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疫情平穩,小區裡溜娃的媽媽們越來越多。但是我發現大部分媽媽溜娃的方式,多少有一點點單調。我和鄰居多多媽聊這件事兒,多多媽說:「要不還能怎樣,我就是追在他滑板車後面跑。」
追著跑可能是我們溜娃的常態了,孩子覺得無聊,家長也沒有動力。就像閨蜜說的那樣:以前溜娃都是去商場,邊逛街邊溜達,現在謹慎起見,呆在小區裡溜來溜去就那麼點地方,時間一長就不願意出門了。戶外活動是否必不可少?帶孩子出門玩,又有什麼新花樣呢?
被忽視的戶外活動好處多
先拋出個觀點,戶外活動必不可少。一方面是為了家宅平安,想必像我這樣家裡兩隻「神獸」的媽媽們體會很深。另一方面,孩子的身高增長、視力保護、智力發展也離不開充足的戶外運動,下面就來給大家仔細說說。
第一:戶外活動保護視力
在權威科學刊物《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戶外互動的時間是近視的強相關因素。人眼接觸太陽光線時間越短,越容易近視。
我們都知道,近視是由於用眼不當等原因,導致眼軸過長引起的。而太陽光線可以促進眼底視網膜釋放出大量的多巴胺,這些激素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減緩眼軸變長的過程。也就是說曬太陽,防近視。
所以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孩子們每天的戶外活動時間,才能維持一個健康的視力。對於家裡這些一直在上網課的孩子更是如此,保證戶外活動時間,遠比遠眺或者做操更加有效。
2、充足活動促進身高增長
有研究表明,那些經常參加運動的孩子,會比總是待在家裡的孩子身高高出4-8cm。
這是因為,運動可以促進孩子生長激素的分泌,這樣骨骼就會得到更多的供血,骨骼細胞代謝效率更高,從而讓孩子的骨骼可以蹭蹭增長。因此大家都說,愛運動的孩子長得高。現在正值春季,是孩子們張身高拔個子的好時機,所以戶外活動真的不能少。
3、運動促進大腦發展
在史丹福大學組織的成就測驗中,體能好的學生數學勝過全體67%,英文勝過全體的45%,這從某種程度上說明了運動確實對孩子的學習有很大幫助。原因是什麼呢?如果你看過一本叫做《運動改變大腦》的書,就會知道,當人們運動時會產生多巴胺、血清素、腎上腺素,這三種神經傳導物質作用於大腦,孩子學習時就會更加專注、大腦神經反應速度更快,自然學習效率提升了。
五種戶外親子神器帶娃嗨
戶外運動對娃如此重要,但帶孩子出門玩除了追在後面跑,領他到小區遊樂場就沒有別的創意了。有一次老大就和我抱怨:「媽媽,你說是和我出去玩,就是拿個手機唰唰刷,我一邊玩一邊還要擔心你撞在路燈上。」
滿懷愧疚的我和孩子一起選購了一大批「戶外親子玩具」,並且帶著兩個神獸一一試過,現在就把我們都認為好玩的推薦給大家。
1、泡泡棒
這款神器幾乎覆蓋全年齡段,在我家常見的場景都是哥哥吹妹妹撲。在帶孩子玩的時候,我看到有的寶寶拿著那種泡泡槍,但是我不建議大家去買。一方面有的泡泡槍聲音太大,可能會損害小寶寶的聽力。另一方面,自己拿著泡泡棒沾藥水也是對孩子手眼協調的動作。正應了那句話:基本款最好。
2、風箏
「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老大問我,什麼是紙鳶。我說就是風箏啊。於是買了一隻風箏帶兩個孩子玩。這個傳統玩具歷經百年,當然是經過很多孩子「親測」的好玩。當風箏上上下下尋找平衡的時候,兩個小孩大氣不敢出的抬頭看著,想必因為低頭寫作業酸疼的頸椎應該得到了休息吧。
3、飛盤
去北京表姐家小住時,看到朝陽公園裡很多外國小孩都在玩飛盤。問表姐:「飛盤不都是狗玩的嗎?」表姐瞥我一眼:瞎說,在美國這是一項正規運動,我們學校還有校隊呢!
現在我發現中國孩子也開始玩飛盤了,大一點的孩子可以玩橡膠飛盤,小一點的孩子玩軟飛盤。當然我們不用制定什麼比賽規則,單是比比誰扔的遠就足夠有趣。大一點的孩子,你還可以和他探討一下怎麼樣能飛的更遠,為什麼?物理世界大門就此打開了。
4、滾鐵環
滾鐵環是我們小時候都會玩的戶外玩具,簡簡單單的一個圈,玩好了能有風火輪的效果。滾鐵環可以鍛鍊孩子的身體協調能力、平衡能力。把滾鐵環列為親子戶外玩具,是因為在孩子搞不定的時候,我們還能示範一把,告訴他:「你爸小時候玩的可好了。」
5、粘粘球
如果家裡人夠多,玩粘粘球也是個不錯的選擇。粘粘球的玩法有點像是小時候玩的打沙包。一個人穿上容易粘上球的特製衣服。其他人則拿著軟球。玩的時候兩邊列陣,那個穿特質衣服的人在中央來回躲避。球都打完了沒有打中就換一組。既鍛鍊體能,手眼協調,又練習團隊配合,增進親子關係。這也是我家周末最喜歡的遊戲,沒有之一。
其實親子戶外遊戲中,只要我們能放下手機,充分發揮想像一個紙箱子、一截小樹枝都能成為帶孩子玩的神器。如果實在沒有什麼靈感,就先選一樣和孩子玩起來吧。如果你也有什麼獨家戶外帶娃秘籍,歡迎在評論區安利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