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土著瞧不起二本考研考到北大的學生,網友:哪來的優越感?

2020-12-11 職場大學堂

北大土著瞧不起二本考研考到北大的學生,網友:哪來的優越感?

學歷,正在成為新時代鎖死階層上升的象徵,很多沒有拿到211、985名校學歷的人,被很多精英階層掌握的大型企業拒之門外。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你要是大專畢業的學生,想去某個國企、網際網路大廠去上班,百分之九十九是沒有希望的,剩下的百分之一就是你通過努力考上名校本科或者研究生學歷。可即便是這樣,也會被很多人瞧不起,因為你第一學歷是專科。

有個某二本院校畢業的學生,通過不懈的努力終於考上了國內首屈一指的大學研究生——北京大學,本以為以後可以披著北大的光環,改變自己的命運,結果在校內被很多北大土著瞧不起。北大土著指的就是本科學習就在北京大學,本科畢業後考上本校研究生的北大學子。就像這個二本學生說的那樣,北大土著從來不跟他們交流,通訊錄裡面的分組也只有北大畢業的同學,像他們這種二本院校考研進來的,北大土著都不屑於跟他們玩。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原來研究生也分三六九等啊,當你高考結束的時候,你的人生命運也許就註定了,畢竟在起跑線你就輸了,以後再怎麼努力,也會被人瞧不起。北大學子這樣的價值觀,實在是不敢讓人恭維,網友們看到此事也是議論紛紛。

很多網友認為,只有北大本科畢業後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學生才會考北大研究生吧,北大土著這樣瞧不起自己的同學本身就是一種道德的缺失,他們哪裡來的優越感?就因為自己高考時考上了北大?高考考上北大只能說明你在那時學習好,大學考研考上北大,大家都在同一水平線上,人家二本學生也是通過努力考上北大的,你憑什麼瞧不起人家?

還有的網友認為,只要你自己有實力了,你無論是什麼學歷,學校都會把你當做自己的校友看。還舉了馬雲的例子說,馬雲當年不也是大專畢業的嗎?現在不也被一些名校聘為優秀導師之類的。現在社會上並不是只看學歷的,學歷並不能代表一切,你第一學歷是北大本科畢業的,那又怎樣呢?那只能說明你過去在北京大學學習過,並不能代表你學得很好,人家二本考研來到北大,則顯得更加勵志!

學歷只是一塊敲門磚,它能幫你叩開一些優秀企業的大門,卻不能保你一生榮華富貴,更重要的在於自己的努力和奮鬥。就像古人說的那樣:有志者、事竟成!

你認為北大土著哪來的優越感?

相關焦點

  • 北大土著瞧不起二本考研考到北大的學生,網友:哪來的優越感?
    ——北京大學,本以為以後可以披著北大的光環,改變自己的命運,結果在校內被很多北大土著瞧不起。北大土著指的就是本科學習就在北京大學,本科畢業後考上本校研究生的北大學子。就像這個二本學生說的那樣,北大土著從來不跟他們交流,通訊錄裡面的分組也只有北大畢業的同學,像他們這種二本院校考研進來的,北大土著都不屑於跟他們玩。
  • 北大研究生感嘆:二本考研上北大,被北大土著瞧不起,滋味不好受
    我是考研上北大的,本科是二本,但我從不說自己是北大的,因為北大隻認本科校友,讀研的三年裡,即使是研究生在同一個實驗室,考研的跟考研的在一起玩,土著和土著在一起玩,北大土著從來不跟我們交流,後來我才發現我在他們微信分組裡的北大同學只有本科同學,研究生同學都不算在內。這便是該研究生的原文。
  • 二本考研上北大,卻被北大土著瞧不起?「文憑第一論」引熱議!
    北大研究生在社交軟體上敘說出個人心聲,其感慨到被某一些北大內部土著輕蔑無視,而其中的原因就在於本科是二本院校,後期考研進入北大,可是即使第一學歷是本科,但僅僅只是普通院校的二本並沒有什麼稀奇的。可就因為如此,在北大遭受到非人的白眼與所謂的一些「潛規則」。
  • 北大研究生吐槽:自己本科是二本,遭北大土著嫌棄,只認本科校友
    最近一位北大的研究生就在網上抱怨,他說自己是外地考研考入北大的,本科只是個二本學校。他本來以為能夠考入北大就是對自身能力的證明,在學校裡就可以和其他同學一起愉快的學習了。
  • 一個普通二本的學生考研清華北大到底有多難?
    很多學生都有名校情結,高中時沒能努力考取清華北大,只上了一個普通二本學校,大學時想努力一把,考研清華北大,有希望嗎?到底有多難?下面我們來看幾個網友的答覆網友一:我說個真實的,我是很普通學校的學生,剛入學沒多久吧,就看到學校拉條幅,有個學長考研考到了清華(或者北大,反正是其中一個),大家的老師導員都是差不多的,真的沒什麼差別,但是聽我們導員說,那大哥冬天在圖書館考研室學習,每天帶一大桶涼水,早上去了雙腳直接插涼水裡,就開始學
  • 普通二本考上北大的研究生遭受歧視,網友:學校並不是決定性因素
    考研的日子在一步步的逼近,每個考研黨都在進行著緊張而激烈的複習。就在前幾天,一名北大研究生的吐槽在網絡上炸開了鍋:從二本考研上北大,被北大土著看不起。眾多考研黨看到了這則消息,內心波瀾起伏,久久不能平復。那麼那些以下博上的研究生面對本校土著的看不起,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 《二十不惑》:同是北大碩士,二本本科生遭「土著」鄙視,扎心了
    原因是和他同組的兩個女孩都是北大畢業的。姜小果反問,你不也是北大的研究生嗎?男孩尷尬地說道:我本科是個二本,她倆土著,看不上我。一大波彈幕紛紛刷道:真的人間真實。一個普通二本生,如果想在職場上獲得更多機會,最好去考研或者留學,上個好學校,也能彌補一下本科的不足。真正到了職場上,我發現老師的話只說對了一半。
  • 「為什麼很多二本三本的學生,考研會選擇挑戰清華北大?」
    由於這些「逆襲案例」,知乎上的用戶也開始了熱烈討論,相關話題頻上熱搜,比如:「為什麼很多二本三本學生,考研時可以挑戰清華北大?」(附管綜&經綜免費資料)再來說說擇校這塊,我當時沒有糾結太多。一方面,是自己已經明確了以後工作發展的地點——北京;另一方面,自己的考研動機也比較明確,想圓夢名校,而我的小時候做過的白日夢,就是考上北大。
  • 考研真實案例|二本院校學生考研逆襲北大,她是怎麼做到的?
    @阿爾蒙德:從二本院校逆襲考上北大當我下定決心考北大的時候,我沒有告訴我的任何一位老師和同學。因為我知道如果我告訴他們,他們一定會勸我慎重決定,不要好高騖遠,畢竟那麼多人考研失敗了。當然可能也會有人覺得二本院校的學生想考北大那不是痴人說夢嗎?
  • 從普通二本逆襲考上北大研究生:足夠努力、足夠自信、足夠幸運
    看到今年竟然有人考這麼高的分,400多分的大有人在。最近網上傳出一個女生,從普通二本考上北大研究生:足夠努力、足夠自信、足夠幸運。她本科讀的那個學校,以前這個信息工種學院是三本招生,這幾年才改二本的:以前是三本,現在是二本。
  • 19考研,二本院校的學生考上北大清華到底有沒有可能
    考研人數增加,保研比例高以及報錄比低等特性,就決定了普通高等院校很難完成「躍龍門」的壯舉。真的不可能嗎?那倒也不是。有希望嗎?有,確實很小。只是「上」北大清華,無所謂專業,這樣機率會大些。有個學長,是北大的偶爾會給我講述關於這方面的情況(當然,本人不是北大)。他有個老鄉,就是二本院校的,考研時,考上了北大國發院金融專業,而且北大金融難度是大於工科類、環境類專業的。這就是典型的例子,只是小概率事件而已。
  • 二本生考研也敢「衝」清華北大?不少人「撿漏」,成功上岸
    小時候總在想,長大了是去北大上大學,還是去清華上大學呢?到後來才知道這個夢想真的是遙不可及,全國只有最頂尖的一小撮人考生才可以去這裡上學,大部分的學生還是上了普通的一本、二本和專科。不是說高中失敗了,就永遠不能去清華北大上學了,上了大學繼續努力,一樣可以考清華北大的研究生。那就有人問了,一個普通的二本學生,也能夠通過考研去上清華北大嗎?
  • 北大醫學部是否屬於北京大學?北大本部瞧不起醫學部嗎?
    合併20年來,雙方在不斷融合和進步,如今大家也認可了北大醫學部的稱號。北京大學和北京大學醫學部在進行招生的時候,採用兩個招生代碼,讓人覺得這是兩所獨立的院校。不過經過上文的介紹可以得知,北京大學醫學部目前是北大的一個分部,只是招生獨立而已。所以考上北京大學醫學部當然是算考上北大。
  • 同是「北京大學」的學生,高考進北大和考研進北大,差距在哪裡?
    而在我們身邊,每年通過考研或者保研進入北京大學的也不少,有的甚至是普通二本院校的學生。那麼,高考進入北京大學和考研進入北京大學的學生,差距很大嗎?一、高考進入北京大學的學生,是最優秀的學生嗎?很多人都認為「金本銀碩銅博」,說明本科的含金量是最高的,但是這並不是說考研上北大的學生水平差。鄭強教授曾經對於這種「學歷歧視」進行了怒批,指出那些高考進入名校的學生,只是高考努力了,高考成功了;而那些考研進入名校的學生,是大學努力了,所以沒有理由歧視那些學生。這種觀點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 那個「懶得考清華北大」的廣東女生,最後考到哪去了
    前陣子,經常刷到一條「新聞」。說是有個16歲的廣東女生,揚言「懶得考清華北大」。對我來說,我感覺這話一點毛病都沒有。像什麼「杭高人眼裡沒有太難的試卷」,最後考了個二本的林歡。或者是「又考砸了」,結果被名校錄取的隱藏學霸們。每當聽到這些「八卦」屬性極強的金句時,每個人都在翹首以盼地等著他們成績的公布。就好像這是自己家娃似的。
  • 從廣西大學考研進入北大,大家怎麼看?網友:心裡只有滿滿的欽佩
    廣西大學考研到了北京大學,別人怎麼看?你首先先不要說別人怎麼看,首先自己怎麼看?其他非北大清華的學生考入北大清華,都不免受到土著學生的歧視,也許他們沒有表現出來,但是內心的歧視肯定是存在的。這個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人家本科能考上北大清華肯定是有國人之處,咱高考不如人家,這個差距要承認,技不如人嘛,但是能考到北大的任何學生都值得人尊敬佩服。
  • 同樣是北京大學的學生,高考進北大和考研進北大,差距很大嗎?
    而在我們身邊,每年通過考研或者保研進入北京大學的也不少,有的甚至是普通二本院校的學生。那麼,高考進入北京大學和考研進入北京大學的學生,差距很大嗎?一、高考進入北京大學的學生,是最優秀的學生嗎?任何一位高三老師都知道,能夠考入北京大學的學生,都是非常優秀的學生,但是並不一定是最優秀的學生,因為單純通過高考一次考試,也有一定的偶然性。
  • 對二本學生來說,考研、考公務員意味著什麼
    究竟哪一條路才是適合自己的選項?這可能已經是比考大學還要重要的問題。 我們今年出版了黃燈《我的二本學生》,黃燈老師在廣州某二本院校任教十餘年,對多達數千位學生都有長期觀察,乃至跟蹤走訪,書裡還有近100名學生現身說法,黃燈以此向讀者描摹了一群年輕人的生活剪影、磨礪與辛酸。
  • 普通二本考研考上985、211學校的難度有多大?教育達人來給你答案
    網友1:題主的985/211範圍太大,從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到照顧性211,之間的難度差異極大。上圖是人民日報發布的2018年高校報考人數數據,北京大學、山東大學、南京大學的報考人數超過2萬,競爭極為激烈。2009年考研人數124.6萬人,2018年是238萬人,你覺得難度如何?
  • 二本考研985難在哪?看了這些你還會報考985嗎?
    都說考研難,考研究竟難在哪?毫無疑問,一是報考人數逐年增加,而且人數上漲的幅度很大,二是考研信息難以收集,而且複試過程中會有一些不公平因素。你如果有關係認識導師,你可能只過了初試就能被錄取,但是如果你大學成績平平又沒有什麼科研經歷而且四六級還沒過,那你可真的就很吃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