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2021-03-02 聖賢教育改變命運


微信公眾號:bjdzg80

[繁華靜處遇知音]

1、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論語》

譯:見到好的人,生怕來不及向他學習,見到好的事,生怕遲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惡人、壞事,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燙的水一樣,要立刻離開,避得遠遠的。

2、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論語》

譯:幹活搶重的,有過失主動承擔主要責任是「躬自厚」,對別人多諒解多寬容,是「薄責於人」,這樣的話,就不會互相怨恨。

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論語》

譯:君子總是從善良的或有利於他人的願望出發,全心全意促使別人實現良好的意願和正當的要求,不會用冷酷是我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亂,不會在別人有失敗、錯誤或痛苦時推波助瀾。小人卻反,總是「成人之惡,不成人之美」。

4、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

譯:見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過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就虛心請教,認真學習,想辦法趕上他,和他達到同一水平;見有人存在某種缺點或不足,就要冷靜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樣的缺點或不足。

5、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論語》

6、言必信、行必果。——《論語》

譯:說了的話,一定要守信用;確定了要幹的事,就一定要堅決果敢地幹下去。

7、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論語》

譯:講事實,不憑空猜測;遇事不專斷,不任性,可行則行;行事要靈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為中心,不自以為是,與周圍的人群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務。

8、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論語》

譯:君子總是責備自己,從自身找缺點,找問題。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別人,找別人的缺點和不足。

9、不遷怒,不貳過。——《論語》

10、小人之過也必文。——《論語》

文章來源:網絡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平臺刪除)

為別人撐傘,深度好文!

愁也一天樂也一天,何不過好每一天

 

推薦一個結緣法寶的好去處:居士亭微店  點擊閱讀原文瀏覽一下吧

相關焦點

  •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解
    君子雖不病人之不己知,然亦疾沒世而名不稱也。
  •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這句話的意義,《論語》中已多次提到。孔子教人的中心,都在這個思想,他說只怕自己無能,沒有真才實學,不怕人家不了解自己。換句話說,只要要求自己,充實自己。子曰: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這是一個大問題。司馬遷寫《史記》,在《伯夷列傳》中,特別引用孔子的這句話。
  • 《陳昌文老闆社群》陳樹煌解讀論語: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陳樹煌解讀:      孔子說,君子總是要求自己,責備自己,小人呢,總是要求別人,苛刻別人。       君子與小人,這兩種人,心性不一樣,出發點不一樣,結局就不一樣。       君子做什麼事情,出了問題,不順心,總是想是自己的問題,事業沒有做成功,是不是自己營銷功力不夠啊?是不是自己不夠努力啊?是不是自己的分錢機制出了問題啊?是不是自己的道德水平出了問題?
  • 古人經典50句名言: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論語》譯:君子總是從善良的或有利於他人的願望出發,全心全意促使別人實現良好的意願和正當的要求,不會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亂,不會在別人有失敗、錯誤或痛苦時推波助瀾。小人卻相反,總是「成人之惡,不成人之美」。6.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 君子求諸己:依靠自己才是長久之計
    作者:清江《論語·衛靈公》說:「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君子自責己德行之不足,不責人也。小人不自責己,而責人之也。君子無論是學習還是修身,舉凡各種才能職業,無事不求之於自己。小人好名求譽,舉凡鑽營請託,無事不求之於人。君子小人之分別,就看其所追求的東西。君子也有所求,但是求之在己,不求於人。《中庸》說:「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 《論語》中的君子和小人
    ❉❉❉❉❉❉❉❉❉❉❉❉❉❉❉❉❉❉《論語》中有很多君子和小人對比的句子,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周是因道義而團結,比是因個人利益而勾結。「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君子關心道德,小人懷念鄉土;君子關心法度,小人關心恩惠。
  • 君子與小人的區別是什麼?《論語》給出十大標準,句句是至理名言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出自《論語·裡仁》,意思是君子行事必辨其是非,小人行事必計其利害。(同義句是「君子上達,小人下達」,出自《論語·憲問》。)「君子有畏,小人無畏」,出自《論語·季氏》,原句是「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意思是君子敬畏天命,敬畏德行高的人,敬畏聖人的教誨,而小人卻無所畏懼,不敬畏天命,不尊重德行高的人,甚至輕侮聖人的教誨。
  • 《論語》: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孔子說:「君子心胸開闊,神定氣安;小人則斤斤計較,患得患失。」在這篇「君子懷德,小人懷土 」中就講過,君子和小人的屬性,君子和小人並不是罵人的話,而是一種格局和境界的不同。每個人當中都有小人和君子性質,就如感性和理性之間的關係。子曰:「君子坦蕩蕩」。孔子認為,君子是有道德、有修養的人,心胸寬闊坦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論語》中君子與小人的十大本質區別,每一句都是至理名言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出自《論語·述而》,意思是君子心胸開闊,能夠包容別人,小人愛斤斤計較,患得患失。 第二,價值觀不同。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出自《論語·裡仁》,意思是君子行事必辨其是非,小人行事必計其利害。(同義句是「君子上達,小人下達」,出自《論語·憲問》。)
  • 雜談《論語》中說君子
    君子是古代文學作品中十分常見的一個詞語,如「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等。《論語》是春秋時期一部語錄體散文集,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據說在《論語》中「君子」共出現了108次,「小人」共出現24次,其中19次「君子」和「小人」同時出現。
  • 君子與小人的10個區別,幫你認清身邊的小人!
    君子和小人是儒家經常提到的名詞,在《論語》中多次出現,也提到了君子和小人之間的很多不同之處,下面總結其中的10個,希望能幫助大家認清身邊的小人。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即使有不同的觀點和意見,君子也能與人和諧相處,互相尊敬對方;小人表面隨聲附和,追求意見一致,其實是面和心不和,心裡各懷鬼胎,各打各的小九九。
  • 韓望喜正解中華經典《論語》30 君子病無能
    南懷瑾:君子求諸己 小人求諸人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這句話的意義,《論語》中已多次提到。孔子教人的中心,都在這個思想,他說只怕自己無能,沒有真才實學,不怕人家不了解自己。換句話說,只要要求自己,充實自己。子曰: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這是一個大問題。
  •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做人要勇於承擔,遇事不要推卸責任
    《論語》中有云: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要求的是自己,小人要求的是別人。遇到問題的時候,君子往往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小人只從別人身上找原因。君予往往注重的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小人卻會盡力地推卸貴任。通到問題,敢於承擔的人,往往能夠順利解決:而推卸責任的人,則會讓問題愈演愈烈。
  • 將君子與小人刻畫入木,經2500年驗證看人太準!
    孔子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將其言行、思想、語錄整理編撰為儒家經典《論語》,成為歷代儒家文人必修之學。孔子在當時社會上屬於最博學者之一,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並被尊稱為「孔聖人」。
  • 君子與小人的10大區別,瞬間明了!
    」常被人譏笑為「偽君子」,但這並不影響君子這一詞的美好內涵。南懷瑾在《論語別裁》中說,一個君子的做人處世,對每一個人都是一樣,不是說對張三好,對李四則不好,這就不對了,這就叫比而不周了。你拿張三跟自己比較,合適一點,就對他好,不大同意李四這個人,就對他不好,就是「比」。
  •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和小人的區別
    君子和小人,最初指的是貴族與平民,沒有道德含義。《論語》中的「君子和小人」,儘管也殘留著社會地位上的區分,但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社會地位的標準,而以「德行」作為君子和小人的最大區別。在日常交往中,經常能聽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等話語,到底何謂君子?何謂小人?能給出明晰答案的人恐怕不多。我們做人、教育影響別人,都應該朝著君子之德的方向努力;在生活中更要近君子,遠小人。那麼,君子和小人究竟如何區分呢?孔子告訴我們十條標準。
  •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論語.述而》:「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心胸寬廣,能夠包容別人;小人愛斤斤計較,心胸狹窄。自古以來人們所熟知的一句名言。許多人常常將此寫成條幅,懸於室中,以激勵自己。小人的心裡永遠都有事情,不是覺得別人對不起自己,就是覺得這個社會不對,再不然就是某件事對自己不利。君子不論窮達順逆,都因為走在人生正途上而充滿自信與喜悅;小人即無志之人,即使富貴,也會患得患失,更不用說身處困境了。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無論和什麼人交往都能以公正之心對待眾人,一視同仁,不拉幫結派;小人卻總是喜歡和自己相近的人結成小圈子,排斥異己者,結黨營私。
  • 讀懂《論語》十句,慧眼識小人!
    在《論語》中,「小人」和「君子」分別出現了24次、107次之多,可見這本書對於君子和小人的言行頗有研究。今天,詩詞君選取了其中最為經典的十句箴言,教你如何慧眼識別身邊的小人!真正的君子對於個人的得失沒有那麼在乎,他們對人寬容,沒有仇怨,所以心中寬闊,坦蕩無私。小人以私利為重,經常患得患失,喜歡計較,所以經常憂愁煩惱,惴惴不安。
  • 君子和小人的十大區別:終於明白為何要親君子、遠小人了!
    《論語》中的「君子和小人」,儘管也殘留著社會地位上的區分,但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社會地位的標準,而以「德行」作為君子和小人的最大區別。雖然一些「君子」常被人譏笑為「偽君子」,但這並不影響君子這一詞的美好內涵,我們做人、教育影響別人,都應該朝著君子之德的方向努力;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在生活中更要近君子,遠小人。君子心胸光明開朗,神定氣安。
  • 君子和小人的十大區別:終於明白古人為何要近君子、遠小人了
    《論語》中的「君子和小人」,儘管也殘留著社會地位上的區分,但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社會地位的標準,而以「德行」作為君子和小人的最大區別。  雖然一些「君子」常被人譏笑為「偽君子」,但這並不影響君子這一詞的美好內涵,我們做人、教育影響別人,都應該朝著君子之德的方向努力;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在生活中更要近君子,遠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