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和媽媽,到底誰該來負責孩子的學習?

2020-09-03 鹿說育兒

一個孩子,從呱呱墜地,到背著書包上學,看似短暫一瞬,其實耗費了大人無數的心血。

做母親的,和孩子有著不用言說的天然羈絆。往往孩子哼一聲,或者哭一聲,媽媽自然就明白孩子要什麼,自然地給與回應。而媽媽不在旁邊的時候,當爸爸的往往束手無策,可能需要反覆嘗試好幾次,才能準確摸準孩子的脾性。

孩子稍大些,能跑會跳了的時候,開始喜歡爬高探低,喜歡坐在爸爸的肩頭高高的,遠遠的眺望。這種時候,媽媽往往就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而作爸爸的則可以精力十足地陪著孩子一起玩耍。

父親和母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承擔著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網絡照片,侵權則刪


那麼,當孩子上學之後,到底該由爸爸還是該由媽媽來負責孩子的學習呢?

個人覺得,主要可以遵循以下兩個條件:

一,誰的時間更充裕,誰來負責孩子的學習

現在,很多都是雙職工家庭,都有各自的工作壓力。在孩子上學之前,夫婦倆可以先好好溝通,商量。看誰下班到家的時間早些,或者誰周末休息的時間多一些,由時間充裕些的那一方來負責孩子的學習。

當然,在此要說明的是,雙職工家庭,工作完一天夫妻雙方都很累,雖然可能是媽媽或者爸爸的時間稍微多些可以負責孩子的學習。但是建議另一方,不能因此做個甩手掌柜。

比如,媽媽六點半到家,爸爸八點到家。那麼,爸爸到家之後,如果孩子的作業還沒有完成,可以把輔導孩子學習的事情接過來。

網絡照片,侵權則刪


或者,周末的時候,挑個半天或一天,夫妻倆一起看看孩子這段時間的學習情況,然後酌情進行講解。

之所以要這樣做,有平等分工的考慮,但是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學習是一個漫長而且常有反覆的過程。如果完全把負責孩子學習這件事推到一方頭上,容易令負責的一方感覺到壓力,進而影響情緒的穩定。

一方主導,另一方從旁輔助的話,既可以共同分擔壓力,也可以令夫妻雙方對孩子的學習情況都有所掌握,從而更好的把控孩子的學習質量。

網絡照片,侵權則刪


二,誰的情緒更平和穩定,誰來主導

需要注意區分的是,這裡所說的平和穩定,是專指在輔導孩子學習時的情緒狀態。


很多媽媽在養育孩子的時候,往往有萬分耐心,但是到了輔導孩子作業的時候,孩子一次兩次做不出來,脾氣就開始不受控制。有的父親則恰好相反,平時帶孩子的時候急躁潦草,但是輔導孩子作業的時候,卻有意外地耐性。

在低年級階段,因為孩子本身也還處於摸索探究時期,往往需要家長十倍百倍的耐心來包容,他們才能從容跨過這個時期。

因此在這個階段,建議拋開身份限定,以耐心的高低來作為決定輔導孩子學習的人選。

網絡照片,侵權則刪

當然,如果有的家庭恰好是有耐心的一方是工作更為繁忙的一方,那麼,恭喜承擔輔導孩子責任的一方獲得了「提升自身修養,陪同孩子共同成長的美好機會。」

上面的話是一個玩笑。但是個人建議,如果在輔導孩子學習的時候容易發火,不妨多問一問自己,到底是因為什麼發火?而且,建議這種自問一層層深入下去,直到找到讓自己不舒服的那個點。

也可以多和另一半溝通交流,問一問他/她為什麼有耐心。或者僅僅是夫妻倆一起背後吐槽吐槽自家孩子,也行。

畢竟,有人在旁邊支持,或理解的話,壓力會小很多。

網絡照片,侵權則刪

養育孩子,輔導孩子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一件責任全在媽媽或全在爸爸頭上的事,希望做父母的都能以自己的方式參與進來,共同養育孩子,讓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相關焦點

  • 爸爸和媽媽,誰來管孩子學習比較好?
    幼兒園主要是孩子邁向集體生活,分離焦慮隨著時間很快就能克服了,但是孩子上一年級,是個不小的轉折點。因為要正式開始10多年的學習生活了,所以孩子幼小銜接時候一定要做好。 前幾天和朋友討論了一個問題:爸爸和媽媽,誰來管孩子學習比較好? 我當時給朋友說真沒必要必須一個人管;或者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也不一定非得是工作之餘精力更多的那個。
  • 「最新消息」孩子到底隨誰姓?民法典新規定:不止是爸爸和媽媽
    孩子到底該跟誰姓?大家對此議論紛紛。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都說得很有理,那到底孩子跟誰姓?孩子隨誰姓,爸爸媽媽爭搶得最厲害,也給人一種孩子只能隨爸爸姓或者隨媽媽姓,二選其一的錯覺。但真實情況和很多人想得不一樣。
  • 十幾歲孩子和老師對著幹,媽媽到底該怎麼辦?
    這個媽媽在山雨欲來的壓力之下,是否也是一種「窮」的感覺呢?現實中有很多這種亞歷山大的爸爸媽媽,尤其是有青春期孩子的家庭,這些爸爸媽媽們被孩子的言行牽著,茫然亂撞,暈暈乎乎,倍感煎熬,只是不停地念叨:親生的,親生的,熬過去這一段就好了!當然也有憤然爆發,要和青春期的孩子一決高下,論個輸贏的,可最終沒有贏家!
  • 孩子身高是遺傳爸爸的,還是媽媽的?孩子的長相到底由誰決定?
    在孩子沒出生前跟出生之後,孩子長得像誰的話題就一直沒有斷過。外人看來,有的說寶寶像爸爸,有的說爸爸像媽媽,孩子的長相到底會遺傳誰呢?孩子的身高會遺傳誰?但一個身高高的爸爸,跟一個身高矮的媽媽,生下來的孩子身高會遺傳誰呢?在身高上面,確實會有遺傳的因素,但並非遺傳就可以決定孩子最後的身高。通常情況下,遺傳的身高部分可以達到6成到8成,剩下的還要靠後天孩子的飲食跟運動量等方面。
  • 學生不寫作業到底誰該負責?
    看過一個段子,「老師問學生,你的作業為什麼沒交,學生回答說昨天小偷來家裡把我做完的作業給擦掉了。」◆ 姐姐的兔子「咔嚓咔嚓」啃壞了我的鉛筆和作業本。◆ 龍捲風捲走了我所有的書。……老師,為什麼您不相信這一切? 其中的可信度有多少, 大家可以自行體會。班裡面三十幾個孩子,作業的完成情況各異。超前完成的給予表揚,按時完成的予以肯定,未完成的嚴厲批評。
  • 孩子由誰來帶好?媽媽,奶奶,姥姥還是爸爸
    孩子.出生的時候,大人都想自己帶孩子,尤其是媽媽,看著自己新出生地寶寶,自己身上掉下來地肉,真是害怕稍微受到一點傷害。那麼,爸爸媽媽,奶奶姥姥誰帶孩子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好處呢?現在很多的家庭,爸爸媽媽都是自由職業者,所以,爸爸也有時間帶孩子!帶孩子呢,分孩子是男寶還是女寶寶!
  • 教育到底該對誰負責?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一個大方面,教育應該是要對學生負責的,教育也是為人民服務的一個重要內容之一。教師在當今社會應該是主要以教書育人為主要職責,為國育人,為黨育才。家長把海子送到學校,主要是為了孩子能夠學習知識,不至於目不識丁。可是,最近,因為某些檢查慰問等方面的原因,我們的老師,學生卻整天都在打掃衛生。誠然,衛生,勞動教育是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
  • 新手媽媽和爸爸怎麼帶孩子?
    這個話題讓我想起了自己當新手期爸爸的一件糗事。那是孩子兩個月時候的一個周末,中午把他哄睡著,我們大人全去了另一個屋,老丈母娘負責幫我看孩子,也睡了一會兒,愛人因為懷孕期間一次買菜買多了,把手指累傷了,正在烤電治療,而我和老丈人正在沙發上看電視。
  • 誰說帶孩子是媽媽的事?有些動物爸爸比媽媽還盡責,值得誇讚
    文|秘籍君媽媽們好不容易經歷十月懷胎,把孩子生了下來,想著終於能鬆口氣。可誰知道,生完孩子只是第一步,後面還有漫長的生活在等著你。在家的時候,孩子常常是前面搗亂,我在後面跟著收拾,老公在沙發上看著電視。
  • 開學,當務之急,是做好分工,到底誰負責帶孩子?
    確定好到底誰負責接送。誰負責日常生活。誰負責輔導作業。誰負責教育。誰負責代表這個家的意志,與孩子對話。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誰是主要負責人?當確定好主要負責人之後,那麼,家庭所有成員,在教育孩子這個問題,都必須聽從主要負責人的。
  • 為什麼孩子對學習和上學不敢興趣?學校和家長,到底是誰的原因?
    最近看到很多人問孩子對學習沒有興趣或不想上學該怎麼辦?當一個生命來到這個世界,在他睜開眼的時候,整個世界對他來說都是新奇的,他也充滿好奇,一天天長大,開始長牙開始學說話,回想一下在孩子初學說話的時候,我們是不是十足的耐心和充滿了期待,在學會的那一刻再叫出第一句「媽媽/爸爸」的時候,聽到的所有人是不是都很開心,即便他口齒可能不清,滿滿的可以說的話越來越多,依然口齒不清,也不會有人責怪他,就算是不認識的也不會,大家都會說以後長大就會好了;能說話就行對吧
  • 大娘被門夾至骨折,物業卻撇清關係,到底該誰負責?
    大娘被門夾至骨折,物業卻撇清關係,到底該誰負責?一個小區的物業通常是管理著這個小區大大小小很多細節上的事情的,可以說一個好的物業,可以給一個小區建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反之,也可能由於物業不夠好,而導致這個小區在眾人的心中評價不太好,所以說,對於小區來說,物業是十分重要的,如今在某小區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某小區的靳大娘在過小區門禁的時候被門夾傷了,物業卻說跟他們沒關係,這件事情他們不用負責,對此家屬非常氣憤,那麼到底該誰來負責呢
  • 只有爸爸參加的家長會!爸爸負責聽講,媽媽負責圍觀……
    ,很多家庭都是媽媽在陪伴,媽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有時候力量比較單薄,這個時候就需要爸爸的支持。為什么爸爸們都穿西服、打領帶?賀老師說,生活需要儀式感,從著裝就讓家長感受到家長會的重要性。有媽媽說爸爸回家之後改變很大,更多地參與家務等。
  • 批改作業 到底該誰負責?
    從視頻內容來看,這位家長認為: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輔導功課,使得自己承擔了老師的責任和工作。該事件迅速引發社會關注。其實,孩子的作業到底該不該由家長來批改並不是一個新話題。但是,退群短視頻發布卻在很短時間內引發如此高的關注度,也說明確實有不少家長正在經歷與江蘇這位家長同樣的狀況。在許多人看來,老師批改作業是天經地義之事。這樣的想法到底對不對?
  • 到底該不該讓孩子學習特長?
    到底該不該讓孩子學習一門特長呢?這大概是讓每個家長的都頭疼的問題吧!我覺得幫助孩子培養這些特質,遠比給他物質上的東西要來的更好,畢竟,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嘛。我是希望他在學習特長的這個過程中,能夠收穫讓他在未來可以選擇的權力,也可以讓他在任何環境中都能充滿自信。所以,這就是我逼迫我兒子學習特長的一種動力。世人都說,學特長的孩子最苦,需冒嚴寒酷暑,穿梭於五冬六夏間,只聞特長笑,不聞玩樂聲。
  • 和老公做愛,被孩子看到了,到底該怎麼辦?​
    今天,跟大家探討的,是我們有可能會碰到的問題:和老公做愛,被孩子看到,到底該怎麼辦?我跟閨蜜有時會互說糗事,不過最大的糗事,應該就是性生活的時候,破門而入的孩子,一臉驚恐地看著她們。閨蜜和她老公看著孩子,孩子看著她們。互相的凝視中,都在默默諮詢對方:這……到底發生了什麼。
  • 孩子爸跟我在教育孩子方面意見總不一致,到底誰該聽誰的?
    而媽媽,從孩子一出生就成了主要守護人。爸爸只有體驗了媽媽的生活才會明白,每一種說教和指導的背後,藏著心酸的秘密。到底該怎麼辦?媽媽掌舵,爸爸划槳很多老母親,總是不放心把事情交給爸爸做,什麼都想自己來。誰的爸媽誰攻克夫妻之間教育理念出現歧義,還有一個更大的問題,就是隔代參與。
  • 爸爸和媽媽你更喜歡誰?千古難題孩子該怎麼回答才好
    因為疫情的關係,表弟這回隔了一陣子沒見我家大寶,馬上就走過來把大寶抱起來,和大寶沒說到兩句話,又問了一個讓大寶著急的問題,「爸爸和媽媽你更喜歡誰?」其實別說表弟,我自己私下都有幾回忍不住問過大寶這個問題,可每次大寶總是攥著小拳頭仔細地想了一會兒,之後實在想不出來一個兩全其美的答案,兩隻眼睛都紅紅的。
  • 孩子的長相和智商由誰決定,是爸爸還是媽媽?這三句話很清楚
    文|秘籍君當懷上小寶寶的那一刻,準爸爸準媽媽那興奮的心情難以言表,此後爸爸媽媽都會非常的期待小寶寶的出生,所以爸爸媽媽也會時常的討論寶寶生出來到底會像誰多了。其實無論寶寶比較像誰,都是準爸媽期盼的寶寶,會深受爸媽的喜愛的。但是第一次為人父母,都會非常的好奇,每天想像著寶寶的相貌,寶寶是否聰明,寶寶是否乖巧等等。當然,準爸媽不必太過著急,孩子的長相和智商由誰決定,主要還看這三句話。
  • 「媽媽是妖怪,姥姥是唐僧」:家庭三重奏,到底該聽誰的?
    寫了一會,媽媽過來說「快寫!別玩了」,姥爺提醒媽媽「你別吵吵,等他去寫」,外婆又拿一卷衛生紙過來幫他弄鼻子。十分鐘不到的功夫,三個人就自顧自叨叨了十來句話,孩子無力地埋下頭,不知該聽誰的。教育分歧不止發生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就連在吃飯的時候,桌上也是「刀光劍影」,高手過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