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國強:推動校園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市縣新聞-食安...

2020-12-15 中國食品安全網

摘要:12月5日,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副主任鄔國強出席第十八屆中國食品安全大會議題單元並作演講。


  

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副主任鄔國強

中國食品安全網訊 12月5日下午,第十八屆中國食品安全大會「第三屆校園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暨食育研討」議題單元舉行,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副主任鄔國強出席議題單元並致辭。

「開展校園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以及食育,離不開食品安全、食品營養、綠色教育和餐飲文化。」鄔國強通過對食育的觀察,從個人角度給出了觀點。鄔國強強調,實施食品安全戰略,推動學校暨幼兒園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保障廣大師生「舌尖安全」的重大決策。

鄔國強介紹,目前,我國有各類學校53萬所,近3億師生,教育事業涉及人數佔全國總人口的22%;各類學校現有建築面積30億平方米,佔到公共類建築體量的30%,教育事業體系規模龐大。學校食品安全、營養和食育是「三育人」(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學校食堂是學校做好食品安全宣傳教育的重要陣地和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建設綠色校園的重要組成部分。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聯合有關機構專家,深入研究學校後勤領域的舉措,針對學校食堂的檢驗、採購管理、烹飪銷售、後廚管理、餐飲管理和洗消等提出了解決方案,即校園建築與環境疫情的防控設施,有效保障了疫情期間校園餐飲的衛生安全。鄔國強認為,在食堂建設過程當中,需要更加注重強調學校食堂的中臺建設。

「十四五」規劃及2035遠景規劃的宏偉藍圖已徐徐展開。鄔國強表示,下一階段,發展中心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按照十九屆五中全會的戰略目標,著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強綠色校園規劃建設。自2017年開始,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從節水、節地、節材和節能四方面推動綠色校園建設,構建綠色校園服務保障體系,即「四節一保」。同時,發展中心在研究健康校園的標準,並將其作為推動綠色校園發展的重要工作。校園安全韌性作為綠色校園規劃的重要原則之一,應在保留未來發展用地的同時,確保學校在面對突發災害和安全事件時,校園物質空間能夠表現出足夠的抵禦性、適應能力和恢復能力。

二是深入推進學校綠色食堂建設工作。高校食堂的執行能力和服務能力是提高食品衛生安全營養配餐和食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學校要持續提高學校食堂的運營能力和服務能力,提高食品衛生安全和營養配餐保障能力,以及食育能力;要高度重視學生食品營養的研究,加強食品衛生安全管理,建立可實現食品安全溯源的綠色食品供應鏈體系。

三是加強校園團餐平臺建設。2017年,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組織成立了校園團餐聯盟,旨在積極搭建學校食品安全營養平臺。隨著信息化的發展,學生學習方式和就餐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對食品供應體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鄔國強強調,下一步,發展中心將繼續有針對性地開展學校食育工作,聯合《中國食品安全報·食育周刊》與專家和知名企業一起努力,讓三億師生吃上有營養的安全食品,吃出文化、吃出品位。

相關焦點

  • 鄔國強:推動校園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開展校園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以及食育,離不開食品安全、食品營養、綠色教育和餐飲文化。」鄔國強通過對食育的觀察,從個人角度給出了觀點。鄔國強強調,實施食品安全戰略,推動學校暨幼兒園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保障廣大師生「舌尖安全」的重大決策。
  • 加快推動國家糧食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完善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制度政策」,進一步體現了黨中央對國家糧食安全一以貫之的高度重視。有必要加快推動國家糧食安全保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把我國制度優勢特別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制度政策轉化為治理效能。  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在完善國家安全體系中,要更加重視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 李宣彤:推進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今年發生的新冠疫情,通過食品或食品包裝傳播疫情的風險也不容忽視。這些都給進出口食品安全治理提出了更嚴峻的挑戰。二是通關便利化需求更加強烈。國務院要求要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提高通關效率,降低通關成本。隨著我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食品進出口貿易體量更加龐大,既要管得住,又要放得快,給進出口食品安全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國際貿易環境更加多變。
  • 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黃波 楊安 趙菡    摘要:黨的十九大提出構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其重心和難點均在基層。實現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應有之義,也是平安中國建設的重中之重。
  • 強化四個意識 推進高校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
    高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推進高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服務新時代教育強國戰略,推動高等教育現代化,推進「雙一流」大學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重要保證,高校要強化政治意識、全局意識、法治意識、學習意識,實現高校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要強化政治意識。
  • 推進高等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高等教育治理與國家治理具有同構性,高等教育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陣地對國家現代化建設起著重要的作用。積極推進高等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是當前大學新的理念與使命,對於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目標具有深遠意義。高等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涵  高等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目標:高等教育現代化。
  • 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由法律規範體系、法治實施體系、法治監督體系、法治保障體系以及黨內法規體系共同構成,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骨幹工程,法治體系建設對於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 超大城市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成都探索」
    黨建引領「共建共治共享」——超大城市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成都探索」新華社成都11月26日電 題:黨建引領「共建共治共享」——超大城市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成都探索」新華社記者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十九屆四中全會圍繞「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 系列食安治理研究報告在京發布:食安總體保障水平穩中向好
    系列食安治理研究報告在京發布:食安總體保障水平穩中向好 2020-01-15 10:08:04報告顯示食安總體保障水平穩中向好  2020年1月14日,由江南大學、中國食品安全報社、曲阜師範大學聯合主辦的「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食品安全風險治理研究成果報告會」在北京舉行。
  • 加快推進幹部教育培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是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對新時代做好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 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 推動市域治理現代化
    崔宇青委員: 您提出的《關於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推動市域治理現代化的提案》收悉。經與市財政局和大數據管理局共同會商,現答覆如下: 「發揮我國應急管理體系的特色和優勢,積極推進我國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
  • ...堅持和發揮制度優勢,推進交通運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 守護師生飲食安全,安州區啟動「校園食安系統」試點工作
    近日,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和《校園食品安全守護行動方案(2020-2022年)》工作要求,有效推動學校及幼兒園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保障廣大師生「舌尖上的安全」,綿陽市安州區「校園食安系統」試點工作啟動儀式暨操作使用業務培訓在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舉行
  • 武漢理工大學舉行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集中培訓
    信思金在致辭中指出,十九屆四中和五中全會關於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重要精神,為「十四五」時期高等學校提升科學決策水平、推進治理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要求全校黨員幹部要按照學校制定的《關於加快推進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意見》,謀劃並落實「十四五」時期、乃至二〇三五年以前學校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目標任務
  • ...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百名專家談中國制度)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任務和舉措,涵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文明、民生、民族團結、外事、「一國兩制」、軍事等各方面。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決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成熟定型程度,取決於制度的優越性能否充分展現。法律是最重要的制度形式,也是制度的最高形態。能否加快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把法律這套規則體系轉化成治理效能,將直接關係到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進程。
  • 人民日報學習連線:怎樣理解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總目標的提出具有重大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在這一總目標中,大家對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比較熟悉,而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夠了解。那麼,應該怎樣理解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呢?
  • 充分發揮政府作用推進金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2019年10月31日,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黨和國家各項工作指明了方向,也為深入推進我國金融領域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
    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指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場深刻變革。」這一論斷,揭示了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對於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作用,也揭示了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必須把握的正確方向。
  •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堅持的總體要求和總體目標
    在這個過程中形成的習近平關於新時代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的重要思想,強調把制度建設放在我國現代化建設更加重要位置;把思想建黨同制度治黨結合起來;把國家制度同法律制度結合起來;把完善國家制度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結合起來;把發揮制度優勢同提高治理效能結合起來;把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同推進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實現國際關係民主化和法治化結合起來,形成了兼具中國特色和時代特點的原創性
  • 什麼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出的基本概況!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一)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提出1、國家治理的探索與發展(1)毛澤東主席的探索和錯誤在領導中國革命的進程中,我們黨就不斷思考未來建立什麼樣的國家治理體系問題2、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