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藥監總局:堅持問題導向加大食品農獸藥殘留治理

2020-12-19 央廣網

新華社北京9月9日電 當前,食用農產品中農藥、獸藥殘留問題引發社會關注。國務院食品安全辦主任、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局長畢井泉日前表示,食藥監總局將進一步加大食品中農藥、獸藥殘留治理,健全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保障體系。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食監二司司長馬純良說,去年7月,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會同農業部、工信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畜禽水產品抗生素、禁用化合物及獸藥殘留超標專項整治行動方案》,計劃用一年半時間,開展以「六整治、六規範」為目標的專項治理整頓。目前專項治理整頓已進入集中整頓階段,各級食藥監部門正大力開展六項工作:一是整治規範獸藥的生產經營行為;二是整治規範獸藥的使用行為,提高安全用藥水平;三是整治利用網際網路發布獸藥信息及銷售行為;四是整治畜禽水產品市場銷售;五是整治餐飲業採購畜禽水產品行為;六是整治獸藥超標問題。

「要把最嚴謹的標準落到實處。」畢井泉說,有機食品必須名實相符,產自良好生態環境,不得檢出農藥、獸藥,不能讓虛假的有機認證貽誤中國有機農業。綠色食品必須按照生產規程要求,按規定限量使用限定的化肥、農藥、獸藥,或者不使用化學物質。無公害食品中,允許使用的農藥、獸藥殘留不得超標,重金屬不得超標。

據了解,食藥監總局今年2月發布《關於動物源性食品生產經營環節獸藥殘留若干管理規定的公告》,明確動物源性食品生產者應嚴格落實原料進貨查驗記錄製度,嚴把進貨關。同時,食藥監總局加強與食用農產品種植養殖源頭監管部門的主動銜接和溝通協作,督促強化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源頭治理。

畢井泉表示,針對食品中農藥、獸藥殘留問題,將堅持問題導向,加強源頭監管。同時,將加大檢查抽檢力度,各地要開展農藥獸藥殘留檢查和抽樣檢驗,對檢查和抽檢發現的問題,要查清產品來源和流向,查清生產經營者違法事實,依法從嚴處罰;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所有違法處罰案件,都要處罰到人,向社會公開處罰結果。

相關焦點

  • 食藥監總局:重慶御味緣等被檢出違規使用添加劑
    食藥監總局:重慶御味緣等被檢出違規使用添加劑 時間:2016-03-16 09:41:30 來源:央視財經 讓大家吃的放心,保障舌尖上的安全,需要嚴把從農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線。消費者也一直很關心,目前食品中容易出現什麼樣的安全風險?央視3·15晚會特請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新聞發言人顏江瑛為大家權威發布。
  • 食藥監總局:嚴打經營含「瘦肉精」牛羊肉違法行為
    信息 食藥監總局:嚴打經營含「瘦肉精」牛羊肉違法行為 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陳鴻燕   中新網8月24日電 據食藥監總局網站消息
  • 食藥監總局副局長滕佳材:環境因素導致的食品汙染日益加重
    食藥監總局副局長滕佳材:環境因素導致的食品汙染日益加重 澎湃新聞記者 刁凡超 2015-11-07 19:38 來源:
  • 食藥監總局:專項治理瑪咖製品、配製酒等吹牛產品
    近日,食藥監總局下發通知,要求全國食藥監管部門開展保健食品、配製酒(主要是含中藥材成分的配製酒)、瑪咖製品等三類食品非法添加、非法宣傳功效等專項治理工作。  通知強調,保健食品、配製酒、瑪咖製品生產經營企業要按照法律規定和《關於監督食品生產經營者嚴格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的通告》要求,認真組織開展四方面的自查工作。
  • 食藥監總局點名五大中藥材市場制假售假
    中藥材屢屢被曝出安全問題,讓整個中藥行業「很受傷」。在國家食藥監總局最新發布的通知中,點名河南禹州、安徽亳州、河北安國等五大中藥材專業市場存在以次充好、染色增重、摻假使假等問題。而對這些屢禁不止的違法行為,業內人士認為,治亂應用重典,現在的監管處罰力度依舊太輕。
  • 食藥監總局巡查奶粉企業 上海花冠存9項生產管理缺陷
    CFP 圖每經記者 陳祺欣 每經編輯 趙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以下簡稱食藥監總局)對奶粉企業的食品生產監管力度正在加大。客服工作人員表示,對於食藥監總局在生產體系檢查中指出的問題,其中不符合項是2017年9月的事情,目前已經全部整改完畢。公司稱目前已全部整改到位上海花冠成立於2000年,旗下有「貝智康」、「花冠」等系列產品。
  • 食藥監總局:嚴查在小麥粉中添加非食品原料行為
    陳超 攝  據國家食藥監總局網站消息,國家食藥監總局近日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小麥粉質量安全監管的公告。公告要求,各地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加大對小麥粉生產企業的日常監督檢查、監督抽檢與風險監測,嚴肅查處在小麥粉中超範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的行為,嚴肅查處在小麥粉中添加非食品原料的行為。
  • 食藥監總局:味好美花椒粉再曝鉛超標
    食藥監總局:味好美花椒粉再曝鉛超標 2015-06-03 15:33 來源:新京報 編輯:hanhaochen
  • 食藥監總局通報問題乳企:有員工不洗手進車間
    新京報快訊(記者李丹丹 實習生李曉婷)今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總局對外公布6家不合格乳品企業的食品安全審計問題。記者發現,6家企業被審計的問題多涉及清潔管理不合格、偽造記錄、產品召回制度不完善等。  如,食藥監總局在通報中稱陝西優利士乳業有限公司存在「未按規定方法、頻次監測清潔區內沙門氏菌、阪崎腸桿菌和其他腸桿菌的汙染情況」、黑龍江農墾多元乳業有限公司存在「企業鉛項目檢驗結果與實際值偏差過大」等問題。
  • 國家食藥監總局飛行檢查5家食品企業 內蒙大牧場牧業問題最多
    新京報快訊(記者 王叔坤)國家食藥監總局今天(11月21日)對5家食品生產企業發布《食品生產企業飛行檢查警示函》,涉及內蒙古大牧場牧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大連礎明肉聯有限公司、臨沂江泉肉製品有限公司、廈門夏商黃金香食品有限公司海滄肉類聯合加工廠、重慶豐都光明食品貿易有限公司。
  • 食藥監總局回應查處瀋陽新地藥業:化學原料藥生產應持續合規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21日就此指出,所有原料藥生產企業應嚴格按照批准的工藝生產,保持生產過程持續合規。  食藥監總局藥化監管司有關負責人說,所有原料藥生產企業應切實落實主體責任,嚴格按照批准的工藝生產,確保全過程記錄真實、完整、可追溯。對於瀋陽新地的查處就是食藥監總局加強對化學原料藥監管的體現。食藥監總局今後還會通過各種形式的檢查督促企業持續合規生產。
  • 食藥監總局:中成藥名禁用「寶」「精」「靈」 被普遍接受者除外
    食藥監總局:中成藥名禁用「寶」「精」「靈」 被普遍接受者除外 原標題:   11月28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於發布中成藥通用名稱命名技術指導原則的通告》,同時下發《關於規範已上市中成藥通用名稱命名的通知》。
  • 食藥監總局:添加劑超標為進口液態乳突出問題
    昨天,第八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在京召開,2016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也同時啟動,國家食藥監總局、國家質檢總局和農業部再度聯合發布今年1-5月國內在售食品、進口食品和食用農產品的安全抽檢「帳單」。
  • 食藥監總局建議謹慎使用含釓對比劑
    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記者 陳聰)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近日發布關於含釓對比劑的風險提示,建議醫務人員謹慎使用含釓對比劑,在必須使用的情況下,應使用最低批准劑量,並在重複給藥前仔細進行獲益風險評估。含釓對比劑是一種靜脈內注射藥品,主要用於磁共振成像檢查時增強內臟器官、血管和組織的影像質量。
  • 食藥監總局公布12批次不合格食品 家樂福、淘寶、噹噹等電商有售
    千龍網北京12月18日訊 近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了關於12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2017年第210號)。通告顯示,近期,國家食藥監總局組織抽檢炒貨食品及堅果製品、特殊膳食食品、食用農產品和乳製品等4類食品235批次樣品,抽樣檢驗項目合格樣品223批次,不合格樣品12批次。
  • 食藥監總局產品抽檢:"麗嬰房"等嬰幼兒食品上黑榜
    國家食藥監總局上周在官網公布2015年第三期食品安全監督抽檢,22類食品中查出不合格食品達335批次。  其中在嬰幼兒食品中,標稱汕頭市華蘭氏食品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麗嬰房」多款營養米粉維生素A含量不達標。味精十大品牌之一的「菱花」牌食用玉米澱粉、吉林省杞參食品有限公司的「杞參」炒燉香(鮮濃型)調味品均在不合格名單之列。
  • 食藥監總局:不法分子借「霧霾」銷售可攜式氧氣呼吸器等
    新京報快訊(記者李丹丹)今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消費提示稱,一些不法商販在網絡上借「霧霾天氣」非法銷售制氧機
  • 食藥監總局通報6批次食品不合格 含調味品、農產品等
    食藥監總局通報6批次食品不合格 含調味品、農產品等 原標題:   中新網3月20日電 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消息,近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組織抽檢調味品、食用農產品、茶葉及相關製品、蛋製品、乳製品和速凍食品等
  • 食藥監總局責成天津核實嚴查違法行為
    ▼1月16日,執法人員在查處一處非法調料造假窩點  新華社發    針對有媒體關於天津市靜海區獨流鎮調味品造假窩點聚集,假冒劣質調味品流向多地的報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於1月16日責成天津市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核實有關報導,嚴肅查處違法行為。
  • 撤銷食藥監總局後 中國人離用上好藥更近了嗎?
    食藥監總局不再保留,成立大市場監管總局並下設藥監局。多位醫藥行業受訪人士都表示出乎意料。先前業界揣測的「大市場—大健康」模式(即藥品回衛生、食品歸市場)未成現實;「大市場—專藥品」的模式上線。首先,結束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九龍治水」局面,建立統一權威的食藥監部門,讓上下一貫的專業部門把食藥監領域風險關注起來,此為「單設」模式,北京、重慶、海南等省市採取了這一思路。在一些地方,「食藥監成了實權部門」。但有研究統計顯示,全國前500個食品產業大縣裡,單設食藥監管機構的僅佔到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