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神經科技
概要:科技界和產業界普遍認為,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會帶來顛覆性的影響,具有多學科的綜合、高度複雜的特性。
7月22日,由人工智慧學會、阿里巴巴集團&螞蟻金服主辦,CSDN、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承辦的第三屆中國人工智慧大會(CCAI 2017)在杭州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副理事長譚鐵牛出席大會並致辭。在致辭中他談到了對國務院發布《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這一「歷史性時刻」的自身體會。
譚鐵牛院士在CCAI 2017上致辭
「《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的發布,毫無疑問是黨中央、國務院準確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大趨勢、著眼於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所推出的重大戰略舉措,是我們國家的一件大事、中國科技界的一件盛事,更是中國人工智慧領域的大喜事。」譚鐵牛說道:「規劃的實施必將大力推動我國人工智慧事業的發展,掀起新一輪的熱潮。」
不過,譚鐵牛同時也提醒道,在新的熱潮下,尤其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吸取人工智慧 61 年發展的教訓與經驗,切忌別有用心者藉機圈錢圈地、一哄而上,給人工智慧設定不切實際的目標,提出過高的期望。
「要記住人工智慧不是萬能的,人工智慧還有很多『不能』,所以我認為設定科學的、可實現的目標非常重要。」譚鐵牛最後說道。
目前,AI產業正呈指數級增長。今年6月,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教授、AAAI執行委員會成員Toby Walsh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給出這樣一組數據:過去5年來,風投基金及風投交易每年增長約50%,這意味著資金每兩年翻一番。風險投資直接影響市場產出——過去5年來,微軟、Facebook等大型科技公司的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專利數量也以每年約增加50%的速度飆升,這意味著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專利也每兩年翻一番。
科技界和產業界普遍認為,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會帶來顛覆性的影響,具有多學科的綜合、高度複雜的特性。它將引發科學技術產生「鏈式」的突破,帶動「面上」的發展,幫助各領域創新能力快速躍升。
破低成本低能耗智能感知、複雜場景主動感知、自然環境聽覺與言語感知、多媒體自主學習等理論方法,實現超人感知和高動態、高維度、多模式分布式大場景感知。混合增強智能理論重點突破人機協同共融的情境理解與決策學習、直覺推理與因果模型、記憶與知識演化等理論,實現學習與思考接近或超過人類智能水平的混合增強智能。群體智能理論重點突破群體智能的組織、湧現、學習的理論與方法,建立可表達、可計算的群智激勵算法和模型,形成基於網際網路的群體智能理論體系。自主協同控制與優化決策理論重點突破面向自主無人系統的協同感知與交互、自主協同控制與優化決策、知識驅動的人機物三元協同與互操作等理論,形成自主智能無人系統創新性理論體系架構。
布局前沿基礎理論研究。針對可能引發人工智慧範式變革的方向,前瞻布局高級機器學習、類腦智能計算、量子智能計算等跨領域基礎理論研究。高級機器學習理論重點突破自適應學習、自主學習等理論方法,實現具備高可解釋性、強泛化能力的人工智慧。類腦智能計算理論重點突破類腦的信息編碼、處理、記憶、學習與推理理論,形成類腦複雜系統及類腦控制等理論與方法,建立大規模類腦智能計算的新模型和腦啟發的認知計算模型。量子智能計算理論重點突破量子加速的機器學習方法,建立高性能計算與量子算法混合模型,形成高效精確自主的量子人工智慧系統架構。
開展跨學科探索性研究。推動人工智慧與神經科學、認知科學、量子科學、心理學、數學、經濟學、社會學等相關基礎學科的交叉融合,加強引領人工智慧算法、模型發展的數學基礎理論研究,重視人工智慧法律倫理的基礎理論問題研究,支持原創性強、非共識的探索性研究,鼓勵科學家自由探索,勇於攻克人工智慧前沿科學難題,提出更多原創理論,作出更多原創發現。
一圖讀懂《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
下面,格格帶你一張圖看懂《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
來源: 神經科技
歡迎加入未來科技學院企業家群,共同提升企業科技競爭力
一日千裡的科技進展,層出不窮的新概念,使企業家,投資人和社會大眾面臨巨大的科技發展壓力,前沿科技現狀和未來發展方向是什麼?現代企業家如何應對新科學技術帶來的產業升級挑戰?
歡迎加入未來科技學院企業家群,未來科技學院將通過舉辦企業家與科技專家研討會,未來科技學習班,企業家與科技專家、投資人的聚會交流,企業科技問題專題研究會等多種形式,幫助現代企業通過前沿科技解決產業升級問題、開展新業務拓展,提高科技競爭力。
未來科技學院由人工智慧學家在中國科學院虛擬經濟與數據科學研究中心的支持下建立,成立以來,已經邀請國際和國內著名科學家、科技企業家300多人參與學院建設,並建立覆蓋2萬餘人的專業社群;與近60家投資機構合作,建立了近200名投資人的投資社群。開展前沿科技講座和研討會20多期。 歡迎行業、產業和科技領域的企業家加入未來科技學院
報名加入請掃描下列二維碼,點擊本文左下角「閱讀原文」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