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 | 2050年人類會變成什麼樣子?

2021-02-15 參考消息

美國連線雜誌網站8月12日刊登了題為《尤瓦爾·赫拉利預言2050年人類會如何》的文章,作者為尤瓦爾·赫拉利,以下是文章摘要:

忘掉編程吧——需要教給孩子的最佳技能是重新創造。《智人》(中文譯本為《人類簡史》)一書的作者在他的新書《21世紀的21課》中向我們預言了2050年人類會變成什麼樣子。

人類正面臨前所未有的革命,我們和我們的孩子們該如何應對一個充斥著史無前例的變革和極端不確定性的世界?今天出生的嬰兒到2050年將三十多歲,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這個嬰兒將活到2100年左右,甚至可能成為22世紀的活躍公民。我們應該教給這個孩子什麼來幫助他或她在2050年或22世紀的世界上生存和發展?他或她需要什麼樣的技能才能找到工作,了解身邊發生的事情,走出人生的迷宮?

不幸的是,由於沒有人知道2050年——更不用說2100年——世界將是什麼樣子,我們不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當然,人類從來無法準確預測未來。但今天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難以預測,因為一旦技術使我們能夠設計出身體、大腦和心靈,我們就再也不能確信任何東西。

▲《21世紀的21課》一書封面

1000年前的1018年,人們對未來有許多不知道的事情,但他們堅信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徵不會改變。如果你生活在1018年的中國,你知道大宋帝國可能在1050前崩潰,契丹人可能從北方入侵,瘟疫可能奪去數百萬人的生命。然而,你很清楚,即使到了1050年,大多數人仍將是農民和織布工,統治者仍將依靠人來充實其軍隊和官僚機構,男人仍將支配婦女,預期壽命仍將在40歲左右,人的身體也將完全相同。因此在1018年,中國貧窮的父母教孩子種植稻米或紡絲織綢,富有的父母教男孩子讀儒家經典、寫書法或騎馬打仗,教女孩子做謙恭溫順的家庭婦女。很明顯,到了1050年仍然需要這些技能。

相比之下,今天我們不知道到了2050年中國或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我們不知道人們會如何謀生,我們不知道軍隊或政府機構會如何運轉,我們也不知道兩性關係會是什麼樣子。有些人的壽命可能大大超過今天,而由於生物工程的和直接的人腦—電腦接口的進步,人類的身體本身可能會發生前所未有的革命。現在孩子所學的知識到了2050年很可能大部分都沒有意義了。

到了21世紀,我們面對的是源源不斷的大量信息,就連審查機構都不會去封堵。相反,它們忙於散布假消息,或利用無關緊要的信息分散我們的注意力。沒有一個政府能夠指望隱瞞它不喜歡的所有信息。另一方面,用相互矛盾的報導和「煙霧彈」淹沒公眾是驚人的容易。但是相互矛盾的報導太多了,人們很難搞清楚該相信哪一個。此外,多得數不勝數的其他信息只要點擊一下就可看到,讓人難以集中注意力。

在這樣的世界裡,老師最不需要給學生的就是更多的信息。他們已經擁有了太多的信息。相反,人們需要具備釐清信息的能力,區分什麼重要,什麼不重要,而最重要的是將大量碎片化的信息整合起來。

多數學校過於注重為學生提供一系列預先設定的技能,比如解微分方程、用C++編寫計算機代碼、識別試管中的化學物質或用中文交流等。然而,我們不知道2050年的世界和就業市場會是什麼樣子,我們更無法得知人們將需要怎樣的特殊技能。我們可能會投入大量精力教孩子用C++編寫計算機代碼或教他們說中文,最後卻發現到2050年人工智慧編寫軟體遠勝於人類,而谷歌新的翻譯應用程式讓你能夠用幾乎完美無瑕的普通話、粵語或客家話進行對話。

那麼,我們應該教些什麼?許多教育學專家認為,學校應該轉而教授「四個C」——批判性思維、溝通、協作和創造性。更廣泛地說,學校應該強調通用的生活技能。最重要的是應對變化、學習新東西和在不熟悉的環境中保持心態平衡的能力。為了跟上2050年世界的變化,你需要的不僅僅是創新思想和產品——你首先需要一次又一次地改造自己。

隨著變革的步伐加快,不僅是經濟,「做人」的含義也可能發生變異。1848年,數以百萬計的人失去了鄉村農場的工作,去大城市打工。但在進入大城市後,他們不大可能改變自己的性別或增加第六感。如果他們在某個紡織廠找到工作,他們的餘生可能一直就從事這個職業。

到2048年,人們可能不得不面對網絡空間移民、不固定的性別認同以及電腦晶片植入帶來的新的感官體驗。如果他們在為3D虛擬實境遊戲設計最新時裝方面找到工作和意義,那麼10年內,不僅這個特定職業,而且所有要求這種藝術創造水平的工作都可能被人工智慧取代。因此,25歲的時候,你在一個約會網站上介紹自己是「一名住在倫敦、在一家時裝店工作的25歲異性戀女性。」35歲時,你會說你是「一個性別不明確的人,正經歷年齡調整,大腦新皮層活動主要發生在(日本電機公司)『新宇宙』的虛擬世界中,人生使命是去服裝設計師尚未去過的地方」。到了45歲,無論是約會還是自我定義都過時了。你只是等待算法為你找到(或創建)一個完美的配偶。至於從時裝設計藝術中汲取意義,你會被算法不可逆轉地超越,看著過去十年自己取得的登峰造極的成就會讓你充滿尷尬而不是驕傲。而且在45歲時,前面還有幾十年的巨變等著你。

到21世紀中葉,不斷加快的變革加上壽命延長將使傳統模式過時。人生會在接縫處崩裂,而且不同的人生階段之間的連續性也會越來越少。「我是誰?」將是一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緊迫和複雜的問題。

這可能帶來巨大壓力。因為變化幾乎總是有壓力的,而且在某個年齡以後,多數人不喜歡變化。當你15歲的時候,你的整個生活就是改變。你的身體在成長,你的思想在發展,你的關係在加深。一切都在不斷變化,一切都是新的。你忙著創造自己。大多數青少年覺得這很可怕,但同時,也令人興奮。新的景象展現在你面前,你有整個世界要去徵服。到你50歲的時候,你不想要改變,大多數人已經放棄了徵服世界。你更喜歡穩定。你在自己的技能、事業、身份和世界觀上投入了太多,以至於你不想從頭再來。你在打造某樣東西上付出的努力越多,就越難放棄它,為新的東西騰出空間。你可能仍然希望有新的體驗和微小的調整,但大多數50多歲的人不準備徹底改變自己的身份認同和個性人格的深層結構。

這其中有神經方面的原因。雖然成年人的大腦比過去認為的更加靈活和易變,但其可塑性仍然不如青少年的大腦。重新連接神經元和重新連線神經鍵是一項艱巨的工作。但在21世紀,你承受不起穩定。如果你試圖保持某種穩定的身份、工作或世界觀,你就有可能在世界飛速而過的時候被拋在後面。鑑於預期壽命很可能會增加,你可能因此不得不像一個無用的化石一樣度過幾十年。為了與時俱進——不僅是在經濟上,而且最重要的是在社會上——你需要具備不斷學習和改造自己的能力,當然是在50歲這樣的年少之時。

要在這樣的世界裡活下去而且活得好,你需要很高的心智彈性和大量的情感平衡儲備。你將不得不一再放棄你最熟悉的一些東西,對未知的事物一見如故。不幸的是,教孩子擁抱未知和保持心理平衡要比教他們物理學方程式或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起因難得多。你不能通過讀書或聽講座來學習適應能力。

因此,對於墨西哥、印度或阿拉巴馬州某地舊式學校的一個15歲的孩子,我能夠給的最好建議是:不要過度依賴成年人。過去,聽從大人的話是相對保險的,因為他們對世界很了解,而世界變化很緩慢。但21世紀就不同了。由於變化速度的不斷加快,你可能無法確定成年人告訴你的是永恆的智慧還是過時的偏見。

▲印度學校資料圖

那麼,你能依賴什麼呢?技術?那是一場風險更大的賭博。技術可以幫助你很多,但是如果技術對你的生活產生了太多影響,你可能會成為技術發展的人質。幾千年前,人類發明了農業,但這項技術只使一小部分精英富裕起來,而大多數人受到了奴役。大多數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們在烈日下拔草、挑水和收穫穀物。這也可能發生在你身上。

技術並不壞。如果你知道你在生活中想要什麼,技術可以幫助你得到它。但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在生活中想要什麼,技術就很容易影響你的目標並控制你的生活。尤其是隨著技術變得更善於理解人類,你可能會日益發現你自己在為技術服務,而不是技術在為你服務。

那麼,你應該依靠自己嗎?這在《芝麻街》或老的迪士斯尼電影中聽起來不錯,但在現實生活中卻不那麼管用。就連迪士尼也開始認識到這一點。就像《頭腦特工隊》中的賴莉·安德森一樣,大多數人幾乎不了解自己,當他們試圖「傾聽自己」時,很容易成為外部操縱的對象。

▲《頭腦特工隊》海報

隨著生物技術和機器學習的提高,操縱人們最深層的情緒和欲望將變得更容易,「隨心而動」將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危險。當可口可樂、亞馬遜或政府知道如何牽動你的心弦、按下你的大腦按鈕時,你還能分辨出你自己和營銷專家之間的區別嗎?

面對如此艱巨的任務,要想取得成功,你將需要非常努力,更好地了解你的作業系統。要知道你是什麼,你想從生活中得到什麼。這當然是書中最古老的忠告:認識你自己。幾千年來,哲學家和預言家一直敦促人們認識自己。但這一忠告從來不像21世紀那麼緊迫,因為與老子或蘇格拉底時代不同,現在你面臨著嚴峻的競爭。可口可樂、亞馬遜和政府都在爭先恐後地用黑客手段攻擊你。不是攻擊你的智慧型手機,不是攻擊你的電腦,也不是攻擊你的銀行帳戶——它們爭相用黑客手段攻擊你和你的有機作業系統。

算法正在注視你。它們在看你去哪裡,你買什麼,你見誰。很快它們就會監視你的一舉一動,你的所有呼吸,你的所有心跳。它們依靠大數據和機器學習能夠對你越來越了解。一旦這些算法比你更了解你自己,它們就能控制和操縱你,你就無能為力了。歸根結底,這是一個簡單的經驗主義問題:如果算法確實比你更了解你內心的東西,那麼權力就轉向它們。

當然,你可能會非常樂意把所有的權力都交給算法,相信它們能決定你和全世界的事情。如果是這樣,且放心,享受一下順風車吧。你不需要對此採取任何行動。算法將處理一切。然而,如果你想保留對個人存在和未來生活的控制權,就必須比算法跑得更快,比亞馬遜和政府跑得更快,而且要趕在它們之前先了解自己。

編輯 | 楊斯涵

打開參考消息客戶端看更多外媒資訊>>

相關焦點

  • 美媒書評:無法準確預測未來,但2050年人類會變成什麼樣子?
    《21世紀的21課》一書封面參考消息網8月24日報導 美國連線雜誌網站8月12日刊登了題為《尤瓦爾·赫拉利預言2050年人類會如何》的文章,作者為尤瓦爾·赫拉利,以下是文章摘要:忘掉編程吧——需要教給孩子的最佳技能是重新創造。
  • 數字經濟未來篇:2050年的社會 人類永生及移民火星的影響
    我們認為通用人工智慧和量子計算是未來30年最重要的兩項顛覆性技術。通用人工智慧的實現或將更多替代人類勞動力、擴充人類能力的邊界;量子計算的實現則將大幅縮短新藥開發、破解密碼等所需時間。追求永生是推動人類進步進化的動力之一,未來基於腦機接口、納米機器人等前沿科技有望繼續延長人類壽命,直至實現永生;實現永生的過程或將對現有社會經濟制度產生衝擊。
  • 2050年人類飲食計劃,文藝地圖
    2050年人類飲食計劃,文藝地圖 2020-07-19 11: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2050年人類的靈魂或可注入電腦 實現永生
    2050年並不遙遠,但到了那時,人類或許已經被一種學名為「Homo optimus」的超級人類取代。這是一種人類和計算機的結合體(如圖)。提出這一概念的是未來學家伊恩·皮爾遜(Ian Pearson)博士。他認為科技的發展不僅會使人類與計算機結合在一起,而且還將創造出一個全新的物種,學名為「Homo optimus」。
  • 人類到底能不能移民火星?矽谷高富帥:2050年送100萬人登上火星
    人類到底能不能移民到火星?這個問題我們有請馬斯克來回答!馬斯克說:我終有一天會將人類帶往火星,移民火星不再是電影裡的場景,將會真實地發生。世界上的富豪很多,但馬斯克無疑是最具夢想的那個,當一些富豪們正在為明天的青菜賣多少錢而彼此燒錢爭奪的時候,馬斯克正在為人類的夢想而付之行動。在2009年的時候,馬斯克就說:在地球上當富豪並不是他真正的夢想,他的夢想是讓人類移民到其他的星球,並且這一過程需要足夠安全並且價格可以讓人承受。
  • 2050年的日產GT-R將會變成什麼模樣了解一下
    由美國日產Design設計中心打造的概念車GTR(X)2050,以當家跑車GTR為名,想像30年後未來車輛的樣貌,造型激進而充滿未來感。而令人意想不到之處,是概念車創造者僅為一名實習生JBChoi,且設計原樣早在他就讀藝術中心設計學院便已完成。
  • UNESCO-2050年的教育是神馬樣子?
    在人類時代的關鍵時刻,人類的力量從根本上改變了地球的地理和生物圈系統,引發了一連串的生態危機,威脅到地球生命的未來,包括我們自己。面對多重生存威脅,我們需要重構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並從根本上重新調整教育的作用。為此,教科文組織提出了七個教育宣言,勾勒出2050年及以後的教育。這些教育宣言來自三個前提:首先,人類和地球的可持續性是一體的,我們是生態系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如果把海洋的水抽乾,會是什麼後果?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子?
    如果把海洋的水抽乾,會是什麼後果?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子?水是人類的生命之源,地球上有71%的面積被海洋所覆蓋著,但是小夥伴們有沒有這樣一個設想?如果把海洋的水抽乾,會是什麼後果?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子?要是將海洋中的水抽乾,不可避免的就是一個死字,到底是什麼死法,接下來就和我了解一下吧,關於這個猜想,科學家也曾做過有關的實驗,如果海洋中的水都被抽乾了,地球就會呈現出一個外表坑坑窪窪,不規律的土豆形球體。
  • 如果把海洋的水抽乾,會發生什麼事情?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子?
    如果把海洋的水抽乾,會發生什麼事情?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子?眾所周知海洋的面積佔著很大的比重,一望無垠的海洋對於人類的生存也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現在的地球處於一種平衡的狀態,當這種狀態被打破時,地球上的生物,一切都會被重新洗牌,那麼海洋中的水對我們重要到什麼程度呢,如果把海洋的水抽乾,會發生什麼事情?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子?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2050:向時代提問
    3.量子信息技術的商業應用什麼時候到來? 4.基因工程的普遍應用,未來是否會出現? 5.未來中小創新者的機會更多了還是更少了? 6.奇點來臨時(2045年),如何與機器人相處?人機之間誰會控制誰?
  • 報告《性的未來》稱:到2050年,機器人的將比人類更受歡迎
    近來,一份令人震驚的新報告稱,在短短30年內,人類將選擇與機器人而不是真正的人類成為伴侶。這份名為《性的未來》的報告稱,「戀機器人癖」隨著技術的進步將變得越來越普遍。該報告是受邦達拉委託,由著名未來學家伊恩·皮爾森博士撰寫的,報告稱:一開始,很多人對與機器人交往仍持保留態度,但隨著他們逐漸習慣,隨著人工智慧、機械行為和主觀感受的改變,人類與機器人之間開始成為具有強烈情感紐帶的朋友,那種存在的抗拒感會逐漸消失。該報告將2050年定為人類-機器人結合超越人類-人類結合的一年。
  • 科學家警告:2050年人類文明或崩潰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 全球變暖這個詞相信現在已經是婦孺皆知了,在人類工業化的影響下,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在過去的100年裡連年激增,這被認為是造成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然而,相關研究人員卻發現,全球平均氣溫在近年來趨於平穩,不再有上升的趨勢。
  • 多大小行星撞地球會讓人類滅絕?撞擊發生後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子?
    如果真的有一顆小行星轉過來,起碼需要20年的時間,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看到有這樣的小行星,那我們現在還是安全的,最起碼20年內是不會發生什麼事的,大家可以放心。
  • 如果地球上的陸地和海洋,面積相互交換,會變成什麼樣子?
    如果地球上的陸地和海洋,面積相互交換,會變成什麼樣子?從人類在地球上出現開始,依靠著我們的智慧一代又一代的上下繁衍,子承父輩,在陸地上生生不息,創建了屬於自己的文明。這也導致人類在地球上的數量變得越來越多,像一些經濟發達地區,人口更是非常的密集,可謂是寸金寸土,導致的最為直接的現象就是房價的飆升,這應該是讓很多年輕人比較苦惱的一個問題。
  • 英國科學家預測2050年將研製出會做愛的機器人
    英國科學家預測2050年將研製出會做愛的機器人 2008年01月03日 17:28 來源:國際在線 發表評論   關於性愛玩具的概念未來將會面臨翻天覆地的變化,因為按照某些科學家的預測,到2050
  • 假如地球變成一個甜甜圈,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會發生什麼?
    在2008年的地平說學會論壇上,一位化名者最早提出了地球是個甜甜圈形狀的理論,就被大家視為的笑話。直到2012年地平說,學會的重要先驅瓦勞格,補充了這個理論完整的論點和細節。根據他的介紹,甜甜圈形狀的形體在科學上被稱為「環形行星」,它必須通過快速旋轉來維持向心力和離心力,才能防止外圈在引力的作用下往中心塌陷。
  • 4年過去了,當年最漂亮寶寶,如今變成什麼樣子了?
    導讀:4年過去了,當年最漂亮寶寶,如今變成什麼樣子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4年過去了,當年最漂亮寶寶,如今變成什麼樣子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建蘭研學丨這很2050(七年級篇)
    當科技遇上美學,真的會非常驚豔。2050年,是我們年輕人的世界,世界將變成什麼樣,取決於我們是怎麼樣的人,我們的價值觀是什麼,我們希望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好,這個世界就真的會越來越好。命運隨時都掌握在我們的手中,所以我們更要把握機會,創造未來。既然沒有人知道未來的世界是怎麼樣的,那麼就讓我們定義未來,努力改變自我,就會改變未來,就會享受到未來科技的美好,這是我在2050上的收穫。
  • 近90%陸生物種2050年將失去部分棲息地
    原標題:近90%陸生物種2050年將失去部分棲息地 根據英國《自然·可持續性》雜誌12月21日發表的一項最新報告,英國科學家展開的模擬研究顯示,到2050年,由於人類為滿足未來的食物需求而開墾土地,全世界近90%的陸生脊椎動物物種都可能會失去部分棲息地。但是,採取積極的政策,重視糧食生產的方式、地點和種類,可以減少這些威脅。
  • 太空電梯最快2050年實現?美國和日本投入研究,它的原理是什麼?
    人類對於太空的探索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從發射探測火箭,到後來的衛星發射,最後美國還實現了登月計劃,把人類的太空事業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所以人們開始思考有沒有一種新的傳送方式,把人或者是物傳送到太空去,這就是太空電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