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畫家傳#
中國書法史和繪畫史,徐端本(史忠)雖不出名,但是卻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不只是因為他是沈周的摯友,其實畫風返樸歸真,不受拘束,更為灑脫。
我寫明代畫家傳,不去拘泥於所謂名家,有鮮明特色即使不出名的也會寫,只要有作品可以找到,我都會堅持寫他們傳記。
當然有些畫家確實找不到任何作品了,只好忍痛放棄,最終也會為這些畫家放到一起寫個沒有作品的明代畫家傳。
01中國畫史上有突破的人往往是兩類人
一類是師法各類畫派,不拘泥於門派之見,博採眾長,終形成自己風格。
一種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以徐端本,就是那種管你什麼繪法,我只隨性而為,無欲無求的畫。
中國繪畫史上有很多道家畫家、僧門畫家有突出成就,就是因為他們不會過多在意世俗畫派的意見。雖然有些文人畫家是講超凡脫俗繪畫,但是卻並沒有達到那種超凡脫俗,還是充滿世俗之氣,只過是稍微高檔的世俗畫罷了。
但道家畫家就相對更為自由,他們只是為了畫而畫,反而不會去考慮太多這個那個理論。比如明代道家畫家方從義,而史忠就是更接近方從義的風格。方從義這樣的畫家被評價為:畫格極高不重形似,被人評「外道」。實際粗略的理解就就是:不受什麼門派繪畫方法所限制,也不受世俗文人畫家那種所謂「畫道」所限制。如果拘泥於什麼筆法,拘泥什麼手法,反而是自繭自縛,或者抱著什麼門派之見,必須師什麼南宗不能師什麼宗之歪理, 反而受限。即使所謂評者高大上,那也只是局限於標準答案或身就是」門徒「和「粉絲」吹捧之詞罷。如董其昌那種就是這樣被炒上來的。有些畫家是為了謀生,賣畫為生,什麼好賣就畫什麼有,有些則是拘泥於什麼門派,拘泥什麼「清規戒律」反而沒有什麼突破。什麼文人畫必須這樣畫,什麼院體畫這種不能學,結果表面上提倡寫意和自由,但是實際還是把自己限制死了。
02史忠(1438~ ),中國明代畫家。可歸為道家畫家之列。
本姓徐,名端本,字廷直。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市)人。
史載徐端本一直到17歲才學會說話,人們都說他痴。於是後來在徐端本的書畫作品上便有了「痴翁」、「痴仙」、「痴痴道人」等帶有「痴」的別號或別署,他的齋號也因此叫做「臥痴樓」。擅長繪畫,工山水,兼善人物、花木、竹石。所作山水樹石,縱筆揮寫,不拘家數,極簡率放逸。畫山水樹石縱筆揮灑不拘家數,有雲行水湧之趣,作雲山圖近似元末明初畫家方從義。人物亦有奇趣,粗筆寫意,不求形似。其簡筆畫法有別於南宋梁楷、明代吳偉諸家,而自具一格,風格生拙肆放。徐端本的傳世作品極少,見諸記載的僅有3件:弘治十三年(1500)作《憶別圖冊》,圖錄於《參加蘇聯中國藝展目錄》;正德元年(1506)作《仿黃公望山水圖》軸,圖錄於《中國歷代名畫集》。
《雜畫冊》畫:有柳下垂釣、山道行吟、蓮花、攜琴訪友、一溪秋色,江上風帆、江天晚照,水榭觀景、溪亭獨釣、攜琴晚歸、蘆塘泊舟、樹下閒眺等十二幅,另有行書自撰詩詞六頁,現藏上海博物館。
非常巧合的是,那些把繪畫當成率性而為的畫家,他們的傳世作品反而比較少。而且在拍賣會現身先不談真偽,但是價格往往不高。越是那些炒理論比較兇的,反而傳世作品很多,大家也可以細細品味一下其中含義吧。
他的畫是清靜的、寬廣博大的,自然出入於禪的空靈開合之間,如果用清靜心去觀他的畫,便極有可能由畫入道而深入同享他的時空韻味。
03沈周的摯友,繪畫風格互相影響:
01、沈周總有一幅書法作品,拍出三千多萬的高價,就是寫給徐端本的。
明 沈周 行書蝸殼詩 立軸 紙本 成交價3047.5萬元
沈周與徐端本是很要好的朋友,從此處可看出沈周與徐端本的交往很深。關於徐端本的資料及研究文章就像他的作品一樣稀少,沈周作品的記述對於研究徐端本有著重要作用。
沈周不僅是「吳門畫派」的傑出領袖,也是「吳門書派」的先導者之一。
沈周的有個很值得稱道的優秀之處,就是他雖為文人畫家,卻從為拘泥於某畫派,他是博採眾長,雖然以粗筆山水出名,但是同樣有細筆山水傳世,寫意為主,但是被某人歸為」院體畫「的青綠山水畫也是登峰造極。
而且我們可以從後面的畫作中看到,沈周的粗筆山水同方從義、史忠的筆法都有非常相似之處。
如果在後世要強行找一個類似於」徐端本風格」(當然肯定不只是徐端本是這種筆法)的畫家,那就是清代的八大山人、近代的豐子愷,雖然豐子愷屬於漫畫範疇了,但也能從其行筆手法找到端倪和傳承的。
明 沈周 行書蝸殼詩 成交價3047.5萬元
在這幅記錄沈周和徐端本(史忠)友情的行書《蝸殼詩》書法作品中,沈周的詩很詳細地描述了徐端本的性情、品德和外貌特徵,並把史痴翁比作元代高僧盤谷。可見沈周對史痴翁的評價是何等崇高。
儘管關於徐端本的史料和他的作品一樣稀少,但從沈周從這件充滿溫情和友情的書法作品中,我們大致可以勾勒出徐端本(史忠)這一位仙風道骨、滿腹經綸而又天真爛漫的藝術家形象。同時也能了解兩位偉大的藝術家之間的深厚友誼。
看看沈周在這幅作品的詩中是怎樣描繪他的好朋友徐端本的:
不知小隱計如何,蠻觸無爭所樂多。身外乾坤等虛殼,窟中風月是行窩。長箋舊稿詩黏壁,痴筆新圖墨滿螺。想得盤旋似盤谷,白雲春夢有仙婆。」
前兩句說明史痴翁的性格,不拘小節,與世無爭,自得其樂,極富爛漫主義色彩;第三、四兩句說的是史痴翁將自身的置於世俗之外,隨遇而安的處世態度;第五、六兩句則道出了史痴翁的滿腹經綸而又不得施展的苦悶心境;最後兩句勾勒出史痴翁仙風道骨的外貌特徵。02、史書記載,徐端本曾經去吳門拜訪沈周,恰好沈外出不在家。
徐端本看見大廳裡有作畫用的素絹,一時技癢,潑墨揮毫畫成了巨幅山水,沒署款,也沒告訴沈家僕人自己是誰就翩然離去。
沈周一進門,僕人就把這件怪事稟報了沈周。沈周很納悶,誰敢在名滿天下的沈家班門弄斧呢?到大廳一看巨幅山水,沈周笑了:「這肯定是金陵史痴翁畫的,只有他有這個水平和膽量。」於是趕緊派人去把史忠追了回來。
有資料記載沈周的僕人無論男女都會識字,有些甚至還被沈周指點寫書法及學繪畫,對僕人是相當的好。
史忠在沈家呆了三個月才走。而沈周只要是去金陵(南京),也一定要去徐端本的臥痴樓小住。沈周曾經在徐端本的畫像上題詩曰:「現玩世滑稽,風顛月痴。灑筆淋漓,水走山飛。」
04史忠(徐端本)作品欣賞:
註:因為徐端本(史忠)名氣不如沈周大(道家的畫家基本都是沒有什麼名氣,同他們的崇尚的追求有很大關係,不會去炒作的)。
他的作品價格和他的好友沈周有天壤之別。最高的成交價格也才379.5萬元,尚不及沈周的十分之一。即使能在拍賣會看到徐端本作品,無論是真跡還是偽作都少得可憐。所以名聲越大偽作越多,不但有後世偽作,同時代也有籤其畫家名的作品啊。總體數量少說明偽作也少,因為無利可圖且可模仿的對象太少,所以偽作也少。作偽者也很容易血本無歸,所以我會把博物館和拍賣行的都進行詳細的解說。【作品欣賞】
01、【明 徐端本 雜畫冊(江天晚照圖)】上海博物館藏
紙本設色 每開29.4x39.7釐米
徐端本《雜畫冊》共有12幅圖:《雜畫冊》是徐端本的代表作。
大多描寫山野逸士的生活情狀,或溪邊獨釣,或小橋策行,或山村訪友,或閒眺江天,表達出遠離塵囂,忘情泉石的志趣。畫家在這些畫幅中著意渲染野逸的意蘊,從而襯託出他放達率真的性格和超脫塵世的理念。刻畫人物簡練而意態自足,表現山水善於融會變化。在藝術旨趣上與元代以來的文人隱逸山水一脈相承,而在藝術表現手法上,卻自具風貌。1.漁翁垂釣圖:返樸歸真。古樸卻不流俗,灑脫隨性又不草率。如行雲流水一般一氣呵成。
2.山橋吟行圖:自然流暢,人行山橋被某事物所吸引,引發靈感。
3.荷蓮萱草:徐端本難得一見的花草圖。古樸典雅,不拘泥於形式,別有一番風味。
4.秋溪沙鷗圖:親近於自然,靜靜的看著沙鷗們飛翔。隱居生活的最大樂趣吧?
5.野航圖:乘一葉小舟,隨流自而下,更是一種不受拘束,不去刻意的生活悠然狀態。
6.澄江飛帆圖:登高遠望」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何嘗不是一種悠然於山水的樂趣呢?
7.江天晚照圖:停車坐愛楓林晚,夕陽無限好,只因近黃昏。
8.攜琴晚歸圖: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琴罷歸家來。
9.臨流獨釣圖:中國繪畫漁隱圖為題的很多。釣魚也是一種思考人生,精神升華的活動之一吧?
10.水亭靜居圖:一水一茶一靜一動,凝神。
11.攜琴訪友圖:高山流水,知音難得。
12.樹下閒眺圖。偶爾駐足遠望,看風捲雲舒。超凡脫俗 不管世事如何 我自逍遙自在
02、明 徐端本(史忠) 山水卷 成交價379.5萬元
設色紙本
此圖以墨筆寫江波渚石,淺灘屋舍,垂柳蔭蔭,江湖中泛舟翩翩,筆墨靈動輕快,氣勢磅礴,墨色雅淡,溼氣淋漓,展開畫卷景象或開或合,頗有瀟灑之趣,粗放中不失法度。意境高簡,筆墨生動,在明人墨筆山水中,應是上乘佳作。此作傳遞有序:先後經過王時敏、顧媚、宋小濂、張敔園收藏,且題跋以示珍愛之意,甚為難得。【請翻轉手機欣賞】
03、明 史忠(徐端本)高士圖 立軸 成交價64.9萬元
設色紙本 拍賣行
此幅立軸繪奇峰怪石突起於山腰,山腳為叢樹流泉,老者策杖望向山澗。
畫家用筆自然、隨意,然又條理清淅。一峰高聳,矮峰環繞,一縷清泉悠然直下,可謂構思奇特,不同凡俗。山水皴法兼有披麻皴與解索。史忠講究詩書畫三者的有機結合,蒼潤雄逸的畫面,配上清新質樸的詩句和挺拔蒼勁的書法,互為映襯,相得益彰。畫中詩句「雨晴江館洞雲歸,桑落人間半掩扉」與畫相結合更突出了文人畫的特色。這件作品在2005-2011的3年裡被拍賣了許多次,被各種賣家各種拍賣公司換了一大堆名字,諸如《觀瀑圖》、《高士觀瀑圖》、《松下高士圖》、《秋林杖策圖》等等。
04、明 史忠(徐端本) 赤壁遊 估價200-300萬元
這件明代徐端本《赤壁遊》看上去很像是是真跡,不僅流傳有序,而且還有明代文彭題跋的《赤壁賦》,文彭還在上面鈐蓋了兩次鑑藏印。
05、明 徐端本(史忠) 春山訪友圖 成交價14.3萬元
此圖有「南有堂」鑑藏印。南有堂是明代文學家、書法家王稚登(跡王穉登,「穉」同「稚」)的齋號。
06、明 徐端本 荷香圖 成交價24.2萬元
立軸 設色紙本
1、畫後附有回流火漆。
2、畫後附有「國民政府審定文物編號54602」印記。
3、畫後附有「文退」印記。
在目前徐端本成交價不高的情況下,偽作的可能性比較小。
07、明 徐端本(史忠)分題憶別 詩畫傳情二冊 流拍 估價80-120萬元
【設色 紙本】
之所以上傳這個,也是有待有識之士補充和考據。
徐端本(史忠)傳世作品有《憶別圖冊》,圖錄於《參加蘇聯中國藝展目錄》;正德元年(1506)作《仿黃公望山水圖》軸,圖錄於《中國歷代名畫集》。此《分題憶別》《 詩畫傳情》二冊,無法肯定這就是錄於《參加蘇聯中國藝展目錄》的《憶別圖冊》。
空階步月。空階步月總幽情,極目雲山萬裡程。天上美人心耿耿,人間良夜碧沉沉。姮娥可解別離苦,玉兔不聞金臼聲。長夜未眠眠未穩,獨行柳逕聽殘更。浪仙。鈐印:雲仙。孤館題情。孤館聊聊午夜深,眼前誰處是知音。相逢談笑無紅拂,與世睽違盡陸沉。疊疊難窮將去意,漫漫不盡別離心。(情)憐雞叫醒還家夢,把筆臨晨只苦吟。痴道人。鈐印:痴翁之印。賞觀來翰。慰音遠句雁傳來,沐手焚香細細開。兩字平安言契闊,一緘心緒見奇生。痴老敢推清類士,芳卿堪稱女人魁。客襄珍重藏書法,未許傍人作浪猜。浪仙。昨夜燈花盞內開,今日青鸞雲裡來。凝神著意裁焚香,再拜開(窗)憑闌人。美人客邸寄書至,鴛字封緘達遠情,如鐵石几行翰墨,戀深盟。田居。鈐印:徐氏端本、痴翁、痴翁之印。敷演傳奇。曾聽清音聲繞梁,而今耳畔尚悠揚。梨園獨步真誰似?江海流傳不可量。舊日遏知今日是,向時清興此時狂。痴翁敷演渾無事,爭及佳人字字香。田居。鈐印:痴翁之印。長檠背壁夜沉沉,那更無眠只苦吟。旅食不同前日味,齜毛都見別來心。胸中無限思君意,囊裡難欺賞慰金。最是客懷銷不得,可堪殘焰照孤衾。痴翁。鈐印:雲仙。尺素傳情。魚書遠託寄芳卿,疊疊雲山不盡情。圖畫已曾傳密意,詩詞特地遞新聲。牽藤延蔓多瓜葛,愛竹烹茶是契盟。祝付去夫須著意,驅馳勞碌莫羈程。端本。殷勤尺素傳心事,好倩花箋寫妙詞。風流萬種俏人,何處似,不枉我害相思。陽春曲。鈐印:痴翁、徐氏端本。憶遠望歸。翹天西南望便風,家童報捷快先鋒。清狂眼底還痴老,紅拂而今只秀峰。一雁昨歸才系足,只魚忽到又開封。傷心不盡卿卿意,嘆割愁眉少劍鋒。田居。鈐印:徐氏端本。林晨佔鵲。喜鵲臨晨大是真,呈祥聲裡叫還頻。芳卿有信勞伊報,繒繳多驚向我伸。飛去故園應為喜,適來行館不須嗔。靈禽亦自知休咎,相近相親似識人。端本。查查叫漫漫猜,落簷前,禳成一塊料芳卿卿遠傳芳信,來繞相思又索重害。孤身怯鵲報聲相接,若是不思量,只饒心似鐵,歡顏竟使絕,便覺歸計切,打起詩書籄,買取渡江楫。鈐印:徐氏端本、雲仙。鑑藏印:唐雲審定、南山所得。題籤:明痴道人詩畫傳情字冊。千卷樓主人藏。題識:詩畫傳情,痴痴道人。說明:杜純、唐雲、陸南山遞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