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2020-08-13 譶三言

二十世 二十觀

迷茫、困頓,20歲的現狀。


12歲目標是進入重點高中,15歲目標是金榜題名,唯有18歲滿懷憧憬步入新世界。你的人生軌跡被規劃在父母的藍圖裡,20歲開始放開風箏,卻始終收著線。


風來了,風箏卻無法追尋。


或高或遠,父母總希望參與你的一生。


「天天帶著一副賤相,真是傷風敗德」


「我不要臉,還給我的父母丟臉,更給我的祖宗蒙羞」

遼寧撫順捲土重來的「女德班」廣受關注,在2017年就已叫停的「文化夏令營」,如今仍有父母參與這種親子教育。


在教學視頻中,女生面無表情辱罵自己,在教學課堂上「老師」一句句的雷人話語。這真的父母想要看到的嗎?


2020年仍屢禁不止的「戒網癮」學校,戒掉的不過是未成年對生活的熱愛和希望。豫章書院多年不倒,一次次的上訴,多年志願者的努力不過是一場空。


「案件跟了這麼多年不值得,但咽不下這口氣」 ——豫章書院受害者羅偉


有市場就有買賣,父母的一時衝動,一句「為了你好」,灌溉了多少個豫章書院的鬱鬱蔥蔥。


「你從來都是憑你自己的想法對我好」


今年夏天重溫《小歡喜》,看到丁一自殺,也許丁一的結局映射的是喬英子的結局,宋倩對英子的嚴厲,對英子的愛,對英子夢想的打擊,都是導致英子失眠抑鬱的原因。


在劇中透露出的丁一父母的陪讀,對丁一的愛,為孩子在金錢上的付出。這種愛,是壓迫,是洪水,像溺水的人掙扎不出的絕望,對父母的愧疚感比壓力更可怕。又像擱淺的鯨魚,被禁錮,無法回到海洋,在自以為的陽光沐浴下死亡。


中國許許多多的父母,努力給孩子更多的知識、履歷、能力,希望小樹苗可以快速地長成大樹,不斷地澆水施肥。但自然規律中,它真的需要這麼多的養分嗎。


傷仲永的故事流傳至今,生活中的傷仲永事件卻不斷地發生,一味地強制發展,喪失本心,閃耀後泯然眾人矣。


是加固根基還是毀掉根基?


令人震驚的六年級神童,從開始地不認識基因到寫出一篇漂亮地癌症發生機理,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不論是他的父親有沒有過度指導,對於在孩子六年級便想要為孩子得到一份體面的簡歷的想法,令人深思,現在中國的教育觀念。


在《三十而立》中,顧佳為了兒子進入貴族學校費盡心機,所有的父母為孩子好的路上用盡全力。從胎教到長大成人,甚至直至自己無能為力,才會放手。對於青年人來說,每當父母說,你在我眼中什麼時候都是孩子,真的是會感動嗎?


今天我朋友感慨自己的叛逆期來的太遲了,以前自己多聽話啊。不免讓我想起關曉彤在一次採訪中的話「我20歲之前都特別的乖,現在開始有自己的主見了,我媽媽說我的叛逆期到了。」


20歲的年紀本該擁有自己的世界,想要飛翔不可能深潛海底。一次次地拒絕,一次次地「發號施令」,是折斷孩子翅膀的兇手。


不是每一次的反抗,都是叛逆。

不是每一聲的吶喊,都是無理。

在《隱蔽的角落》中,朱朝陽喝牛奶那一段演繹,周春紅對兒子充滿掌控,偏執到極致的愛,不免讓人膽寒。藝術總是會誇大,也許生活中很少有完整的朱朝陽,但他靈魂的每個報復的念頭是散落在現實的「隱蔽角落」。


父母和孩子之間是永遠的互相寬恕,過度的牽制或控制,只不過是讓孩子成為提線木偶,磨滅對未來又或者對生活想像的熱情,不再無理取鬧卻會無力去鬧。


每一個孩子都願意依賴父母,卻不願受限於父母。成為燈塔,成為船帆,而不是變成礁石,化為風暴。每隻船都要出海,每個船員都要漂泊。


讓風箏追尋風,無需放手,適當放線。


第一次為人父母

第一次為人子女

相互寬恕

相互愛護

為他/她,千千萬萬遍

為你,千千萬萬遍

相關焦點

  •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在《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從前讀來並沒有什麼感受,應了那句「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現如今,看到家人為了青春期的孩子操碎了心,不需要任何解讀就已經能夠深深明白其中的含義。生活 真的是最好的老師「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句話更是在電視劇《知否》中出現過多次。父母上一輩子的爭寵是為了孩子,盛明蘭盛墨蘭的婚後生活更是體現到這句話的深意。
  •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才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
    在聽了幾位朋友的故事之後,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父母能夠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為未來做長遠的打算。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才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
  • 「父母之愛子,必將為之計深遠」,父母怎麼做才是真的愛孩子?
    他不但在學校打架、頂撞老師,對著父母也是叛逆得很不像話。父母的管束對於他來說,完全沒有一點用。原來,趙迪剛出生時,他的父母在外打拼。因為沒能陪在孩子身邊,他們出於補償心理,就是只能給孩子錢了。「父母之愛子,必將為之計深遠。」原句出自劉向的觸龍說趙太后。作為父母,有時候需要適當克制自己過分的溺愛,因為真正愛孩子的父母,一定會考慮孩子的長久發展。而不是選擇當下溺愛孩子。父母怎麼做才是真的愛孩子?
  • 【大地故事】我們都愛媽媽【大地教育】父母愛子,應為之計深遠
    活動期限:2020年12月12日——2021年1月2日招生電話:19931727259(劉老師)校園地址:中華大街73號(龍崗公園西200米路北)父母愛子,應為之計深遠      現在家家戶戶對孩子都非常寵愛,尤其是隔輩帶娃,更是寵溺萬分。
  •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早有古訓: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意思就是,父母疼愛子女,就應該為他們做長遠的考慮001前一段時間回老家,我和小侄兒親密接觸了一周多。這個十歲男孩聰明伶俐、活潑可愛,和我也很親近。每次看到這位三年級小學生在家上網課時,都有些心神不寧、魂不守舍的樣子,我就提醒他:好好學習,要不然學習就跟不上了!
  • 從一位媽媽帶著孩子上班想到的,父母之愛子,為之計深遠
    但凡有一點辦法,身為父母,誰願意讓孩子受這樣的罪。古語有云: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從懂事的小寶寶的表現上,從這位媽媽的工作狀態和做法上,細想真的令人感動。 這讓我想起《三十而已》裡的帶著孩子推著小車做小買賣的夫妻倆,男的每天送外賣,女的每天守著生意攤還兼照顧孩子。
  • 英國小留學生家長的自白——父母之愛子則為其計深遠
    疫情在國外的爆發,讓我們看到了那麼多真切的現實 :我們還在為孩子考慮買學區房,考慮公立私立學校,課外用哪家培訓機構的時候 ;那些有錢人家的孩子,已經為孩子找好了捷徑。中國留學低齡化,逐年驟增!也真切感受到了,父母之愛子,則為其計深遠!到底有多遠!身為二寶媽,平時很關注育兒相關知識 !
  • 面對孤獨症孩子,父母應「著眼於當下」還是「為之計深遠」?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句話出自《戰國策》中的名篇《觸龍說趙太后》,主要講述了觸龍在趙國形勢嚴峻的情況下說服了趙威后,讓她為了長安君以後的前程,同意愛子長安君出質齊國,解除趙國的危機。同樣身為父母的我們,面對孤獨症譜系障礙的孩子,我們是應該著眼於當下,還是為之計深遠呢?
  • 《孩子被欺負,家長動手毆打對方》—父母之愛子,則為其計深遠
    筆者認為,家長教育孩子,則應該為其計深遠,不要讓家長自己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在家裡的時候,孩子是父母的寶貝,孩子的需求容易被滿足,但是進入社會就不同,沒有誰會慣著你,寵著你,學校這個小圈子,本身也是社會的一部分,孩子在學校,都是同齡的孩子,孩子和孩子之間的表達方式還很稚嫩,孩子的需求不同,或者孩子和孩子的需求產生衝突,這樣孩子的需求有時候不被滿足,就不可避免的和同學之間產生摩擦,碰撞,這本身就是孩子成長的一部分。
  • 融媒銳評:請為孩子計深遠
    我們愛這片茫茫草原、我們更愛草原上每一個自由奔跑的小巴特、小高娃……正因為心懷這份沉甸甸的愛,我們應該明白一個道理——父母既愛子,就該為之計深遠!何為深遠?在最適合的年齡,多學習一門通用語言,此為深遠。在青春大好時,和所有年輕人一樣,能翱翔於祖國的廣闊天地,享受到更多人生出彩的機會,此為深遠。
  • 《給孩子的思維導圖課》:父母之愛子女,則為之計深遠
    在看《知否》的時候,最讓我有所觸動的一句話,就是那句:父母之愛子女,則為之計深遠。所以,真正聰明的父母,最好的「為之計深遠」就是幫助孩子找到正確通關的鑰匙。在學習中,所有的能力也都是以基礎知識為核心不斷延伸的,所以「知識金剛」最為重要。
  • 齊魯名校長韓忠玉:智慧父母,當為子計深遠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教育和家庭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子不教,父之過。」為人父母,需教子有方。智慧的父母都清楚如何有效地調節引導,幫助孩子揚長補短。今天,我跟大家探討幾點教育孩子的經驗和技巧。首先,作為父母,需要認真地觀察、研究、讀懂自己的孩子,清晰地知曉孩子的興趣愛好和不足。俗話說,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
  • 父母之為子女,當為之計深遠。
    父母為子女計之長遠,何錯有之?一個12歲的孩子,現在判斷好與壞為時也早,能提供好的環境是家長的初心,至少盡力了。怎麼才是最適合的?沒人知道,即使人生可以重來。不得不感嘆,當代,父母最最為孩子捨得花錢的莫過於教育了吧!
  •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深遠,家暴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傷害?
    俗話說:子不教父之過,做為父親就要扮演一個狠角色嗎?個人覺得,像這位父親這樣暴打孩子,百分之90會適得其反,因為在最為叛逆的時候,你打她會成了她記憶裡的恨,而往往恨會讓一個正常的人產生反常行為,也許是對恨的那個人的報復,或者是失望。
  •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有遠見的父母,懂得讓孩子吃苦
    放眼望去,許多父母自己節衣縮食,但給孩子買高檔名牌時眼都不眨;對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一丁點家務活也不捨得幹;父母都沒捨得出去旅遊幾次,但孩子要錢參加出國遊時,就算借錢也要報名。這樣的孩子,長大後都怎樣了呢?
  • 父母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 父親的大愛:為兒女計深遠
    曾經學過一篇《觸龍說趙太后》的古文,對其中「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的觀點感觸頗深。意思是說,父母如果真的愛兒女,就要從長遠考慮,讓他(她)有自強自立的資本和能力。近期,我看了百味年華出品的一本個人回憶錄《我伴你成長》,作者楊寶宇先生在這本書中寫到他培養女兒的做法,就不是總把女兒呵護在自己的羽翼之下,而是為女兒插上翅膀,將來能夠展翅高飛。
  •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深遠,有多少家長,正在逼著孩子成神?
    父母在望子成龍的期盼下,失去了基本的判斷力,熱衷於把孩子培養成「神童」,卻不料被捲入這樣一場騙局。二父母之愛子,則為之深遠。父母希望孩子成為人中龍鳳,是人之常情。但是,有些父母太過心急的盲目追求,只會把孩子推上教育的深淵。在「蒙眼識字」的騙局下,孩子明明是受害者,卻淪為騙子的合謀者。
  •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寫給2020年高考考生家長
    雖然上不了學,但是孩子還可以待在溫暖有愛的家裡,有父母親力親為地陪伴和支持,確保了他們能夠戰勝困難,參加高考,走進考場,又在今天順利地走出考場。今年的考生和家長都是好樣的,你們和孩子用實際行動譜寫了最美的「戰疫之歌」。在經歷的疫情和備考的雙重考驗後,孩子們一定變得更加強大。
  • 父母格局境界決定子女前程:愛孩子要「計深遠」而不是「添高光」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是《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中的一句話。父母對孩子的愛真誠無私。同樣是愛,如果父母格局、境界不同,愛的方式方法也不同,最終產生的能量和作用更是大相逕庭。你對孩子的愛,是「添高光」還是「計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