在考研的學生越來越多,但是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考研的學生大多都是二本、三本院校的學生,而這其中的原因讓人感到既現實又扎心。首先是二本、三本的學生在學歷上沒有多大的優勢,畢業直接步入社會的話,找工作就是一個難題,而且想要找一個自己喜歡又合適的工作更是難上加難,所以很多人就會選擇考研來提升自己的學歷,希望將來在找工作時能給自己多一些機遇。
  • 三本院校本科生,考上清華北大,怎麼做到的?
    聽到三本院校的學生考研上清北,是不是覺得很不可思議,可是這樣的事情每年都有發生。 現在私立的院校都變成了二本,但是在大家的眼裡,他們就是三本。可是偏偏每年都有出現三本院校的學生考上清北的情況。考上其他重點985大學的研究生也不在少數。
  • 北大研究生感嘆:二本考研上北大,被北大土著瞧不起,滋味不好受
    北大是我國最知名的院校之一,甚至在全世界都是很有名氣,雖然有很多人想去北大讀書,但北大並不是想進就能進的,因及其低的錄取率讓北大這所大學愈發的神秘,無獨有偶,在某論壇卻出現了不為人知的一幕,一名北大研究生大倒苦水,看起來較為傷感。
  • 考研真實案例|二本院校學生考研逆襲北大,她是怎麼做到的?
    很多人都這麼想,並因此打消了念頭,可是最後總是有人會考上!所以為什麼幸運的那個人不是你呢?他們是這樣考上985、211的!@阿爾蒙德:從二本院校逆襲考上北大當我下定決心考北大的時候,我沒有告訴我的任何一位老師和同學。因為我知道如果我告訴他們,他們一定會勸我慎重決定,不要好高騖遠,畢竟那麼多人考研失敗了。當然可能也會有人覺得二本院校的學生想考北大那不是痴人說夢嗎?
  • 為什麼有的三本學生能通過考研考上985,高考為什麼考不上?
    我的大學,是一所二本師範大學,裡面有很多高考失利的學生,選擇這所學校,就是為了考研的,因為有的院系,考研率超過70%,而且多數都是名牌大學,比如我所在的歷史系,和化學系是學校考研率最高的兩個系,班裡成績好的同學的目標,都是北大、清華、人大、復旦等一流的985大學,像山大這樣的大學,
  • 經常聽說二本三本的學生考研逆襲,升進985/211大學,為什麼?
    每年研究生考試,都會湧現一批出身二本、三本的學生成功逆襲考入985、211名校,而一些985、211名校很少宣傳學生考研的事跡,985/211的學生考研落後了?專業課可以選擇,迴避弱項,有的學校專業課的試題重複率很高,學生平時多背多記,考試不需要創新,直接「套」過去就行。2020屆考研初試成績公布後,一些二本、三本的學生初試分數要高於985、211的學生。考研拼「毅力」。如果二本、三本學生提前準備,從大一開始認真學習,全力準備考研,不信考不上研究生。
  • 北大土著瞧不起二本考研考到北大的學生,網友:哪來的優越感?
    北大土著瞧不起二本考研考到北大的學生,網友:哪來的優越感?學歷,正在成為新時代鎖死階層上升的象徵,很多沒有拿到211、985名校學歷的人,被很多精英階層掌握的大型企業拒之門外。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你要是大專畢業的學生,想去某個國企、網際網路大廠去上班,百分之九十九是沒有希望的,剩下的百分之一就是你通過努力考上名校本科或者研究生學歷。可即便是這樣,也會被很多人瞧不起,因為你第一學歷是專科。
  • 二本學生考研進入清華,依然感覺自卑,如何克服?需要做這4點!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本科二本,考上了清華研究生,其實已經取得了大多數同齡人很難企及的成績。考研清華難度很大,即便是相對好考一點的理科、工科類研究生,即便是比較冷門的專業,二本考生能考研進入清華,也是屈指可數的。
  • 杭州街道錄取8人均來自清華北大,網友炸鍋了,原因很多人想不到
    不過對於廣大考生來講,普通本科特別是曾經被很多人稱為三本的院校十分容易考,只要在高中階段沒有荒廢學業,認真學習,最終還是很容易進入到本科學習的,特別是如今三本變為了二本後,加上近些年來又有一批專科和民辦本科的產生,讓本科錄取率在各地都呈現出來了穩步增長的態勢。
  • 北大土著瞧不起二本考研考到北大的學生,網友:哪來的優越感?
    學歷,正在成為新時代鎖死階層上升的象徵,很多沒有拿到211、985名校學歷的人,被很多精英階層掌握的大型企業拒之門外。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你要是大專畢業的學生,想去某個國企、網際網路大廠去上班,百分之九十九是沒有希望的,剩下的百分之一就是你通過努力考上名校本科或者研究生學歷。可即便是這樣,也會被很多人瞧不起,因為你第一學歷是專科。
  • 三本畢業生考研,能否勝過「985學生」逆襲?鄭強教授告訴你答案
    而且在普通本科裡面,還被為二本和三本,雖然現在三本已經被劃分為二本裡面了,但是還是有很多人習慣性的把這些學校稱為「三本」。三本學校的學費都是比較高的,所以很多家庭條件不好的學生都不敢報考,因為很多三本學校都是獨立院校,都是民辦的。所以是不會得到國家扶持的,只能通過收取學生的學費來維持經濟。
  • 90後找工作現狀,我們的公司不需要二本和三本的學生,對不起!
    今天分享的是,90後找工作現狀,我們的公司不需要二本和三本的學生,對不起!還有20多天2018年就過去了,90後那些小老弟再不找工作,大概連這20多天都過不去了。現在找工作的大部分都是90後,很多人都遇到過這種情況,「對不起,我們公司不需要二本和三本的大學生,雖然你很優秀……」這種情況是存在的,有很多公司只看學歷,這也是90後大學生找工作時候的一個鴻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