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孩子,從呱呱墜地,到背著書包上學,看似短暫一瞬,其實耗費了大人無數的心血。
做母親的,和孩子有著不用言說的天然羈絆。往往孩子哼一聲,或者哭一聲,媽媽自然就明白孩子要什麼,自然地給與回應。而媽媽不在旁邊的時候,當爸爸的往往束手無策,可能需要反覆嘗試好幾次,才能準確摸準孩子的脾性。
孩子稍大些,能跑會跳了的時候,開始喜歡爬高探低,喜歡坐在爸爸的肩頭高高的,遠遠的眺望。這種時候,媽媽往往就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而作爸爸的則可以精力十足地陪著孩子一起玩耍。
父親和母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承擔著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網絡照片,侵權則刪
那麼,當孩子上學之後,到底該由爸爸還是該由媽媽來負責孩子的學習呢?
個人覺得,主要可以遵循以下兩個條件:
一,誰的時間更充裕,誰來負責孩子的學習
現在,很多都是雙職工家庭,都有各自的工作壓力。在孩子上學之前,夫婦倆可以先好好溝通,商量。看誰下班到家的時間早些,或者誰周末休息的時間多一些,由時間充裕些的那一方來負責孩子的學習。
當然,在此要說明的是,雙職工家庭,工作完一天夫妻雙方都很累,雖然可能是媽媽或者爸爸的時間稍微多些可以負責孩子的學習。但是建議另一方,不能因此做個甩手掌柜。
比如,媽媽六點半到家,爸爸八點到家。那麼,爸爸到家之後,如果孩子的作業還沒有完成,可以把輔導孩子學習的事情接過來。
網絡照片,侵權則刪
或者,周末的時候,挑個半天或一天,夫妻倆一起看看孩子這段時間的學習情況,然後酌情進行講解。
之所以要這樣做,有平等分工的考慮,但是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學習是一個漫長而且常有反覆的過程。如果完全把負責孩子學習這件事推到一方頭上,容易令負責的一方感覺到壓力,進而影響情緒的穩定。
一方主導,另一方從旁輔助的話,既可以共同分擔壓力,也可以令夫妻雙方對孩子的學習情況都有所掌握,從而更好的把控孩子的學習質量。
網絡照片,侵權則刪
二,誰的情緒更平和穩定,誰來主導
需要注意區分的是,這裡所說的平和穩定,是專指在輔導孩子學習時的情緒狀態。
很多媽媽在養育孩子的時候,往往有萬分耐心,但是到了輔導孩子作業的時候,孩子一次兩次做不出來,脾氣就開始不受控制。有的父親則恰好相反,平時帶孩子的時候急躁潦草,但是輔導孩子作業的時候,卻有意外地耐性。
在低年級階段,因為孩子本身也還處於摸索探究時期,往往需要家長十倍百倍的耐心來包容,他們才能從容跨過這個時期。
因此在這個階段,建議拋開身份限定,以耐心的高低來作為決定輔導孩子學習的人選。
網絡照片,侵權則刪
當然,如果有的家庭恰好是有耐心的一方是工作更為繁忙的一方,那麼,恭喜承擔輔導孩子責任的一方獲得了「提升自身修養,陪同孩子共同成長的美好機會。」
上面的話是一個玩笑。但是個人建議,如果在輔導孩子學習的時候容易發火,不妨多問一問自己,到底是因為什麼發火?而且,建議這種自問一層層深入下去,直到找到讓自己不舒服的那個點。
也可以多和另一半溝通交流,問一問他/她為什麼有耐心。或者僅僅是夫妻倆一起背後吐槽吐槽自家孩子,也行。
畢竟,有人在旁邊支持,或理解的話,壓力會小很多。
網絡照片,侵權則刪
養育孩子,輔導孩子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一件責任全在媽媽或全在爸爸頭上的事,希望做父母的都能以自己的方式參與進來,共同養育孩子,讓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