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卻不知上句才是重點

2021-01-08 稻香歷史

世人皆知:「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卻不知上句才是重點

現代人對這句話都很熟悉,但是卻重點放在了後一句,女為悅己者容上。意思是,女子都願意為喜歡自己、欣賞自己的人來打扮自己,但是對於上半句,士為知己者死就不太提到了,這是因為古人的想法和現代有很大的差距,古人遇到欣賞自己的人恨不得奉獻全部,現代人卻理解不了這種情感。

但其實,這句話最重要的卻是上半句,說這句話的人也是想要告訴後人,上半句才重要,那才是他想說的話。那麼,這句話到底是誰說的呢?他就是春秋時期的豫讓。他原本給中行氏做大臣,卻不被重用,後來改給智伯做大臣,卻得到了很好的重用,智伯把他當做國士看待,後來,三國打敗了智伯,分了他的土地,其中趙襄子因為最恨,還做出了很多不好的行為,讓豫讓非常生氣。

他逃到山裡後,想到了賞識自己的智伯,隨後就說了一句流傳千古的話,那就是:「有志之士都願意為了解自己的人而死,女子都願意為賞識、喜歡自己的人打扮,我要給智伯報仇。」後來他就把自己打扮成一個受過刑的人,偷偷潛伏到王宮裡刷廁所,想要趁機不被殺掉趙襄子,有天,趙襄子剛進廁所,就發現心跳的特別快,於是就叫人把豫讓抓了,得知他是來報仇的,趙襄子卻叫人把他放了,說這是一位義士,非常有氣節,我只要小心些就行了。

豫讓被放了後,卻還要繼續,他把自己的眉毛、頭髮都剃了,還偽裝成一個長癩子的人,最後為了聲音不被人認出,還吞下碳改變聲音,這樣下來,就連他的妻子都沒有把他認出。第二次的時候,他藏到了橋下,趙襄子騎著馬經過的時候,馬突然受驚,使人一查,發現果然是豫讓,這回就沒放過他了,趙襄子對豫讓說,我對你已經仁至義盡了,這回不能再放你了。這時豫讓又說,一個賢臣是不阻擋人家忠義之行的,希望您能成全我的願望,脫下衣袍讓我刺下。趙襄子同意了,豫讓拿著劍往衣袍上刺了下,揚天長嘆:「天啊,終於報了仇!」隨後自刎而死。時人無不感動。

這句話因為符合古人的信念,就一直流傳了下來,明朝的方孝孺也是這句話的踐行者,古人對於下半句很少提及,多是放在上半句,沒想到到了現代,卻是下半句用的人多,殊不知重點在上半句。

相關焦點

  •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這個典故的背後是一樁刺殺事件
    有一句話叫,「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形容願意為賞識自己的人付出一切。這句話最早出現在《戰國策》中,《戰國策》是西漢貴族劉向組織門客編纂的一部國別體史書。書中記載了戰國年間,七雄混戰的歷史。《戰國策》中有一篇文章叫《趙策》,其中出現了,「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吾其報知氏之讎矣。」這句話出自戰國刺客豫讓之口。
  •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出自哪裡?千古絕唱竟源於一刺客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句話,此言大意就是說:男人會為了解和欣賞自己的人犧牲;女人會為喜歡自己或自己喜歡的人精心打扮。不過大多數人可能不會想到,這一千古絕唱竟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一位刺客身上,他的名字叫豫讓。
  • 一劍刺出千古名言: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這句話可是大有深意,春秋戰國之際有「刑不上士大夫」的說法,這個"邢「並不是說士大夫所有的刑罰都不用,而是特指「肉刑」,針對臉、手腳等實施的邢,由於施行了這樣的刑罰以後,人就很難看了,士大夫以上都比較看重面子,因此,寧願死也不願意接受,這就是「士可殺,不可辱」。
  • 第二十二天,第二十二封信: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我跟兒子說了我的看法:他確實在這段時間用心學習了,沒有跑神,無非沒有按照好的學習方法加以運用,才這樣的。他這段時間確實是在努力學習的,之前打開他房間門的時候,他總是回過頭來,現如今已經不再分心四顧了,仍是埋頭看書寫作業。春雨貴如油,潤物細無聲。慢慢的,孩子會逐漸逐漸的回歸他的本性,孩子從前是很知道用心學習的。
  • 士為知己者死
    士為知己者死 看過《羋月傳》的相信都知道張儀此人,張儀的確是一個人才,無論是在劇中還是在真正歷史之上,他都為了秦國開疆擴土做出了不少貢獻,當時天下大亂,六國都喜歡人才,畢竟得到好的人才才能夠稱霸天下,張儀並非秦國之人,秦王也並不是第一個為他伸出橄欖枝的人,為何張儀卻會對秦國忠心耿耿,為秦國開疆擴土出謀獻策呢?其實一方面是為了野心,另一方面也是士為知己者死的緣故。
  • 2020年高考下水作文——士為知己者生
    同學們:古人云:「士為知己者死。」讀《史記·管晏列傳》,我覺得管仲卻是「士為知己者生」。一生為了知己,兢兢業業,盡忠獻才,終究實現了人生的價值,也成就了齊桓公的春秋霸業!管仲之成功,源於他的知己,源於他為知己而獻謀的敬業精神。
  • 吳其堯︱中國古代典籍中「士」的英譯
    頃見網友在一個名為「百人百譯中國文化名言」的公眾號上討論「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的英譯,覺得頗有意思。這個公眾號每日一期,每期選譯一句中國文化名言,譯者既有中國從事英語教學和翻譯的學者,也有英語為母語的學者,譯文的優劣由讀者投票決定。我關注該公眾號為時已久,不時翻看還常有所斬獲,因此也推薦給了學生。
  • 看完終於明白「士為知己者死」是什麼意思
    然後因為工作分歧,老闆教訓他女兒說以後得聽我的,當時只想到士為知己者死這句話」一個很簡單的故事,又有一種很難得的體驗。一個老闆對下屬絕對的信任!看完這個故事的時候我在想,一個老闆會對自己的員工這麼信任。應該是充分了解了這個人的優點,並且能把他的優點持續發揮得足夠充分。
  • 同為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與《赤兔之死》,其優劣此文見分曉
    同為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與《赤兔之死》,其優劣此文見分曉。生活在樹上和赤兔之死,都是兩篇引起人們激烈討論過的高考考場作文。他們的共同點則是與普通學生的寫作方式不同,生活在樹上這篇文章主要運用了一些比較不常見的詞語。而赤兔之死這篇文章則是純粹的運用了古文的表現手法。
  • 千裡鶯啼綠映紅,不知春季如何穿著的美女,一定要讀
    士,可為知己者死,但女不能僅為悅己者容,那樣太卑微了。在尋常的格子中融入了千鳥格紋,這是格子的雙重奏,卻讓我們看到了色彩碰撞的無限可能。純白的高領針織衫正好可以做陪襯,能夠很好的襯託出格子的自信,繼續保持時尚的動力。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都說美人在骨不在皮,要我說美人在骨也在皮,具體參考,畫皮。
  • 《有翡》之周翡:女為悅己者容
    女為悅己者容。本就是人間一枝旖旎花,搖曳天地間,如果不是遭遇愛情,也許一直都是純然但懵懂的心性。美則美矣,美人本身的心不曾掀動過,美便是靡費了的無辜道具。在愛情面前,美,才有了靈魂。不再臨水照影,美不自知。而是縈了一個人的眼,灼了一個人的心。到了顫巍巍的年紀,都還要簪花梳頭,因為,有一人,要看。女為悅己者容,是人間最美的情意。
  • 這部電影把士為知己者死的友誼,拍得比愛情更感人
    文劉紹禹前幾天,很多人都看到了江志強老闆那條刷屏的朋友圈截圖,這位終生為電影事業奮鬥的老人,在向所有人推薦《赤狐書生》這部電影。你為我死?不行!我是你的好朋友,應該我為你死才對!十三和子進都具備這種犧牲精神。這當然是一種古典主義的生命觀,就像考卷上寫的那行字,士為知己者死。
  • 士為知己者死,你的信任就是我的動力
    尋母路上,有你們相伴,我才能夠一直走下去《龍遊天下》這部劇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它是根據小說改編的一部電視劇,主要講的是一個架空王朝的皇帝在奪回屬於自己的王位後,親行天下,尋找母親,除暴安良的故事,故事一開始,就是還是皇帝的父親遭遇了手下丞相的背叛,被殺害,丞相篡位成為國主,太子司馬玉龍在忠心的大將趙毅父子的護衛下,逃到山上,為救太子趙毅讓自己的兒子趙羽和太子互換衣冠
  • 女為「己」而容,女人為何要化妝?這是我認為最好的答案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曾是春秋戰國時期留下的千古絕句,如今在許多大男子主義的人眼中,依舊贊同,他們認為女人之所以要化妝打扮,美甲美容,都是做給男人看的,想讓男人看到她們的風採,吸引男性的注意。只是作為女人的我不認為女人精心打扮就一定是為了讓男人欣賞,比起「悅己者而容」,我更願意為「己」而容。1.女人日常的化妝打扮是一種對生活積極向上的態度,它是一種儀式感,會讓一整天變得有節奏,有規律。因為你要為了化妝、篩選衣物早早起床,打理自己。
  • 為了自己,女為悅己者容
    見喜歡的人,化妝是尊重,是為悅己者容。見不喜歡的人,別人精心打扮而你素麵朝天,氣勢上就矮人半截。今天你可以偽素顏如清純校花,明天又可以超御姐碾壓眾人。不同的場合裡是不一樣的自己,這才是真正的百變女人!人長大後真的要學會化妝,不為別的,就為生活中無數次想哭的瞬間,想到老娘的妝不能花。
  • 千裡鶯啼綠映紅,不知該如何融入季節的美女,應該讀一讀
    就像格紋,看起來都差不多,仔細比較起來才發現色彩和線條都大不一樣。淡眉如秋水,玉肌伴輕風 如果你沒有卓文君的才情,那就只能靠趙飛燕的美貌。士,可為知己者死,但女不能僅為悅己者容,那樣太卑微了。多一分少一分都不是那麼好,就像恰到好處的感情,不做不必要的糾纏,只要覺得合適了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燈籠袖設計的俏皮,加上撞色時尚感,點綴冬天的生活多了幾分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