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保,相信大家都很熟悉,畢竟很多人都享受過它的福利。那麼,大家對於醫保的認識,停留在哪個階段呢?看病可以報銷?藥店買藥可以刷醫保卡?今天小編想跟大家嘮嗑嘮嗑甲類和乙類。
一、在醫保裡,什麼是甲類乙類?
說到甲類和乙類,可能大家最熟悉的是甲類藥和乙類藥,那麼我們先來解釋一下什麼是甲類藥和乙類藥。
甲類藥,是臨床治療必需、使用廣泛、療效好,同類藥品中價格低的藥品。參保人使用這類藥品時,可以全額納入報銷範圍,按規定比例報銷。
乙類藥,是指可供臨床治療選擇使用、療效好,同類藥品中比甲類藥品價格高的藥品。參保人使用乙類藥品時,要先按比例(每個地區不同)扣除一定的個人自付費用後,將餘下費用再納入報銷範圍,按規定比例報銷。
醫療保障部門規定了基本醫療保險對藥品、診療項目和醫療服務設施的報銷範圍,俗稱「三個目錄」。參保人員使用藥品、發生診療項目或使用醫療服務設施發生的費用,如果屬於「三個目錄」內的,可以按規定進行報銷;不屬於「三個目錄」內的,醫保不予報銷。所以,甲類和乙類,除了指藥品以外,還有甲類診療項目、乙類診療項目、甲類醫療服務設施和乙類醫療服務設施。甲類和乙類在計算報銷金額時,納入報銷範圍的比例也不同。
那麼還有一些藥品、診療項目和醫療服務設施並不在三個目錄內,這些屬於自費項目,需要患者自行承擔費用。最常見的如進口藥品,最近新冠肺炎經常被提起的「體外膜肺」等。
二、甲乙類的區別
甲類100%按照報銷比例報銷。乙類要自付一部分,報銷一部分,具體的報銷比例根據各地政策和而有所不同。醫保目錄是根據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篩選的,甲乙類是按照療效價格比確定的,也就是說療效確切且費用低廉的均被列入甲類,不需自付。而乙類基本有自付比例,同一種藥在不同的省市自付的比例不同。簡單地說,選擇使用乙類時,自己出錢多一些。
三、甲類乙類醫保報銷如何計算
參保人就醫後,發生了藥品、診療等費用,其中藥品又包括甲類藥品和乙類藥品,那麼報銷的方法是:乙類藥扣除自付後的費用,加上甲類藥全部費用,再加上診療等費用中符合醫保規定的費用,可用於累計參保人當年的起付線。
對於超過起付線、未達封頂線的費用,依據患者本人參保類型、就醫醫院級別等按規定比例報銷。
計算公式如下:
醫保報銷的錢=[(甲類藥品的全部費用+乙類藥品扣除自付部分+甲類診療項目的全部費用+乙類診療項目扣除自付部分+甲類醫療服務設施的全部費用+乙類醫療服務設施扣除自付部分)-起付線]*相應報銷比例
好複雜!
沒關係,下面以廣州某在職職工小A為例給大家舉個慄子。
首先,我們來了解廣州的相關醫保政策:
1、住院起付線
2、各級醫院統籌比例
3、乙類自付比例
假設小A某次住院(三級醫院)發生了10000元的費用。其中,甲類藥品費用 2000 元,乙類藥品費用 4000 元,甲類檢查項目1000元,乙類檢查項目2000元,全自費項目1000元(假設沒有治療項目、可單獨收費的一次性醫用材料、安裝各種人造器官和體內置材料,其算法一樣)。
那麼報銷金額是:
甲類藥全部費用 2000 元,乙類藥品扣除自付外的其餘費用 3400 元(乙類藥品自付部分為 4000*15%=600 元),甲類檢查項目1000元,乙類檢查項目扣除自付外的其餘費用是1400元(乙類檢查項目自付部分為 2000*30%=600 元),合計 7800 元。扣除 1600 元的起付線,納入報銷範圍的費用是6200 元。
則本次小A的醫療費用,醫保能夠報銷 6200*80%=4960 元,小A需要自己承擔 5040 元。
以上是以廣州醫保為例,那麼其他地區,統籌也是大同小異的。
關於甲類乙類的那些事,今天就聊到這裡,如果你還有其他疑問,歡迎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