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有無「替罪羊」之說?為何在人們的印象中沒有「替罪牛」呢?

2020-12-13 25史

替罪羊,一般認為是舶來品,英文為 scapegoat,是西方文學中喻指代人受過者、替人頂罪者,替身等。源出於猶太教、基督教聖經故事。據《聖經利未記》載:古代猶太人在每年的「贖罪日」舉行贖罪祭典儀式。其大致程序是:選兩隻公山羊,以抓閹方式決定其命運,一隻殺了作祭典用,另一隻由大祭司將雙手按在羊頭上宣稱,猶太民族在全年中犯下的罪過,已全部轉移到這頭羊身上。然後把羊趕入曠野,即將人的罪過帶入無人之境。最後再把那贖罪的羊燒死。後來「替罪羊」一說由此傳開。

基督教的《聖經舊約》則是另一種方法,上帝為考驗亞伯拉罕是否忠誠,叫他把親生的獨子以撒殺了作婚祭,獻給上帝。亞伯拉罕無奈只好動手系子。正要舉起刀子時,一個天使善意地前來勸阻:「我已知道你是真心敬畏上帝了,你可以把前面叢林裡的一隻羊拿來祭獻上帝,其效果是一樣的。」亞伯拉教子心切,果然把那隻山羊抓來頂替兒子做了燔祭。《聖經新約》又說,耶穌為救贖世人的罪惡,甘願釘死在十字架上,作為「犧牲」(祭品)奉獻給上帝,並囑咐他的門徒,在他死後也要比照去做。因為這是仿效古代猶太人在向上帝贖罪時,殺一隻羔羊頂罪,因此,基督教將耶穌比作替人間負罪而被殺獻祭的羔羊。

其實,這種說法不止外國有,中國古代也早已有了「替罪羊」之說。如《盂子惠王上》載:王坐於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日:「牛何之?」對日:「將釁鐘(註:新鍾鑄成,宰殺牲畜,取血塗鍾以求吉祥)。」王日:「舍之!吾不忍其殺棘(哆嗦恐懼),若無罪而就死地。」對日:「然則廢釁鐘軟?」日:「何可廢也,以羊易之。」齊宣王不忍心看見牛恐懼戰慄的樣子,就命令手下用羊替換牛來祭鍾。自此「替罪羊」作為一個悲劇色彩的詞彙逐漸流傳開來。

古人用羊頂替牛作祭品自有其道理,從生理角度看,羊繁殖力強,且易於飼養,比牛數量多,養羊多用來食用的。古代是農耕社會,牛可以耕作,拉車,堪當大任,其用處顯然比羊大得多。如果凡是祭祀都用牛的話,就會影響到生產的發展,而且百姓們的經濟條件也不允許。古人也要講究實際,先考慮到生存才會想到神的祭品,所以祭祀當然要用羊替代牛了,只有重大的祭祀活動,比如皇帝祭天時,才用太牢(豬,牛,羊三性具備)。全國只有一個皇帝,而且每年只祭天一次,殺一頭牛無得大局總之,無論「替罪羊」是外來詞還是中國古已有之,都告誠人們既要少製作「替罪羊」的悲劇,也要避免自己陷入「替罪羊」的圈套,最好是無罪可替。

相關焦點

  • 人們常說的替罪羊是從何而來?為何人們都用羊替罪?
    如果一個人犯了罪,卻想方設法找另一個人頂替自己,那麼對這個給自己頂罪的人,我們有一個專門的稱呼,叫做「替罪羊」。巧合的是,在中西方世界,都有類似的說法,可見各大文明中有很多相似的傳統。替罪羊,顧名思義,就是用羊這種動物,來代替人承受罪罰。
  • 為什麼背黑鍋稱為替罪羊都不叫替罪牛呢?原因很簡單!
    我國自古就有吃羊肉的習慣,特別是在寒冷的冬天,吃羊肉更是滋補暖身,然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若是幫別人背黑鍋的時候總是會被人叫做替罪羊,那麼為什麼背黑鍋的人叫替罪羊而不是替罪牛呢?其實替罪羊是一個舶來詞,最早用羊來作為替罪物品來自猶太教,因為古代信奉上帝的猶太人每年都會舉行贖罪祭典,那時候的猶太人主要飼養家畜是羊,於是贖罪祭祀的這一天猶太人總會拉來兩隻公羊,一隻殺死用來做祭奠物品,另一隻就由大祭司用雙手按在羊頭上,通過對著天空呼喚來將猶太民族一年中所犯下的所有罪過都轉移到這頭羊身上
  • 揭「替罪羊」的真實內涵:讓羊給人類「替罪」
    有一種觀點認為,羊是軟弱、膽小、受欺的代名詞,最常說的是「替罪羊」。「替罪羊」一說是怎麼來的?據《孟子·梁惠王上》所記,有這麼一種說法,有一次,梁惠王坐在大堂上,有人牽牛從堂前過去。梁惠王看見了,便問牽這牛做什麼,被告知「將以釁鐘」。所謂「釁鐘」,是新鍾鑄成,宰殺牲畜,取血塗鐘的一種帶有巫術性質的儀式。
  • 「替罪羊」是如何而來?能用「替罪牛」代替嗎?
    最近重慶衛視又在重播電視劇《龍門飛甲》,看到劇中東廠督主萬喻樓讓素慧蓉給明妃娘娘下毒,卻栽贓給西廠督主尤嘉,讓他當了「替罪羊」被皇帝責罰。於是就想到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常說「替罪羊」,卻從來不說「替罪牛」或者別的呢?
  • 為什麼我們常說「替罪羊」,而不是替罪狗、替罪馬、替罪猴?
    羊是古代祭祀中必不可少的最主要的祭品。羊除了用作獻祭上帝的犧牲,還承擔了一項任務,就是給人類「替罪」。 用羊替罪來自古猶太教。古猶太人把每年的七月十日(即:猶太新年過後第十天)定為「贖罪日」,並在這一天舉行贖罪祭。
  • 「背鍋俠」為什麼俗名叫「替罪羊」 而不是「替罪狗」?
    也叫「替罪羊」。中國歷代都是個官本位的國度,在生死抉擇時歷來有「捨車保帥」的傳統,即在某些鬥爭中為了保全主要的人物,出了問題就把責任推到次要人物的身上,也就是所謂的「背黑鍋」、「替罪羊」。背鍋人以其俠肝義膽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網友,被人們稱為「背鍋俠」。
  • 為什麼代人受過的叫替罪羊,難道替罪狗不行嗎?
    替罪羊常被用來形容代人受過,給別人承擔罪責的人。可是有沒有人想過,為什麼代人受過的是羊,而不是別的動物呢?難道替罪狗就不行嗎?還別說,替罪羊這個概念,還真的挺有來頭的。有關替罪羊的來歷,主要有這麼幾種說法。
  • 為什麼是替罪羊而不是替罪狗?這個在以前的已經流傳了
    結果剛坐下不久就壞了,被領導發現,就要新來的同事賠錢了,張明這時的心便放下了,這個新同事也是叫做替罪羊,那麼為什麼叫替罪羊而不是替罪狗呢?其實這個是有說法的,下面我們就來聊聊。有兩種說法,在聖經中記載一個故事說,上帝為了證明自己的大臣的忠誠,要他講自己的兒子殺掉以表忠誠,沒想到大臣想都沒想就拿起大刀看點砍下,結果被天使阻止了,天使指了指旁邊的羊,說:可以拿羊來代替,然後就是有了替罪羊這個說法,還有一個就是以前猶太人都會過一個贖罪日,定下這個贖罪日就是為了讓自己一年中犯過的罪過轉嫁人出去,那麼這時候轉嫁給誰呢?
  • 吃醋、打牙祭與替罪羊等傳統俗語是怎麼來的?為何能傳承至今
    於是唐太宗欲賜幾名女子於房玄齡照顧飲食起居,以表彰房丞相為國操勞之苦,如不接受這幾名美妾,即賜飲夫人毒酒。 房氏「寧妒而死」拿起毒酒一飲而盡結果呢?不過一杯醋而已,濃濃的酸意裡卻浸透著對夫君無限的愛,寧可死,也要吃醋。吃醋的女人是不講道理的,吃醋的女人也不能說是錯的。
  • 「替罪羊」原本充滿神聖內涵,並不含貶義
    人們對羊的感情,其實是複雜的。有一種觀點認為,羊是軟弱、膽小、受欺的代名詞,最常說的是「替罪羊」。「替罪羊」一說是怎麼來的?梁惠王看見了,便問牽這牛做什麼,被告知「將以釁鐘」。所謂「釁鐘」,是新鍾鑄成,宰殺牲畜,取血塗鐘的一種帶有巫術性質的儀式。梁惠王聽後便讓人放了牛,說是不忍心看到牛恐懼戰慄的樣子。身邊人說,那就廢了「釁鐘」儀式。梁惠王反問為什麼要廢除呢,指示「以羊易之」。這是中國文化中替罪羊的由來。在猶太教中,古猶太人把每年的七月十日定為「贖罪日」,並在這一天舉行贖罪祭。
  • 聖經揭秘 利未記 贖罪日和替罪羊的由來
    我們沒有宗教信仰的朋友一般也都聽說過贖罪日和替罪羊,其中替罪羊這個詞因為應用場合比較廣泛,更是經常被全世界人們所使用。我相信一定有很多凡事都愛問個為什麼的人想過一些問題,比如這些詞起源是什麼,為什麼要說替罪羊,不說替罪牛、替罪驢替罪狗等等。看到聖經的這一部分,我們就知道了原來這些統統來自摩西的腦殼、都是他想出來的。
  • 替罪羊的由來是什麼?怎樣避免成為替罪羊?
    「替罪羊」這個詞由來已久,主要指的是那些代替別人受罪的無辜者。那為什麼別的動物不行,非得是羊呢?這還要從這個詞的起源說起,畢竟很多事都是有歷史原因的!齊宣王聽了這話心裡舒坦極了,卻聽孟子又說,大王既然不是吝嗇,而是心存不忍,那麼牛和羊都是無罪受死,羊代替牛去死又有什麼區別呢?齊宣王被問得相當無奈,只好問孟子這是個什麼道理。孟子告訴他,不忍心牛和羊無罪受死,這就是仁愛之道!
  • 替罪羊(scapegoat)、敗家羊(black sheep),為何英語中背鍋的總是羊
    英語中把代人受罪、替人「背鍋」的人稱為「scapegoat」,意思就是替罪羊,把家族中有辱門第的成員稱為「black sheep」,相當於中文裡的敗家子、害群之馬。可你知道為什麼替罪的、敗家的偏偏是羊,而不是貓、狗、豬、牛或者其他動物嗎?
  • 杜奕衡新片《守株人》上映 玩「混搭」成替罪羊
    杜奕衡新片《守株人》上映 玩「混搭」成替罪羊    由楊紫、杜奕衡、駱達華、林妙可
  • 替罪羊效應
    原標題:替罪羊效應   替罪羊原指古猶太教在贖罪日用做祭品的羊,表示由羊替人受罪,後比喻代人受過者。根據社會心理學家多拉德在1939年提出的挫折-侵犯理論,侵犯行為是挫折的結果。然而,由挫折引起的侵犯行為並非總是指向挫折製造者,有時會出現目標轉移,指向其他的人或物,而這些人或物就成了替罪羊,這就是替罪羊效應。
  • 習慣找替罪羊竟然是因為恐懼與罪惡
    因為相關的工作制度並非自己所能左右,自己只是個執行者,但只要一出事,自己又會成為千夫所指的對象,被推到風口浪尖,成為整個制度的替罪羊。如果你有留心,就會發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偏見無處不在,替罪羊更是屢見不鮮。最典型的,就是西方國家將新冠病毒稱之為中國病毒。
  • 替罪的永遠是羊——評電影《誤殺》
    片中從頭到尾都在描述的一個細節,男主角李維傑是泰拳迷,面對朋友「為什麼拳手被打暈後醫護人員要迅速上前掏選手的嘴」的問題,他回答自如,因為拳手遭遇重擊後會出現吞舌現象,會導致選手窒息,呈現假死症狀,但是及時搶救就不會有生命危險,因此李維傑很清楚素察被埋下去的時候並沒有死。包括她與家人核對是否出血也和電影《活埋》中的情景相照應。
  • 替罪羊(醫生被刺引發的思考)
    這就是替罪羊的來歷。近日,北京民航總醫院副主任醫師楊文被患者家屬殺害的新聞在各大媒體佔據了顯要位置。輿論在同情楊醫生的同時顯得有些一邊倒的傾向,一時似乎忘記了醫院和醫生的那些劣行。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到醫院做個手術,不相關的化驗要做七、八項之多;你一掛號人家先問你有沒有保險,是公費還是自費。
  • 替罪羊—情緒壓力的轉換器
    《聖經·舊約》中有這樣一則故事:上帝為了考驗先知亞伯拉罕的忠誠,要他將自己的獨生愛子以撒作為祭品,獻給自己。亞伯拉罕帶兒子來到山頂,正當要殺掉兒子的時候,上帝派天使降臨阻止了亞伯拉罕。這時一隻山羊被卡在樹叢中,這隻羊代替以撒做了祭品。後來羊除了作為祭品以外,還有一則意義是為人類「替罪」,於是就有了「替罪羊「這一詞。
  • 遊戲王 「替罪羊」使用得最好不是城之內,而是它,召喚了五神龍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卡牌是「替罪羔羊」。「替罪羔羊」這張卡牌可謂是一張經典卡牌,可以守備表示召喚四隻攻擊力守備力為0的小羔羊,無論在動漫還是在童年的卡牌決鬥中,很多決鬥者都很喜歡使用它。不過期間有個小尷尬,就是海馬的青眼白龍攻擊自己的時候,自己場上沒有任何怪獸,正當大家認為勝負已分的時候,城之內一如既往給人出其不意,發動速攻魔法卡「替罪羊」出來抵擋攻擊。這也基礎的玩法,就是在場上沒有怪獸的時候召喚出四隻替罪羊來給我們「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