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載負笈羅山畔,不忘初心溫大情
作為溫州大學2013級第一位到校的本科生,他幸運地被選做了新生代表。在新生軍訓開學典禮上發言,在大羅山下甌江之畔,在鏗鏘的宣誓聲下,悄然種下了一場與溫州大學的不解之緣。
2020年6月,以研究生身份畢業的他即將成為,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的博士,繼續他的學術深造之夢,他就是人文學院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郭佳樂。
學習:求學問是,勤勉鑽研
作為新生代表演講的經歷讓郭佳樂對接下來的大學生活充滿了期待,「求學問是,敢為人先」的校訓深深烙在了他的心中,在四年的本科生涯中,系統的學習和初步的學術訓練培養了他對於文學和學術的興趣,並為他打下了紮實的基礎,他也多次獲得溫州大學獎學金。2017年9月,考研成功的他以專業第一的成績考入溫州大學人文學院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他在研究生學習階段課程平均績點4.16,連續三年專業排名第一,教學實踐、社會實踐等各項考核均為優秀,2017-2018學年綜合排名年級第一,獲得研究生國家獎學金、浙江省優秀畢業生和兩次校一等學業獎學金。
與溫大再續前緣的三年,郭佳樂深知研究生的本職工作就是學習和研究。在導師孫良好教授的幫助和指導下,他科研、學習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能夠緊扣「問題意識」進行專題研究,在校三年共發表論文5篇,其中1篇刊發於CSSCI來源期刊《南方文壇》,主持校級研究生創新基金《餘華的〈活著〉和張翎的〈死著〉比較研究》1項。學習現當代文學的他,並沒有一心撲在聖賢書裡,也時刻關注研究領域的時事進展。他緊跟學術前沿發展動態,曾赴北京、河北、安徽、上海、南京、杭州等多地調研考察,積極參加各級各類學術會議並發言,還參與了作為專業內頂級會議的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第十二屆年會。郭佳樂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在與溫大共同成長的七年裡,郭佳樂始終執著於學習,醉心於研究,立志在專業領域做出成績。他積極申請深造,現已成功通過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博士生複試。他的導師人文學院院長孫良好教授說:「郭佳樂同學勤勉好學、積極進取,不管是治學還是工作,他都能以務實的態度力求做到最好。」
工作:積極實踐,踏實肯幹
由於在課餘時間積極參與各類的學生工作,郭佳樂在校期間曾先後獲得「溫州大學優秀共青團幹部」「溫州大學人文學院優秀班幹部」「溫州市新青年下鄉先進個人」「溫州大學優秀學生幹部」「溫州大學未來管理者」等多項榮譽稱號。也是因為他在各個平臺的積極實踐、踏實工作,他的組織和人際交往能力不斷得到強化。同學歐玲豔對郭佳樂有極高的評價:「在工作方面,他表現出較強的協調組織能力,在擔任人文學院研究生會的主席和學院輔導員期間,能夠以認真負責細心的態度對待每一件事,這是每一位老師和同學有目共睹的。」
郭佳樂從大一就被評選為班長,他帶領13中本2班獲得「優良學風班」「優秀團日活動」「五四紅旗團支部」等榮譽稱號。他歷任辦公室幹事、主任,並在大三時競選了人文學院團委學生會主席,他以「以愛服務、以愛凝聚、以愛管理」為工作準則,帶著滿腔的熱情和人文情懷讓人文團學匯聚力量,圓滿完成各項工作,並獲得「溫州大學優秀學生會」的榮譽稱號。
讀研後,他同樣深耕於學生工作之中,兼任年級大班長、專業小班長和研會宣傳部幹事等多項工作。在研二任人文研會主席期間,他組織創建了《人文學院研究生會考核標準》,增強了內部凝聚力和向心力,帶領人文研會以總評第一的好成績蟬聯兩屆溫州大學「優秀研究生分會」榮譽稱號。
多年的學生工作經歷讓他深知只有在實踐中才能不斷完善自己。因此在校期間,他擔任臨聘輔導員,輔助老師開展各項工作,增加了工作經驗;在校外,他主持了兩屆溫州「尋根之旅」夏令營的組織和管理工作。他的實踐工作得到了領導的好評和學生的喜愛,還獲得了「優秀輔導員」的榮譽稱號。
生活:數往知來,青春無憾
作為人文學院的學生,在一些與文學相關的比賽中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累積獲得了溫州大學藝術展演話劇組三等獎、溫州大學首屆研究生國學知識競賽二等獎、溫州大學第三屆研究生未來輔導員技能大賽一等獎等多個獎項,並且在學習之餘參演話劇《鎖》和《小丑》。他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不足,鍛鍊自己的膽量與能力,豐富自己的經驗,他在拼搏中不斷成長。
他樂於奉獻,熱心公益,榮獲「溫大社會實踐先進個人」稱號。他帶領的「文化旅人」暑期社會實踐隊紮根鄉村,為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帶來溫暖和快樂,為溫州的文化禮堂增光添彩,獲得了「市級優秀團隊」的榮譽稱號。
七載負笈羅山畔,不忘初心溫大情。時光的流逝帶不走溫大七年銘刻在郭佳樂心中的記憶,「求學問是,敢為人先」的校訓成為陪伴他一生的箴言。無論身在何處,路往何方,永不磨滅的是他那顆對母校溫州大學的感恩和懷念之心。
來自小溫新的獨家採訪
Q:學長,你在溫大生活了七年,肯定見證了許多溫大的成長和變化,你在溫大有沒有什麼美好的回憶,或者是對溫大的發展有什麼感慨?
A:溫大的七年對於我來說很重要。因為溫大,溫州成為了我的第二故鄉,我在這片充滿機遇和挑戰的熱土上學習、收穫、成長。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大一剛入學在三千多名新生中被選為代表進行發言。我站在主席臺前,面對著數千學子激昂宣誓,喊出溫大學子勇於拼搏敢於奮鬥的最強音,這讓我對自己充滿了信心。這次經歷給我的觸動很多,讓我敢於發聲,敢於展現自己。最讓我感慨的則是溫大始終在進步,綜合排名穩步提高,最近又成為了省屬重點高校,我為母校的不斷前進而驕傲。
Q:學長在大學期間是如何平衡學業和學生工作的呢?
A:我的本科學習階段和研究生學習階段有著不同的指導思想。讀本科時我想的是如何在未來邁入社會時有突出的閃光點。因此我在學習保證不掉隊的前提下,專注於學生工作,在團學組織、社團、社會實踐等多方面進行廣泛的嘗試,並努力形成自己的工作風格,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等等。到了研究生階段,我發現了學術研究的樂趣,認清研究生的本職工作就是學習和研究,但學生工作也是不能放下的,這時就要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精神,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只要去擠,時間總會有的,因此在完成好學生工作的同時,勤於讀書,參加各種學術會議,撰寫論文,學業也就沒有落下。只要做好時間管理,每個人都可以是時間的主人。
Q:在研究生生涯中,學長有沒有遇到什麼挫折,或者對未來感到迷茫的時候,又是怎麼解決的?
A:誰的青春不迷茫。投身於學生工作,就意味著和休息說再見。別人打遊戲,你在寫策劃;別人出去玩,你在辦活動。再加上學術研究,就更累了。有的時候自己也會想,大學明明可以過得舒服又滋潤,何必那麼拼。「唯有夜半,人間世皆已入睡的時光,我才能與心相對,把人人我我悉數端詳。」民國詩人朱湘的《捫心》我很喜歡,無眠的深夜拷問自己,做到最好了麼,這樣的生活是否是自己想要的。如果你想要的很多,那你就要付出百倍的努力。只有這樣,才能收穫最甜美的果實。
Q:學長您對將來的學習生涯有什麼規劃?
A:我下半年要到上海交大繼續求學,一路走來還是匆忙了些,希望接下來可以穩紮穩打,腳踏實地地走好未來的研究之路。每一位研究者都會有一些野心,希望自己的研究可以留得住,而不是隨著時間流逝消散在人世間。我也不例外,希望將來可以通過努力和勤勉做出一點成績,不負母校和師長的殷殷期望。願每一位溫大學子都可以帶著「求學問是,敢為人先」的校訓步入社會,打拼出屬於自己的天地。
資料來源:溫州大學人文學院 資料整理:陳嘉怡
責任編輯:楊佳迪 金夢潔 審稿:伍益佳 王徐傑 終審:付志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