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復興航空GE222航班在澎湖的馬公機場失事,具體是因為天氣原因、機械故障還是人為操控失誤,當然需要等待權威說法。可失事地點是在澎湖,消息傳來,估計不少臺灣人肯定會嘟囔一句:為什麼又是澎湖?
為什麼說「又」呢?
在國際民航組織的眼中,臺灣是全球飛機失事率最高的地區之一。在島內人看來,離島澎湖可算是不遑多讓的空難多發地帶。發生在澎湖最有名的空難當屬2002年那次,「華航」客機在澎湖目鬥嶼北方海域上空解體墜海,225人罹難。同年年底,復興航空公司一架螺旋槳貨機也在僅10海裡外的同一海域墜毀!更有細緻的人指出,失事貨機曾在「華航」空難中負責運載罹難者遺體返回臺北……事件疊加,難怪島內有人將澎湖海域稱為「魔鬼海」。
「魔鬼海」一詞並非現在才有。早在100多年前的日據時代,日本飛行員就認為,澎湖西南30海裡的海空域「少去為妙」,因為附近總有一些超乎傳統自然現象的怪事發生,比如磁羅盤瘋狂打轉、海面出現白光、雲層呈現圓球狀等。1943年一架臺南航空隊的戰機,大白天鑽進澎湖上空某朵雲中,再也沒人看到它飛出來。當時日本的海軍情報處對此事件有清楚的記載,負責記錄的參謀軍官在報告上如此表述:「因不明因素於空中失蹤!」
時光來到1962年1月8日,臺灣空軍第34中隊1架載滿13人的電子偵察機,在澎湖西南方的某一個點上空消失,之後音訊全無。此後這片海域上空,不明不白失蹤或者墜海失事的飛機越發多了起來。不管你是軍方戰機,還是民航客機,概莫能外。1967年至今的統計資料顯示,47年間澎湖海域已發生十幾起空難,共造成超過350人死亡,有人乾脆把這裡稱為「臺海的百慕達三角區」。還言之鑿鑿地說,澎湖是在東經120度的位置,若穿越地心來到另外一面即西經60度,就正是百慕達三角洲。
相信不少人好奇,海域上空接二連三發生各種飛機失事,是不是跟傳說中的百慕達三角一樣,暗藏什麼神秘力量?圍繞澎湖「百慕達」,各種解釋層出不窮。「港臺腔」為您整理分出幾個大的派別。
最誇張的當屬「靈異派」。「華航」空難後網絡上盛傳一段錄音,據說是「華航CI611罹難者的語音留言」,留言中可聽見一個男人低沉的哭泣聲與間歇的海浪聲,很多聽過的人都反映說頭皮發麻:「很可怕!」更怪異的是,錄音提供者說他是在死者「頭七」前天收到的,為力證真實還專門報警求查實,最後因為來源成謎,真偽也就成了一段無頭公案。加上至今沒有讓人完全信服的官方或科學釋疑,因此澎湖海域也像美劇LOST裡的南太平洋小島,被蒙上了靈異色彩。
看起來更靠譜的則是「氣象派」或「地理派」,它們都屬於科學陣營。澎湖列島由64個島嶼組成,位於臺灣海峽的中間,地處兩大洋流交匯處,加上有海溝,天氣及海象詭譎多變,十分兇險,飛經此地或在此起降的航班自然需要十二分的小心。回到這次空難,復興航班迫降時,機場上空就是受颱風影響風雨大作,能見度極差,只是到目前還難確切知道,這方面影響有幾何。此外,「地理派」還有一種分支說法,認為是莫名的磁場作祟。比如當年日本飛行員就經歷過所謂磁羅盤瘋狂打轉。但據筆者所查,此類資料或者記載很少。
第三種解釋是「概率派」,這更符合常識,是一劑緩解旅行安全焦慮症的良藥。「概率派」們用數據說話。臺北飛航情報區內的A—1航線是有名的國際航線,澎湖群島正好位於這條航線上。目前,A—1航線每天有300多架次的臺灣及外籍客機飛行,換算下來,就是每五分鐘即有一架班機經過澎湖上空。航班如此密集,失事機率隨之升高,也是正常。
事實上,澎湖人對「臺灣百慕達」的帽子相當在意,因為這嚴重影響當地賴以為生的旅遊業。澎湖前任父母官在某次軍機墜毀後還曾發表嚴正聲明,鄭重呼籲「勿用沒有科學根據的揣測言詞中傷澎湖」。在「港臺腔」看來,這位官員也是廣義「概率派」的中堅信徒。他的理由如下:澎湖附近海域廣闊,在臺灣海峽上空飛機失事時,多數以澎湖為坐標中心標示位置,等於美麗的澎湖給平攤起來的小概率事件背了一口大黑鍋。也是,過去受「華航」空難牽連,澎湖觀光曾遭重創,許久才恢復過來。(文/王大可)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編:宋勝男)
(原標題:【港臺腔】航班再失事,澎湖真成了「臺灣百慕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