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際網路飛速發展的今天,除了少數財大氣粗的例外,幾乎所有傳統媒體的電子版都面臨著發展的瓶頸口,那就是資金和人員的匱乏。以解放日報電子網絡版為例,從1998年7月28日正式上網發布以來,兩年間報社總投入的資金為100萬元,工作人員目前為6人,需要承擔每天24小時的新聞更新任務,上網新聞條數達到1000條左右,還要負責一些重大新聞的採編工作。上海的其他一些報紙電子版,其投入和人員配置可能更少。螺螄殼裡做道場,這是很多傳統媒體電子版的寫真。
傳統媒體對網際網路的審慎態度是情有可原的,儘管網際網路已經表現出在傳播領域和傳播方式上的革命性的震撼力,有遠見的人都可以意識到,不久的將來,網際網路必將取代電視,成為第一傳播媒體,但是,在目前情況下,在傳統媒體的主要收入來自廣告的情況下,沒有人會放棄這個金餑餑而依靠不可知的未來。儘管網際網路經濟在世界各地都炒得熱火朝天,但是,除了融資渠道外,網際網路還沒有產生真正的經濟效益,這也是不爭的事實。這一事實使傳統媒體的領導者在對網際網路投入大量資金時不能不反覆權衡,何況,傳統媒體在國內的蓬勃發展既創造了機遇又引來了挑戰,使大量的傳統媒體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傳統市場的爭奪上,而忽略了這一新媒體的潛力。
另外,網上媒體要達到一定規模,其投入是以幾何級別上升的。解放日報電子網絡版自創辦以來一直保持著良好的上升態勢,1998年初創時每天的主頁瀏覽人次為3000,1999年中旬達到9000,目前每天的主頁瀏覽人次為15000左右(周平均),日頁讀數接近20萬,達到這個水平,解放日報的硬體投入為100萬元,線路租費兩年近50萬,再加上人員費用。然而,如果想把每天的瀏覽人次提高到3萬,頁讀數提高到40萬,對電子網絡版每年投入的資金可能就要十倍二十倍的增加,這個關節,是每個投資者都要躊躇一番的。
目前,黨中央非常重視加強網際網路宣傳,在這樣的倡導下,各地政府紛紛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設當地的標誌性網站,那麼,傳統媒體的電子版該怎樣辦,該怎樣發展,已經成為每個傳統媒體的決策者迫切需要考慮的問題。
1、傳統媒體的電子網絡版是一個現代化報業集團必須擁有的向世界開放的窗口。
一個現代化的報業集團,注目於網際網路事業,並且在網際網路這一新興的媒體上取得什麼樣的成就,不僅表現出它在傳統媒體集團中的地位,更反映了管理層的高瞻遠矚。傳統媒體由於種種限制,它的傳播範圍受到制約,而網絡則遠遠超越了國界的界限,能夠將媒體的影響傳播到世界的各個角落,這對於拓展媒體的傳統業務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2、淨化網絡輿論環境、掌握網絡輿論宣傳主導需要紅花也需要綠葉。
和傳統媒體社會一樣,確立網絡輿論宣傳的主導作用也需要建立多層次宣傳途徑。現在網際網路上代表黨的聲音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單靠幾個大型網站孤軍作戰,確立中國ICP在國際網際網路上的主導作用是很難想像的。紅花還需綠葉扶持,中國目前最需要建立的,是有利於網際網路自由發展的活躍氛圍。
3、傳統報業集團本身也需要向採編電子化方向發展,就需要投入一定的資金購置電子化採編硬軟體。
目前,電視還保持著第一傳媒的地位,但按照網際網路的發展趨勢,可能在10到20年後,網絡將取代電視的這一地位,因此,傳統媒體應該及早制定自己的電子化發展方案,在即將到來的電子社會中立於不敗之地。其中包括對採編人員的培訓,使其熟練掌握網絡知識和技巧,懂得利用EMAIL等電子手段提高自己的採訪技能,熟練使用數位相機、電腦等電子化採編用品,這些都需要添置一定的軟硬體,這些軟硬體本身就是網站的必要組成部分,可以說,傳統媒體網站所花的每一分錢都可以得到雙倍的回報。
4、網絡可能成為傳統媒體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傳統媒體可以利用電子網絡版現有的軟硬體、線路、人員,在電子商務、網絡服務上有所作為,這樣的資金投入會是極為有限的,回報卻可能是幾十倍上百倍。
很顯然,辦好傳統媒體的電子網絡版不僅對傳統媒體本身有利,對創造良好的網際網路輿論環境,做大網際網路這塊蛋糕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缺乏大量的資金投入,沒有足夠的人才力量,傳統媒體的電子網絡版怎樣才能辦出特色呢?那就要充分利用傳統媒體固有的傳播和人員優勢,網報聯動,發展壯大。
所謂網報聯動,就是指傳統媒體除了有少數核心力量專門從事媒體網站的工作外,整個媒體的從業人員都可以成為網站的外圍,傳統媒體的採編力量可以幫助網站進行採訪編輯,廣告部門可以承擔網站的廣告推廣工作,網絡部的行政事物一樣由媒體的行政部門處理,一些活動可以同時在傳統媒體和網際網路上同時展開。換句話說,網絡部成了網站的大腦,負責把握網站的總體發展和日常維護,而媒體的其他部門成了網站的四肢,把網站的影響充分伸展到各行各業。
由於傳統媒體的網站與傳統媒體有著血緣上的緊密關係,他們結合以後產生的效果是非常巨大的。
1、傳統媒體還具有傳播優勢。尤其是一些有影響力的報刊,其發行量動輒幾十萬上百萬,與其相比,網站每天的瀏覽人次還遠遠不足,超過10萬人的已經是大型網站了,中國的網民人數才剛剛突破1000萬。目前,傳統媒體上充斥著形形色色的網站廣告,它已經取代房產廣告成為廣告投入最多的一個行業,這一方面反映了在黨的政策扶持下,網際網路在國內蓬勃發展,更重要的是,它證實了網際網路的從業人員也意識到,在目前階段,傳統媒體的傳播影響力是網站無法比擬的,網站需要傳統媒體來為它拓展市場。網站藉助傳統媒體的傳播優勢和品牌效應,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傳統媒體的網站,即使辦得再差也會有一定的讀者群,旱澇保收,這就是利用傳統媒體品牌效應的結果。
2、傳統媒體還具有採訪優勢。為了得到一個網絡記者的許可,為了獲得在網際網路上發布新聞的權力,許多的商業網站動足了腦筋,想盡了辦法,鑽了很多的空子,但都是名不正言不順,自己說起來聲音也不大響。對於傳統媒體的網站來說,網絡記者早已順利地運作了相當長的時間,人民日報網絡版的專電已經頗有影響,解放日報電子網絡版的編輯本身就有記者證,從剛成立網絡部的時候起,我們就進行了一系列成功的採訪,包括韓國客機墜毀事件,上海野生動物園老虎傷人事件,這些第一手報導在網絡上被包括新浪在內的商業網站廣泛傳抄。況且,由於傳統媒體在社會中的地位遠遠高於網絡,傳統媒體網站的記者採訪能夠得到更大的方便。實施網報聯動以後,整個媒體的記者也成了網絡記者,傳統媒體的網站擁有了一支任何網站都沒有的新聞採編隊伍,網站的新聞必然能做出特色。
3、傳統媒體還具有地域優勢。中國目前最大的網站新浪網的瀏覽最高峰達到過1500萬頁讀數,按每人瀏覽20頁面計算,那天瀏覽新浪的實際人數為75萬人,但是,由於網際網路的特殊性質,這75萬人分散在世界各地。解放日報的發行量為50萬份,但主要讀者分布在上海和華東地區,因此,在這一天,從表面上看,解放日報的影響力沒有新浪大,但實際上就象一個拳頭和十個指頭的關係一樣,解放日報在上海和華東地區的影響力,即使在國內最大的新聞網站在其訪問量達到最高峰時,也是不能與之相比的。傳統媒體的網站如果能夠充分利用這一優勢,發展空間還是非常巨大的。
在解放日報電子網絡版的發展遇到人員和資金上的巨大困難時,解放日報提出了"網報聯動"的概念,在實際運作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解放日報副總編輯陳振平抽調晚班編輯參與解放日報電子網絡版的新聞更新,使解放日報電子網絡版在一半人員支援東方網建設的情況下,更新次數從早上7:00到晚上10:00更新7次,增加到全天24小時更新12次。通過和報社採訪部門的幾次調節,許多採訪部門的記者養成了一有突發新聞就向網絡版發稿的習慣。在今年的人大政協兩會期間,網絡版與黨政部實行網報聯動,前方記者實況轉播會議進展,網絡部即時接受信息發布新聞,解放日報電子網絡版還開設了讀者心聲討論區,將讀者對政府工作的意見彙編成冊後由採訪兩會的記者帶到會場,發給人大政協代表閱讀思考,受到了市領導龔學平和孫貴璋的好評。讀者心聲中反映最強烈的過江隧道收費現在已經取消,其他的問題也已經有了圓滿的答覆。
隨著電子化時代的到來,傳統媒體的電子化趨勢也不可避免。網報聯動是推動傳媒電子化的最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