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紅塵說禪》系列第329篇
學佛可以說是世間最複雜的事情,不僅僅是有著各有殊勝和要求的大乘八宗,每一宗又有無數的法門,更重要的是針對學佛之人——不同性別,出身,年齡,也都各有不同。
打個比方,男人和女人之間,女性往往比較容易信佛學佛,因為絕大部分的女性都比較感性,也有同情心,尤其是做了母親的,和佛法很多精神都是天然相通。
但是女師兄們雖然容易進門,但卻比較難以精進,一方面女性遠比男性喜歡嫉妒,看到別人比自己強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如何努力迎頭趕上,往往都是先抱怨甚至中傷。
另一方面由於女性比較感性,所以很多時候不願意去花力氣學經和了義,只是喜歡跟著別人走,這要是碰到善知識還好,碰到魔子魔孫那就比較悲催了。
所以從信佛學佛的人數上來說,女性是要遠遠超過男性的——一般吃齋念佛拜佛的大多為女性,但要從修為來說,男性又遠遠超過女性,他們不信不學也就罷了,一旦學了很快就能取得很大進步,古往今來那些高僧大德幾乎都是男性,比如那些羅漢菩薩像,也就觀音大勢至綠度母等少數示現女相。
此外出身,文化水平等等也會對選擇造成影響,而這裡面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年齡。
不同的年齡,應該有不同的修行,也有不同的風景,學佛也不例外——一個二十剛出頭的小夥子大姑娘,就應該朝氣蓬勃,活活潑潑,不要總去貪圖六七十歲老人的清閒;相反六七十歲的老人,退休在家就該心平氣和,安享晚年,而不是萬事都放不下,總想著再來拼搏一回。
接下來咱們就來聊聊,不同的年齡段,到底應該選擇什麼樣的修行或者說是學佛方式,才是和自己的身體心理經驗等各方面相匹配的,只有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當然了,這個只限於在家的師兄們,出家的師傅們自然是越早出家越好,因為僧人的工作就是自覺覺他,家人就是一切眾生,本來就沒有世俗間的牽掛。
02二十出頭——想要的就去努力追
十幾歲以下的小朋友,除非是再來人或者是家裡善緣太深,否則不建議學佛,這還完全是遊戲和上學的年齡,身體和心智也都在成長期,很難明白佛法的道理。
而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已經算是成年人了,不管是繼續上學也好,出來工作也好,等於已經走入社會了。
但是這個時候同樣不建議學佛,或者略知一二種個善根就好,這個年齡正是人生最美好的階段——健壯,美麗,熱情,活力四射,對未來充滿著各種理想或者說幻想,積極樂觀向上,哪怕受到挫折也仍然相信明天會更好,未來一定屬於自己。
這裡面確實有一些毛躁和不切實際,但卻是人生的必經階段,人的一生近百年,剛出身社會就是要勇敢去闖,大膽去追,失敗了也不要緊,跌倒爬起,重頭再來就是了。
但現在有一部分所謂的「佛系青年」,二十幾歲就已經暮氣沉沉,說話小心翼翼,各種保守悲觀,要不就是裝出一副世外高人的樣子,說本大爺或者老娘早已經看破了云云,什麼都不敢去爭取,還給自己美其名曰——佛系,世間一切都放下了。
佛你個頭啊佛,佛陀他老人家一出生就是太子,榮華富貴嬌妻美妾麒麟兒早早就有了,這樣才談得上「看破」,你們啥都沒有,也從未成功過,又從何談起「放下」?
你們根本放不下,也沒有東西能放下,努力去追求,這才是這個年齡該有的樣子,這就是年輕人的修行。
03三四十歲——奔跑的同時也要學會思索,忙綠的同時也不能忽略家庭
三四十歲,也就是所謂的人到中年,從各方面來說都是人生的黃金期,尤其是男性——因為他們相對成熟的晚一些,所以高峰到的也遲一些。
這個都是有理論依據的,比如說道家認為女性是每「七年」一個周期,七歲是孩子,十四歲初潮,二十一歲是懷孕的最佳階段,二十八歲各方面達到高峰,三十五歲開始走下坡路,到了七七四十九歲很多就絕經了,再往後就要養生了。
而男性則是以「八年」為一個周期,八歲才剛懂事,十六歲弱冠之年,可以出身社會了,二十四歲是為人父的最好年齡,三十二歲達到巔峰,然後五十六歲開始步入老年,比女性每個階段都要晚那麼幾年。
所以三四十歲正好就是人生最重要的時刻,當然壓力也很大,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和家庭都不能放。
這個時候對人的考驗是很大的,稍有不慎就容易讓自己在房貸,老人醫藥費,孩子培養費這「壓力三大」下崩潰,所以坊間也常有中年男人不如狗一說,當然,女人也是一樣——而且老公不優秀固然憂傷,太優秀了怕在外面亂來同樣也是心病。
而這個年紀的朋友們,其實就可以開始學習佛法了,不要把各種身外物看的太重,而要轉向家庭,尤其那些無用的社交和應酬,能推最好都推掉,家人的笑容和陪伴孩子老人對您其實更加重要——孩子的成長,老人最後一程的陪伴,不管哪個缺失了都會讓人終生遺憾。
04六十以上,清福為主,兒孫自有兒孫福
五十甚至六十歲以上的朋友,不管您心態多麼好,但也不能不承認,自己已經走到了人生最後的階段,能夠活過百歲的壽星畢竟還是少數。
這個階段的朋友肯定身體和精神都開始走下坡路了,以前跑個幾公裡都沒事,現在可能上個五層樓都要氣喘籲籲了,在外面也會越來越多的人為您讓位,孩子們甚至第三代也都遠走高飛。
老兩口都在的話還好——少年夫妻老來伴,磕磕絆絆的在年輕的時候覺得很煩,但年紀大了反而都成了一種習慣,一旦哪一位先走,剩下的反而會非常難過,連個吵架的人都找不到了。
年老如夕陽西下,說一點不蒼涼肯定是不可能的,而這個時候也是學佛最好的時候,大半輩子都忙下來了,爭名奪利,為各種欲望,為老婆,為孩子,為父母,這時候也該停下來歇歇了——而佛法正好就是教您如何放下這些身外之物,還輕輕鬆鬆的離開,這樣才能去更好的地方,而不是和年輕人一樣充滿了欲望和野心,這只會讓您往下墜。
至於孩子,兒孫自有兒孫福,每個人都是生來孤獨的——一個人來,一個人走,哪怕再親的家人也不例外,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所以不用太過操心,照顧好自己,其實就是對子女最大的幫助。
05紅塵說禪
以上就是在家人在不同年齡的重點,字數有限,我們只討論了二十多歲,三四十歲和五六十歲,換句話說就是青年,中年和老年。
每個年齡段都有自己的不同點,青年的時候就要全力奔跑,而不是「為賦新詞強說愁」;步入中年就要學會在家庭和工作中找到均衡點;而老年則要學會放下,不要再有那麼多的欲望和執著,安靜,睿智,平和的走完最後一程才是最好的。
當然了,這個只適合我們這些凡夫俗子,那些看破紅塵出家的師傅們當然越早學佛信佛念佛拜佛才好,這樣也好早日做佛。
——學佛乃智者所為,紅塵如夢幻泡影,少說一句話,多念一句佛,願三惡道日減一生
嗡 達咧 嘟達咧 嘟咧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