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中有兩條涉及到房產買賣相關的法律條文需要我們注意

2021-01-11 冬冬冬聊樓市

一、居住權不可侵犯

2021民法典實施,居住權被寫入執行。居住權是自然人依據合同或遺囑而取得的,在他人享有所有權的房屋上為滿足生活居住需要所設立的一種享有佔有、使用權能的用益物權。

對未來我們房屋買賣會形成一種新的不確定的風險。

居住權不是指產權人自己的居住權利,更不是付房租的租賃權,而是一種對他人房屋具有支配權和排他性的權利。居住權主要是為了解決贍養、扶養、保障弱勢群體而產生的一種居住權利。比如兒女為了敬孝,把自己的房子無償讓給父母爺爺奶奶居住;老人去世前房子產權留給了兒子,卻書面承諾女兒一家可以永遠居住在自己的房子中;夫妻離婚後,妻子沒有經濟能力,丈夫承諾把屬於自己的房子讓前妻永遠住下去。這就是居住權。當然了,居住權需要有書面合同,並且在相關部門備案。租賃權最多二十年,而居住權完全沒有時間期限,而且可以是無償永久居住,直至死亡。這就會導致一個重大問題:假如未來我們買房時,產權人同意賣房,並且已經付清房款,過戶完畢了,但在收房時才得知房子內早有居住權人存在,並且會一分錢不出的一直住到死,而且還受法律保護,那麼我們將會房錢兩空!這個絕對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未來一定會發生的事件。那麼我們如何來規避這種風險呢?那就是在買房付定金前,不僅要去交易中心拉產權調查,查看有無查封凍結抵押,而且還要到居住登記機構查詢是否存在居住權登記,兩者缺一不可,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二、抵押的房子也可以賣

在上一版本的《物權法》中規定:「抵押期間,抵押人未經抵押權人同意,不得轉讓抵押財產」。直白點解釋就是:有按揭或者抵押的房子,銀行不同意你就不能賣。而這次新的《民法典》則徹底放開。抵押期間,抵押人可以轉讓抵押財產,只要在賣掉之前及時通知銀行。當然了這裡為了保護銀行,規定銀行有權利要求賣房款用於提前還清剩餘貸款。

其實,這條規定對於增加二手房的流動性是重大利好。未來很有可能具體的操作辦法就是:有按揭或者抵押的房產過戶時同步就直接轉按揭給下家了,省掉了上家先還清貸款,下家再貸款,再過戶的繁瑣程序,把一系列程序同時一步就完成了。當然,你要是把有按揭的房子賣給一個退休的無償還能力的老人,銀行還是會出面制止的。

法條:

第四百零六條 抵押期間,抵押人可以轉讓抵押財產。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抵押財產轉讓的,抵押權不受影響。抵押人轉讓抵押財產的,應當及時通知抵押權人。抵押權人能夠證明抵押財產轉讓可能損害抵押權的,可以請求抵押人將轉讓所得的價款向抵押權人提前清償債務或者提存。轉讓的價款超過債權數額的部分歸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債務人清償。

相關焦點

  • 《民法典》新規則:已經抵押的房產,可以不解除抵押直接辦理過戶
    房產,作為中國家庭中最重要的財富,《民法》對房產中的買賣、租賃、抵押、居住、物業管理、小區治理等都做出了全面的規定,小編跟您一起看看《民法典》中涉及到房屋買賣的環節需要注意些什麼。1、關注房產佔用土地的剩餘土地使用年限大家都知道,現在的商品房住宅的土地使用權限一般是70年,那麼70年滿期後怎麼辦一直是全民熱議的問題。
  • 《民法典》資本市場相關條文解讀
    編者按: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 《民法典》2021.1.1日施行:已經抵押的房產,可不解除抵押直接過戶|...
    房產,作為中國家庭中最重要的財富,《民法典》對房產中的買賣、租賃、抵押、居住、物業管理、小區治理等都做出了全面的規定,小編匯總了《民法典》中涉及到房屋買賣問題如下:一、房產佔用土地的剩餘土地使用年限;二、已經抵押的房屋,可以不解除抵押直接辦理過戶;三、購買前必須查明房產的居住權;四、買房繞開中介
  • 【網警普法】《民法典》中的涉信息網絡相關法律條文
    >那麼《民法典》中與信息網絡相關的法律條文有哪些?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信息。02 第一千零三十四條 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
  • 《民法典》頒布後對房產相關問題的影響
    為/王天初律師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這對於法律人來講是對其法律知識體系的重新洗牌,而對普通人來講,民法典的頒布與其生活息息相關。
  • 劃重點:《民法典》開始實施 關於房產買賣、繼承等均有變化
    自2021年1月1日起,歷時5年編纂,共7編1260款條文,總字數逾10萬的《民法典》,這本我們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開始正式實施。《民法典》的內容覆蓋了國人包括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成家立業等方方面面,其中,它涉及到有關房產的內容也十分重要。
  • 「網警普法」《民法典》中的涉信息網絡相關法律條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那麼《民法典》中與信息網絡相關的法律條文有哪些?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一、關於公民個人信息保護的問題01第一百一十一條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
  • 民法典中涉及到買賣合同新增的亮點,收藏學習!
    《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為進一步防範公司在發展業務中的法律風險,促進公司業務合規經營。
  • 《民法典》的實施,對房產有多大影響?
    自2021年1月1日起,國內的《民法典》已經正式生效。民法典到底是什麼,跟我們生活又有什麼影響呢?1、《民法典》是什麼《民法典》從2015年開始編寫,在2020年5月28日通過。《民法典》其實就是九部法典的合集,包括婚姻法、繼承法、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民法通則、民法總則和侵權責任法。自《民法典》生效之日起,上述九部法律也同時廢止。《民法典》的內容包含了國人衣食住行、成家立業、生老病死等各方各面。其中涉及到房產的內容是大家都非常關心的。2、新設立「居住權」首先,《民法典》創立了一項新權利,即居住權。
  • 《民法典》實施|房產買賣、繼承、物管……你關心的這裡都有
    2021年1月1日,新中國第 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正式施行,中國開始步入「法典」時代。全新《民法典》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歷時5年編纂,共7編1260款條文,總字數逾10萬的《民法典》,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
  • 民法典1260條中的生老病死:從價值共識到法律規則
    但中國民法典誕生於工業文明向信息文明轉變的階段,因此要面對人類步入信息文明後的新問題、新要求,要回答其他民法典不需要回答的問題。  比如2018年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我們發現,科技的深度介入已經開始影響人作為人的確定性了,它帶來的衝擊很大。這是其他國家民法典不會涉及的問題,但我們意識到中國民法典必須回答這個問題。
  • 關於土地與房產,《民法典》的這些新規你要明白!(附相關法律條文...
    歷時66年,我國《民法典》終於誕生並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到時現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從《民法典》的調整範圍看,《民法典》涉及個人、社會和國家,它的頒布實施,將對中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
  • 父親過世獨子僅分房產1/8,民法典規定大伯也可能有份,憑什麼
    但是,當你仔細研究了民法典的條文,事實可能會與你的想像相去甚遠,民法典規定在特殊情況下,旁系親屬也可能會獲得繼承權。,假設相關人員有父母、小明,大伯(父親的哥哥)、爺爺,奶奶。房產為婚內共有財產,原則上父母各佔一半,也就是母親佔有50%,分的是父親的50%。按照民法典的1127條規定:第一順位繼承人分別是:母親、小明,爺爺、奶奶。有4個人參與分配,原則上每個人各佔25%。也就是小明分得了整個房產的的1/8,也即是12.5%。
  • 父親過世獨子僅分房產1/4,民法典規定大伯也可能有份,憑什麼
    但是,當你仔細研究了民法典的條文,事實可能會與你的想像相去甚遠,民法典規定在特殊情況下,旁系親屬也可能會獲得繼承權。,假設相關人員有父母、小明,大伯(父親的哥哥)、爺爺,奶奶。我們都需要《民法典》,最好人手一本我國第一部《民法典》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跟你有關的幾乎所有民事活動,大到籤合同、小到婚喪嫁娶,生老病死,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相關條款。
  • 已經抵押的房產,可以不解除抵押直接辦理過戶,2021年1月1日施行!
    房產,作為中國家庭中最重要的財富,《民法典》對房產中的買賣、租賃、抵押、居住、物業管理、小區治理等都做出了全面的規定,小編匯總了《民法典》中涉及到房屋買賣問題如下: 一、房產佔用土地的剩餘土地使用年限; 二、已經抵押的房屋,可以不解除抵押直接辦理過戶; 三、購買前必須查明房產的居住權;
  • 1月1日起:​已經抵押的房產,可以不解除抵押直接辦理過戶...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房產,作為中國家庭中最重要的財富,《民法》對房產中的買賣、租賃、抵押、居住、物業管理、小區治理等都做出了全面的規定,小編跟您一起看看《民法典》中涉及到房屋買賣的環節需要注意些什麼。
  • 民法典正式實施!盤點10條與房產有關內容……
    2021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正式實施,現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歷時5年編纂,共7編1260款條文,總字數逾10萬的《民法典》,覆蓋了中國人一生包括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民法典》中有哪些涉及到有關房產的內容呢?
  • 《民法典》解讀及法律諮詢服務走進平陽裡社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將於明年1月1日起施行。為了讓社區群眾深入了解《民法典》,近日,濱海新區寨上街道平陽裡社區與濱海新區法院中新天津生態城環境資源中心法庭聯合開展了《民法典》解讀及法律諮詢活動,為居民們講解《民法典》相關知識並提供法律諮詢服務。
  • 《民法典》實施在即,房產傳承子女哪種方案最划算?
    因為房產價值的不斷上升,其在居民財產中的佔比分量也越來越大,涉及到房產的傳承問題也格外受到關注。周先生名下有兩套房,其中一套在海珠區,6年前取得房產證的,面積98平方米,他想把這套房子給女兒,女兒已婚,自己的家庭也有一套房,究竟該以怎樣的方式將房子留給女兒最划算?
  • 《民法典》實施在即,房產繼承子女哪種方案最划算?
    因為房產價值的不斷上升,其在居民財產中的佔比分量也越來越大,涉及到房產的傳承問題也格外受到關注。周先生名下有兩套房,其中一套在海珠區,6年前取得房產證的,面積98平方米,他想把這套房子給女兒,女兒已婚,自己的家庭也有一套房,究竟該以怎樣的方式將房子留給女兒最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