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閒閣|既已相逢,何必匆匆?
課堂正式開始之前,設置熱身遊戲,教學效果會更佳。它可以達到兩個目的:一是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二是通過遊戲自然過渡到課堂內容,增加課堂趣味性和學生參與感。
受新冠病毒的影響,居家學習席捲全國,線上教學逐漸變為常態。而全面複課以後,從線上回到線下,學生的學習空間再一次發生變化,在心理上需要一定時間適應,怎麼引導學生快速進入課堂場景,成為老師不得不解決的問題。課前熱身,算是其中一個小切口,熱身到位,學習不累。如果把每一次課當作一個創新作品來設計,並與教學內容關聯,那麼學生每次上課都會有新鮮感,面對課堂積極、熱情、探索,學習效果自然水到渠成。小組成員圍成一圈,任意提名一位學生自我介紹,第二名學生輪流介紹,但是要說:我是***後面的***,第三名學生說:我是***後面的***的後面的***,依次下去……,最後介紹的一名學生要將前面所有學生的名字複述一遍。將所有人排成兩個同心圓,隨著歌聲同心圓轉動,歌聲一停,面對面的兩人要相互自我介紹。(1)排成相對的兩個同心圓,邊唱邊轉,內外圈的旋轉方向相反。(2)歌聲告一段落時停止轉動,面對面的人彼此握手寒喧並相互自我介紹。歌聲再起時,遊戲繼續進行。目的:讓原來互不相識、互不交流的同學們開始熟悉起來。2.要求同學們將自己的手掌描畫在紙上,在每個手指圖形上寫下自己的一個特徵,再拿著這個手掌圖向鄰座的同學做自我介紹,並聽取他人的自我介紹。3.要求同學們將自己剛剛認識的新同學介紹給坐在另一邊,或前面、後面的同學,並組成4人小組。目標:在初步認識的基礎上,再次加深同學之間彼此的認識4.第一階段兩邊成員各派一位代表至幕布前,隔著幕布面對面蹲下,老師喊一,二,三,然後放下幕布,兩位成員以先說出對面成員姓名或綽號者為勝,勝者可將對面成員俘虜至本組。5.第二階段兩邊成員各派一位代表至幕布前背對背蹲下,老師喊一、二、三,然後放下幕布,兩位成員靠組內成員提示(不可說出姓名、綽號),以先說出對面成員之姓名或綽號者為勝,勝者可將對面成員俘虜至本分組。學生在教師的口令下完成表現「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的動作:
教師首先給出口令:「現在開始下小雨,小雨漸漸變成中雨,中雨變成大雨,大雨變成暴風雨,暴風雨減弱成大雨,大雨變成中雨,又逐漸變成小雨……,最後雨過天晴」輪換幾次,可以請學生來喊口令。2、大家圍成一圈,把雙手伸出來,手心向上,右手放在右邊學員的左手心上。3、一邊唱,一邊做以上的動作,一遍比一遍快……通常做三遍。然後換手做。1.將參加遊戲的同學分成幾組。每組可以只是一個人,也可以是好多人。2.隊形:各組人員手拉手(或肩搭肩)形成圓形,但組與組分開來,指導員立於中央。4.同組一起下蹲,並大聲念口訣。如,指導員指定紅蘿蔔組先蹲,全組人員一起下蹲,並同時大聲念口訣:「紅蘿蔔蹲,紅蘿蔔蹲,紅蘿蔔蹲完白蘿蔔(或紫蘿蔔)蹲。」 當念到白蘿蔔(或紫蘿蔔)時,全組員人員的手一致指向念到之組的方向。6.如此循環,直到場上還剩下最後一組沒被淘汰的為勝利者。(1)全體組員選定的下一個組必須是同一個組,否則認輸,接受懲罰;(2)被念到的下一組組員,下蹲時必須蹲、起動作一致,否則罰輸。1、大家可圍成一個大圓圈或排成2-3支小長隊,視場地而論。2、每個人雙手搭在前一位學員的雙肩上,隨培訓師的指令做相應的肢體動作。3、培訓師開始引領指令:小白兔小白兔跳一跳,左腳跳2下,右腳跳2下,雙腳合併向前跳1下,向後跳1下,再連續向前跳3下,最後我們大家都蹲下。4、可連續做動作多遍,在做動作的過程中隊伍不能散開。目的:讓注意力不集中、一臉睏倦的孩子,在全情投入遊戲,快速的奔跑的過程中,一掃困意,並在愉悅的氣氛中進入了迎接課堂的良好狀態。當老師說「大風吹」,所有孩子回應「吹什麼」,老師說出一部分小組成員身上有的物品或特徵,比如可以說「吹戴眼鏡的人」等等,說完後所有擁有這些特徵的孩子需要互換位置,沒有被吹到的待原地,老師會加入佔一個位置,所以最後會有一個孩子沒有位置,沒有佔到位置的人將會接受一份特殊的「獎勵」。1.全體站立時(如上課回教室時),宣布遊戲規則:講師口念「老師說1」時,請大家把手舉起來;當「老師說2」時雙手平放,當「老師說3」時雙手與身體成45度。2.活動正式開始時,講師念「1」、「2」、「3」時必須說「老師說1」、「老師說2」參加人員才可做動作,行進速度宜逐漸加快,出錯的人請出列。3.老師說3個字,亦可改為我說。請出錯的人給大家表演個節目。3.老師根據詞語描述或表演,然後由同學們猜,也可以請同學表演,其他人猜。1.老師從每組學生中各請一位選手上臺排成一列面對大家。2.老師講解遊戲規則,選手須將老師所念詞句依照順序反向大聲念出,如老師出題「江河日下」選手念「下日河江」,老師出題「說曹操,曹操到」選手念「到操曹,操曹說」等等,反應遲鈍或念錯者直接罰下。3.告知選手比賽共分三輪,採用淘汰制進行。難度可逐漸加大,第一輪出四字題,第二輪出五字題,第三輪出六字題。學生前後(或左右)兩人一組,相對而立(或坐)。一人在下肢不動的前提下,做單(雙)手上舉、前平舉、側平舉、抓耳、摸鼻、指嘴等動作,另一同學象照鏡子一樣隨之而做,如出錯即為失敗,兩人互換角色,繼續進行。(1)遊戲中雙方下肢均不得離地和挪動,全身均不得碰到桌凳弄出聲響,否則一次扣1分,遊戲結束,待下課後由同伴監督1分做2個伏地挺身。(3)遊戲中或慶祝勝利時,要儘量降低聲音,不要跺腳、擊掌,否則每次課下罰做2個伏地挺身。
提示:此遊戲可多人組合進行,也可由教師在講臺上做動作,全班同學作「鏡子」。目的:這個遊戲乃在於訓練個人的反應力和記憶力,以最快的速度判斷自己的所在位置。(3)參加者,以鬼的位置為基準,從鬼開始算來的數字,就是自己的代號,每個當鬼的人都是1號,鬼的右邊第一位是2號,依次為3號……(4)遊戲從鬼這裡開始進行。如果鬼開始說"1、2",其意思就是由第1個人傳給第2個人的意思。(5)2號在接到口令後,就要馬上傳給任何一個參加者,例:「2、5"的話,2當時就是自己的代號,5則是自己想傳達者的代號,此數字可以自由選擇。(8)鬼的代號是從1開始,所以當鬼換人的時候,則所有人的代號重新更改。
重點:這個遊戲的樂趣與否,乃決定於參與者的反應速度之快慢,所以應當培養良好的靈敏反應。(3)圍個圓圈的時候,自己隨即更換成右鄰者的名字。(4)以猜拳的方式來決定順序,然後按順序來提出問題。(5)當主持人問及"張三先生,你今天早上幾點起床?"時,真正的張三不可以回答,而必須由更換成張三的名字的人來回答:"恩,今天早上我7點鐘起床!"……(6)當自己該回答時卻不回答,不是自己該回答的人就要被淘汰。目標:協助學生認識自己眼中的我,及他人眼中的我;增進學生彼此熟悉的程度,增加班級凝聚力。2.學生兩兩分組,一人為甲,一人為乙(最好是找不熟悉的同學為伴)(1)甲先向乙介紹「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乙則在A4紙上記下甲所說之特質,歷時五分鐘。(2)教師宣布活動的規定為:自我介紹者,在說了一個缺點之後,就必須說一個優點。(3)五分鐘後,甲乙角色互換,由乙向甲自我介紹五分鐘,而甲做記錄。(4)五分鐘後,教師請甲乙兩人取回對方記錄的紙張,在背面的右上角籤上自己的名字。然後彼此分享做此活動的心得或感受,並討論:介紹自己的優點與介紹自己的缺點,何者較為困難?為何會如此?個人使用那些策略度過這五分鐘。兩人之中須有一人負責統整討論結果。3.學生三小組或四小組並為一大組,每大組有六至八人。(1)兩人小組中負責統整的人向其它人報告小組討論的結果。(2)分享後,教師請每位同學將其籤名之A4紙(空白面朝上)傳給右手邊的同學。而拿到籤名紙張的同學則根據其對此位同學的觀察與了解,於紙上寫下「我欣賞你…,因為…」。寫完之後則依序向右轉,直到籤名紙張傳回到本人手上為止。(3)每個人對其他組員分享他看到別人回饋後的感想與收穫。(1)教師請自願者或邀請一些同學分享此次活動的感想與收穫。(2)教師說明了解真實的我與接納真實的我的重要性。
版權說明:內容來源於星教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