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圖畫裡的故事
——以《母雞蘿絲去散步》為例的小學低段繪本寫話教學實踐
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對於寫話的正式起步安排在二年級,而且寫話數量有所增加,以更好地銜接三年級的單元習作。但在實際教學中,以看圖寫話為主的低段寫話教學依然是一塊短板,學生興趣不濃,教師教學畏懼,需要引起關注。
汪潮老師說:「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讀圖比讀文更有興趣,也更為有效。學生觀看圖片,猶如身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印象更為鮮明、深刻。所以,第一學段寫話教學要很好地利用圖形、圖畫和圖表。」基於低年級學生識字量有限,詞句積累少,對於文字閱讀能力偏弱的學情。又因為「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蘇霍姆林斯基),筆者認為繪本中精彩的圖畫是極為優質的教學資源,恰當運用於課堂教學,可提高學生的寫話興趣,提升其寫話能力,是有益的拓展延伸。
作者:(美)佩特·哈群斯
譯者:上誼出版部
出版社:明天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年01月
以《母雞蘿絲去散步》為例,這是一本經典繪本,書中圖畫精妙,故事感極強,精彩的圖畫藏著迭宕起伏的「秘密故事」,帶來無限的想像空間和出人意料的構思。文字的簡潔平淡和畫面的豐富有趣形成相得益彰的互補。文字的空白處,恰好成為孩子想像寫話的填補,畫面的豐盈又為孩子的寫話提供了最佳的腳本,每個孩子可以藉此暢所欲言,書寫屬於自己的精彩。
本次《母雞蘿絲去散步》的繪本寫話指導,針對第一學段的二年級學生展開教學,主要目標為:引導孩子細心觀察圖片,在情境中展開想像,根據圖畫創編故事,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在讀圖中感受閱讀和寫話的樂趣。教學流程大致如下:
(一)起——看封面:猜測故事,激發興趣
(二)承——看場景一:師生合作,形成範例
1.利用要素練句式明大意:「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2.藉助兩大法寶寫場景能具體:
法寶一:細觀察
(1)連用動詞,化靜止為動態
1)出示《小蝌蚪找媽媽》中句子「他們後腿一蹬上,向前一跳,蹦到了荷葉上。」體會連用動詞能讓畫面動起來的好處。
2)練習交流,注意連用動詞,讓畫面動起來。
3)根據學生交流,教師及時電腦輸入,補充場景一內容。
(2)圈圈神態,讓角色有表情
1)學生圈一圈畫中母雞和狐狸的眼睛、嘴巴等,學著做做這些表情。
2)繼續交流角色表情,教師補充場景一內容。
法寶二:有想像
(3)角色換位,讓無聲變有聲
1)學生把自己當成圖中的角色,想像母雞或狐狸會說些什麼?想些什麼?
2)交流補充,形成「場景一」寫話範例。
(三)轉——看其它場景:藉助法寶,學生練筆
1.選擇感興趣的場景,小組交流,補充完善。
2.藉助法寶,個性創意寫話其一場景。
(四)合——看場景全圖,交流評價,合成故事
1.按圖片順序,學生交流,評價修改。
2.合成「母雞蘿絲去散步」的文字故事。
(五)拓——後續再創編,用好法寶,更為生動
作業:狐狸還會不會再回來?回來後的狐狸與母雞蘿絲之間又會有怎樣的故事發生?展開想像續編故事,用好法寶,故事更生動。
低年段學生還處在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他們天生的「圖感」,使其能從精彩斑斕的圖畫中獲得無窮的閱讀樂趣。因此,當我在課堂上只是出示44字的簡短文字,讀給孩子聽時,大家是索然無趣的。但是當我把孩子們的目光引向封面圖畫時,對於這個故事,孩子們充滿了探究的興趣,紛紛猜想故事的展開。
《母雞蘿絲去散步》的繪本寫話教學實踐可謂一舉多得,除了激發孩子們的寫話興趣,還對孩子觀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表達能力的培養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這也恰好對應了課標精神,重在「激發興趣」「培養觀察能力」「倡導寫自己的話」「鼓勵寫想像中的事物」。
(一)由圖到文,細節捕捉,提升觀察力
繪本的圖畫是「會說話」的,那些藏在圖畫裡的諸如角色表情動作、環境設置等細節往往會帶給讀者耐人尋味的樂趣。孩子有著敏銳的捕捉能力,一經點撥,他們馬上能搜尋到畫面中精妙的細節,把畫面讀通、讀透。
教學場景一「走過院子」時,在學生感知畫面主要內容後,為引導孩子寫具體,給出了第一個法寶「細觀察」之學寫神態。在觀察圖畫時,學生常常會只關注他們做了什麼,容易忽略角色的神態表情變化。於是,我引導學生拿出筆來,圈一圈母雞或狐狸的眼睛、嘴巴等,想想表達了角色怎樣的情緒。
經過細緻捕捉,孩子們用語言文字把圖畫細節表現得淋漓盡致:眼睛瞪得大大的,發出喜悅的光芒;嘴巴微微張開,嘴角揚起露出微笑;眼睛一亮;眉開眼笑;昂起頭;半眯著小眼很悠閒……孩子們傳神地描繪了母雞散步時的悠閒自得和狐狸的饞涎欲滴。孩子們捕捉到了細節,表達也興味盎然。
繪本畫面是文本內容的濃縮,是靜止的直觀。如何讓畫面動起來呢?需要聚焦角色的動作,尤其是連續動作。
師:同學們,大家還記得《小蝌蚪找媽媽》裡,小蝌蚪找到媽媽後的表現嗎?
(出示:他們後腿一蹬上,向前一跳,蹦到了荷葉上。)
師:這句話中用了哪些動詞來寫小蝌蚪奔向媽媽呢?
生:「蹬」「跳」「蹦」。
師:一下子用了三個連續的動詞來描寫。我們好像看到小青蛙跳躍的場景,寫得多麼生動啊。(請一生做做動作)
師:看來,用上連續的動詞,可以讓畫面動起來。
師:瞧,母雞蘿絲正悠閒地在院子裡散步。這隻狐狸正虎視眈眈地藏在身後,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片,你也能試著用上連續的動詞讓這提心弔膽的場面動起來嗎?
生:狐狸後腿一蹬,高高地跳起,撲向母雞蘿絲。
師:真棒!也用上了三個連續動詞,讓畫面動起來了。
……
繪本的畫面常常是最具表現力的動感描繪。藉助繪本寫話,能培養兒童的觀察力,引導他們捕捉細節,清晰生動的表達,讓平面的紙張成為立體的舞臺。這一切才是對兒童寫作有益的觀察。
(二)由圖到文,用心品讀,提升想像力
圖畫是繪本的主體,不僅具有鮮明的視覺形象, 同時也蘊含了飛揚的想像。每個孩子通過想像暢所欲言,讓精彩的圖畫變為精妙的文字。
教學中,給出第二法寶「有想像」後,我採取「換一換」的方式,引導學生把自己當成圖中的角色——母雞或狐狸,再次關注角色神態、動作,想像:我會說些什麼?想些什麼?這樣的角色置換,促使學生入情入境,揣摩圖中角色的內心世界,讓寫話變得更立體。
「繪本的圖畫,需要閱讀的時候加入字的體驗和理解,調動起自己的想像和創造力,主動去填補空白,在與圖畫和文字的交流中主動地建構意義,最終完成閱讀和寫作。」
想像是低段寫話的翅膀。依託圖片進行補白是引發學生想像的有效方法,母雞和狐狸是怎麼做的,他們會想什麼說什麼?思維一下子就在孩子們腦海中被激活了,學生通過感官去品讀畫面,通過聯想和想像品味自己腦海裡中角色,並自然流露出有趣而恰當的表達。「哈哈,終於可以飽餐一頓啦!」「這一下,你這隻肥肥的大母雞就是我的口中之食了。」「今天可真是個好天氣,溜達完一圈,我再回家美美地吃晚餐。」……這就是孩子眼裡的世界。學生把想像中的情景,盡情地在語言描述中展現出來。
(三)由圖到文,盡情傾吐,提升表達力
教師引領孩子觀察圖畫,想像情節,扮演角色,充分調用各種感官來豐富故事內涵,有效地點燃了孩子們的表達欲望。有了「走過院子」的範例話語啟迪,後續的故事場景徐徐展開,孩子們攥著「法寶」,循著方法,很自然地進行各個場景的故事創編。於是,一幅幅色彩鮮明的圖畫化為孩子筆下一段段精彩的文字。
母雞蘿絲走到池塘邊,狐狸也悄悄跟了上來。這次狐狸小心翼翼地從地上跳起來,撲向母雞。狐狸只顧著盯蘿絲,沒注意前面的池塘,結果「撲通」一聲,掉進了池塘,連唱歌的青蛙都被它嚇得跳了起來。而岸上的母雞蘿絲卻像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繼續哼著歌悠閒自在地向前走。(黃煜昊)
母雞蘿絲安靜自在地走著,她後面的狐狸剛才還在自駕他的「敞篷跑車」,跑車呼呼地開著,速度可快了。一不小心,他撞在了蜜蜂場裡的蜂房上。蜜蜂成群結隊地飛了出來,狐狸在前面跑,蜜蜂在後面追,不一會兒狐狸就被蜇得滿身大包。母雞在遠遠地看見,笑了:「這隻傻狐狸……」接著她繼續散步了。(吳月橤)
圖片的觀察與交流,展現了故事的現場感。在閱讀過程中,孩子的情感和體驗不斷積蓄,只需教師稍稍一點撥,精彩紛紛流露筆尖,每一個孩子都是絕妙的繪本文字作者。為了更好地展示孩子們的「作品」,也為了進一步激發他們的積極性,我將孩子們的場景片段,根據圖片一一對應,合成一份份獨具特色的「母雞蘿絲去散步」的文字故事。
對於這樣的大張旗鼓的發表,孩子們欣喜不已。
繪本中精彩的圖畫具有強大的故事力,是學生發展想像、創意表達的優秀資源。以《母雞蘿絲去散步》繪本寫話教學為契機,筆者後續會繼續堅持將優秀的繪本資源引入課堂,作為統編語文教材的有效補充。
本文作者:趙莉莉,杭州市東城第二實驗學校語文教師,任校長助理。
「繪本教學」公眾號福利時間!
積極在此文後留言,
留言獲贊超過20並排名前二的朋友,
您將有機會獲得
姚穎老師的書籍或價值超過30元繪本!
滿足以上條件的讀者朋友歡迎
a.姓名b.地址c.聯繫方式發送留言區
(郵費自理)
(別人不會看到消息)
兩天內回復有效!
為了讓更多人參與活動,
每人三周內只能獲贈一次!
·end·
主編 | 姚穎老師
本文編輯 | 郭微娜
審核編輯 | 蘇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