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還是吸金?作業盒子等教輔類APP讓書香氣變味

2020-12-15 中新經緯

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17日電(趙佳然)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嚴禁有害App進入中小學校園的通知》,要求各地要建立學習類App進校園備案審查制度,禁止APP中包含商業廣告,以及公布學生成績、排名等信息。

然而,即使政策再三強調,仍有部分學習類APP中暗藏收費項目,讓原本用於服務學業的工具變了味。

「作業盒子」APP

付費課程、充值提示隨處可見

《通知》中強調:「要開展全面排查,凡發現包含色情暴力、網路遊戲、商業廣告及違背教育教學規律等內容的APP要立即停止使用,要採用多種方式提醒家長慎重安裝使用面向中小學生的APP。」

然而,一款服務師生和家長的移動作業工具「作業盒子」,卻因內含變相收費功能引起熱議。

1月17日,中新經緯客戶端打開「作業盒子小學」APP,發現每次登陸後,都會出現付費課程的彈窗廣告。在首頁滾動欄中,也有明顯的廣告信息:如「孩子不愛學英語?這樣學習開口快!」點開後即為「布克英語」微信公眾號的廣告,而該公眾號正在售賣49-999元的小學英語課程。

而與其配套的「家長盒子」APP中,收費項目也並不少見。在「精品課程」專欄,可以看到多個不同學科和方向的收費課程,許多課程售價在千元以上;而課本的「點讀」功能,及練習題等均可以在線購買。

來源:「家長盒子」APP

此前,曾有多位家長反映,「作業盒子小學」中隨處可見充值提示:籤到處提示可開通超級會員,費用從40元至283元不等。用戶可通過充值購買「學習卡」,從而兌換多個自學品類。

來源:「作業盒子小學」APP

另外,在軟體內還可獲得虛擬貨幣,來源為做練習題、籤到、在排行榜中排名全校第一,以及參加各類線上活動等。積攢虛擬幣可以用來兌換文具、玩具或付費體驗卡等。一些家長抱怨道:「為了攢虛擬幣,許多遊戲和答題活動都是家長在替做,而孩子也經常抱著手機不撒手。這樣真的對孩子好嗎?學習的工具都可以充值,是不是讓書香氣變味了?」

截至發稿日,「作業盒子」的部分充值活動已被暫停,而付費課程、公眾號廣告等內容依然在線。而該APP的用戶評價中,有部分家長詢問增值服務暫停後,已經充值的金額將如何返還。

中新經緯客戶端了解到,「作業盒子」所屬北京知識印象科技有限公司,創立於2014年。該品牌已於去年4月完成C輪融資,由雲鋒基金領投、好未來跟投,金額為1億美元。

作業盒子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4月,作業盒子累計註冊學生用戶已經超過2700萬,教師用戶超過200萬,覆蓋了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400多座城市的70000所學校,日均採集學習行為數據超過1億條,每天活躍用戶超過370萬。

有關部門:目前處於企業自查階段

中新經緯客戶端調查發現,許多中小學校均要求學生用APP完成作業,並要求家長陪同參與。有家長反映,雖然一些APP在學生做作業的過程中並不需要強制購買付費功能,但令他們擔憂的問題仍然存在。

「如果不是學校指定,我們是不會用這種軟體的。」一些家長表示,他們所下載的軟體中設置了PK類的遊戲,乍看上去類似手遊。在部分APP的論壇裡,有人發布小說或其他低俗內容,而孩子在使用APP的過程中,家長很難做到從始至終監督,因此無法避免孩子不受其影響。

一名小學生家長告訴中新經緯客戶端,她被學校老師要求使用一款名為「一起小學學生」的APP,其功能與「作業盒子」相似,均用於在線完成作業及批改。「用這款APP不是學校的硬性規定,但各個教研組會要求家長使用。老師留的作業裡沒有付費項目,但APP裡有額外的課程,可以自主學習,想要闖關做題需要付錢。」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教輔類APP如果能通過大數據分析等針對不同學生精準布置個性化作業,相信能得到更多認可,但不應在作業中強制使用。

上海協力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徐曉潔認為,由於未成年人缺乏自控管理能力,所以學習類APP應承擔更多的義務。「由於目前缺少內容分級制度,如果把審查的權利下放到地方職能部門或學校,可能導致信息的判斷產生不一樣的標準。」

此前,有消息稱「作業盒子」已經率先完成了在中央電化教育館的審核備案工作,獲國家教育資源體系首批資質認證。日前,中央電教館工作人員已證實此為不實消息,目前企業還處於自查階段。

「我們也注意到這個問題,他們在自媒體或者網絡中宣稱已完成了備案審核或者獲得國家教育資源體系首批資質認證,這些宣傳均有誇大的成分,並不屬實。」中央電教館相關人員對媒體表示。(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批「變味」教輔APP:內購太多 改錯題還得「買體力」
    日前,教育部印發緊急通知嚴禁商業廣告、商業活動進入中小學校和幼兒園,明確學校要堅決抵制各類利用中小學生的教材、教輔材料等發布或者變相發布廣告等行為。隨著在線教育的蓬勃發展,各類教育輔導APP紛紛走入中小學校園。然而,部分教輔APP在資質、收費和選訂等方面缺乏監管,變味的應用體驗引發爭議。對此,本報記者展開調查。
  • 作業盒子被爆裁員40% 商業模式沒跑通 官方:年底正常的調整優化
    近日,小盒科技(原作業盒子)被爆出大面積裁員,達40%。在脈脈平臺上,有小盒科技的員工爆料,小盒科技由於商業模式沒跑通,編程部直接解散,BD部門和輔導中心是裁員重災區。對此,小盒科技工作人員回復稱「年底正常的調整優化」。小盒科技前身為作業盒子。
  • 作業類APP 如何為家庭作業「減負」?
    根據教評網發布的《2017家長人群使用教育移動應用分析報告》,超過七成家長安裝過教育類APP,不同階段的家長對教育類APP的訴求不同,其中,初中家長最關注作業輔導類、數理化生類APP,關注佔比分別為69.5%和60.5%。同時,家長選擇教育類APP的方式主要源於身邊其他家長或者孩子老師的推薦,這部分人群佔到安裝總人數的80%。
  • 8省市消協發布教輔類APP報告:作業幫知曉度使用率居首_綜合_江西...
    近日,中國消費者報社聯合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江蘇、浙江、安徽、廣東8省市消費者組織發布《教輔類APP使用狀況及滿意度評價調查報告》,報告顯示,逾九成受訪者都在使用教輔類APP,其中國內最大的K12在線教育公司作業幫憑藉領先的綜合實力受到用戶青睞,知曉度和使用率均位列同類產品之首。
  • 作業盒子新發布三款新產品:「小盒課堂」、「拍作業」和「家校盒子」
    i黑馬&火柴盒訊 12月5日,作業盒子披露了最新的用戶數據和戰略布局,同時發布了全AI課程產品「小盒課堂」、拍照批改產品「拍作業」和家校溝通產品「家校盒子」三款產品。「家校盒子」是一款致力於提高老師和家長溝通效率的教學輔助工具。傳統家校之間的溝通場景主要依靠社交類軟體,但此類軟體無法解決效率與場景連接的問題,如作業、學情調查、通知等的有效到達。「拍作業」藉助OCR智能圖像識別技術,通過手機拍照紙質作業,生成多維度的學情數據分析報告,為學生推送精準的個性化學習內容。
  • 中消報聯合8省市消協發布教輔類APP調查報告:作業幫居用戶推薦品牌...
    圍繞活躍在市場上的教輔類APP進行分析和競爭力考察,作業幫憑藉優質的用戶體驗,位列用戶推薦教輔類品牌榜單榜首。教輔類APP成標配工具 九成用戶表示滿意隨著信息化技術的進步和教育行業的發展,教輔類APP已成為家長輔導作業、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標配」工具。
  • 作業盒子小學版產品分析報告
    產品簡介作業盒子是一個專注於K12教育、以大數據為技術基礎、以遊戲化的個性學習為立足點的移動端軟體。從該app的slogan——「讓教育因科技更美好」中可以看出:作業盒子使用網際網路的手段來改善教育現狀的願景。通過大數據、虛擬實境、AI、深度學習等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使學生學的更快更好、老師教的更有效率、家長獲得更多的滿足感。3.
  • 作業盒子或涉嫌違規?為推廣APP進校園「補貼」每個老師30元
    繼人民日報點名,教育部發文整頓,全國掃黃打非辦查出違規,頗具爭議的在線教育公司作業盒子(今年7月更名為「小盒科技」)近日再次進入媒體視線。2018年底,人民日報點名作業盒子,稱其APP中存在的誘導學生充值、暗含遊戲等問題;今年年初,作業盒子方面宣稱「已走進7000所學校,率先完成了在中央電化教育館的審核備案工作,獲國家教育資源體系首批資質認證」,但很快便遭遇「打臉」。
  • 中消報聯合8省市消協發布教輔類APP調查報告:作業幫知曉度使用率居首
    隨著在線教育的蓬勃發展,各類教育輔導APP逐漸成為學生、教師和家長的重要消費產品。調查結果顯示,92%的受訪者正在使用或使用過教輔類APP,其中超過六成(65%)受訪者在同時使用兩個以上教輔類APP,近五成(47%)受訪者的使用頻次在平均每天一次以上,表明教輔類APP已成為消費者重要的學習輔助產品。針對受訪者在用APP品牌的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教輔類APP行業已經出現頭部聚集效應,以作業幫為代表的在線教育頭部企業受到更多用戶認可。
  • 作業類APP成傳統教學補充 如何為家庭作業「減負」?
    根據教評網發布的《2017家長人群使用教育移動應用分析報告》,超過七成家長安裝過教育類APP,不同階段的家長對教育類APP的訴求不同,其中,初中家長最關注作業輔導類、數理化生類APP,關注佔比分別為69.5%和60.5%。同時,家長選擇教育類APP的方式主要源於身邊其他家長或者孩子老師的推薦,這部分人群佔到安裝總人數的80%。
  • 自媒體與作業盒子之爭,揭開在線教育的「混沌之初」
    未來網記者了解到,該文章出自自媒體之手,而該自媒體與作業盒子(現更名為「小盒科技」)不止一次有過正面「交鋒」。  查閱過往報導發現,文章指出的「作業盒子為推廣APP進校園補貼每個老師」是2016年以前的事,不過拋開自媒體與如今小盒科技的恩恩怨怨,時隔幾年後,在監管政策頻出的今時回看在線教育的「草莽年代」,仍會心頭一顫。
  • 教輔禮盒掀起新一輪競爭
    作業幫低價引流課的教輔禮盒則試圖延長盒子產品本身的「生命周期」,強調了買了低價課之後,完課之後還可以給用戶贈送「四大名著實體書」。比如寒假系統班的盒子不僅盒子外表有「中國航天事業戰略合作夥伴」的標誌,還有航天公仔鑰匙鏈、航天徽章、航天貼紙等。猿輔導系統課教輔禮盒中與主題「秒針函數」相契合,有定幀沙漏和主題徽章,預示著「為夢想爭分奪秒」。作業幫直播課的教輔禮盒強調了「好成績,有人幫」,跟其品牌緊密綁定。
  • 手機一拍就出答案 「學習神器」變味成「作業神器」
    手機一拍就出答案「學習神器」變味成「作業神器」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記者 趙立峰)眼下,一種「作業神器」十分火爆,拍下不會做的題上傳到手機  「拍照解題,秒出答案」「最快最準的解題工具」「海量題庫,學霸在線,秒殺各科作業難題」……這樣吸引人眼球的介紹,令人心動。記者發現,這類軟體可以服務幼兒園大班到高三的學生群體,涉及所有學科門類,有的軟體宣稱「一起來做題」 。但記者也發現,並非所有題目都有詳細解析思路,有些只是羅列答案。  部分APP軟體還分「學生」「家長」「老師」三種版本。
  • 運營丨線下的接觸點,教輔禮盒的重要性
    「家裡堆滿了各種各樣的教輔禮盒,有的是每個月一個盒子,有的是每一季的系統班課程。」這兩年,教輔禮盒已然成為在線教育的標配,隨著競爭的加劇,現在低價課會針對禮盒專門做投放,突出產品的差異化,低幼階段的教輔禮盒更偏向教具性質,是課堂中使用;K12階段教輔禮盒更希望有一些有用的實物來提高用戶的黏性;職業教育階段的教輔禮盒則更加務實。
  • 6款作業類APP測評:作業幫無任何護眼措施
    這些學習作業類APP會有護眼休息提示嗎?家長能對APP設置限時使用時長嗎?近日,南都記者針對納米盒、一起小學學生、作業幫、作業盒子小學、作業互動組、作業精靈等6款小學階段使用率最高的以答題為主要功能的作業類APP進行測評,結果顯示,只有「納米盒」和「一起小學學生」兩個APP家長能設置使用時長,使用超時會彈出提示框,但只有「一起小學學生」會強制停止孩子繼續使用APP。
  • 拍照即可秒出答案,搜題類App:是教輔「神器」還是偷懶「神器」?
    • 搜題軟體能夠使資源利用率更大化,也可能讓學生產生依賴,能否正確利用,主要在於學生對搜題軟體的使用方法和自制力• 「抄作業」一直都存在,從某種角度而言,科技手段對原有的作業模式的衝擊,實際上在倒逼教育改革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在線教育模式發展迅速
  • 作業盒子戰略升級,為何家長不買單還引發抱怨?
    據報導,全國70%的小學在使用作業盒子布置和批改作業。看似網際網路與科技改變了教育,改變了老師和學生對於做作業這件事情的理解。然而,我們查閱網上的相關信息後發現,並非所有家長都對作業盒子持歡迎態度,其中不乏質疑、反對甚至抱怨的聲音。
  • 作業盒子小學老師APP,真能讓一線教師布置、批改、統計作業更輕鬆...
    作業盒子小學老師是一款專注於學生作業布置與批改的手機軟體。   從學生作業布置的角度看,作業盒子小學老師兼顧多教材版本、知識點拆解及按照難易程度分層設置的習題。支持一線教師根據教學進度及學生學情,選擇難易適中、數量適度的練習題作為作業向班級學生一鍵發布。
  • 拍照即可秒出答案,搜題類App:是教輔「神器」還是偷懶「神器」?
    • 搜題軟體能夠使資源利用率更大化,也可能讓學生產生依賴,能否正確利用,主要在於學生對搜題軟體的使用方法和自制力• 「抄作業」一直都存在,從某種角度而言,科技手段對原有的作業模式的衝擊,實際上在倒逼教育改革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在線教育模式發展迅速,《第45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中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4.23億,與2019年6月相比
  • 教育類app開發難點總結
    通過在網上整理,小編總結了下目前教育類app開發上的難點,其中包括整體設計和技術上的難點,一起來看下。一、教育類app開發要處理好更新上的問題產品內容更新,由於很多教育類app要根據學科、年級、地區等維度區分不同層次的內容,所以數據往往是以幾何數字增長的,十分巨大,且模塊繁雜,因此一款教育類app日常數據和界面的更新成為開發中一個比較費時費力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