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這句話出自《論語·衛靈公》,意為:多責備自己而少責備別人,那就可以避免別人的怨恨了。這個厚跟薄是相對的。這個「躬」就是反躬自省,反省自己比較嚴格,然後責備他人都從寬,叫「薄責於人」。我們常講「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處事態度。
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中庸》告誡人們:「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怨人。」禪宗提出:「只見己過,不見世非」,與孔子的話如出一轍。儒家主張「愛人」,即寬厚慈愛地對待別人,但卻要求嚴於律己,曾子發明了「吾日三省吾身」的修養方法,表明儒家思想重在「求己」。
重責備自己,而輕責備別人,怨恨自然不會來了。人與人相處,難免會出現糾葛,這時要有寬廣的胸懷,多想自己的不足,多看別人的長處,多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這樣既能保持愉快的心情,又能營造和諧的車廂氛圍。
在生活中,人往往容易原諒自己,為自己開脫,找藉口掩蓋自己的過失和不足,倒是常常責怪別人,把失誤或者過錯歸咎於別人,這樣,不但自己失去了反省自己和找到自己不足的機會,而且,也會引起別人的反對和埋怨,甚至是憎恨。
人皆有長處,只看到別人缺點,是自己的修養問題,所謂錘子眼中所有人都是釘子。《戰國策》中說,「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惡」,多看別人長處,少說別人壞話,如此才能為好人,收穫良好的人際關係。
放下自我,多責備自己,少責備別人,有過失主動承擔,就可以遠離怨恨和紛爭了。凡事不成功,必定自己有失誤。不要藉口,不要解釋。以批評別人的心情來批評自己,以寬容自己的心態去寬容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