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卡被凍結了,一家人以後怎麼生活……」泉港區一母親在銀行辦理業務時,怒罵23歲兒子!原來,她的銀行卡被兒子賣給他人,涉嫌洗錢而被凍結。受影響的不僅是日常生活,銀行報警後,其子柯某傑在銀行網點被控制,警方又順藤摸瓜,抓到了卡販子柯某。近期,在警方開展的反詐防騙專項行動中,一些人因貪圖小利而吞下苦果,令人唏噓不已。(9月11日東南早報微信公眾號)
作為個人信用標誌的信用卡,竟然被當作商品買賣,有如此行為的大有人在。而且,不僅是銀行卡,隨意買手機卡、營業執照、對公帳戶的現象近年來日益普遍,為各種電信網絡犯罪提供了便利,已經成為助推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的「黑灰產業」。警方也對此加大了打擊力度。泉州市反詐中心5日發布消息,今年8月以來,全市開展嚴厲打擊買賣銀行卡、手機卡專項行動,已累計抓獲犯罪嫌疑人近3000人,依法對2851名買賣銀行卡或支付帳戶的個人實施懲戒。
打擊網絡詐騙,就必須從源頭上打擊此類違法買賣。同時,還要以案說法,開展警示教育,讓人們充分意識到此類違法買賣的嚴重後果。近期公布的一些案例顯示,在農村地區或者青年學生群體當中,許多人並不清楚隨意買賣個人銀行卡、手機卡等所需承擔的嚴重後果,成為參與違法買賣的高發人群。以買賣銀行卡為例,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相關規定,對出借、出售和購買銀行卡或企業銀行帳戶的個人聯合實施懲戒。包括3年內不得為其新開立帳戶,納入個人徵信系統等,一旦涉嫌犯罪,還將受到法律的制裁。與之相比,售賣一張銀行卡所得的區區數百元,顯然得不償失,更何況此舉還涉嫌違法。警方公布的案例中,就有一些還未走向社會的大學生,因蠅頭小利而留下信用汙點,給未來的人生路埋下隱患。教訓如此慘痛,需要我們有針對性地開展相應的普法教育,揭示其中潛藏的風險,以儘量避免類似案件的發生。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各地批量公布的懲戒名單還說明,警方的辦案方式有別於以往,藉助高科技手段,辦案效率得以大大提高。從中不難想見,大數據時代,無論你在何時何地進行開卡辦卡,系統均留有記錄,如果涉嫌違法犯罪,公安機關可以通過司法查詢渠道進行查控。這無疑給那些貪圖小利、心存僥倖的人敲響了警鐘,一旦出現違法行為,必將無所遁形。
當然,剷除黑灰產業,除了加大打擊力度和進行警示教育外,也離不開銀行、通訊運營商的積極配合。就在近期,建設銀行石獅南洋支行的客服經理就在銀行網點內,成功阻止了一起涉案168萬元的電信網絡詐騙案的發生。這也說明,只要銀行、通訊運營商秉持客戶利益之上的原則,啟動保護客戶利益模式,相關工作人員本著認真負責的態度,憑藉其豐富的經驗和專業能力,完全可以避免許多案件的發生。為此,我們期待銀行、通訊運營商能以客戶利益為中心,與警方聯手開展一場保護客戶利益的反詐騙保衛戰,共同提升群眾防範電信網絡詐騙能力,維護良好社會秩序。
打擊網絡詐騙,關乎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牽涉到社會穩定。我們為警方的高效行動感到欣慰,也期待銀行等機構擔起更多責任,尤其還要對那些心存僥倖者提個醒,請別因小失大,拿個人的前途來做買賣。
來源:泉州網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