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8月25日),紅星新聞報導四川蓮簫68歲唯一傳承人四處覓弟子:「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68歲的四川蓮簫唯一傳承人文莉在師父去世後,四處尋傳承人,而隨著傳統曲藝緩慢落幕,她的這條傳承之路走得很艱難。
↑文莉跳蓮簫。
報導發出後,不少網友表示惋惜,認為這種傳統文化不應該被時代遺忘,應該代代相傳。
昨(8月25日)晚,成都新都區三河小學通過新都區教育局向紅星新聞發來消息表示,希望能邀請文莉到學校做四川蓮簫、車燈、盤子的教學。文莉得知後感動不已:看到希望了!
看到學校發來學生跳蓮簫的照片,文莉很激動,原來在她不知道的地方,還有學校一直在傳承這門古老的曲藝。
三河小學政教主任劉國麗表示,新都三河鎮作為擊鼓說唱俑的出土地,為了推廣說唱文化,早在2014年,學校就創編了具有文化特色的蓮簫操,在課間操時間唱跳。
劉國麗說,因為會跳蓮簫的人不多,所以最開始找教學老師並不容易。他們先是找到當地一位退休教師,後來學校一位老師又去老家找到會跳蓮簫的外婆學習,最後經過改編,才形成了現在的蓮簫操。「跳操的蓮簫詞都是自己寫的。」劉國麗說,每當看到學生們一邊唱詞,一邊跳蓮簫,校內迴蕩著「金錢棍」叮叮噹噹的聲音,她就覺得氣勢特別足。
↑全校學生跳蓮簫。
她告訴記者,跳蓮簫操不像單純的課間操,除了對孩子的語言、動作有鍛鍊外,還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愉悅的感覺。她明顯感覺學生在學了蓮簫之後的變化:「就是那種『人無我有、人有我新』的自信。」
但劉國麗也談到,像之前這樣斷斷續續地到處去學,可能沒有學到精髓,所以在得知文莉老師願意教學時,非常開心。她希望在文莉老師帶領下,學生能進行系統的學習,然後有人願意去傳承四川蓮簫文化。
據悉,文莉在收到三河小學的邀請後非常開心,「我肯定很想去教。」文莉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由於她是非遺傳承人,對於外出教學,她將層層上報,爭取儘快前去。她說,報導發出後有不少人聯繫了她,其中包括跳街舞的團隊。她向記者表示,待街舞與傳統的四川蓮簫相結合時,她會告訴大家這個消息。
最後,劉國麗說,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如果新一代人把上一代人的「東西」遺失,是一種缺憾。她認為,「作為一個中國人,不應該把這些好的東西丟失,特別是孩子。」她表示,今後學校將繼續傳承說唱文化,讓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保護和傳承。
紅星新聞記者 胡挺 章玲 攝影報導
編輯 彭疆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