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點第一、發SCI論文、多項發明專利……她從溫州大學考研到復旦!

2020-12-13 校園快報

平均績點位列全班第一,每學期均獲得一等獎學金、三好學生,全國大學生高數競賽浙江賽區一等獎,多項發明專利+SCI論文,成功考取復旦大學碩士研究生,她就是溫州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16通信班畢業生俞珠穎。

1、目標明確,劍指考研

俞珠穎高中畢業於永康市第一中學,在大學入學以前,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俞珠穎就已經明確了自己的目標——讀研。在暑假期間,她搜集了一些國外學校申請的標準,發現這些學校對成績的要求普遍較高,因此她將大學的規劃重心放在了學業上。

入學以來,她秉持著「在其位謀其職」的態度,盡最大努力去完成每一件事情。大學四年,她努力學習,綜合成績一直保持在班級前列,平均績點4.11,位列班級第一。俞珠穎每學期均獲得一等獎學金和三好學生,在校期間還多次獲得國家獎學金和省政府獎學金。與此同時,聚創升學獎、三次物華春蕾獎亦是她的囊中之物。除了努力學好專業知識,她也積極參與各類學科競賽,取得了全國大學生高數競賽浙江賽區一等獎、中國大學生服務外包創新創業競賽國家三等獎、浙江省物理創新競賽一等獎兩次,浙江省挑戰杯二等獎、浙江省高數競賽三等獎等多個獎項。

俞珠穎的目標明確而堅定:將重心放在學習、科研和競賽上,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為實現自己未來升學的目標添磚加瓦。大三的時候,她重新考慮了國內外升學的利弊,最終決定報考國內的大學,之後便全身心投入到了考研中。距離考研只有2個月時間時,她也感到迷茫和焦慮,考研的壓力、對複習成果的不滿意、別人的否定……她變得十分沮喪。因此,她果斷地選擇回家進行放鬆,用了三天的時間重新考量和評估自身,慎重思考了自己努力的意義,然後才重新回到學校衝刺考研。「現在重新回頭看,那些迷茫和動搖都挺幼稚的。不過我也很感恩,因為這些幼稚,我又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繼而有了提高。」俞珠穎說道。如今她已達成自己最初的目標,被復旦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專業錄取。

2、清晰規劃,堅定執行

俞珠穎並不是一個只知道學習的書呆子。入學以後,為了讓自己能夠全方面發展,她參加了大學很多不同的組織和活動。大學伊始,由於學習任務較輕,俞珠穎加入了學生會、棒球隊和排球隊。後來隨著組織活動的增多,學業也漸漸繁重,俞珠穎感到有些力不從心,因此她開始進行嚴格的時間管理。比如晚上八點要去球隊訓練,其他時間就會呆在圖書館學習。圖書館到訓練場的時間是8分鐘,她就7:50才出發,全天連軸轉,一個人恨不得掰成兩個用。

在大二的時候,俞珠穎開始跟隨老師參與科研項目——這需要自主查閱資料,自主學習很多課外知識,且基本每個月都要向老師匯報一次科研進度。在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她少了對科研的恐懼以及迷茫。通過長時間的努力,俞珠穎累計發表SCI論文3篇,其中一篇為第一作者,兩篇為第二作者。後來她又針對理論研究中發現的不足進行改進,成功地申請了三項發明專利。因為熱愛與堅持,她的學業和科研成果齊頭並進。

俞珠穎認為如果把玩手機的零碎時間空出來,其實就能做很多事情。她說:「每一個階段,都要明白,自己想要什麼,決定了,就付諸實踐。」俞珠穎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她會把每天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和科研任務列出來,然後分好主次,記錄在時間日程表上,本著「專心+耐心=高效」的鐵律,依次完成任務,盡力做到今日事,今日畢。

3、厚積薄發,學習不止

從來沒有僥倖的成功,每一場他人所看到的成功背後,都有他人所看不到的無數汗水。

俞珠穎獨立自律,無時無刻不在學習。在豐富的組織生活中,在多樣的實踐活動中,在高手雲集的競賽項目中,她學到了更多書上沒有的知識。在學生會,通過配合團委學生會全體成員及團委老師完成日常學生工作,她鍛鍊、增強了人際交往能力和工作能力;在棒球隊、排球隊,她盡情揮灑汗水,體驗了團隊協作帶來的成就感;在青馬班,她結識了一群有目標有理想的優秀同學,參與了多次優質培訓課程,提升了自我素養;在高手雲集的各類競賽中,她將理論基礎築得更加穩固紮實,並領悟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很遠!

俞珠穎還在思想上積極與黨組織靠攏,成為了一名中共黨員。她本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積極參與各類志願者工作。幫助他人的同時,自己也收穫著快樂和知識,後來還榮獲了最美黨員義工的稱號。她堅信:嘗試過,努力過,才能無悔。

最後還有小溫新獨家採訪獲得的考研秘籍,需要的同學趕緊記下來~

考研複習建議:

1、 不要讓外界環境影響自己的心態。考研複習期間,儘量不要再參加一些沒必要的活動,一方面浪費了寶貴的複習時間,另一方面事情雜了,考研進度會減慢,就會開始感到慌張。考研階段心態的保持很重要。

2、 平時說會不說對,考試說對不說會。在平時做題的時候,儘量深挖解題思路,做到弄懂而不是一知半解,特別是因為自己粗心做錯的題目。測試時,分數太低也不要慌張,把錯題弄懂才是最主要的,這才是這張試卷的價值所在,因為發現了複習的漏洞。考試的時候,不要太計較解題技巧,能得到正確的答案才是最主要的。

3、 高效率學習。考研複習的時間就那麼多,你要贏,就得學會高效率學習。同學們很多習慣都是效率不高的體現,比如整理錯題,原模原樣抄題目;英語閱讀精讀,原模原樣抄文章……如果把這些拿來列印,效率就會高很多,減少不必要的時間。同樣,分數佔值多的題型,我們需要多投入時間學習,佔值少的就少花些時間,學會抓主次,提效率。

來源:溫州大學 資料來源: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 資料整理:陸昀昀

責任編輯:於碩舫、鍾怡琳 審稿:許雯欣、馬司頎 終審:付志義

相關焦點

  • 直博浙大:她五學期平均績點4.16,專業排名第一!發論文,申請專利
    她五學期平均績點4.16,專業排名穩居第一;曾獲「三好學生標兵」「三好學生」「林學院水杉虛擬優秀學子獎」等榮譽稱號;發表中文核心論文和SCI論文各1篇,申請發明專利2項,「挑戰杯」大學生科技作品競賽獲省賽三等獎;作為學院代表,參加了第六屆中國林業學術大會;又是2019年度國家獎學金獲得者。
  • 溫州大學小姐姐厲害:專業第1,獲國獎,發論文1篇,發明專利2項……
    求學問是,她把堅持貫徹到底。科研之路,她將嚴謹身體力行,成績名列前茅,科研碩果纍纍,多次參加學術交流會議,她就是溫州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17級電氣工程專業研究生,張佳瑤。正是由於這種端正的學習態度,使得她在研究生期間打下了紮實的專業基礎。研究生三年,她成績排名專業第一,曾獲研究生國家獎學金,浙江省優秀畢業生,電電學院物華春蕾獎,兩次研究生學業一等獎學金。
  • 這6位學霸是復旦獎學金優秀典型:做科研,發表SCI論文,發明專利……
    黃意恆一直潛心科學創新,在復旦的科研生涯裡,無論是所負責的仿血小板脂質體靶向腫瘤轉移的初步研究項目,還是參與的診斷治療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藥物設計、超小阿黴素納米藥物的研發、高強度超聲聚焦調控的逐級靶向治療腦膠質瘤等課題,抑或是1篇已發表文章與2項發明專利,都讓他的科研步伐越走越踏實,
  • 獲國獎、發明專利5項等眾多榮譽,他從溫州大學考研韓國全南大學
    2018-2019學年國家獎學金國家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專利14項軟體著作權2項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5項成功考取韓國全南大學研究生在學海書山拼搏的這些時光裡,他,堅持著自己的目標,一路前行;他,不改自己的初心,砥礪以往;他,用行動書寫了後浪的擔當。他就是溫州大學2016級機電工程學院的鄭育同學。
  • 「績點為王」遭遇「彎道超車」|保研|碩士研究生|績點|復旦大學
    來源:圖蟲創意*來源:中國科學報(ID:china_sci),作者:袁一雪再過幾天就是202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初試時間了。此時,已順利推優的復旦大學理工科大四學生許可既有成功上岸的喜悅,也有「劫後餘生」的慶幸。就在她參加保研推免考試的前夕,收到了學校今年保研推免政策將按教育部最新文件進行改革的通知。
  • 復旦大學2019-2020學年優秀學生標兵(研究生)擬推薦名單公布!
    眼耳鼻喉科醫院李萬鵬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本人李萬鵬,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2018級博士研究生,以第一作者發表20餘篇論文,其中有16篇sci論文上學年專業績點3.95,在國際著名學術刊物《JMAA》發表論文1篇,榮獲國家獎學金等4項。參與社會實踐和志願服務9項,擔任團支書,是 「星火」黨員志願服務隊成員、復旦大學第21次團代會代表。
  • 復旦女學霸發表5篇SCI論文 被稱門薩女神(圖)
    網絡照片材料科學系大四學生張安琪  東方網12月24日消息:據《i時代報》報導,「學霸」有多「霸氣」?在昨天復旦大學2012-2013學年獎學金頒獎典禮上,4位當之無愧的「學霸」亮相,刷新「學霸」新高度。  數學專業的大二學生李睿霖是最禁得起考試檢驗的「考試型學霸」,專業績點4.0,也就是說專業課部滿分。全這位「學霸」還熱愛運動,並通過堅持跑步成功瘦身超過20公斤。  材料科學系大四學生張安琪則是「全能型學霸」。
  • 復旦四大「學霸」走紅引發爭議 「女神學霸」備受關注
    張安琪現為復旦大學材料科學系的大四學生,前天,在復旦大學2012-2013學年獎學金頒獎典禮上,她和生命科學學院2012級博士王傳超等4位「學霸」一起亮相。  「復旦人常說自己的靈魂是自由而無用的,我理解的這裡的『無用』是指不為所用,是對功利的疏離,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王傳超的現場發言數次被掌聲打斷。  看到優秀的人還如此努力,很多網友不淡定。
  • sci到底難發不難發,有什麼玄妙招數?
    ,能發sci論文,發高質量sci論文。其實寫的sci材料論文可以說和工業界的材料基本上毫無關係,純粹為了論文而論文,一方面是中國材料工業非常落後,一方面是中國的材料方面的論文(包括高端論文)全世界第一,比歐美日所有國家加起來的總和都多。俗話,搞材料好發論文,換個參數燒一次,打磨一下,電鏡一照就是一篇sci。其實施一公的結構生物,也是這個套路,照一次一篇nature/science/cell。
  • 他發表5篇SCI論文、專利5項,被保研到6個985高校,來自華東交大!
    他就是華東交通大學2019年度校長獎學金冠軍理學院——李宗霖發表SCI二區論文四篇發表SCI三區論文一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5項,全部實審公開獲授權實用型專利一項回想起大一上學期,李宗霖也過得渾渾噩噩,各科成績都不理想,轉折發生在第一節專業課「電磁學」上。那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尖端放電裝置給同學們做演示,接通電源之後一路火花帶閃電,把坐在第一排的李宗霖震撼到了。「我覺得很有意思,整堂課都是驚呆了,嘴都合不上」從那以後,李宗霖對專業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開始認真聽講,並不斷鑽研。
  • 她學年績點4.40專業第一,好優秀
    、挑戰杯二等獎、大創國家級立項、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M獎等成績;參與發表一篇中文核心、一篇SCI,另有兩篇SCI在投,一項實用發明專利實審。外國語學院 曹藝凡她從小在單親家庭長大,培養了她堅韌的性格。在學業上,她從不曾懈怠。平均績點4.17,位於年級第一,曾獲國家獎學金、荔園之星等。
  • 復旦回應博士生和研究員感情糾葛 五篇SCI論文是什麼意思?
    【復旦回應博士生和研究員感情糾葛:將一查到底!】近日復旦女博士同時和四位男博士(其一為碩導)交往引發熱議。之所以熱議不斷,一方面是情感問題,更重要的是碩導「送」了5篇sci論文。相比於金錢車房,送5篇SCI意味著什麼?相當於多少的物質和地位?7月27日零點,復旦大學官方回應「女博士同時和4位男博士交往」事件。
  • 溫州大學學霸:她雅思7分,發多篇論文,獲南洋理工大學全獎直博
    溫州大學機電工程學院15級機械工程(國際化)專業本科生龔玲豔,在溫州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李子瑞教授的精心培養和指導下,成功獲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博士錄取(機械與航天航空工程學院),並獲該校全額獎學金(NTU RESEARCH SCHOLARSHIP)。
  • 這就是復旦學霸:成績第1、發SCI論文、拿國家獎學金、好優秀!
    分流進入大數據學院後參與到實驗室的研究項目中,並在2019年的暑假赴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跟從Alan Yuille教授進行暑期科研,部分成果正逐步整理成論文準備投稿。參與「曦源」項目並成功結項。積極參加校內外的實踐和志願活動,曾赴甘肅肅南支教。
  • 復旦大學4學生績點幾近滿分
    復旦大學四大「學霸」近日在學校的獎學金頒獎禮上亮相,立即引發強烈關注。  復旦四大「學霸」的績點幾乎全是滿分。其中2011級本科生李睿霖曾獲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專業績點4.0。材料科學系大四學生張安琪不僅是5篇SCI論文的第一作者、新東方最年輕的託福老師,還是國際頂級智商俱樂部門薩俱樂部的會員,數次擔任門薩入會測試主考官;大二時,她已成為國家認證翻譯、中國譯協會員。生命科學學院2012級博士生王傳超過去3年共發表學術論文23篇,其中SCI論文13篇,作為第一作者的9篇。另一位博士生「學霸」仰志斌則剛剛榮獲世界材料研究學會2013年度優秀博士生獎。
  • 復旦「四大學霸」亮相:有女生數次任門薩測試主考官
    材料科學系大四學生張安琪  原標題:復旦「四大學霸」亮相 21歲「門薩女神」刷新「學霸」新高度  據《i時代報》報導,「學霸」有多「霸氣」?在昨天復旦大學2012-2013學年獎學金頒獎典禮上,4位當之無愧的「學霸」亮相,刷新「學霸」新高度。  數學專業的大二學生李睿霖是最禁得起考試檢驗的「考試型學霸」,專業績點4.0,也就是說專業課部滿分。全這位「學霸」還熱愛運動,並通過堅持跑步成功瘦身超過20公斤。  材料科學系大四學生張安琪則是「全能型學霸」。
  • 2021考研調劑信息更新【十三】
    近5年來獲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及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獎等各級獎勵3項次,第2完成人1項次,第3完成人2項次;申請專利14項,其中第1發明人獲授權發明專利3項和實用新型2項;主編出版技術專著1本;在核心期刊發表研究論文26篇,其中第1作者發表文章9篇,sci收錄1篇。
  • 我「穩穩」的績點第一,是怎麼被打臉的?
    績點排名第一的保研er,是不是覺得自己肯定穩操勝券了,保研簡直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那你就大錯特錯了!今天就來細細說一說,那些「半路殺處的程咬金」!不知道你的身邊有沒有認為自己績點很高,保研很穩的同學,當保研名單下來卻「榜上無名」,本來都準備保完研開始放假了,卻又要極限操作,轉戰考研……那他們為什麼會失敗呢?
  • 上海復旦碩導為追女博士送5篇sci論文引熱議,這些論文價值幾何?
    愛情是無價的,所以上海復旦碩導為追女博士送房送車還送5篇sci論文都不為過,問題是,女博士只是利用他,沒有真正愛他,因此這5篇sci論文的價值變成了零,一文不值。當然如果這5篇sci論文用在應該用的地方,那將會有巨大價值。
  • 這個研究生真厲害:1年發表12篇SCI論文,還有4項專利,太優秀了!
    徐文浩,2018級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泌尿外科碩士研究生,2018-2019學年碩士生國家獎學金獲得者,曾獲2019年「青年創意設計大賽」全國一等獎。師從葉定偉教授團隊著名泌尿腫瘤專家張海梁教授,從事泌尿系統腫瘤的基礎及臨床轉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