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愛」已喪失 臺灣博愛座存廢問題引爭議

2020-12-22 海外網

摘要:一直被視為臺灣弘揚傳統美德典範的「博愛座」,近來遭受不少爭議,話題甚至上升至「是去還是留」的高度。臺灣導演吳子云認為,該取消博愛座,讓大家都知道所有的位置都是博愛座,因為椅子並不會博愛,會博愛的是你。

一直被視為臺灣弘揚傳統美德典範的「博愛座」,近來遭受不少爭議,話題甚至上升至「是去還是留」的高度。

近期,有臺灣網友在當局行政機構所設的「公共政策網絡參與平臺」上,提議廢除大眾運輸工具上的「博愛座」。提案開放民眾附議不過6天,便已突破5000人附議的門檻,權責機關必須在2個月內回應此議題。換句話說,廢除博愛座的提案已確定成案。

「博愛」初衷遭扭曲

不少赴臺旅遊的大陸遊客都會說,臺灣大眾交通工具上的博愛座是一道靚麗的風景。但博愛座在體現臺灣民眾美德的同時,有時也會成為困擾。此前便有不少臺網友反應,捷運上空著許多博愛座,但沒人敢去坐,生怕會被拍下來發到網上「公審」。

最近的兩起事件,更加深了臺民眾的這種「怨念」。8月24日,一名糕餅店老闆娘在網上發出兩張照片,痛批穿著北一女中制服的兩名女生(坐在非博愛座上)「不給小朋友讓座真是可恥」,更有不少汙穢言語攻擊兩名女生。女生被罵事件引發網友不滿,該校家長會一度想請律師提告。一名當事女生得知自己被偷拍後,發文說明事件始末,表示當天腳痛,對此事感到很生氣。

另一起事件是,近乎全盲的臺灣師範大學視障生呂冠霖搭車時,在保安引導下坐上博愛座,但在某站被一名中年婦女叫起來,並在他面前揮手,發現他仍有視覺後,還嚷嚷「眼睛亮得跟什麼一樣,還敢騙自己看不到」。當時他讓出博愛座後,被迫聽著周圍乘客的嘲諷,心裡滿是委屈。

島內民眾怎麼看?

設立博愛座本是善意,現在卻引起了島內諸多網友熱議,甚至爆發了負面效應。

不少臺灣民眾對於博愛座存在困惑。譬如,大家知道應讓座給老弱病殘孕和抱小孩的乘客,但是除了抱小孩的乘客,其他幾種人群都不易分辨。這也是上文提到的中學女生因不適不讓座、大學男生因視障不讓座招來罵聲的原因。甚至更有網友抱怨,要很勇敢才能坐博愛座,「反正我現在就是站了,就算是『一般座位』我也不坐」。

輔大教授周偉航表示,讓座的本質是「仁」,是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決定是否讓座」依此道理,「決定是否勸別人讓座」也是依此道理。每一次的讓座都是獨立的道德情境,沒有標準可以套,只能透過我們的人生經驗去試錯,修補。

臺灣導演吳子云認為,該取消博愛座,讓大家都知道所有的位置都是博愛座,因為椅子並不會博愛,會博愛的是你。

此次廢除博愛座提案人也表示,近年臺灣一般民眾文化水準已明顯提高,在公共運輸工具上讓座給有需要的人已經成為一個常見的行為,不僅僅局限於博愛座,一般座位也常見讓座這樣的行為。提案人認為,博愛座並非規定強制某些特定人士才能坐,也沒有法規強制必須讓座,只是一種推廣的做法,目前民眾多半已有此習慣,但博愛座卻帶來了負面的效用。因此提議持續宣傳讓座的美德,但取消「博愛座」的設置。

不過,臺北市身心障礙服務推展協會總幹事蔡小姐則認為,博愛座還是有保留必要,像是生理期、生病的乘客其實都會需要位置,博愛座可以適度提醒大家,發揮關懷效果。

博愛座如何更「博愛」?

事實上,確實不少看似健康的乘客,卻有著「隱形的需求」,究竟該如何讓這些有需要的人坐下時無需忐忑,並讓博愛座最大限度地發揮「博愛」功能呢?

臺北市衛生局從2010年起便製作「好孕胸章」,並於捷運站等處發放,提供給準媽媽在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時佩戴,提醒民眾讓座。另外,臺北捷運於2007年9月起發行了「博愛識別貼紙」,任何有座位需求者皆可依自身需求至各車站詢問處索取。

有輿論認為,可以加大力度推廣「好孕胸章」等標誌供人們自由取用,弱勢者還可主動請工作人員幫忙找座位,就可避免讓座帶來的尷尬、不讓座引發的衝突。

此外,還可以借鑑臺鐵試辦「優先席」的方式。據報導,臺鐵將在新購的區間車上首次試辦將「博愛座」改為「優先席」,增加「內部器官障礙者」圖示,提供給從外觀上無法分辨的體弱者或有需要的乘客使用,讓適用範圍更廣泛。新車預計9月底投入營運。

正如不少臺灣網友所言,對於博愛座不應矯枉過正,希望能換個角度看待博愛座,讓它能承受更多的愛與溫暖。(俞菁 綜合整理)

責編:海聞

相關焦點

  • 博愛座存廢與否?臺「衛福部」:決議維持
    「博愛座」引發爭議,引起各方討論,不過臺「衛福部」召開專家會議後決議維持現況不廢除。圖為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圖/報系資料照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11月3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博愛座爭議日前鬧得沸沸揚揚,民眾還在臺「國發會」公共政策網絡參與平臺提案廢除公共運輸博愛座,通過附議門坎。但全案經臺「衛福部」召開專家會議後,認為沒必要因少數個案而推翻行之多年的博愛座設置,決議維持,保留讓座美德。
  • 「讓座」紛爭引熱議 7000臺灣人籲廢除「博愛座」
    摘要:【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李名】從女學生未讓座遭羞辱,到臺師大視力障礙學生坐博愛座被要求起身,博愛座的存廢連日來在島內引發熱議。還有分析說,博愛座是「優先」的意思,不是專用,代表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善意與關心,它並非強迫讓座,而是一種美德。
  • 「讓座」紛爭引熱議 七千臺灣人呼籲廢除博愛座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李名】從女學生未讓座遭羞辱,到臺師大視力障礙學生坐博愛座被要求起身,博愛座的存廢連日來在島內引發熱議。有民眾提案聯署,要求將之廢除。呂冠霖說,這幾天有不少網友和他分享經歷,一名20多歲的女性因車禍導致左腳比右腳短,穿上鞋其實看不出來,但她從來不敢坐博愛座,結果長期搭車久站,反而影響正常的右腳。據了解,臺灣過去並未把設立博愛座寫進法律,但座位常被身強體健的民眾佔用,形同虛設。
  • 坐「博愛座」背負道德壓力? 入法三年民眾喊廢除
    博愛座問題持續發酵中。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華夏經緯網9月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博愛座爭議未歇,臺灣民眾在「國發會」公共政策網絡參與平臺提案廢除公共運輸博愛座,至今天已逾7000人附議,通過附議門檻。
  • 阿伯坐博愛座卻狂查規定 網友嘆:搭地鐵都不安穩
    網友在地鐵上看到坐在博愛座的阿伯不安的查詢博愛座規定,不禁感嘆現在搭個地鐵都不安穩了。圖擷自爆廢公社官網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7月6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大眾交通的博愛座原本出於「禮讓」的好意設計卻不斷產生爭議,讓有需求的人如今面對博愛座都戰戰兢兢。有人在網絡上PO文說,有阿伯搭地鐵坐在博愛座上,卻害怕被人罵或檢舉,因此不斷狂查規定,讓人不禁感嘆「搭個地鐵都不安穩」。
  • 兩年來首件死刑案定案 臺灣死刑存廢爭議持續
    中新社北京7月12日電 (記者 張曉曦)臺灣男子翁仁賢三年前除夕夜燒死父母親友,造成六死四傷,臺「最高法院」10日判處其死刑定案,這也是兩年來臺灣首件死刑定案案件。一時間,有關死刑廢存的問題再度在臺灣社會引發爭議。
  • 臺灣人的糾結:博愛座,去還是留?
    摘要:臺灣大眾運輸工具上,有一些深藍色座位,它們就是「博愛座」。9月1日,一個由網民提出的「廢除各項公共運輸工具上博愛座之設置」的提案,出現在臺灣當局「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上,徵集公眾附議。  在大陸觀光客眼中,車上空蕩蕩的博愛座無疑是臺灣「最美風景」之一,許多人旅行返回後仍讚不絕口。但這象徵著傳統美德典範的博愛座,近來卻遭受不少爭議,不少臺灣同胞視其如雞肋,意欲除之而後快。
  • 臺捷運「博愛座」遇冷被提案廢除 民眾爭議不斷
    ­  日前,近乎全盲的臺灣師範大學視障生呂冠霖搭車時,在保安引導下坐上博愛座,但在某站被一名中年婦女叫起來,並在他面前揮手,發現他仍有視覺後,還嚷嚷「眼睛亮得跟什麼一樣,還敢騙自己看不到」。當時他提著大包小包讓出座位,被迫聽著周圍乘客的嘲諷,心裡滿是委屈。
  • 臺灣博愛座去還是留 道德束縛下的爭論不斷
    臺灣大眾運輸工具上,有一些深藍色座位,它們就是「博愛座」。座位旁邊會寫「請優先禮讓座位給需要的乘客」,或寫「請優先讓位給老人、孕婦、行動不便及抱小孩的乘客」,並配以相關的圖案。圖為臺北捷運上的博愛座,經常空著也沒人敢坐。(資料圖片)­  臺北捷運自2007年9月起發行「博愛識別貼紙」,有需求者可到各車站詢問處索取。
  • 「博愛座」該不該廢 臺有關部門正在考慮
    摘要:據臺灣「中央社」報導,有臺灣民眾在社會公共政策網絡參與平臺,提議「廢除各項公共運輸工具上博愛座之設置」,但也有民眾陳情反對,臺交通部門27日表示,已建請衛生福利主管部門考慮。現行公共運輸工具上,博愛座的設置是依「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53條第3項規定辦理,包括博愛座比率、標示或播放提醒、禮讓座位的警語等。
  • 停車協議存廢引爭議 業主希望重啟地下停車場改造
    從前年開始,一些業主就提出,原先的《車位租用協議》並沒有明確固定車位的租用年限,且有失公平。  如今,問題的焦點是原先的這份《車位使用協議》,到底具不具有法律效力,是不是說推翻就能推翻呢?記者諮詢了法律界人士。
  • 臺北松山機場存廢問題應由市民「公投」決定
    臺灣「交通部民用航空局」緊急修改臺北松山機場(國際航空運輸協會代碼:TSA,國際民用航空組織代碼:RCSS)相關設施,將以玻璃拉門機動調整航站樓空間,在包機飛行時可區隔出往返兩岸的旅客使用的候機樓,區內還設有免稅店等供旅客購物。攝影:臺灣《中華日報》記者傅希堯   臺北松山機場(國際航空運輸協會代碼:TSA,國際民用航空組織代碼:RCSS)即將成為兩岸直航機場。
  • 臺灣七旬女星坐博愛座挨轟 喊冤「長得年輕錯了嗎」
    女星洪小喬自曝坐博愛座挨轟。(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在臺灣擁有「金曲小姐」封號的歌手洪小喬,曾寫過不少膾炙人口的好歌,被歌壇後輩不斷重新翻唱。不過年近七旬的她,卻自曝搭捷運時坐博愛座被質問,讓她嚇到不敢再坐,甚至喊冤「看來年輕也有錯」?  洪小喬住在淡水,雖然兒子司機能接送,但是為了避免塞車又可省下一半時間,讓她決定改搭捷運。
  • 臺灣女高中生乘地鐵未讓座遭辱罵 引發輿論反思
    曾幾何時,公交、地鐵上無論多擠都無人佔用的「博愛座」(等同大陸的愛心專座),是臺灣社會津津樂道的最美風景之一。不過凡事過猶不及,「正義魔人」不分青紅皂白就指責年輕人不讓座的行為,近來在臺灣網絡上引發持續的批評及反思聲浪。
  • 澳大利亞教授設計新國旗引熱議 "米"字旗存廢再被提及
    約翰·布萊克斯蘭德教授設計的新國旗  原標題:澳大利亞教授設計新國旗引熱議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鄧黎):在剛剛過去的澳大利亞國慶小長假裡,不少澳大利亞人津津樂道的一個話題  很久以來,在澳大利亞社會就存在著關於現行國旗存廢的爭論。爭論的焦點是位於國旗左上角的英國「米」字旗標誌。反對現行國旗的人認為,澳大利亞早已經是一個獨立的、有著自己國家特性的國家,因此應該取消國旗上的英國「聯合旗幟」標誌。這次約翰·布萊克斯蘭德設計推出新國旗,也是出於同樣的考慮。但澳大利亞社會也有很多人支持保留現有國旗,認為現有國旗反映了澳大利亞的文化和價值觀傳承。
  • 臺島夜話:臺灣的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多年來,臺灣以教育普及、人民平均素質較高而自豪。但最近發生的一連串事件,令臺灣的教育蒙羞,社會上質疑、討伐的聲音此起彼落。  臺灣清華大學一學生大咧咧的坐在專門留給孕婦及老弱病殘人士專用的捷運「博愛座」上,一位70多歲的老先生要求大學生讓座,遭到該學生怒斥:Shut up!
  • 註冊制已落地 「市值打新」存廢時?
    摘要 【註冊制已落地 「市值打新」存廢時?】下半年以來,券商與基金公司積極籌備「非交易過戶打新」業務。但證券時報記者多方採訪了解到,該業務是否值得鼓勵推進,業內存在較大爭議。
  • 臺男生身體不適坐博愛座 老人拉扯並怒罵被吐滿臉
    ▲博愛座示意圖。(圖/臺灣東森新聞)華夏經緯網7月2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博愛座(Priority seats)從英文上看,他叫優先座位,不是專屬座位」。臺灣一位男網友表示,在大學時曾經由於身體不舒服,坐在火車上的博愛座,當時根本無法動彈,但是卻遇到一位老先生上車,還堅持「年輕人滾去站著」要求他讓位,最後更直接用扯的搖晃,最後他忍不住直接吐了對方一臉,在旁人的扶持下,送去醫院急診。
  • 80歲老伯搭捷運「博愛座全滿」!他掃一眼「路人反應」笑了:最美風景
    記者潘慧中/綜合報導謝承均耕耘戲劇圈多年,意外獲得了全臺灣「最會結婚的男人」稱號,不時分享生活的他21日透露,當晚行經忠孝復興站時,一位年約80歲、需靠看護攙扶的老伯伯走進車廂,博愛座全坐滿的情況下,其中一位路人的舉動讓他感動地說:「這才是最美麗的風景啊
  • 臺灣樂透彩中獎無法兌 公平性引爭議
    臺灣樂透彩中獎無法兌 公平性引爭議 2002年12月16日 14:43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