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期閱讀中,低幼孩子需要怎樣的環境什麼樣的書

2020-12-25 澎湃新聞

在早期閱讀中,低幼孩子需要怎樣的環境什麼樣的書

澎湃新聞記者 楊思超

2019-12-04 10:47 來源:澎湃新聞

很多家長認為,培養孩子早期閱讀,就是往家裡多買書,讓孩子多看。可事實上,如何跟「看上去什麼都不懂」的孩子讀書,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樣簡單,家長們不防聽聽早期閱讀研究專家的分享。

不少教育研究數據表明,有閱讀習慣和閱讀態度的人,看待問題時較有廣度和深度。閱讀對一個的成長影響較大,而早期閱讀作為基礎更應受到重視。近日,在由深圳心喜閱童書、日本國駐上海總領事館主辦的0-3歲嬰幼兒閱讀交流會上,我們採訪了美國南伊利諾大學幼兒教育博士、0-3歲早期閱讀資深推廣人李坤珊和兒童閱讀幹預專家王健櫪,就早期閱讀對0-3歲孩子的重要性,如何為孩子創造閱讀環境,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兒童閱讀幹預專家王健櫪(左)、早期閱讀資深推廣人李坤珊(右)

對話專家

Q:早期閱讀對嬰幼兒來說的重要性是什麼?

李坤珊:

早期閱讀到成人閱讀是一條完整的線,基礎打好就會成為一個喜歡閱讀的人。在早期閱讀中,孩子要學的是閱讀常識。家長應該先讓孩子知道書是什麼,它和玩具不同,固定的信息會出現在固定的內頁中。

王健櫪:

從孩子的生長發展上講,孩子通過閱讀能聽到豐富的詞彙,對語言發展具有幫助。孩子通過翻書可以發展精細運動,而情緒管理類的圖書,對孩子的情緒發展也是有幫助的。

另外,有早期閱讀習慣的孩子對其學業是有幫助的,親子共讀也能建立親子親密關係。而較為重要的一點是,閱讀可以縮小不同知識背景家庭在養育孩子上的差異。比如,博士生媽媽和初中生媽媽,在親子教育中的質量是不一樣的。但如果她們拿著相同的一本書和孩子讀,孩子看到的畫面、詞彙是一樣的,聽到的信息是一樣的,感受到的親子關係也是一樣。

Q:我們要為孩子創造一個怎樣的閱讀環境?

李坤珊:

中國父母很焦慮,一碰到書就會想到學習,就會變得嚴肅起來。要怎樣做到愉悅,我提出了「三個家常」。「家常人」,家庭中的成員都要有閱讀習慣,孩子喜歡模仿,當看到爸爸媽媽看書,自然也會去閱讀。「家常菜」,為0-3歲的孩子準備書,就像做菜一樣,要品類豐富。「家常事」,要形成固定習慣和孩子一起讀書,每天抽出一個固定的時間進行共讀。

王健櫪:

愉快的環境是最好的環境。閱讀不是我要教你什麼,而是孩子與家長雙方都要快樂。在家裡要有閱讀氛圍,書要隨處可見、隨手可及,要展示出書的封面,要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書。

Q:如何為0-3歲的孩子選擇高質量的嬰幼兒讀物?

李坤珊:

從孩子的成長發展來挑適合年齡層的書。另外,從閱讀學習角度講,0-1歲要學習書是什麼,1-2歲要學習閱讀是什麼,2-3歲要學習閱讀的常識是什麼。當家長清楚了孩子的閱讀發展再結合成長階段,就會很清楚知道孩子需要什麼樣的讀物。

王健櫪:

家長應給孩子選擇貼近生活的書,我們共同關心的話題,和與人的情感有關的圖書都是好的選擇。

Q:許多低幼的孩子喜歡反覆讀一本書,對於這樣的現象,家長要幹預嗎,要給他更多的選擇嗎?

李坤珊:

「不容許」這個詞,不應該存在於0-3歲的孩子間。重複是孩子的需要,我們應該滿足孩子的需要。重複是正常的學習方式,是這個階段孩子成長發展的特性,他們將重複用在玩玩具上,同樣也會用在閱讀上。在孩子閱讀時,書只是載體,我們要以孩子為主而不是以書為主。

王健櫪:

成人認為的重複,對孩子來講,他們每一次翻看,都會有不同的感受。他們會在重複的過程中不斷學習,重複會讓他們更有安全感。親子共讀,家長做的是陪伴著,首先應該滿足孩子的喜歡。

Q:現在有很多有聲故事APP,專業人士繪聲繪色的講和家長講,我們要如何選擇和平衡?

李坤珊:

聽故事和看故事目的是不同的。很多人說講讀故事能增進孩子的閱讀能力,其實這是個誤區。閱讀是自己用眼睛看圖畫,用耳朵聽故事,自己來建構內容,而聽故事是一種被動接受。音頻是單向輸出,沒有交流,和低幼孩子共讀最可貴的是交流和互動,這是有聲故事取代不了的。

王健櫪:

圖畫書做成有聲讀物,會損失重要的圖畫內容。專業人員講故事,不管語氣、語感再好,也取代不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溫暖互動。但這也不是說有聲故事就不好,在開車和旅途中,還是可以給孩子聽聽的。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親子共讀 低幼 早期 閱讀培養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盈媽建議低幼寶寶一定要讀正版書
    ,從學齡前需要讀的繪本圖畫書到可以自主閱讀後所需要的各種課內外讀物,咱們作為孩子的家長就要一直幫孩子購買適合他們讀的書,在買書時,我想你一定也會遇到價格低很多的盜版書,後面我們用公認的名字祖國版來代替,那麼我們是給孩子買正版書還是買所謂的祖國版呢?
  • 給孩子更好的閱讀環境
    為滿足這一社會需求,童書出版界出版了越來越多適合低幼兒童閱讀的圖畫書。一個自己喜歡閱讀的媽媽,一個了解童書出版的媽媽,一個了解兒童心智發展的媽媽,是培養早期兒童閱讀習慣和能力的最重要的大人。親子共讀是家庭閱讀的最重要形式,圖畫書是最適合開展親子共讀的兒童讀物形式。
  • 培養孩子閱讀興趣第一書,讓孩子在書中找到自己
    孩子為什麼會愛上某一本書?早在20世紀法國文學家羅曼·羅蘭就一語道破天機:從來沒有人為了讀書而讀書,只有在書中讀自己,在書中發現自己或檢查自己。大人讀書尚且如此,孩子更是如此。能夠讓孩子找到自己,發現自己的書,才是孩子真正想讀的書!用這樣的書在「兒童閱讀關鍵期」來餵養孩子,才會讓孩子真正愛上閱讀!
  • 焦慮的親子閱讀會斷送孩子的閱讀興趣
    鄭春華,這位孜孜不倦致力於低幼兒童文學寫作的作家,用輕靈而蘸滿童趣的筆觸,關注著兒童的需要與他們思考世界的方式。作為一名會講故事的母親,鄭春華也有一番關於閱讀的獨特體會,在面向子女與小讀者的過程中,用閱讀拉近了自己和孩子的心。
  • 低幼繪本選擇困難?遵循4個原則,讓父母輕鬆解惑,寶寶愛上閱讀
    關於給0-3歲的低幼寶寶選擇書籍,要根據寶寶的認知、情感、動作、語言水平等發展規律來選擇。010-3歲低幼寶寶對書的認知有什麼特點所以,很多父母從孩子剛出生就會買一些黑白認知卡片,機關書,布書、洞洞書、洗澡書等等。但市面上的繪本琳琅滿目,許多父母都挑花了眼,也不知道如何給孩子選書。有的甚至買了很多繪本,回來後才發現孩子根本不感興趣。所以,這就需要父母在給孩子挑書選書上多下點功夫了。
  • 沒有英語環境,給孩子讀原版書,需要翻譯麼?
    很多人都會問這樣一個問題,我家孩子沒有太多的英語環境,但我又希望從小給孩子做英語啟蒙,那麼,給孩子讀原版書,要不要翻譯?叫魚君覺得如果不加上很多背景條件的話,是沒有辦法來好好回答這個問題的,你的孩子多大,英語程度怎麼樣,讀的又是什麼書?
  • 怎樣為孩子打造沉浸式英語閱讀環境?
    我們每個人學習母語的時候,就是典型的沉浸式環境。就像遊泳的時候,把身體完全放在水裡;小孩子學說中文的時候,每天聽到的、看到的都是中文,想要向父母提出要求也必須通過說中文來實現,即沉浸在中文的世界裡。沉浸式的教學模式可以套用到任何一門語言的教學中去。
  • 早期閱讀不是簡單講故事 多樣方法讓孩子更聰明
    然後,每翻一頁書,讓孩子指出畫面中出現了什麼人物。角色扮演法當孩子已經熟悉了書中的內容,爸爸、媽媽和孩子可以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來閱讀故事書。如讀《小紅帽》這篇故事時,孩子可以扮演小紅帽,媽媽扮演媽媽和奶奶;爸爸則扮演大灰狼。然後根據畫面上出現的角色,每個人說出各自角色所說的話。
  • 書中自有黃金屋,讓孩子愛上閱讀
    課外閱讀是學生課外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的養成,是開啟學生智慧的金鑰匙,如能長久堅持,必將終生受益。那麼,家長該怎樣指導孩子進行課外閱讀呢?
  • 一隻風靡全球的小老鼠,告訴了我們選好低幼繪本的所有秘密
    對於兩三歲,甚至更小一些的孩子來說,什麼樣的繪本是好繪本?這是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我理解家長們的困惑。一方面是孩子還小,理解力有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也不長,很難安靜地和爸爸媽媽一起共讀一本書。另一方面,很多聽說很有名的低幼繪本,在大人看來大都顯得有些平淡,簡單,情節和畫面並不顯得出眾。到底怎樣才算一本好繪本?怎樣的好繪本孩子才喜歡讀呢?
  • 培養孩子閱讀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培養孩子閱讀,家長需要重視孩子的第一本書。孩子閱讀也是如此,第一本書帶給孩子怎樣的感受,這將決定了孩子會不會愛上閱讀。如果一個孩子,第一次接觸到一本精美餓的繪本的時候,他會被其插圖和文字所吸引,那麼,這個孩子對書,對閱讀的第一印象就是好的,這個孩子很可能就會愛上了閱讀。
  • 早期閱讀很重要,做到以下幾點,讓你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閱讀能夠滿足孩子智力快速發展的需求,可以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滿足他們的求知慾和好奇心,能更好的開發孩子的智力。既然閱讀有那麼多的好處,那麼家長該怎樣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呢?等到寶寶滿8個月,就可以買布書給孩子玩了,布書的好處是不易被寶寶撕壞弄皺,而且還可以水洗,保證衛生。爸爸媽媽可以通過給寶寶玩布書把「書本」這個概念傳遞給寶寶,讓寶寶認識這個是書,書上有圖案,可以一頁一頁翻著看。等到寶寶再大一點,就可以買一些圖案有趣,色彩鮮明的繪本給寶寶看了。
  • 早期閱讀你了解多少?提高孩子閱讀能力的指導策略。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早期閱讀,國際上很多的國家對於早期閱讀也是特別的重視,比如說在1992年的時候,英國有一個學者發起的一個閱讀起跑線計劃,然後專門為嬰幼兒提供一個閱讀指導的項目。他們最核心的一個工作是什麼呢?就是由圖書館等多個機構聯手為嬰幼兒階段的孩子去發放閱讀包,閱讀包裡面有一些什麼樣的材料呢?
  • 怎樣的家庭環境才能幫助孩子堅持閱讀的好習慣!
    從非智力因素考慮,從兩三歲的孩子身上已經可以看出其一生的性格特徵和感情傾向,無論是童年美好的記憶,還是殘酷的打擊,都會伴隨著他的一生。而孩子的童年,絕大多數都待在家裡,家庭的一切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改變和塑造著孩子的心靈。從某種意義上說,家庭環境決定了孩子的一生。所以在古代,孟母為了給孟子尋找一個有利於讀書成才的環境,曾三次搬家。環境對人的影響之大,無論怎樣強調也是不過分的。
  • 早期閱讀對孩子具有怎樣的影響?
    親子閱讀是一個重要環節,孩子們閱讀需要成人的引導,因為他們的思維過程需要幫助整理,只有在有效地引導下孩子們才能大膽地把自己的想法、發現、經驗說出來。  早期閱讀激發孩子對識字的興趣  現在有很多家長都在教孩子認字,我也很著急,曾經試過很多方法,讓孩子認字,可他就是沒興趣,強扭的瓜總是不甜的,我也沒再要求孩子認識字。
  • 【早期閱讀系列】之對話式閱讀--看與問
    養成終生閱讀的習慣: 規劃閱讀環境,陪伴孩子閱讀,給孩子做閱讀的榜樣。 過度強調圖畫書上的文字部分,忽略圖畫的作用; 強迫孩子閱讀文字多的,更多達到認知目的的書籍。
  • 低幼小神獸的英語啟蒙
    小神獸出生後我就思考過英語學習的開始時間,之前聽到過一個概念,多語言孩子的語言發育會比較晚,所以我與隊友商量,中文學好後再開始英語學習。但在一個半月前,也就是小神獸一歲五個月的時候,老母親刷頭條看到了英語啟蒙的文章,文章提到0歲開始英語啟蒙並不會影響孩子的中文學習。老母親頓時頭皮發麻,擔心會不會錯過了孩子學習英語的最佳時機!
  • 童書到底該怎麼選?這本《影響孩子閱讀的100本童書》不容錯過
    最近看到一本有意思的書,大大地解決了我的苦惱,這本書叫《影響孩子閱讀世界的100本童書》,是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的。這是一本童書發展史,以英國的書居多,書中還包含了大量珍藏版的書籍插圖,有的甚至已經殘破難以辨認,由此可見早期童書的稀有。
  • 早期閱讀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具體表現為:對早期閱讀持有功利性的目的;把訓練孩子早期識字等同於早期閱讀;孩子早期閱讀的內容質量不高;在孩子的早期親子閱讀中父親缺位;家庭適合兒童早期閱讀的圖書量較少;缺乏良好的早期家庭閱讀環境和氛圍等……
  • 早期閱讀:因互動而深入
    民間閱讀公益組織如何協同政府?如何連接專業資源讓兒童早期閱讀的推廣更加專業和有效率?政府如何在法律層面支持兒童早期閱讀?各界如何合力讓廣大鄉村不被兒童早期閱讀拋下……」在首屆全國兒童早期閱讀發展與教育峰會上,深圳市愛閱公益基金會理事長李文呼籲,兒童早期閱讀的研究和推廣工作與它的重要性相比遠遠不夠,中國目前面臨更多需要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