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哭媽媽》人性的醜惡或許有時候和年齡無關
「女子本弱,為母則剛」。沒錯,當一位女性做了母親之後,就會變得特別堅強,因為愛這種力量會在無形間撐著母親疲憊不堪的身體,讓母親能更好地保護好自己和孩子。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位單親媽媽和自己的女兒過著平靜的日子,但是不平靜的事打破了這個幸福的家庭。她的女兒在高中校園裡被同學欺負,最後由於自己接受不了打擊選擇自殺的故事。媽媽唯一的精神支柱寶拉自殺了,於是媽媽開始了一場復仇計劃。
這是一部根據韓國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關於校園欺凌的新聞,我們偶爾就會聽知,那就說明有些孩子在遭受這樣的校園暴力,我們希望孩子青春時期的記憶是美好的,而不是害怕,膽小,最後導致心理有問題。我國前一段時間上映的《悲傷逆流成河》也是關於這種題材的電影,並且受到了一些青少年的追捧,但是沒有這部電影陰鬱,也沒有這部電影的反響好。畢竟有些電影是商業片,而有些電影的拍攝是為了反映社會問題,為了帶給我們反思。
揭露的社會問題,所表現的意義尤為深重。在韓國一直有一個問題引起大家的關注,那就是關於未成年人犯罪的處理法律。韓國對未成年人有很「好」的保護,可以好到這些年幼的犯罪嫌疑人,就處罰停課十天的懲戒。也就是這個原因導致電影裡的小女孩受到了二次傷害,最後承受不住心裡上的壓力而走上了自殺的道路。影片從社會的角度來說,會被禁止上映的,但是導演爭取了很久,而使這部電影上升到允許「15歲以上可以觀看」的級別,青少年也可以在父母的陪同下觀看這部電影,從中受到教育意義。電影《告白》中有一句臺詞「如果你是邪惡的,那我又何必提醒你只是個孩子,人性的醜惡或許有時候真的與年齡無關。」
當然,如果青少年犯罪事件頻頻發生,是和社會和家庭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電影裡的小女孩在警察的詢問,把受傷害的事情在從嘴裡說出來,對她和她母親來說,都是一種傷害,就像是揭開傷口一樣疼。法律的漏洞,讓這些人變得越來越猖狂。電影裡連父親是警察的秀敏都不敢作證,一是因為她膽小,她怕遭受到同樣的事情,二是法律的漏洞,即便是作證了,她們也同樣不會受到制裁。家庭呢,我不能肯定是因為單親這個原因導致的,但是多少會和這件事有關係,可能是因為交流上的減少,也可能是母親教育的問題,最後導致了這麼嚴重的後果。
電影到最後,我們看到寶拉留給媽媽的禮物,是那個蛋糕,也是這個場景將我們的感情帶到高潮。寶拉選擇在自己生日的當天自殺,她也害怕媽媽太悲傷,就在蛋糕上寫了「不哭媽媽」這幾個字,也就是電影片名的由來。寶拉是無辜的,媽媽也是無辜的,可是那些真正犯罪的人還在逍遙法外,也正是因為這部作品,改變了韓國憲法。韓國關於這類題材的電影不再少數,每一部也都能帶來不同凡響的效果,像《素媛》《熔爐》這類題材的也引起了很好的社會反映。最後,我希望校園欺凌的事件可以少一點,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可以多一點。這樣世界就美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