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2月5日,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副主任鄔國強出席第十八屆中國食品安全大會議題單元並作演講。
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副主任鄔國強
中國食品安全網訊 12月5日下午,第十八屆中國食品安全大會「第三屆校園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暨食育研討」議題單元舉行,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副主任鄔國強出席議題單元並致辭。
「開展校園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以及食育,離不開食品安全、食品營養、綠色教育和餐飲文化。」鄔國強通過對食育的觀察,從個人角度給出了觀點。鄔國強強調,實施食品安全戰略,推動學校暨幼兒園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保障廣大師生「舌尖安全」的重大決策。
鄔國強介紹,目前,我國有各類學校53萬所,近3億師生,教育事業涉及人數佔全國總人口的22%;各類學校現有建築面積30億平方米,佔到公共類建築體量的30%,教育事業體系規模龐大。學校食品安全、營養和食育是「三育人」(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學校食堂是學校做好食品安全宣傳教育的重要陣地和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建設綠色校園的重要組成部分。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聯合有關機構專家,深入研究學校後勤領域的舉措,針對學校食堂的檢驗、採購管理、烹飪銷售、後廚管理、餐飲管理和洗消等提出了解決方案,即校園建築與環境疫情的防控設施,有效保障了疫情期間校園餐飲的衛生安全。鄔國強認為,在食堂建設過程當中,需要更加注重強調學校食堂的中臺建設。
「十四五」規劃及2035遠景規劃的宏偉藍圖已徐徐展開。鄔國強表示,下一階段,發展中心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按照十九屆五中全會的戰略目標,著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強綠色校園規劃建設。自2017年開始,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從節水、節地、節材和節能四方面推動綠色校園建設,構建綠色校園服務保障體系,即「四節一保」。同時,發展中心在研究健康校園的標準,並將其作為推動綠色校園發展的重要工作。校園安全韌性作為綠色校園規劃的重要原則之一,應在保留未來發展用地的同時,確保學校在面對突發災害和安全事件時,校園物質空間能夠表現出足夠的抵禦性、適應能力和恢復能力。
二是深入推進學校綠色食堂建設工作。高校食堂的執行能力和服務能力是提高食品衛生安全營養配餐和食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學校要持續提高學校食堂的運營能力和服務能力,提高食品衛生安全和營養配餐保障能力,以及食育能力;要高度重視學生食品營養的研究,加強食品衛生安全管理,建立可實現食品安全溯源的綠色食品供應鏈體系。
三是加強校園團餐平臺建設。2017年,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組織成立了校園團餐聯盟,旨在積極搭建學校食品安全營養平臺。隨著信息化的發展,學生學習方式和就餐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對食品供應體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鄔國強強調,下一步,發展中心將繼續有針對性地開展學校食育工作,聯合《中國食品安全報·食育周刊》與專家和知名企業一起努力,讓三億師生吃上有營養的安全食品,吃出文化、吃出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