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的朋友歡迎多多評論、點讚、關注哦,有你們的支持,我們才能更有動力!
隨著各省市本科院校錄取結果的陸續放出,一年一度的高中大年檢也應聲而來。衡水中學、鄲城一高、毛坦廠中學、黃岡中學等知名高中又被人為地聚在了一塊兒,比來比去。近日,「衡水中學學霸班倒數第一631分」的詞條正在衝擊各大榜單(其實衡水中學歷年都會在官網上發聲明,「從沒有以任何形式對外公布高考成績、高分段考生人數以及高考狀元等」,可見每次關于衡水中學的傳說大都出自媒體之手,非官方發聲)。
衡水中學2020年關於高考成績的聲明
豔羨也好,厭惡也罷,很多人都把目光聚焦在了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問題上。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說明了觀點,(衡水中學又火了,「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再躺槍!)提高素質是教育的目的,應試評價是教育的手段,把素質教育和應試放在一起比較大可不必。這次,我們來談談藏在「倒數第一631分」背後的問題之一——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會公平,其主要內涵包括:在法律上,是人人享受平等的教育權利;在教育政策領域,是人人平等地享有公共教育資源;在教育活動中,是人人受到平等地教育對待,人人具有同等的取得學業成就和就業前景的機會。為了真正體現和維護教育公平所蘊含的平等精神,在實際教育活動中,教育公平還必須包括:在客觀上存在著社會發展不平等的歷史時期,公共教育資源配置向社會弱勢群體傾斜(「不平等」的矯正);在現實層面上,反對和遏制旨在破壞教育權利平等和機會均等的教育特權(「平等」的維護)。[1]
教育公平的內涵是極其豐富的,這裡僅從「超級中學」的角度來談談其反映出的教育公平問題。
「超級中學」是「人數以萬計,壟斷尖子生,比拼升學率」的一種現象,由教育資源配置不公引起。「超級中學」可劃分為公辦、民辦和混合性質三種類型,是政府行政幹預、市場機制調節、相關主體選擇綜合作用的結果。[2]
可供分配的教育資源是有限的,而這些享有豐厚的教育資源,壟斷了一個城市甚至一個省份最優秀的教師和學生的「超級中學」,著實擠壓了其他中學的發展空間,破壞了區域教育生態,加劇了教育資源分配的失衡,使「超級中學」和「非超級中學」間的差距越來越明顯,「優者更優,劣者更劣」。一流大學生源的壟斷,農村學生比例的下降等,都與「超級中學」現象有著或多或少的關聯。
在教育公平視閾下,「超級中學」存在著諸多問題。地方政府把優質教育資源優先分配給「超級中學」的做法,拉大了學校之間的差距,違背了教育公平的平等原則和差異原則,造成了教育起點的不公平;「超級中學」為了提高升學率,壟斷了優質生源和優秀的師資力量的做法,破壞了教育的生態平衡,違背了教育的平等原則造成了教育過程的不平等;「超級中學」通過擇優錄取、以錢擇校、以權擇校等方式招生的做法,違背了教育的平等原則和差異原則,造成了教育起點的不公平;老師根據學生不同的成績區別對待的做法,違反了教育的平等原則和差異原則,造成了教育過程不平等;教育產業化的發展壟斷了優質教育資源,使學生繳納昂貴的擇校費才有機會入學的做法,違背了教育的平等原則,造成了教育起點的不公平。[3]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人,而不是培養人考大學。面對高中教育,曾幾何時我們的眼裡只剩下了升學率,更有甚者只看清華北大的輸送率,這是教育的悲哀。「上不了清北是弱者,上不了本科是敗者」,這樣的成敗論只能讓我們的教育淪為工具,失去了立德樹人的教育之本。
篩選學生的是考試,而不是教育,無論在什麼樣的中學上學,都應當享受到教育公平的待遇。「超級中學」再大,也容不下所有的高中生。政府既要看到「超級中學」的卓越成績,也要看到弱勢學校的尷尬處境。衡量區域的教育質量如何,不能只找強的看,只撿好的說,讓弱者羞愧地閉上嘴,把缺點、不足、問題統統視而不見,長此以往,「馬太效應」只會越來越強,我們的教育將走向畸形。
為打破「超級中學」的壟斷,政府要建立科學的分配機制,使教育資源均衡地分配到各個學校。[4]「超級中學」可以有,但不能壟斷,我們希望看到的不是「強者更強,弱者更弱」,而是「強者更強,弱者也變強」!
喜歡的朋友歡迎多多評論、點讚、關注哦,有你們的支持,我們才能更有動力!
本文由「指南針升學」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
[1]石中英.教育公平的主要內涵與社會意義[J].中國教育學刊,2008(03):1-6+27.
[2]習勇生.「超級中學」:普通高中校際差距的催化劑[J].中國教育學刊,2014(06):15-18.
[3]楊德才. 教育公平視閾下「超級中學」發展現狀研究[D].山東師範大學,2019.
[4]甘瑩,劉俊仁.教育公平視域下「超級中學」現象探析[J].教育探索,2015(0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