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乳糖酶滴液因不合格被退運說起,2020年8月19日,海關總署進出口食品安全局發布了2020年7月全國未準入境食品化妝品信息
原文連結:
http://www.customs.gov.cn/spj/zwgk75/2706876/wzrjdspxx57/3248212/index.html
其中,一款液體乳糖酶飲品因產品不合格再一次被海關禁止入境。這一消息迅速在小編的朋友圈發酵,引起了需要給寶寶補充乳糖酶的家長們的焦慮,紛紛詢問怎麼給寶寶正確選擇乳糖酶產品。因為很多人乳糖酶產品的相關知識還不熟悉,我們也在密切關注相關進展,藉此機會
給有需要的朋友進行一個簡單的科普,教大家如何給寶寶正確選擇合適的乳糖酶產品。供有需要的家長朋友們參考。
1.認識乳糖酶
乳糖酶是通過水解乳糖分子中的β-半乳糖苷鍵使乳糖水解成半乳糖和葡萄糖單體的糖苷水解酶。乳糖酶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的許多生物體內。人類及哺乳動物中乳糖酶主要存在於小腸黏膜吸收細胞的刷狀緣內[1]。
人體內的乳糖只有分解為D-半乳糖和D-葡萄糖兩種單糖後才能被小腸上皮細胞吸收而進入血液,並運送到各個組織細胞中參與糖酵解,為機體提供能量[2]。
2.了解乳糖酶缺乏
乳糖酶缺乏是廣泛存在的世界性問題。乳糖酶缺乏是指小腸黏膜刷狀緣乳糖酶數量不夠或活性低下。
根據發生的原因,乳糖酶缺乏一般可分為三種: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成人型(原發性)乳糖酶缺乏和繼發性乳糖酶缺乏【3】。
2.1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出生時乳糖酶活性即缺乏或低下,此類罕見,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2.2 原發性乳糖酶缺乏:指隨年齡增長,乳糖酶活性逐漸下降或消失,屬於生理性乳糖酶下降。
2.3 繼發性乳糖酶缺乏:指由於各種原因致使小腸上皮細胞損傷而導致的暫時性乳糖酶活性低下,常見如感染性腹瀉、腸道手術、免疫球蛋白缺乏症、營養不良、腹部放射線照射等。
3.了解乳糖不耐受發生機理
當機體缺乏乳糖酶時,乳製品(包括母乳)中的乳糖不能再小腸消化和吸收,而直接進入大腸,在大腸菌群的作用下,引起發酵、水解從而出現一洗了症狀如腹脹、腸鳴、氣多、腹瀉等,稱為乳糖不耐受[3]。
4.了解乳糖不耐受發生概率概況
世界上大多數人口存在不同程度的乳糖酶缺乏,大部分人乳糖酶活性持續至2~15歲,隨年齡增長降至成人缺乏乳糖酶的水平。成人型乳糖酶缺乏有明顯的種族差異。北歐、西歐發病率最低,如丹麥和瑞典發病率為1%~3%,北美洲、東南亞及大洋洲的土著人發病率最高,接近100%[4]。中歐9%~23%,黑種人和北歐猶太人為6O%~80%,美洲印第安人80%~100%,美國白種人6%~22%,亞洲95%~100%l5]。中國3~5歲、7~8歲和11~13歲兒童中,乳糖酶缺乏的發生率分別為38.5%、87.6%和87.8%,乳糖不耐受發生率分別為12.2%、32.2%和29.0%[3]。對腹瀉嬰幼兒的調查發現,3歲以內嬰幼兒腹瀉中乳糖不耐受發生率為62.5%[6]。在遷延性腹瀉及慢性腹瀉中,乳糖不耐受者達63.0%~82.8%,年齡越小發生率越高[7]。
5.了解乳糖不耐受的危害
因腸道乳糖酶缺乏,食物中的乳糖在小腸內不能完全消化吸收而滯留於腸腔內,使腸內容物的滲透壓增高,體積增加,腸排空加快;同時,乳糖在小腸下段、結腸中細菌作用下發酵生成甲酸、乙醛、吲哚、短鏈脂肪酸等潛在的毒性成分和氫氣、CO2和甲烷等氣體,短鏈脂肪酸使滲透作用加強,促進腹瀉發生,乳糖酶缺乏患者臨床上可出現腹脹、腸鳴、腹痛、腹瀉、排氣增多等腸道症狀,也可出現噁心、嘔吐,部分患者還會出現全身症狀,如頭痛、疲乏無力、肌肉和關節疼痛、各種過敏反應(如溼疹、哮喘)等。由於乳糖酶缺乏,乳糖吸收障礙,嬰幼兒可有營養不良,影響生長發育,在老年人常見骨質疏鬆。[8]
6.乳糖不耐受解決方案
6.1 對於可以不以乳製品為主要營養來源的乳糖不耐受人群,可以採取減少乳製品的攝入或採用少量多次且合理掌握間隔時間、避免空腹飲奶或攝入無乳糖類乳製品等措施,可避免或減輕乳糖不耐受症狀的發生。
6.2 對於以配方奶粉或其他乳製品(包括母乳)為主食的乳糖不耐受的嬰幼兒或需要大量攝入優質乳營養的乳糖不耐受的兒童,需要根據乳糖不耐受的原因採用不同的選擇方案。如果為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的嬰幼兒,可以餵養去乳糖配方奶,去乳糖配方奶粉為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一定要去正規的醫院對寶寶進行診斷後由醫生判定是否需要餵養去乳糖配方奶並在正規醫院根據處方購買。
如果為因各種原因導致的短期的繼發性乳糖酶缺乏的嬰幼兒,因其正常飲食為母乳或常規配方奶粉,而去乳糖配方奶粉為特殊醫學用途配方,且口感和普通奶粉差異大,其對口感差異明顯的無乳糖配方是比較排斥的,不建議臨時更換,以免影響嬰幼兒的正常營養攝入。
此狀況下可以採用補充乳糖酶的解決方案。研究表明補充乳糖酶可顯著改善乳糖不耐受者的臨床症狀【10】。單次280ml奶液(約36g奶粉)攝入量搭配約1萬左右ALU活性單位可有效改善乳糖不耐受症狀。同時要積極治療導致乳糖酶缺乏的原發病,讓機體恢復產生乳糖酶的機能,待自身能夠產生足夠乳糖酶時即可停止補充乳糖酶。
總體來說,補充乳糖酶可以顯著改善乳糖不耐受者的臨床症狀,可適用用各型乳糖酶缺乏導致的乳糖不耐受。
7.如何正確選擇乳糖酶補充產品
乳糖酶選擇的基本原則:合規、安全、有效。
這三個方面是相輔相成又互為條件。合規是前提,安全是基礎,有效是目的。家長給寶寶選擇乳糖酶產品時一定要從這幾個方面綜合考慮,慎重選擇。目前,市場上存在粉劑(包括乳糖酶調製乳粉和乳糖酶固體飲料)、片劑(乳糖酶壓片糖果)、滴劑(乳糖酶滴液飲料和乳糖酶復配食品添加劑)三種類型的乳糖酶產品。我們從選擇乳糖酶的三個基本原則在各個
維度做一個詳細的分析對比。
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的要求,基於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乳糖酶只允許添加於調製乳粉等乳製品中,作為乳糖酶的載體。
乳糖酶調製乳粉基於國家法規標準要求生產,完全符合法規要求,其產品僅用乳粉類原料作為乳糖酶的載體,配方簡單安全。
乳糖酶固體飲料類產品多數不合規,或者打監管擦邊球,添加一點調製乳粉到配方裡規避監管,除了乳粉外還會額外添加非必要的其他固體飲料成分,比如麥芽糊精等,安全風險大。
乳糖酶壓片糖果類產品多數不合規,或者打監管擦邊球,添加一點調製乳粉到配方裡規避監管,除了乳粉外還會額外添加非必要的其他壓片糖果成分,比如麥芽糊精、二氧化矽等,安全風險大。
乳糖酶滴液飲料類產品多數不合規,或者打監管擦邊球,添加一點調製乳粉到配方裡規避監管,除了乳粉外還會額外添加非必要的其他飲料成分,比如水、防腐劑等,安全風險大。
乳糖酶滴液復配食品添加劑類產品不是食品,不能直接給消費者食用,但很多這類產品在冒充食品推薦給消費者,其配方裡面含有大量的甘油和水,部分產品還含有防腐劑。安全風險大。
綜上所述,從合規和安全的角度考慮,建議消費者選擇乳糖酶調製乳粉類產品。然而我們會發現市場上存在大量的乳糖酶調製乳粉產品,其乳糖酶來源、活性含量、產地等又千差萬別,我們又怎麼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乳糖酶調製乳粉產品那。這裡,我們又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挑選。
7.1 選擇添加了酸性乳糖酶的品牌,因為乳糖酶分為酸性和中性兩種類型,只有酸性乳糖酶才能夠和奶粉一起衝調後直接飲用,在體內分解乳糖。如果是中性乳糖酶,其不耐胃酸,需要和奶粉一起衝調後放置一段時間在體外分解乳糖後才能飲用,不便利且增加安全風險。
7.2 選擇每袋添加了合適的乳糖酶活性含量的品牌,一般240ml左右的奶液,可以用大約1萬活性單位的乳糖酶衝調即可有效改善乳糖不耐受症狀。衝調的乳糖酶活性單位過低則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7.3 選擇配方簡單的乳糖酶品牌。乳糖酶產品只需要穩定的乳粉(比如脫脂奶粉)作為其載體即可,配料越複雜則越增加安全風險。
7.4 選擇使用了優質乳糖酶原料的品牌,乳糖酶原料作為一種有活性的生物製劑,其質量控制要求極其嚴格,只有頂級的生產廠家才能持續穩定的生產出安全有效的乳糖酶原料。這個可以從乳糖酶調製乳粉的品牌追溯系統查詢的到。如果不肯公開產品配料來源的品牌,建議消費者謹慎考慮。
7.5 謹選擇單證齊全的品牌,如果是進口的乳糖酶產品,需要包括產品檢驗報告、國外政府機構出具的輸華衛生證書、進口到國內的報關單、檢驗檢疫證明等系列合格文件。
7.6 從正規渠道購買。購買前查看單證是否齊全。商家是否具有食品經營許可證等資質證明文件。
參考文獻
【1】SkovbjergH,SjstrmH,NorénO(Mar1981)."Purificationandcharacterisationofamphiphiliclactase/phlorizinhydrolasefromhumansmallintestine".EuropeanJournalofBiochemistry/
FEBS.114(3):653–61.
【2】王鏡巖,朱聖庚,徐長法主編,《生物化學(下冊)》,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2年第三版
【3】楊月欣等。中國兒童乳糖不耐受發生率的調查研究[J].衛生研究,1999,28(1):44-46.
【4】Gudmund—HoyerE,SkovbjergH.Disaccharidedigestionandmaldigesti0n[J].ScandJGastroenterolSuppl,1996,216:[1]—[2].
【5】SwagertyDLJr,WallingAD,KleinRM.Lactoseintolerance[J].AmFamPhysician,2002,65(9):1845—1850
【6】王暉,張玲,王秀玲,等.嬰幼兒腹瀉與乳糖不耐受關係的研究[j].中國微生態學雜誌,2007,19(2):222—224.
【7】王寶西.小兒慢性腹瀉並乳糖不耐受及其治療對策[J].實用兒科臨床雜誌,2006,21(19):1286—1288.
【8】周立娜.乳糖酶缺乏[J].臨床薈萃,2012,27(6):548-550.
【9】喬蓉。黃承鈺,曾果,等.健康成人可接受牛奶攝入量實驗研究[J].衛生研究,2006,35(6):747—749.
【10】汪正園,孫建琴,謝華,等.補充乳糖酶對改善乳糖不耐受的效果研究[J].中華消化雜誌,2oi0,30(9):633—635.
【11】DuringMJ,XuR,YongD,etal.Peroralgenetherapyoflactaseintoleranceusinganadeno-associatedvirusvector[J].NatMed,1998,4(10):1131-1135.
【12】《GB276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
【13】外源性乳糖酶對乳糖吸收不良者的幹預研究作者:何梅;楊月欣來源期刊:《衛生研究》1999年第5期
【14】MeelYNL,JackAD,MargaretCM.ComparativeeHectsofexogenouslactasepreparations0ninvivolactosedigestionDigdisSci1993、38:2022—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