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你是否有立flag的習慣?每個季度,你是否有立下季度清單的習慣?每個月月初,你是否會開始考慮這個月要做的事情?甚至每天早上起床,你是否都會跟自己說一句「今天我一定要完成這件事情」?
然後,所有的旗幟最終倒塌——年末的時候看著自己的flag一件都沒完成;月尾的時候看著自己月初的計劃一個沒動;晚上睡覺躺在床上思索著今天早上說好了今天要做的事情,最後變成了口號~最後我們歸結於一句自己已經是懶癌晚期,希望以此來慰藉自己,但是有用嗎?
事情總是要做,人生總是在成長,時間一刻都不曾停留。當我們發現自己必須要做的事情,拖到了最後的DDL的時候,我們只會更加的無助以及彷徨。與其如此,不如一早就有計劃的將大任務分解為小任務一個一個解決掉,不是更好嗎?
雖然人類是一個習慣於安逸的存在,但是我們需要知道的,是我們的懶癌並不是無藥可醫的。所謂的懶癌晚期,所謂的拖延症,只是我們沒有找到正確的高效處理事情的方法而已。
《超級高效能》這本書,和平時我看到的一些關於時間管理的書籍不太一樣,因為在這本書是從人生設計、工作技能、思維習慣、學習方法、學習技能以及職業規劃這幾個方面來講解,高效到底應該如何去做。
對於人生來說,我們需要提前做好人生設計,才能擁有高效。而人生設計則包括了如何規劃人生,如何讓個人的積蓄最大化。
對於工作來說,我們獲取了信息、了解了工作流程、擁有各種工具幫忙應對職場難題以及在新時代變化太快的情況下,及時的調整自己適應這個職場,才能讓工作效率提高。
對於思維習慣來說,我們需要高效的專注才能更快的獲得靈感,同時我們還要鍛鍊自己的思維能力以此得到提高,大腦轉的越快,平衡我們的生活和工作越迅速,我們的思維習慣才越高效。
對於學習來說,掌握好的學習方法可以讓我們的學習效果更高效,過目不忘並且通過各種學習豐富自己的閱歷也是學習高效最好的體驗。
其實,大部分人拖延的習慣是看不到最終結果導致的。換句話說,我們大部分時候都和明天的猴子一樣,總覺得冬天遲遲不會到來,所以我們也遲遲不願意開始行動。但這樣拖延的結局往往只有一個——冬天來了,沒有蓋好房子的猴子被凍死了。
高效是在有限的時間內做更多的事情,但是高效卻又不局限於有限的時間內做更多的事情,換句話說想要高效,需要我們從人生的方方面面著手,不論是思維也好、習慣也罷、或者說是藉助輔助工具,在高效的定義之內,我們需要通過各種方法來提高自己的效率。
培養高效能力需要注意三點:首先我們需要培養「未來能力」意識——要看到未來的社會需要什麼樣的能力;其次要意識到我們需要淘汰「傳統人生模型」,更新能力體系;最後我們需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與時俱進。
人的一生無時無刻不在成長,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之中了解世界,並且形成了自己的價值觀,擁有了自己為人處世的方式。我們通過接觸和觀察生活之中不同的人,來思索為何我們所有人與人之間都是不同的,從習慣到思維,各方各面的碰撞。
每次看書的時候,我都會無比羨慕讀書群裡的小夥伴,文章寫得好讀書還讀的快,不像我拿起書本看完了之後完全不記得書本裡的內容是什麼。簡單的說,人家讀書是學習,我讀書卻成了一種表現在外的存在。
後來,通過和大家的了解和溝通明白,讀書如果真的只是讀,那也僅僅只是讀而已。唯有把書中的內容自己想明白並且用自己的話語陳述出來,這種時候,我才能把書本裡的內容真正的放進心裡,而不是看完了,就真的完了。
比起看完一遍書裡面內容全部忘光然後重複看,顯然在看的時候帶入自己的思考並通過做筆記是一件高效的事情。當然了,如何看書,如何用適合自己的方式去提高效率,最後還是得通過自己的實踐來獲得的。
現代年輕人有一個習慣,能自己做的事情絕對不打擾別人,不知道是因為現在工作太忙碌導致,還是因為手機用多了習慣了一個人做事情,總之就是能自己做的事情一定不找別人,能在網絡裡搜索到方法的情況絕對也不會跟周圍的人開口諮詢。
其實,藉助他人力量,很多時候也是提高自身效率的一種方式。而藉助他人力量,在我看來最明顯的一個稱呼就是外包。很多人都知道,現在很多公司實行外包製度,也就是公司內部的某些業務直接外包給了其他的人。
最簡單的比方,我們搬家的時候家裡十有八九需要裝修,特別是新房子不裝修的情況下根本不能居住。找裝修公司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但是裝修公司裡的工作團隊,就不一定是裝修公司本身的職員了。有些裝修公司裡,工作的大部分人員屬於房屋設計師,而實施裝修的團隊,則是外包給其他包工頭處理的。
日本有很多的漫畫家,憑藉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去畫連載可能會很辛苦,所以日本的漫畫家大部分都會有助手,這些助手便是幫助漫畫家將畫作完成的存在。換句話說,漫畫家們藉助了助手的力量來完成自己的漫畫,而助手藉助漫畫家的力量來學習和提高自己的繪畫技術。
我們在藉助他人力量的同時,也從他人身上學到了我們不曾擁有的新技能或者新的思考方式,而這個新的思考方式在結合自己人生之中的感悟,最終便形成了我們自己的思維動力。我們從中改變,然後一點一點提高自己的速率,這就是高效的形成過程。
還有一種力量,我們每天都在藉助,那就是現在流行的各種APP。打開手機的時候,如果一個不能控制自己的人,可能就會一發不可收拾的開始刷網絡。但對於高效人士來說,他們則在工作的時候,通過使用對應的APP來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有的人通過思維導圖APP給自己的文章列出大綱和輪廓,並以此為藍本最終寫完了長篇小說;有人通過任務清單APP來整理自己每日的工作,最終將工作一個一個的消除;有人通過搜索APP來尋找自己需要的信息,然後通過整理這些信息總結出報表開始新的工作計劃;有人通過時間管理APP來總結自己的時間,把每天消耗的時間變成了自己真正需要利用的時間……
有的人碩果纍纍,有的人碌碌無為,因為人生在世的效率不同,所以人生的結果也不相同。讀《超級高效術》的時候,感覺這不僅僅是一本教人如何提高自己人生效率的書。高效的人事事尋找方法,低效的人只會埋頭苦幹,但人生往往卻只會更偏愛高效的人。
《超級高效術》,不僅僅是高效的講解,更是一種作者對人生的態度。誰都可以擁有高效的生活,唯一的問題就是:自己的內心深處,到底想要高效,還是一輩子的慵懶和碌碌無為。閉上眼睛,思索一下未來想要的生活,如果現在的自己還不是未來期待中的那個樣子,為何還不趕緊的行動起來,養成高效的習慣成就自己呢?明天,更青睞高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