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論語》十句,慧眼識小人!

2020-12-16 人生五味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詩詞天地,ID:shicitiand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論語》是孔子思想的集成之大作,即使在當今社會,依舊為我們的人生做出了很多重要指示和精神指引,值得我們去慢慢感悟,細細品味。

在《論語》中,「小人」和「君子」分別出現了24次、107次之多,可見這本書對於君子和小人的言行頗有研究。

今天,詩詞君選取了其中最為經典的十句箴言,教你如何慧眼識別身邊的小人!

看胸襟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蕩,小人則斤斤計較、患得患失。

真正的君子對於個人的得失沒有那麼在乎,他們對人寬容,沒有仇怨,所以心中寬闊,坦蕩無私。

小人以私利為重,經常患得患失,喜歡計較,所以經常憂愁煩惱,惴惴不安。

看交友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做事,不分彼此,他對天下人都一般好。

小人做事,是有分別心的,他只對能給自己帶來利益的人好。

君子以公正之心對待天下眾人,不徇私護短,沒有預定的成見及私心;小人則結黨營私,排斥異己,對人和事情差別對待。

看利益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君子做事看重的是道義,小人做事看重的是利益。

君子判斷一件事能不能做,著眼點是大義、大局,衡量的標準是公共利益

小人做一件事,判斷的標準是自己能否獲利,這是二者最大的區別。

看是非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而不助長別人的惡處。小人則相反。

品德高尚的人,看到別人的好事,一般都喜歡幫別人達成目標,見到惡事,一定阻止。

小人看到別人的好事,心裡嫉妒,手下使壞,看到別人的壞事,助紂為虐,為虎作倀。

看言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之交,氣氛融洽,但同時保持自己對事情的獨立見解。

小人隨聲附和,沒有獨立的見解,看似和諧,其實是陽奉陰違。

君子可以尊重和容忍不同,在群體中彼此保持獨立的個性。

小人則不同,他們隨聲附和,保持同一個調子,實際上卻各懷鬼胎。

看心性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君子氣定神閒,沒有驕矜之感;小人傲慢狂妄,充斥著驕矜的氣息。

君子的泰然來自內心的從容,所以舉手投足間,都流露出一種安詳舒泰的氣質。

而小人,他們內心常處在自卑和焦躁之中,他們的泰然是裝出來的姿態,充滿驕矜之氣。

所以在他們的氣質上,就少了一份淡定和從容。

看志向

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君子日日長進向上,小人日日沉淪向下。

君子自強不息,努力向上,去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

小人頹廢墮落,不思進取,慢慢毀掉自己。

所以有沒有上進心,也是判斷一個人人品的重要手段。

看追求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君子戀念仁義,小人戀念鄉土;君子戀念法令,小人戀念小恩小惠。

君子安分守法,小人則唯利是圖。

君子和小人的著眼點不一樣,所以做事也截然不同。

道德法制,是一個社會的基石,君子盡力維護,小人為了一點蠅頭小利去破壞。

看人品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君子要求的是自己,小人要求的是別人。

君子最大的特質是肯去反省自己,他們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足,不斷進步。

而小人喜歡推卸責任,他們從不認為自己有錯,所以也從來不會進步。

看選擇

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君子走投無路時,仍然堅持原則;換了是小人,就胡作非為了。

在窮困的時候,依然不失氣節,堅守原則和底線,這是真君子。

遇到一點困難就投降,見利忘義,經受不住考驗,這是小人。

生活中,我們會和很多人產生交集,有些人相見恨晚,有些人轉身不見,不是所有人都能成為朋友,不是所有朋友都能相伴長久。

那些只做表面功夫,實則暗裡中傷別人的人,一旦認清,不見也罷。

願你能從這十句話中,讀懂自己想要的答案,修君子之行,去小人之害,讓生活變得簡單,讓人生更加坦然!

相關焦點

  • 《論語》中的3句識人術口訣,句句經典受用
    但是孔子在《論語》中,他老人家還是留下了3句非常經典的識人術口訣,可以幫我們看人八九不離十。這三句經典的觀人術口訣,是從三個方面來看人,幫我們看人一看一個準。下面我們來一起學習。孔子《論語·學而》中說:「巧言令色,鮮矣仁」,意思說是:總是花言巧語,裝出和顏悅色的樣子,這種人的仁心就很少了。這句話是孔子結合多年人生經驗,讀懂人性後,得出來的一句經典識人口訣。在孔子看來,真是靠譜的人是「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君子言語要謹慎遲鈍,工作要勤勞敏捷。為什麼孔子這麼看重人要少說話呢?
  • 《論語》十句經典語錄
    《論語》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今天小編整理了十句處世之言,請看客一觀。【譯文】已經做過的事不用提了,已經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勸阻了,已經過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二、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譯文】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蕩,小人則斤斤計較、患得患失。
  • 《論語》六句話,教你認清身邊小人
    有人說,跟著《易經》學八卦,跟著《鬼谷子》學兵法,跟著《論語》學做人。《論語》中「小人」和「君子」分別出現了24次、107次之多。我們選取了《論語》中最為經典的六句箴言,教你如何慧眼識別身邊的君子和小人。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要求別人,遇到問題,君子從自己找原因,小人從別人身上找原因。
  • 《論語》格言十句,終身受益!
    《論語》,是一部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體格式的經典,裡面處處都是格言,其內容豐富,無所不包,涉及社會人生的方方面面。值此孔子誕辰紀念日之際,再次學習《論語》的十句格言,感悟一下經典的智慧。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君子與小人的區別是什麼?《論語》給出十大標準,句句是至理名言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出自《論語·裡仁》,意思是君子行事必辨其是非,小人行事必計其利害。(同義句是「君子上達,小人下達」,出自《論語·憲問》。)「君子成人之美,小人成人之惡」,出自《論語·顏淵》,原句是「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意思是君子成全好人做好事,不幫助壞人做壞事,小人則恰恰相反。第六,抗驕能力不同。
  • 《論語》中君子與小人的十大本質區別,每一句都是至理名言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出自《論語·述而》,意思是君子心胸開闊,能夠包容別人,小人愛斤斤計較,患得患失。 第二,價值觀不同。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出自《論語·裡仁》,意思是君子行事必辨其是非,小人行事必計其利害。(同義句是「君子上達,小人下達」,出自《論語·憲問》。)
  • 識人術: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不在面相在這四處
    文/唯晨 《莊子·山木》有云:「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說君子看似淡漠但心底親近,小人以利相親卻利斷義絕。 這世上人心莫測,感情更是真假難辨,一個人是好是壞,憑單次的耳聽眼見都不一定為實,要用心去分辨,曾國藩說過:「寧可不識字,也要會識人。」由此可見慧眼識人是件多麼重要的技能。
  • 論語的10大識人鐵律,十拿九穩,為人處世不可不讀
    孔子的《論語》,對後世治國安邦、經學致用、與人相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直到今天,孔子的儒家思想,依然生機勃勃,滲透到中華民族的血液之中。《論語》對於我們現在的普通人,也影響深刻;它的許多話語,依然閃耀著智慧和人性的光輝。《論語》在我們識人的過程中,也有一些經典的言論。
  • 【文學】失傳 1800年的《齊論語》出土引發《論語》熱 這十句孔子語錄最常被誤讀
    不過即使《論語》不翻新,再次重讀《論語》,你也會發現,我們耳熟能詳的很多名句,都有你意想不到的下一句。    TOP  1    父母在不遠遊    這句知名度很高的孔子語錄,出自《論語·裡仁》。
  • 鬼谷子:牢記3句口訣,讓你練就識人慧眼,任何人都得「現原形」
    兵法有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想要做成大事最基本的事情,就是要聚攏人心,擁有識人用人的本事。而對於普通人來說,可能並不需要去擁有「用人」的本事,但如何識人卻是或多或少需要掌握一些的。先秦時期神秘而又著名的大思想家鬼谷子,便傳下了這麼3句口訣,我們若是能夠牢牢記住,並且運用到生活當中,那麼必然能夠練就一雙識人慧眼,任何人都得「現原形」。
  • 《論語》中的君子和小人
    在切入主題以前,小編先整理一下《論語中》容易被誤解的句子。
  • 十句論品行的經典名言,讀懂聖人眼中的「君子」!
    本句大意是:君子致力於謀求道義而不致力於謀求財富。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說君子就不應追求自身合理的利益,而是強調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時候,要遵循一定的社會道德規範,不能利慾薰心,不擇手段,損人利己。三、建大事者,不忌小怨見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岑彭傳》。忌:顧忌。
  • 《論語》中關於「君子」和「小人」的翻譯
    自十六世紀以來,眾多國內外學者都相繼推出《論語》的英譯本。由國外學者翻譯的英譯本,較為廣泛流傳的是理雅各和威利版本,國內翻譯或節譯過的學者有辜鴻銘、林語堂、丁往道等。《論語》中「君子」和「小人」出現的頻率極高,因此準確解讀「君子」和「小人」的內在含義,對《論語》的整體翻譯尤為重要。
  • 《論語》中的十句智慧名言,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
    出自《論語·子張》。篤:忠實,一心一意。一個人知識要淵博更要有堅定的意志,多聽多問還要去思考,做到這兩點,仁就在其中了。這句話說明了求知過程中要注意的一些方法。三、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出自《論語·子張》。
  • 《論語》:「君子德風,小人德草」,是什麼意思,你讀懂了嗎?
    「君子德風,小人德草」,這句話原文出自《論語·顏淵》,在這一篇裡,季康子同學向孔子老師請教了三個問題,都是問政方面的道理,原文如下: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 讀懂《論語》中這五句話,你會將80%的人甩到身後,活得自在舒坦
    《論語》是我國流傳已久的書籍,它是四書五經其中之一,《論語》是記錄了我國古代著名哲學家孔子餓思想以及言行,書中的內容包括著齊家治國以及人們的言行舉止,《論語》傳到今日已經是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它其中很多的道理哲學都是值得人們學習,如今也是成為了人們必讀的文化經典。
  • 《論語》求知|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譯文】楊伯峻先生譯文:孔子說:「君子懂得的是義,小人懂得的是利。」錢穆先生試譯:先生說:「君子所了解的在義,小人所了解的在利。」陳曉芬譯文:孔子說:「君子懂得的是義,小人懂得是利。」【求知】「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這句話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流傳甚廣。按照我們日常的思維,這句話無非是講「君子」與「小人」的區別。
  • 《論語》中的10句精華,富含哲理,多讀幾遍影響一生
    出自《論語·顏淵》。天下四海之內,都是兄弟姐妹,這句話是用來說明天下一家人。二、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出自《論語·泰伯》。有危險的國家不要進入,混亂的邦國也不要居住。出自《論語·微子》。諫:止,挽救。過去的已不可挽回,未來的還可以努力爭取。四、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出自《論語·陽貨》。日子一天天地逝去,年歲是不等待我的。
  • 《論語》起名:15個一念就微笑的男孩名,清新脫俗,詞意雋永
    一、《論語》裡的名言,中華由來已久的智慧,特別適合給寶寶起名!1. 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出自《論語·裡仁》。孔子說:人們的錯誤,總是與他那個集團的人所犯錯誤性質是一樣的。出自《論語·學而》。【講解】我每天都要從多個方面檢查反省自己:為別人出主意辦事情,是否忠實呢?與朋與交往,是否有不真誠的地方呢?老師傳給我的學業,是否複習了呢?
  • 辛棄疾的炫技之作,十句話十個典故,均出自四書五經,千古奇詞!
    小人請學樊須稼。衡門之下可棲遲,日之夕矣牛羊下。去衛靈公,遭桓司馬。東西南北之人也。長沮桀溺耦而耕,丘何為是棲棲者。如果只按照字面意思翻譯,大意就是:人生在世,應該知進退,用則行,不用則藏。不妨權且做一回小人,效法樊須(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回家務農。只要安貧樂道,清心寡欲,就可以擁有怡然自得的生活。過去的我,也曾像孔子那樣輾轉多地,東南西北四處拜謁,一心要在政治上有所作為,結果卻是屢遭挫敗。還是應該學習長沮和桀溺(春秋時期的兩位著名隱士),安心躬耕于田園,而不能學習孔子為了從政而疲於奔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