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去公園,普通媽媽只會帶娃野餐,聰明媽媽卻會這樣做

2020-12-20 騰訊網

前段時間,小樣媽寫了一篇文章,給大家介紹了戶外運動對孩子的好處。

研究證實,經常宅在家,和每天在外面玩的孩子,至少有這3大區別

天氣好的時候,帶孩子去戶外走一走,跑一跑,不僅能增強體質,還能讓孩子吸進更多的新鮮氧氣,讓大腦更好地發育和運作。

不過,我身邊也有媽媽煩惱,帶孩子去公園的時候,好像除了野餐、散步,不知道還能玩些什麼。

所以今天的文章,小樣媽就給大家提供一些戶外遊戲的點子。

正好周末馬上要到了,只要稍做準備,我們就能和孩子一起享受快樂的戶外時光,幫助孩子更好地發展自己。

01 吹泡泡遊戲

很少有孩子能抵擋住泡泡的誘惑。看著五彩斑斕的泡泡隨風飄揚,孩子們總會忍不住追在泡泡後面奔跑,想要把泡泡抓住。

不過,隨著科技的進步,現在隨處能買到的不再是我們小時候那種一瓶瓶的泡泡水,而是自帶音效的電動泡泡機。

孩子只要輕輕一按開關,泡泡就會一串串地發射出來。這其實是非常可惜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用嘴吹泡泡的動作能夠鍛鍊到孩子舌頭和口腔的肌肉,經常做這個動作,能夠讓孩子的吐字、發音更清晰,有利於語言能力的發展。

其次,用自製的肥皂水和工具來吹泡泡,是一件很有創意和樂趣的事,一點都不輸給科學小實驗。

如果可能的話,還是用簡易的工具來玩傳統的吹泡泡遊戲,孩子會更受益。

下面給大家分享幾個自製泡泡的方法。

1、用吸管、毛絨條吹泡泡

第一個辦法,我們可以用水+洗潔精來製作泡泡水。

然後用不同粗細的吸管、保鮮袋用剩下的紙芯,

或者把毛絨條彎成一定的形狀,來做吹泡泡用的工具。

2、礦泉水瓶+襪子

通常,我們吹出的泡泡都是單個的。但如果用下面這個方法,吹出的泡泡就會變成一長串,就像一條「泡泡蛇」。

方法很簡單。準備一個飲料瓶,把底部剪開。然後包上一隻襪子(或一塊毛巾),用皮筋固定。

這時再用包著襪子的那一頭去蘸肥皂水,對著飲料瓶的瓶口吹氣,就能吹出一串串的肥皂泡了。

3、用吸管吹出大型泡泡

這個玩法也很有趣。用線把兩根同樣長的吸管連接起來,變成下圖的樣子。

做好上面的工具後,把它浸在肥皂水裡,然後拿出來拉動,就能製造出圖片裡的大型泡泡了。

02 尋寶遊戲

說完了吹泡泡遊戲,我們再來看看很受孩子歡迎的尋寶遊戲。

在戶外,尋寶遊戲有2種玩法。

第1種,準備一些要藏的寶物,比如公園撿的葉子,一塊特別的石頭,一架紙飛機,一個小球。

把它們藏在一塊指定的區域裡,和孩子比比,誰先找到這些東西。

玩的時候要注意,尋寶的區域不要太大,確保孩子一直在我們的視線裡,不會走失。

第2種玩法,我們可以準備一張尋寶清單,上面畫有需要找到的東西。

比如上圖裡的瓢蟲,特定形狀的葉子,一片雲朵,幾塊石頭。

孩子可以在公園邊走邊找,不僅有趣,還能鍛鍊他的觀察力和記憶力呢。

03 粉筆遊戲

如果我們沒有帶孩子去公園或草坪,只是在小區的空地上玩,怎麼玩更有趣呢?

只需要一支粉筆就能解決。

還記得我們小時候,最喜歡用粉筆在地上畫格子,玩「跳房子的遊戲嗎?

這個遊戲也可以分享給孩子,一支粉筆,一塊小石頭,孩子就能開心地蹦很久。

除了跳房子,我們還可以在地上畫彎彎曲曲的線,讓孩子沿著線學小兔子跳,小貓走。

或者畫一些不同的形狀,比如三角形、圓形、正方形,和孩子玩「聽指令」的遊戲。

比如媽媽說指令,隨機喊出一個形狀,爸爸和孩子比賽,看誰先跳到正確的形狀裡。

雖然是很簡單的遊戲,卻很容易拉近親子關係,還能訓練孩子的反應能力,真是一舉多得呢。

今天和大家分享了3類戶外遊戲,你最喜歡哪一種呢?歡迎留言告訴小樣媽。空的時候一定要帶孩子玩玩看哦。

相關焦點

  • 周末去哪兒|帶娃去這些公園野餐,夠玩上一整天!
    上周,團長和小夥伴把成都的公園都跑了一遍,幫大家篩選出了幾個很適合帶娃娃去野餐的公園。天府公園是成都最大的河畔山地城市公園,跨天府大道中軸線,相當於9個人民公園,228個足球場那麼大,比天府廣場大18倍,公園內溼地、湖泊、草坪應有盡有,號稱「離塵不離城」。
  • 聰明媽媽會做「甩手掌柜」
    南京心理危機幹預中心主任張純表示,不少年輕媽媽曾在家裡備受寵愛,結婚後卻要承擔處理家庭關係、照顧孩子的重任,種種壓力讓她們心理落差極大。為了幫子女減輕負擔,不少年老母親主動照顧孫輩,日程表被做飯、接送孩子、照顧家庭等家務佔滿。除去身體的力不從心,不少老人還面臨隔代帶娃的衝突,傷身又傷心。
  • 帶娃野餐哪裡好 這些免費的「寶藏公園」別錯過
    也難怪會有這麼誇張的說法——疫情時期,室外更安全;孩子們也是在野外撒歡更暢快。  不找不知道,原來京城有很多適合帶娃野餐的去處,而且不少是免費的哦!  運河邊野餐,看飛鳥和薔薇  大運河森林公園大家都很熟悉了,這裡要提示大家的是,想搭帳篷、吊床或者鋪餐墊的朋友,請從北門進。走不遠就有一片林子和草地適合野餐,也是公園開闢的專門帳篷區。
  • 「媽媽,你為什麼上班?」聰明媽媽的回答,會讓娃受益一生
    甚至於一些女性為了補貼家用,產後都不敢多耽擱,經常是出月子後就需要去上班。做職場媽媽,必然要承受更多的心酸,今天偶然看到一位媽媽的自述:好不容易提前下班一會,早早和婆婆一起來幼兒園接孩子,準備給孩子一個驚喜。
  • 「媽媽,他搶走我的玩具」,娃受氣只會找家長,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現在生活好了,所以很多家長也會給孩子買很多新奇有趣的玩具,但奇怪的是,很多孩子家裡的玩具堆成山,但是玩都不玩一下,一旦到了小朋友的家裡,就開始「搶」別人的玩具玩。但這種「搶」之後,有些家長會告訴孩子不要這樣做,但是有些家長卻覺得「孩子還小,不懂事,這樣做是和你家的娃鬧著玩」。
  • 誰帶大的孩子「更聰明」?爸爸還是媽媽?這樣帶娃智商會更高
    一個孩子的出生,從來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教育和培養,爸爸應該給予更多的時間去陪伴,比如做親子遊戲,與孩子聊天等等,對孩子的智力發育都是非常有幫助的。美國耶魯大學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用15年的時間來觀察孩子跟媽媽、奶奶和爸爸一起長大,智力發育會有什麼不同。
  • 外國研究表明:家裡這位成員帶孩子比媽媽更合適,娃將來也更聰明
    「我甘願女人出去賺錢,男人在家帶娃。」 寶媽小張這樣想,也是這樣做的。結果,還別說,五年之後,小張自己成了公司骨幹,薪水過萬元。 她家的娃無論是獨立性,動手能力等,多方面去跟同齡的孩子比較後,竟然都能勝出一大截來!
  • 帶娃去露營,這些裝備不能少,好吃好喝去撒野
    前陣子和小貝媽一起,帶兩個娃去露營,拍了很多照片。朋友圈裡有人問:疫情防控期間,帶娃跑這麼遠啊?我心裡暗喜,這波操作真成功,工作室樓下的公園裡,就拍出了旅行大片的效果。我告訴她,我們的露營地點就在工作室附近,早晨下樓在草地上吃午餐,帳篷裡睡個午覺,玩了一會兒,晚飯前就收工回家了。
  • 只會帶孩子的全職媽媽,真的會被離婚嗎?
    我們曾經做過調研,關注王榮輝快樂育兒的媽媽中,有35%左右是全職媽媽。現在這個社會都是談「全職媽媽」就色變,這好像變成了一個高危職業。
  • 寶寶三歲前,有心媽媽這樣帶娃逛超市逛公園,效果堪比早教班
    文|秘籍君我在家帶娃時,同小區一寶媽和她的女兒簡直是我們心目中的明星。同樣是兩歲多的孩子,她家女兒表現得超出常人。不僅唱跳方面能力十足,而且在認知上也有絕對優勢。顏色都認全了不說,連幾何圖形都知道,還知道配對、高低、粗細這些詞,顯得比同齡孩子更加聰明伶俐。
  • 帶娃不再是媽媽的專利 爸爸的功勞也不可小覷
    讓孩子他爸帶娃一直是很多媽媽不敢嘗試的事情,媽咪帶娃千篇一律,爸爸帶娃千奇百怪。偶爾逮到機會讓爸爸在家哄哄娃,媽媽們在出門半小時後,也得急匆匆地趕回家。為什麼要著急?爸爸帶娃方式獨特,講究活著就行。爸爸帶娃有著自己的理解:如果生孩子不用來玩的,將毫無意義。
  • 會帶娃和不會帶娃的媽媽,差距有多大?女生一定要會帶孩子嗎?
    會帶娃和不會帶娃的媽媽,差距有多大?女生一定要會帶孩子嗎?作為一個女性,在生完孩子之後都會面臨兩個選擇,一個是儘早出去工作,一個是選擇在家帶娃,有很多寶媽在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都會非常糾結,因為無論是其中哪一個選擇都會有利有弊,如果選擇了事業,那就不能陪孩子了,但如果選擇帶孩子的話,那就會&34;,和社會脫節,等孩子長大後,媽媽也很難回歸到社會中去了。
  • 明星媽媽|一一媽媽:帶娃還是得靠「遊戲力」
    不知道經過這次疫情,寶媽們有沒有這樣的感受:平時帶娃有公園可以幫寶貝「放電」、有親戚家人做外援、有幼兒園早教班教娃東西,似乎帶起娃來還算輕鬆。但每天宅在家裡,忽然發現。天天高強度帶娃,真的太難了!今天佩魯就邀請了來自北京的樂粉一一媽媽,和大家分享一樣怎麼挖掘出「遊戲力」,讓帶娃變成輕鬆有趣,甚至還有那麼一點上癮的快樂時光。
  • 聰明媽媽懷孕時,安排9件事讓準爸爸做,娃出生後媽媽不再抑鬱
    後來爸爸慢慢的改過來了,把工資交給媽媽,自己會買菜做飯做家務,之後才生孩子。而聰明的媽媽會在懷孕時就開始培養爸爸了,等爸爸培養好了,孩子也出生了,除了餵奶基本就沒媽媽什麼事情了。這樣的媽媽生孩子不會太累,反而還得到了更多的關注和愛,也不容易得抑鬱症。
  • 京城那些帶娃賞秋的好地方
    日常休閒的新城濱河森林公園  住在城裡的媽媽們,經常去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卻未必知道在城北,還有一個昌平新城濱河森林公園。這裡空氣更清新,人更少,特別適合帶娃隨意遛遛,賞賞秋景。完全沒必要精心打扮,也不用做什麼攻略,隨興而往,興盡而歸,看哪裡景色好,就鋪一張野餐墊或支一頂帳篷,享受一下這個秋天的半日悠閒。更讓娃驚喜的是,這裡經常能看到很多新奇的鳥類,白鷺、蒼鷺、翠鳥、環頸雉、白骨頂……叫不出來名字的鳥兒更多!
  • 「牛郎帶著娃會織女」,三個單親爸爸育兒事例,比媽媽帶娃還認真
    然而,這次透過孩子的眼光,牛郎織女的故事,或許能引發我們對一群『特殊爸爸』的關注,「牛郎帶著娃會織女」,他們的育兒之路,又有怎樣的坎坷和經歷呢?比起單親媽媽,單親爸爸很少被人提起,但他們的育兒經歷,同樣值得被了解,他們的育兒困境,也理應得到幫助。今天,我們就藉機來聊聊,單身爸爸的話題吧!
  • 會帶孩子的媽媽一定要解放自己,放飛自己才能更好的帶娃
    每個娃都不希望看到一個每天勞苦不堪,愁眉苦臉的媽媽,可是工作,家庭,帶娃,沒有幾個媽媽生了三頭六臂,大顯神通 玩得遊刃有餘的。那就先讓自己閒下來,給自己幾分鐘發呆,安靜地聽一段自己喜歡的音樂,然後整理心情。
  • 「24小時不帶娃,全職媽媽會去做什麼?」答案戳中寶媽們的心
    「24小時不帶娃,全職媽媽會去做什麼?」答案戳中寶媽們的心全職媽媽對於女人來說也成為了一種「職業」,從事這項職業看著簡單,然而過來人都知道有多難,24小時圍著孩子和家庭轉,和社會脫節不說,還容易失去自我。
  • 讓大寶愛上二寶,聰明媽媽這樣做
    讓大寶愛上二寶,聰明媽媽這樣做文/清音01&34;媽媽吹滅了那根最短的綠色蠟燭。隨後,大寶用他那根紫色蠟燭點燃了它。&34;大寶很堅定地說。這真是一位聰明的媽媽,她用非常巧妙的方式告訴大寶,二寶的到來,不僅不會讓媽媽的愛減少,相反,他們家庭裡的愛會越來越多。
  • 爸爸帶娃跟媽媽帶娃的區別!你家是不是也是這樣!
    孩子的成長與父母有直接的關係,孩子的性格特徵也會與長期監護人有很大相似之處,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爸爸帶娃跟媽媽帶娃的區別!爸爸帶的孩子!大多數爸爸帶娃就是處於半放養的模式,最直接的體現就是不讓他餓著,不讓他冷著就行。不會要求孩子見到熟人就要叫。衣服和鞋子看看覺得還可能再穿一天再換,結果又穿了兩三天。教孩子做作業不會太死板,孩子理解的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