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2020-12-17 素佛堂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這句話出自《論語·衛靈公》,意為:多責備自己而少責備別人,那就可以避免別人的怨恨了。這個厚跟薄是相對的。這個「躬」就是反躬自省,反省自己比較嚴格,然後責備他人都從寬,叫「薄責於人」。我們常講「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處事態度。

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中庸》告誡人們:「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怨人。」禪宗提出:「只見己過,不見世非」,與孔子的話如出一轍。儒家主張「愛人」,即寬厚慈愛地對待別人,但卻要求嚴於律己,曾子發明了「吾日三省吾身」的修養方法,表明儒家思想重在「求己」。

重責備自己,而輕責備別人,怨恨自然不會來了。人與人相處,難免會出現糾葛,這時要有寬廣的胸懷,多想自己的不足,多看別人的長處,多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這樣既能保持愉快的心情,又能營造和諧的車廂氛圍。

在生活中,人往往容易原諒自己,為自己開脫,找藉口掩蓋自己的過失和不足,倒是常常責怪別人,把失誤或者過錯歸咎於別人,這樣,不但自己失去了反省自己和找到自己不足的機會,而且,也會引起別人的反對和埋怨,甚至是憎恨。

人皆有長處,只看到別人缺點,是自己的修養問題,所謂錘子眼中所有人都是釘子。《戰國策》中說,「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惡」,多看別人長處,少說別人壞話,如此才能為好人,收穫良好的人際關係。

放下自我,多責備自己,少責備別人,有過失主動承擔,就可以遠離怨恨和紛爭了。凡事不成功,必定自己有失誤。不要藉口,不要解釋。以批評別人的心情來批評自己,以寬容自己的心態去寬容別人。

相關焦點

  • 《悟學.第215篇》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悟學.第215篇》論語. 衛靈公第十五.新解讀(十一)悟學.十八子 20200424 亥-子1515 子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集解】孔曰:「責已厚,責人薄,所以遠怨咎。」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四書直解》:「躬自厚,是責己者厚。孔子說:「常人之情,恕己則昏,責人則明,此怨之所由生也。
  • 怎麼理解論語中的:「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在生活中,我們難免跟人發生矛盾,很多時候,我們總是覺得自己站在正義的一方,得理不饒人,覺得都是對方的錯,還會覺得對方怎麼是這樣一個人,自己跟這樣的人產生交際真是倒黴。這樣想之後,難免會產生怨氣,從而影響自己的工作生活,你認為這是值得嗎?不僅氣壞了自己的身子,而且也讓自己平和的心態起了波瀾。
  • 論語求義|《論語》中孔子說的「躬自厚而薄責於人」,有什麼深意
    《論語》中有這樣一句話:子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這段話是什麼意思?有什麼深意呢?「躬」,篆文為:人彎腰的樣子,象徵勞作、行動、努力。「自」,《象形字典》和《說文解字》都解釋為:鼻子。引申義有:本身、當事者、開始、從、由等。「厚,山陵之厚也」——《說文解字》。「薄,造字本義:漫延生長的草叢」——《象形字典》。
  • 李照達: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論語·衛靈公》中有這樣一句話:「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大意是,多責備自己而少責備別人,就可以避免怨恨了。這句話蘊涵著中華民族反躬自省、克己修身的傳統美德,歷來備受推崇。人與人交往,難免會有意見不合、產生分歧的時候,這種情況下不能一味地指責別人,甚至把過錯推到別人身上,而要多自我反省、自我批評,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讓他成功等來援軍攻破金兵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讓他成功等來援軍攻破金兵《論語》中說:「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意思是遇事多責備自己,而少責備別人,那就可以避免他人的怨恨了。南宋愛國將領、詞人辛棄疾,堪稱「躬自厚而薄責於人」的典範。
  • 2021銀保監會面試題庫:如何理解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2021銀保監會面試題庫:如何理解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2021銀保監會筆試現已結束,筆試成績及面試名單現已公布
  • 《論語》: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論語》譯:見到好的人,生怕來不及向他學習,見到好的事,生怕遲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惡人、壞事,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燙的水一樣,要立刻離開,避得遠遠的。2、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論語》譯:幹活搶重的,有過失主動承擔主要責任是「躬自厚」,對別人多諒解多寬容,是「薄責於人」,這樣的話,就不會互相怨恨。
  • 《論語》|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誰還有怨氣呢?
    孔子說,「躬自厚而薄於人」,就是要多責備自己,少責備別人,對自己要求要嚴,對別人要求要寬,這樣別人就不會怨恨你,你就會少樹冤家對頭。做人做事,要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出了問題,要主動承擔責任,先作好自我批評,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先看看自己做得對不對,有沒有不妥當的地方,而不是推卸責任,把過錯推到別人身上去。
  • 【異之說《論語》】之四百零一:夫子論「善處之道」
    衛靈公15.15【原文】 子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 厚責於己,薄責於人!
    老子說:「厚責於己,薄責於人,去掉你身上的驕氣與過多的欲望,去掉你躊躇滿志的神色與放蕩的心志,這些都對你沒有益處。」工作生活中,如果做到薄責於人,你就能夠收穫他人的尊重和理解。這在我們看來是完全無法理解的,然而恰恰是這句薄責於的「sorry」,巧妙地化解了這場危機,贏得了在場所有人的尊重。可見薄責於人所內含的力量同樣是巨大的。又比如,作為一個單位的領導者,如果你不親力親為,做好自己該的事,導致單位出點小事都認為是部下不盡心和管理不到位造成的,一味地紛紛責備他人,其結果適得其反。
  • 《論語》中的經典勵志名言10則,孔子智慧論人生
    《論語》是一本有趣的書,讀的是一句一句話,看見的卻是一個一個人,書裡的一個個弟子,都是活生生的。人一個樣兒,各不相同。《論語》是孔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值得我們去慢慢感悟,細細品味。1.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 《論語》中10大經典名句,句句讓人受益終身!
    他因材施教,寓教於樂的教學風格,以及誨人不倦的教育家精神,無不讓人深深地折服。而他們探討的問題,所表現出來的思想以及智慧,無不給人以深刻的啟示。關於這些言論,逍遙子為大家整理了幾句,我們不妨一起學習一下。1、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釋義:這句話出自《論語·雍也篇》。
  • 理解《論語》中的這六句話,讓你人生受益匪淺
    從古至今《論語》被推到一個極高的地位,宋朝宰相趙普曾說自己是半部《論語》治天下。這本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至今有很多地方對於我們的為人處世有積極的指導作用。今天就精選出了其中的六句,理解它們,會讓你受益匪淺。
  • 《論語》千年名句,受用千年!
    《論語》可以說是孔子為中國人量身定做的行為規範,大到齊家、治國、平天下,小到個人待人接物、一言一行,都在它的規範之中。 下面與大家分享《論語》的10句千年名句,重溫經典智慧! 一、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 《論語》中翻法,竟能如此驚豔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論語·學而篇第一》L'homme sage n'est pas comme un vase ou un instrument qui n'a qu'un usage ; il est apte  à tout.君子不器。
  • [《論語<選讀>》資料六]《周而不比》教師版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自我;厚責,形作動;遠離,形作動)12.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推舉)13.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擅長,形作動;使人敬重,使動)14.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服事,名作動;音shuó,頻繁;就)15.不可則止,毋自辱也          (無,不要;使受辱,形作使動)16.
  • [《論語<選讀>》資料六]《周而不比》學生版
    9.友直,友諒,友多聞                   (                              )10.友便闢,友善柔,友便侫              (                              )11.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