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前置後驅」是奔馳樂此不疲的驅動方式。可是,當汽車走進千家萬戶後,奔馳的產品線開始下沉,根據緊湊型市場的用戶需求,必須換個思路來打造非主流的前驅產品。
同時,能耗成為了當時影響汽車發展的關鍵詞,也就是從那時起,小排量、前置前驅的路線開始發跡,因為這樣不僅能將低成本,還可以更低的價格面向消費者。
在此背景下,領軍豪華市場的奔馳開始著手A-Class的研發。這對於當時奔馳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因為在此之前奔馳對於前置前驅車型的研發經驗幾乎為零。但是最終,「三明治」車身結構橫空問世,A級也正式就此誕生。
1997年,內部代號W168的第一代A級實現量產,這款車型當時最大的亮點就是前置前驅的驅動方式。A級的外形似乎有些離經叛道,看上去像一個小型的MPV而不是傳統的兩廂轎車。楔形的車頭,高高的車身,讓人覺得很新鮮。
第一代奔馳A級的高度達到了1587mm,這明顯要高於傳統的轎車,這種設計不僅僅是為了提升內部空間,更是由其「三明治」車身結構所決定的。使用這種結構的主要目是為了安全,所謂「三明治」式車身,就是把發動機和變速箱以最大59°的傾斜角度設計並安裝,一部分位於駕駛艙前部,另一部分則被安置於駕駛艙之下。
當車身發生嚴重正面碰撞時,有了「三明治」式車身結構,驅動系統會向踏板方向斜向滑移,從而使得動力系統不會直接進入駕駛艙內,危及乘員安全。
高坐姿的好處就是能獲得更開闊的視野,但是更高的重心意味著調校操控方面有著不小的挑戰則。而內飾甚至是有些寒酸的,大量的塑料件打破了奔馳一貫的豪華、精緻。鋼輪轂、手動空調、電動車窗等,也都是一些常規功能配置。
當時奔馳A級共計有A140、A160、A160柴油版、A170、A190、A210六個版本車型,其中銷量最好的奔馳140,其搭載的是1.4L直列四缸汽油發動機,最大功率為80馬力,最大扭矩為130牛米,與發動機匹配的是一臺5速手動變速箱,這款車型的最高時速可達171公裡/時,售價為2.4萬美元。
同時,第一代A級車其實跟中國市場還有著不小的淵源,這裡面藏著一臺卻鮮為人知的車型,奔馳曾為90年代的中國市場特地研發過一款名為FCC(中國家庭轎車Family Car China)的轎車。
1994年,嗅覺敏銳的奔馳公司就通過實地調查,針對中國百姓的收入水平、中國的道路狀況等,研發出了一款名為FCC的轎車。
當時,奔馳A級還在研發中,而FCC正是與奔馳A級車同平臺打造的。並且奔馳千方百計的要把FCC的價格成本控制在一萬美元以下,按照調研,這是當時中國家庭能夠接受的最高價格。
可惜的是,當時的中國並沒有把轎車進入家庭的計劃提上日程,北京國際家庭轎車研討會上誕生的《汽車工業產業政策》只是虛晃一槍,而奔馳想和中國企業合作生產FCC的努力也付諸東流。
到了2004年,第二代奔馳A級車型誕生,內部代號為W169。但是很難說這是一次徹底的換代,因為外形的變化不大,主要的升級集中在動力和配置方面。
除了大燈、進氣格柵、尾燈等方面進行了細節上的改變外,整體的造型依舊保留了第一代的設計主線,只不過細節的改變提升了新車的時尚感。得益於車身尺寸的增加,第二代A級的內部空間比第一代提升了15%。
第二代A級的內飾終於有了奔馳的樣子,前排側氣囊、前排側氣簾(共計6個氣囊)以及主動式頭枕也被引入其中。這代A級共計有A150、A170、A180、A200、A200 Turbo幾個車款。
其中,奔馳A150搭載了1.5L直列四缸汽油發動機,最大功率為95馬力,最大扭矩為140牛米;而A170搭載的是1.7L汽油發動機,最大功率為116馬力,最大扭矩為155牛米;此外動力最強勁的A200 Turbo車型更是搭載了2.0T汽油發動機,最大功率為193馬力,最大扭矩為280牛米。與這些發動機匹配的分別有5速手動、6速手動和CVT變速箱。
同時新車的懸掛結構也發生了變化,雖然前懸掛仍然選用的是麥弗遜式獨立懸掛,而後懸掛採用的是帶瓦特連杆的單鉸接點弧形剛性橋,其中瓦特連杆的作用是在車身側傾時讓後輪更好的抓住地面。
聲望明顯高於第一代的A級,奔馳順勢砸下重金為第二代A級做宣傳,請來了女歌星Christina Aguilera演唱歌曲,並進行了廣告拍攝,還請來了Giorgio Armani,Boris Becker這樣的大牌造勢。最終奔馳的投入獲得了好的回報,2004年當年的銷量為5萬臺,而截止至2008年,奔馳A級共計銷售出了近70萬臺。
2008年初,這代A級迎來了中期改款,重新設計了前後保險槓、大燈、尾燈、進氣格柵、外後視鏡等,之後還配備了自動泊車系統。奔馳還順勢推出了一系列奔馳A級的特別版車型,包括奔馳A級的BlueEFFICIENCY版,以及奔馳A級E-CELL電動版。
2010年年底,第二代奔馳A級正式進入中國市場,與早先登陸國內的奧迪A3、寶馬1系同臺競爭。當時,引入中國的奔馳A級共計有2款車型:奔馳A160和奔馳A180,售價分別為23.8萬和27.8萬元。
2012年的日內瓦車展上,奔馳發布了第三代的奔馳A級,既現款,這應該是最成功的一代A級了,也是中國消費者最熟悉的一代。第三代奔馳A級內部代號為W176,新車採用全新MFA平臺研發,同時尺寸、動力及配置上均有不同程度的變化。
不得不說,全新A級的設計相比前代要精美得多。同時車型的定位上也發生了改變,摒棄了之前小車大空間的居家風格,而是以富有活力的的小鋼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裡。
第三代A級的長寬高為4292、1780、1433mm,軸距為2699mm。這個長度介乎於當時的奧迪A3和寶馬新1系之間,但在寬度和高度上,第三代A級則有相當的優勢。這代A級重點突出了「年輕」和「運動」這兩大元素,車身側面的曲線,從車前部起始,最終向上延伸至C柱,營造了動感、流暢的效果,完全摒棄了老款略顯臃腫的外形,給人煥然一新的感覺。
動力系統方面,提供1.6T低功率、1.6T高功率和2.0T三款發動機,其中A180(配備1.6T低功率版發動機)的最大功率為122馬力,最大扭矩為200牛米;A200(配備1.6T高功率版發動機)的最大功率為156馬力,最大扭矩為250牛米;A250(配備2.0T發動機)的最大功率則為211馬力,最大扭矩為350牛米。而更讓這代A級名噪一時的是A45 AMG的問世,這臺號稱史上最強2.0T小鋼炮的車型成為了年輕人對性能追求的制高點。
而第四代全新奔馳A級車已於德國時間2月2日晚間抵達戰場,豪華緊湊級車的廝殺正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