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爸媽在照顧孩子的時候總是因為缺乏經驗而變得手忙腳亂。
尤其是換季時節,晝夜溫差大,很多小寶寶的護理也成了重中之重,洗澡也成了很難操作的問題。
除了因為護理的手法不嫻熟之外,溫度的控制也成了問題。小寶寶身體軟不管碰,大點的寶寶進入浴盆就不出來,如此下來,家長們都不知道該怎麼應對。
其實,秋季溫度驟降,給寶寶洗澡已經成為了一個需要關注的問題,但是,只要爸媽們能掌握住正確的護理方法,也就很簡單了。
1、溫度
給寶寶洗澡時,室內的溫度需控制在26-28℃左右,洗澡水的溫度則最好控制在37-40℃左右。
由於秋季室內溫度下降,所以,最好是室內溫度達標後再給孩子脫衣服進入浴室,防止因為溫度過低而受涼感冒。如果有必要,可以提前打開暖風設備。如果使用浴霸的,最好是給孩子洗澡時關掉,防止刺激寶寶的眼睛。
2、進入浴盆的順序
寶寶進入浴盆時,順序是從腳開始,然後是身體,頭部保持在水外面。
還不能自主坐立的寶寶,則需要大人一隻手託住寶寶的頭部,避免寶寶掉入水中。任何時候,都不要留寶寶獨自洗澡。
3、洗浴用品
寶寶的洗浴用品需要使用寶寶專用的,最好不要與大人的用品混用。
4、手法要注意
給寶寶洗浴的手法要正確,除了頭和身體要分開洗之外,洗完之後要裹上浴巾,防止受涼感冒。
一些特殊部位手法要輕柔,皮膚褶皺的地方需要仔細護理。
5、核心是「快」
給小寶寶洗澡,最關鍵的是速度要快。不僅洗澡的時間要短,儘量不要長時間的泡在水中。洗完澡後,給寶寶適當地補充水分,防止身體因為高溫缺水。
①洗頭
給寶寶洗頭時,洗髮液要使用兒童專用的無淚產品,或者是使用兒童洗髮沐浴二合一的產品。
先把洗髮水在手上打出泡沫,然後再用指腹輕輕揉搓頭皮。注意,揉搓時力度一定要小。
洗好頭後清水衝洗乾淨泡沫,擦乾後用毛巾包好。
②洗身體
洗身體的方法和洗頭很相似,都是把沐浴液打出泡沫後再打到身上輕輕揉搓。洗滌的順序是從上而下,從前胸到後背,最後是四肢。
小寶寶洗澡時,注意不要讓肚臍沾水,注意採取防水保護措施。洗完後,寶寶身上的水一定要擦拭乾淨,可以先用浴巾裹一會。
▼寶寶洗澡多久一次?
如果家長給寶寶洗澡過於頻繁,不僅會加大生病的頻率,還會破壞寶寶自身皮膚的皮脂保護層。
所以,一歲以內的寶寶,如果是炎熱的夏季,大約2-3天洗一次就可以,涼爽的季節一周洗一次就可以。一歲以上,活動量比較大的寶寶,如果是夏季,可以一天洗一次,涼爽季節3-5天洗一次。
▼打了疫苗後能否洗澡?
一般情況下,為了安全起見,寶寶打了疫苗之後,是會被建議24小時之內不要洗澡的。
因為,過早的洗澡可能讓打針的針眼部位發生感染。如果實在需要洗澡清潔的話,儘量避開針眼部位。
▼感冒發燒時能不能洗?
感冒發燒時,也是可以洗澡的,但是需要格外的小心。如果孩子感冒後,有鼻塞的現象,洗個熱水澡還可以緩解不適情況。
但是,孩子如果身體比較虛弱,或者是發高燒,儘量不要洗澡。
▼溼疹能不能洗澡?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得了溼疹是不能洗澡的。其實,洗澡可以很好的維持皮膚的清潔狀況,且溼疹的狀態下,皮膚比較乾燥,洗澡還可以增加皮膚的水分,對溼疹是有正面作用的。
洗完澡後,可以為孩子塗抹保溼的身體乳,保持皮膚的溼潤。
1、睡覺前,儘量不要給孩子洗澡。因為洗澡會延緩睡眠激素的分泌,讓孩子過於興奮而不能入睡;
2、剛睡醒覺時,儘量不要洗澡,可能會消耗孩子過多的體能;
3、發高燒時(注意是高燒),正處於體溫上升期,不可洗澡。
4、剛吃完飯不能洗澡;
5、飢餓狀態下不要洗澡;
6、運動過後渾身是汗的時候不要立馬洗澡;
7、體質虛弱的孩子,洗澡要格外注意溫度。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