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陷小米生態鏈泥沼 石頭科技「獨立性」之殤

2020-12-17 金融界

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

石頭科技報告期內業績增速迅猛,但獨立性很差,不僅經營業績依賴小米,且智慧財產權以及經營管理方面也缺乏獨立性,資金方面更儼然是小米的「小金庫」。

近年來,隨著小米公司的風生水起,小米生態鏈中的企業也水漲船高。就在2018年小米成功登陸香港主板的前後幾個月,其生態鏈中的華米和雲米已先後在美國市場上市。如今國內科創板剛剛推出,小米生態鏈中的另一家供應商石頭科技便積極搶跑,第一時間提交了登陸科創板的申請。

然而對於石頭科技,《紅周刊》記者在梳理其招股說明書時發現,公司經營業績雖然在報告期內增速迅猛,但獨立性卻很差,不僅在經營上明顯依賴小米,且智慧財產權以及經營管理方面也缺乏獨立性,資金方面更儼然是小米的「小金庫」。對於這樣一家在經營上缺乏少獨立性的企業,能否順利登陸科創板是存在很大懸念的。

患有嚴重的小米「依賴症」

石頭科技成立於2014年6月,主營業務為智能清潔機器人等智能硬體的設計、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雖然成立於2014年,但直到2016年9月推出了第一款小米定製產品「米家智能掃地機器人」,此後銷售便長期依附著小米。那麼,石頭科技與小米之間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合作關係呢?

根據招股說明書介紹,石頭科技作為ODM原始設計商,為小米提供定製產品「米家智能掃地機器人」及相關備件。根據和小米籤署的合作協議,公司負責定製產品的整體開發、生產和供貨,小米負責後續產品的銷售。公司按照成本價格將產品銷售給小米,小米銷售產品的收入扣減小米成本及費用後的毛利按照約定比例在雙方間分成。也就是說,石頭科技負責為小米提供產品,待商品完成銷售後,兩家公司再按比例瓜分收益。這種模式之下,由於存在小米的瓜分,石頭科技的毛利率註定高不了,事實結果也確實如此。根據招股說明書披露,報告期內石頭科技的毛利率分別為19.21%、21.64%和28.79%,而作為同行業公司,科沃斯和福瑪特兩家公司的平均毛利率則分別達到了37.94%、34.08%和48.14%。很顯然,石頭科技的盈利能力與同行業公司相比仍是偏弱的。

正所謂「背靠大樹好乘涼」,雖然石頭科技的毛利率遠低於同行業水平,但因依賴小米這棵大樹,其銷售量增速還是相當快的,然而問題在於,過度的依靠也很容易形成依賴症的,而石頭科技就恰恰存在了這種情況。

招股說明書披露,2016年、2017年、2018年,石頭科技的第一大客戶均為小米集團。在這三年中,石頭科技對小米集團的銷售金額分別為1.83億元、10.11億元和15.29億元,佔其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高達100%,90.36%和50.17%。尤其在其推出首款產品的2016年,石頭科技的銷售收入全部來自於小米,這似乎意味著石頭科技的設立就是為小米而來。在其後的兩年中,小米公司對石頭科技的支持仍是不遺餘力的,每年向石頭科技採購產品的數量都在大幅增加,直接帶動了石頭科技業績的飛速增長。有趣的是,從石頭科技主營業務收入構成來看,2017年和2018年其對小米的銷售佔比都在下降,表面上石頭科技似乎羽翼漸豐,大有擺脫小米的趨勢,但實際情況卻是,作為一家細胞裡就帶著小米基因的公司,石頭科技想要擺脫對小米的依賴,是談何容易的。

交易公允性之疑

招股書披露,石頭科技的第三大股東為天津金米,其實際控制人為小米集團的實際控制人雷軍。2015年3月,石頭科技成立尚不足一年,尚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產品,而此時天津金米給予石頭科技支持,以9.27萬元的價格增資石頭科技,拿到了石頭科技30%的股權。數月後,天津金米將其中15%的股權轉讓出去,直到2016年9月,石頭科技推出第一款掃地機器人的當月,天津金米再次出手相助,向石頭科技增資9.59萬元。加上此前股權轉讓後的出資額,天津金米共計用了14.22萬元的白菜價,便拿下了石頭科技11.85%的股權,最終成為該公司的第三大股東。當然,這只是表面現象,至於背後雙方是否籤署其他協議,就不得而知了。

雖然小米以很低的價格便獲得了石頭科技大量的股權,但對於石頭科技來說卻一點都不虧,剛剛生產出自己的產品,市場推廣是個大問題,只有通過廉價股權將小米變為其大股東,將小米「綁定」為石頭科技的大客戶,利用小米的知名度來推廣自己的產品。

石頭科技與小米的關係非同一般,除了天津金米持有石頭科技的股權之外,石頭科技的第二大股東是順為,該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叫許達來,許達來的另外一個身份是小米的董事,而順為的合伙人程天又在石頭科技擔任董事。此外,石頭科技的董事高雪2014年2月以來,一直就職於北京小米移動軟體有限公司,並擔任總監一職,如何來看,石頭科技的股東中存在著不少小米高管。因此,可以說石頭科技的「細胞」中,本身是帶有小米基因的。

既然石頭科技與小米存在關聯關係,那麼他們之間的交易當然就是關聯交易了。報告期內,石頭科技除了對小米進行了超過27億元的關聯銷售外,還向小米進行了包括商品、代銷平臺及生態服務、營銷推廣服務等方面價值數千萬元的關聯採購,另外石頭科技還曾向小米拆藉資金1500萬元。從這金額巨大、種類繁多的關聯交易中,足見石頭科技正是依賴著與小米之間的關聯關係發展起來的。由於雙方之間存在密切的利益關係,石頭科技如果成功上市,小米也能從中獲得巨額利益,而石頭科技的業績表現又主要依靠小米,那麼雙方在利益分配以及收入方面,小米又是否會主動讓利與石頭科技呢?不管如何,雙方交易的公允性還是要打上一個大大問號的。

作為大股東的小米,在對石頭科技提供銷售支持的同時,也攫取著石頭科技的技術利益。根據石頭科技與小米籤訂的業務合作協議及其附件中的約定,石頭科技的部分智慧財產權是與小米共有的,這就意味著小米有權自行實施使用石頭科技的智慧財產權,而無需向石頭科技通報及分享收益。因此,表面上來看,石頭科技似乎羽翼豐滿,對小米的銷售佔比在報告期內有所下降,但從雙方關係來看,石頭科技要想擺脫對小米依賴是有一定難度的。

自有品牌快速崛起之疑

2017年和2018年,石頭科技相繼推出了自有品牌產品「石頭智能掃地機器人」和「小瓦智能掃地機器人」。就在其推出「石頭智能掃地機器人」當年,該品牌產品實現了1.08億元的銷售收入,2018年,該品牌產品銷量更是增加到了14.78億元,與此同時,其2018年推出的「小瓦智能掃地機器人」也在當年實現了0.92億元的銷售收入。表面來看,其自有品牌成長很快,似乎擺脫對小米依賴為時不遠,然而仔細分析,可發現該公司所謂的自有品牌背後其實是存在不少疑點的。

作為一家設計產品的公司,石頭科技產品是依靠小米品牌由小米公司來實現銷售的,其本身既沒有銷售經驗,也沒有銷售渠道,且公司也沒有什麼品牌知名度。那麼,如果僅憑自己的能力,在一年多的時間裡,在原有「米家智能掃地機器人」的競爭之下,其是如何實現剛剛產生的兩個自有新品牌15.7億元的銷售額呢?要知道「米家智能掃地機器人」在小米這個「明星」品牌的帶動之下,也僅實現了14.39億元的收入,若單純靠公司自己就實現銷量突增顯然是可疑的。

此外,對於一個新品牌產品來說,要想把產品銷售出去,巨額的廣告推廣支出是必不可少的,那麼石頭科技為自己的「石頭」和「小瓦」兩個品牌支出的廣告推廣費用又有多少呢?根據招股說明書披露的數據,其2018年銷售費用中的廣告及市場推廣費用為5927.11萬元,而2017年只有144.69萬元,相較兩個新品牌的銷售額增加了14億元之巨,這樣的廣告及市場推廣費用支出規模對於新品牌來說似乎還是太低了。要知道,同行業上市公司科沃斯2017年支出的市場推廣費用高達3.02億元,而其銷售收入也僅增加了不足13億元,而在2016時,該公司支出的市場營銷及推廣費用達2.25億元情況下,產品銷售額也僅增加了不足6億元。科沃斯產品的技術含量及銷售價格方面並不比石頭科技的產品差,而石頭科技卻能以更低的推廣費用,並在缺乏銷售經驗和銷售渠道的情況下,讓自己的新產品大賣,如此銷售神跡還是讓人驚異的。

另外,石頭科技的「石頭」和「小瓦」兩個品牌的銷量大增,勢必也會對「米家」品牌產生影響,作為緊握石頭科技命脈的小米又怎麼會甘願自身利益受到損失成全石頭科技呢?因此,石頭科技新品牌熱銷,銷售額大增,如果背後沒有小米的鼎力相助又有誰會相信?

當然,石頭科技與小米打斷骨頭連著筋,可謂是一榮俱榮,所以有小米的相助自然是好事,但問題在於小米對石頭科技兩個新品牌到底給予了怎麼樣的支持,其超低的廣告及市場推廣費用又是怎麼回事?關於這點,至少應該在招股說明書中披露清楚吧?

採購依賴大供應商

除了對大客戶的依賴,石頭科技對供應商也存在很強的依賴性。石頭科技雖然是小米的供應商,但實際上其無自建生產基地,不具備生產產品的能力,而其所有的掃地機器人產品全部採用委託加工方式生產。而既然談到代工,自然也少不了原材料採購,其採購的主要原材料有LDS測距模組、鋰電池組、左/右行走輪模組、離心式直流無刷風機、電源適配板等,此外自然也少不了佔比很高的代工費了。

根據石頭科技招股說明書披露的數據,2016年、2017年及2018年向前五大供應商進行的採購分別佔到採購總額的73.38%、79.84%和81.84%,可見其對前五大供應商的採購集中度是在不斷提高中,有明顯的採購依賴狀況。而在這五大供應商中,依賴度最高的便是報告期內始終為其第一大供應商創業板上市公司欣旺達。

欣旺達幾乎承攬了石頭科技所有掃地機器人的代工業務,根據披露的數據,2016年、2017年、2018年石頭科技對欣旺達的委託加工採購額分別為5299.93萬元、3.31億元和9.85億元,佔其委託加工採購總額的比例分別高達99.68%、100.00%和98.80%。顯然石頭科技對該供應商也是存在絕對依賴的。而這種依賴同樣也是風險巨大的,如果未來某一天欣旺達調整經營方向或者因其他原因不再為石頭科技代工,那麼石頭科技很可能會面臨沒有產品可賣的尷尬窘境,對於石頭科技來說,顯然是不利的,因為短期內想要找另一家符合要求的代工企業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況且兩家公司之間還需要進行業務上的磨合。

此外,作為一家擬上市公司,石頭科技只有掃地機器人一類產品,本身也存在不小的風險,不管是其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處於劣勢,或者是市場上出現其他替代產品,導致石頭科技賴以為生的掃地機器人若不被市場認可,進而會導致產品銷量暴跌或者價格大幅下滑,對其業績將造成不良影響。

疑似小米的「小金庫」

從招股說明書來看,石頭科技與小米公司之間似乎是相依相存,一方面石頭科技在經營活動中,對於小米嚴重依賴,另一方,石頭科技似乎也成為了小米的小金庫。

根據招股書披露的數據,石頭科技在報告期內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83億元、11.19億元和30.51億元,其中2017年和2018年的營業收入增速分別達到了510.95%和172.72%,這樣的增速可謂是超級迅猛的。奇怪的是,如此迅猛的營業收入增長,卻未能給石頭科技帶來多少現金的增量,相反,使得其貨幣資金越來越少。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石頭科技帳戶上的貨幣資金分別僅為1.02億元、0.93億元和0.26億元,尤其是2018年末,帳戶上的這點貨幣資金恐怕連維持經營都難。

除了增速迅猛的營收,2018年石頭科技實現淨利潤也只有3.08億元。那麼,在銷售持續增長下,該公司的貨幣資金為什麼這麼捉襟見肘?分析原因,或與其巨額的應收帳款不無關係。

資產負債表顯示,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石頭科技的應收帳款金額分別為1.24億元、3.80億元和3.82億元。詳細研讀其招股說明書可發現,該公司這巨額的應收帳款實際上大部分正是來自於與其依賴的大股東、大客戶小米公司,其中2016年石頭科技所有的應收帳款均來自於小米通訊,而2017年小米通訊與小米科技的欠款合計則有3.41億元,佔到了其所有應收帳款的88.91%,到了2018年,小米通訊與小米科技的欠款合計仍有2.56億元,佔到了石頭科技所有應收帳款的66.51%。這樣看來,石頭科技表面看來雖然業績光鮮照人,但背地裡卻只是小米的「小金庫」,被小米佔用了大量的資金。

從收入構成來看,石頭科技的經營業績幾乎完全仰仗與小米的關聯交易,這說明其在業務上是缺乏必要的獨立性;在生產方面,石頭科技並沒有自己的生產工廠,其產品幾乎全部依靠欣旺達來代工,因此在生產方面,其更談不上獨立;而資金方面,一方面石頭科技需要向小米拆藉資金,更重要的小米又將石頭科技當做「小金庫」,通過大量應收帳款佔用其資金,因此其資金方面也不獨立;而在管理方面,在石頭科技股東中,不乏小米的高級管理人員,因此兩家公司之間的利益關係錯綜複雜,因此其管理方面也難有獨立性;在智慧財產權方面,石頭科技的諸多核心技術並非獨佔,而是要與小米共享,因此其智慧財產權也不獨立。這樣看來,石頭科技更像是小米的「附庸」,獨立性相當差。而就是這樣一家缺乏獨立性的公司,一旦登陸科創板,又如何能保障諸多中小股東及廣大股民的權益呢?

相關焦點

  • 小米的影子隨處可見 石頭科技的獨立性如何才能說得清
    ,石頭科技要證明其真的能獨立於小米而運營,其難度顯然不小。  通過研讀招股說明書和三輪問詢回復發現,石頭科技在股權、研發、銷售收入各方面都和小米存在著密切的聯繫,因此,石頭科技的獨立性自然就成了上交所審核問詢的關注要點,本文就從這三方面來理一理石頭科技和小米之間那千絲萬縷的關係。  首先看股權結構中小米的影響力。
  • 小米生態鏈第三家公司要上市 做掃地機器人的石頭科技要去小米化嗎?
    小米生態鏈第三家公司要上市 做掃地機器人的石頭科技要去小米化嗎?招股書顯示,石頭科技主要銷售「米家智能掃地機器人」等產品,小米是石頭科技的最大客戶、主要分銷渠道和重要股東。此次IPO成功,石頭科技將成為繼華米、雲米後,第三家上市的小米生態鏈企業。
  • 九號公司、石頭科技的艱難之路:待在小米生態鏈舒適圈or去小米化都...
    出品|公司研究室(ID:gsyjs8)文|曲奇近期,小米生態鏈企業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十分搶眼。2月在科創板上市的石頭科技,已成為A股第二高價股,11月4日收盤價867.05元,僅次於貴州茅臺。10月29日,第二家小米生態鏈企業九號公司在科創板上市,首日漲幅103.27%,截至11月4日,九號公司市值383億。這兩家公司在加入小米生態鏈之後的短短5年內,實現了快速發展,如今已成為年收入超40億的公司。但上市之後,想要發展成規模更大的企業,僅僅依賴小米不是長久之計,去「小米化」方面,它們都有很長的路要走。為何石頭科技和九號公司屬於小米生態鏈?
  • 小米生態鏈企業石頭科技上市首日大漲,但關聯風險仍然存在
    記者 | 伍洋宇12月21日,小米生態鏈企業石頭科技正式登陸科創板,股票代碼688169,發行價271.12元/股,發行數1666.6667萬股,其中1553.3860萬股即日起可在上交所上市交易。目前,石頭科技已成為A股史上發行價格最高的新股。對此,雷軍發微博祝賀石頭科技成功登陸科創板,「這是第一家在科創板上市的小米生態鏈企業,也是繼華米、雲米之後,第三家小米生態鏈的上市公司。」石頭科技是米家掃地機器人的製造企業,其運營主體為北京石頭世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7月,註冊資本5000萬人民幣。
  • 科創版首家小米生態鏈企業石頭科技獲批註冊
    藍鯨TMT頻道1月15日訊,證監會發布消息稱,按法定程序同意北京石頭世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將陸續刊登招股文件。據了解,石頭科技是獲批註冊科創板的第一家小米生態鏈企業。官網信息顯示,石頭科技成立於2014年7月,是一家專注於家用智能清潔機器人及其他智能電器研發和生產的公司。公司旗下產品有石頭掃地機器人、米家掃地機器人、米家手持吸塵器、小瓦掃地機器人。石頭科技總部設於北京,在上海和深圳設有分公司,擁有光學實驗院、性能實驗室、環境實驗室、壽命實驗室……等全產業鏈研發基地。石頭科技的核心研發團隊由來自微軟、華為等科技企業的技術專家組成。
  • 小米生態鏈企業石頭科技科創板上市 發行價271.12元/股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Techweb報導,2月21日,米家掃地機器人製造企業石頭科技成功登陸科創板,股票代碼688169。雷軍在微博發文祝賀稱,這是第一家在科創板上市的小米生態鏈企業,也是繼華米、雲米之後,第三家小米生態鏈的上市公司。
  • 小米第三家生態鏈企業石頭科技在科創板上市,發行價271.12元/股
    藍鯨TMT頻道2月21日訊,石頭科技(688169)正式登陸科創板,發行價格為271.12元/股,為科創板企業所定發行價中第一高價股。石頭科技成立於2014年7月,是一家專業從事智能清潔機器人等智能硬體設計、研發、生產和銷售的智能家電研發製造商。
  • 解密小米生態鏈企業為何要「去小米化」
    近日,網傳小米多位投資人退出華米科技,華米科技運營主體安徽華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註冊資本降約45%,媒體將之解讀為華米加速「去小米化」。隨之,華米科技闢謠稱,該消息不屬實,並表示作為華米科技戰略投資方和業務合作夥伴,小米對華米的持股從未發生改變,而負責小米生態鏈業務的劉德,仍是華米科技董事。至於媒體所提工商變更,系公司正常治理行為。
  • 九號公司與石頭科技「去小米化」容易嗎?
    10月29日,第二家小米生態鏈企業九號公司在科創板上市,首日漲幅103.27%,截至11月4日,九號公司市值383億。這兩家公司在加入小米生態鏈之後的短短5年內,實現了快速發展,如今已成為年收入超40億的公司。但上市之後,想要發展成規模更大的企業,僅僅依賴小米不是長久之計,去「小米化」方面,它們都有很長的路要走。
  • 石頭科技「登頂」科創板 小米生態鏈點「石」成金
    摘要 【石頭科技「登頂」科創板 小米生態鏈點「石」成金】2月21日,備受關注的石頭科技正式登陸科創板,收盤上漲84.46%,股價高達500.1元/股,總市值達到333.4億元,「登頂」科創板。
  • 石頭科技「登頂」科創板,小米生態鏈點「石」成金
    (記者陳曉晟)2月21日,備受關注的石頭科技正式登陸科創板,收盤上漲84.46%,股價高達500.1元/股,總市值達到333.4億元,「登頂」科創板。業內分析認為,石頭科技成功上市,並創出高價,不僅企業的成功,更重要的其背後的小米生態鏈再次獲得了資本市場的青睞。
  • 背靠小米,第二千元股石頭科技去「米」化有多難
    2016年起,石頭科技開始為小米生產米家智能掃地機器人,並進入飛速發展階段。作為小米生態鏈企業,石頭科技與雲米科技(NASDAQ:VIOT)、華米科技(HMI.US)一樣走上了去「小米化」的道路。小米旗下的天津金米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持有石頭科技11.85%的股權。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天津金米依然位列石頭科技第三大股東之位,持股比例為8.89%。「加入小米生態鏈,會讓風險降低不少,增加了一定的用戶群,使我們不用擔心前期的銷量。讓公司活下來,這是加入小米生態鏈給公司一個很大的加持。」 石頭科技創始人兼CEO昌敬曾這樣說。
  • 石頭科技財報背後:不甘再當小米打工仔?
    投稿來源:劉曠近日,小米生態鏈企業之一,石頭科技發布了2020年上半年財報。其中,2020 年二季度,石頭科技整體銷售收入較上年同期下降 7.44%,但得益於公司努力拓展自有品牌銷售渠道,加大品牌推廣力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較上年同期實現了 34.42%的增長。從誕生至強盛,石頭科技一直依靠小米提供的養料成長,由此「小米生態鏈公司」的標籤比石頭科技這一品牌還響亮。
  • 小米生態鏈的「七年之癢」:財報好看,產品擔憂
    小米在2013年正式開啟生態鏈計劃,並宣稱要在5年內投資100家生態鏈企業。在2015年,雷軍更是將手伸向了生活新零售,並提出了生態鏈的三個圈層:手機周邊產品、智能硬體、生活耗材。在2019年,小米又正式啟動了「手機+AIoT」戰略,宣布要在5年內在AIoT領域投入100億人民幣。
  • 石頭科技——國產掃地機器人優質企業,小米生態鏈賦能快速成長
    作者:劉正、周海晨、史晉星、陳楨皓  投資要點:  國產掃地機器人優質企業,小米生態鏈賦能+創始團隊「軟硬結合」。公司致力於智能清潔機器人生產,為科技巨頭小米公司「米家」智能掃地機器人的主要供應商,2018年主營業務收入中,小米「米家」品牌佔47.21%,自有品牌「石頭」、「小瓦」分別佔48.50%/3.03%。
  • 江瀚:小米旗下石頭科技成新股王?快速成功的石頭有多少潛力?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江瀚一、小米生態鏈的又一力作2月21日,小米生態鏈企業石頭科技正式登陸科創板,股票代碼688169,發行價271.12元/股,發行數1666.6667目前,石頭科技已成為A股史上發行價格最高的新股。對此,雷軍發微博祝賀石頭科技成功登陸科創板,「這是第一家在科創板上市的小米生態鏈企業,也是繼華米、雲米之後,第三家小米生態鏈的上市公司。」石頭科技是米家掃地機器人的製造企業,其運營主體為北京石頭世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7月,註冊資本5000萬人民幣。
  • 石頭科技為小米系...
    而在今日上市的石頭科技又以84.46%的漲幅技驚四座,收盤價停在了500.1元/股的高位,一舉成為了僅次於貴州茅臺和卓勝微之後的A股第三大高價股。《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主營掃地機器人的石頭科技早在成立之初的2014年便獲得了小米投資,成為了小米生態鏈企業。而此次石頭科技的「開門紅」讓雷軍身價上漲,相信會讓雷軍滿意。
  • 小米旗下石頭科技成新股王?短時間內快速成功的石頭有多少潛力?
    最近一段時間,小米10的發布會引發了整個網際網路圈的廣泛關注,但是小米整個生態體系的發力卻沒有就此終結,另一家小米生態產業鏈企業石頭科技成功登陸科創板,成為新晉股王,大家都想知道,石頭科技到底如此快速的成功背後還有多大的潛能?
  • 石頭科技營收下滑背後:昌敬的獨立野心與難以磨滅的小米印記
    近日,石頭科技發布了2020年上半年財報。財報顯示,2020 年上半年,石頭科技公司實現營收17.76億元,同比下滑16.42%。據悉,石頭科技此前的營收一直在持續暴漲,對於2020年上半年營收下滑,石頭科技解釋稱,受疫情衝擊以及小米降低採購兩方面因素的影響。
  • 石頭科技科創板上市:股價暴漲82.58%,小米「撿」到寶了嗎?
    作為小米生態鏈上的一環,石頭科技上市後,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表達了祝賀,稱這是第一家在科創板上市的小米生態鏈企業,也是繼華米、雲米之後,第三家小米生態鏈的上市公司。可以說,石頭科技之所以能快速起家並迅速發展,離不開小米在品牌、渠道、供應鏈等方面提供的全方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