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昨天,孩子成績出來了。但是,孩子沒把這件事情告訴我。我本想從孩子的嘴裡知道成績,看到孩子一幅不想讓我知道的模樣,我就忍不住問:"寶貝,你們這次考試的成績應該已經出來了吧。"
孩子沉默,沒有回答我的話。過了一會兒,他才說:"沒有,我們還沒出成績。"
聽到孩子撒謊,我有些生氣。我說:"沒有嗎?我問了你的同學,他可說你們昨天就出了成績呢!你還想騙我到什麼時候?你把試卷給我看看吧。"
孩子緩慢地從書包裡掏出了3張考試試卷,然後低著頭遞給我。
我看著孩子慘不忍睹的成績,嚴肅地說:"你這次怎麼考得這麼差呀,比上次都退步了好多呢。我讓你不要總是看電視吧,你還看,現在就只能考這麼一點點分數。你以後別再看電視了啊!"
孩子聽著我的批評,突然就爆發了:"我就是笨,這和我看不看電視沒有太大的關係。"然後,孩子就跑回房間。
不僅僅是我,父母也會為孩子"一聽到批評就爆炸"的現象所困擾。這時,父母不知道該用什麼方法讓孩子聽取"批評"。
其實,問題出現在父母不會"批評"上面,批評也是有技巧的,這與"肥皂水效應"有一定的關聯。如果能夠善用"肥皂水效應",那麼孩子也能夠"愉悅"地接受批評了。
那麼,什麼是"肥皂水效應"?為什麼"肥皂水效應"能夠讓孩子"愉悅"地接受批評?最重要的是,父母該如何利用"肥皂水效應"掌握"批評"的技巧呢?
什麼是"肥皂水效應"?
"肥皂水效應"是指,將批評夾雜在讚美中,使人能夠"愉悅"地接受別人對自己的批評。即以讚美的形式巧妙地替代批評,這樣可以減弱批評的負面效果,也能提高批評的正面意義。
關於"肥皂水效應",這裡還有一個很有趣的故事:
約翰·卡爾文·柯立芝於1923 年成為美國總統, 他有一位漂亮的女秘書, 人雖長得很好, 但工作中卻常因粗心而出錯。
一天早晨,柯立芝看見秘書走進辦公室,便對她說:"今天你穿的這身衣服真漂亮, 正適合你這樣漂亮的小姐。"這句話出自柯立芝口中,簡直讓女秘書受寵若驚。
柯立芝接著說:"但也不要驕傲, 我相信你同樣能把公文處理得像你一樣漂亮的。"
果然從那天起,女秘書在處理公文時很少出錯了。
一位朋友知道了這件事後,便問柯立芝:"這個方法很妙,你是怎麼想出的?"
柯立芝得意洋洋地說:"這很簡單, 你看見過理髮師給人刮鬍子嗎?他要先給人塗些肥皂水,為什麼呀,就是為了刮起來使人不覺痛。"
"肥皂水效應"也是這位美國前總統約翰·卡爾文·柯立芝提出的。
歷史上還有許多名人運用"肥皂水效應"消除了某些大問題的著名例子,比如說林肯的兩封很著名信,這兩封信解決了很大的問題。
為什麼"肥皂水效應"能讓孩子"愉悅"地接受批評?
很多時候,不僅僅是孩子,就連我們成年人,也很難意識到自己身上犯有的錯誤,那些錯誤都代表著一個個缺點。
這時,別人的批評就能夠幫助我們明確自己身上的錯誤,然後我們才有機會改掉我們身上的錯誤,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但是,如果孩子連父母的批評都聽不得,那麼孩子身上所暴露的缺點將永遠得不到改正。所以,在孩子能夠自行改正他的缺點之前,父母必須要想方設法讓孩子能夠心平氣和地接受批評。
那麼,為什麼"肥皂水效應"能讓孩子"愉悅"地接受批評呢?
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批評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會覺得自己原來在父母
面前是這麼地不堪,有時候,孩子拒絕批評的表現是保護自己自尊心的手段。
但是,不管孩子採取什麼樣的手段,父母的批評還是很容易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而"肥皂水效應"是將批評夾雜在讚美中,孩子最能感受到的是父母的讚美,然後才是鼓勵。有了讚美,孩子會覺得自己是優秀的,所以孩子很願意去改正自己的缺點。這時,孩子願意去接受父母的批評。
肯定了孩子的優點和一般的批評不同,"肥皂水效應"將批評轉化為了對孩子的肯定。孩子得到了肯定,父母還能利用批評提高孩子的自信心。相比於直接的批評,"肥皂水效應"是將批評變成了鼓勵。
孩子認為,父母是在鼓勵他,鼓勵他去改正他的缺點,而不是在一味地否定他。鼓勵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能夠變得更加優秀的,而直接的批評會讓孩子認為自己就是這麼差。
兩種截然不同的心態,會讓孩子採取不同的態度和做法。
給予了孩子表達的機會父母在利用"肥皂水效應"時,其實也算是給予了孩子表達的機會。
很多時候,父母的批評只是父母在宣洩自己不良情緒的表現。父母只顧著表達自己的情緒,絲毫不顧孩子的感受孩子自然沒有闡述自我觀點的機會。
有些時候,父母會被某些事情的表面所蒙蔽,他們可能會"冤枉"了孩子。其實,比起批評孩子,更重要的應該是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然後改正自己的錯誤。
孩子的表達可以從側面反映出孩子的思想,父母只有知道孩子在想什麼,才能更好地批評孩子。
如何利用"肥皂水效應"掌握"批評"的技巧呢?
既然父母已經知道了"肥皂水效應"的定義已經核心內容,也知道了為什麼"肥皂水效應"能夠讓孩子"愉悅"地接受批評。現在,父母最關注的應該是,如何利用"肥皂水效應"掌握"批評"的技巧。
將批評夾雜在讚美之中父母想要掌握批評的技巧,首先父母必須要學會包裝自己的語言,特別是有關"批評"的語言。將批評夾雜在讚美的語言中,讓孩子感受不到自己是被"批評"的,而是鼓勵的。
當孩子在某件事情上面做的不好時,父母可以先讚美孩子做的好的方面,然後在指出孩子還能修改的地方。孩子在接受了讚美之後,能夠更客觀地接受父母的批評。
利用幽默的語言解釋批評除了將批評夾雜在讚美中,父母還可以用幽默的語言來解釋批評。其實,不
管是哪個方式,都是為了讓孩子把"批評"看不成是"批評"。即,當父母在批評孩子的時候,孩子根本就沒有意識到自己被"批評"了。
幽默的批評聽起來會更有趣一些,孩子好奇心重,喜歡聽有趣的東西,也喜歡去嘗試有趣的事情。這樣一來,孩子可能會將批評當成一次"有趣的嘗試"。
提出有建設性的批評有些父母可能不善言辭,不知道該怎麼將批評夾雜在讚美中,也不知道如
何用幽默的語言說出批評。這裡還有一個更直接的方式,父母可以將批評直接轉化成提一些有建設性的建議。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在提建議的過程中,神情要認真但又不能太過於嚴厲。父母要表明自己是為了孩子好、希望孩子變得更加優秀的態度。這樣,孩子不僅能夠接受父母的建議,還能理解父母的用心。
父母要善於利用"肥皂水效應",讓孩子愉悅地接受別人的批評。讓孩子通過這些批評改掉他的缺點,成長為一個更加優秀的人!
我是尼莫媽媽日記,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育養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夠有助於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孩子能更好地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個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