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出自哪裡?千古絕唱竟源於一刺客

2020-12-11 夜讀史書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句話,此言大意就是說:男人會為了解和欣賞自己的人犧牲;女人會為喜歡自己或自己喜歡的人精心打扮。不過大多數人可能不會想到,這一千古絕唱竟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一位刺客身上,他的名字叫豫讓。

豫讓生活在距今大約2500年前的晉國。當時晉國由六大家族掌控著軍政大事,他們是:範氏、中行氏、智氏、韓氏、趙氏、魏氏,合稱「晉國六卿」。豫讓最初就是範氏的家臣。

豫讓有雄心,有抱負,一心想要用平生所學為主公效力,可範氏並不看重豫讓的能力,雖然豫讓在其麾下待了許多年,但卻一直無緣進入範氏的核心團隊。豫讓認為自己繼續待在範家也沒什麼意思了,於是便改投與範氏有姻親關係的中行氏。

原本豫讓以為改換門庭也許會有新機遇,可是在中行氏陣營中,他卻感到更加艱難。除了不受主公中行寅重用外,中行氏其他家臣也嫉妒豫讓的才能,紛紛將他排擠出圈子。無奈之下,豫讓只好再次另覓新主,跳槽到了智氏家族門下。

在智氏家族的最初一段時間裡,豫讓也和過去一樣默默無聞,他原本以為此生就要這樣虛度光陰直至終老了。然而就在豫讓近乎絕望之時,命運卻給他打開了一扇窗。智氏家族第三位正卿智伯掌權後,非常看重豫讓的才能,他安排豫讓作為自己的心腹家臣和重要幕僚,每當遇到猶豫不決的難題時,必要先找豫讓商量。豫讓終於感覺自己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當時智氏家族大權獨攬,其他幾個卿大夫家族都不敢與智氏對抗。智伯也因此志得意滿,天天盤算著如何吞併掉其他幾大家族的勢力。

按理說豫讓在強勢這方的陣營中,前途應該一片光明。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智伯在率軍討伐趙氏家族的戰爭中,突然遭到韓、趙、魏三家聯手突襲。結果智氏軍隊由勝轉敗,在一夜間就被徹底擊潰,智伯本人也亂軍中被斬殺,智氏家族就此滅亡。事後,極度痛恨智伯的趙氏首領趙襄子還將其頭顱做成飲酒器具。

智氏家族滅亡後,家臣、門客全都作鳥獸散了。可是豫讓在逃入深山後,卻並不打算就此隱居避世,他時刻感懷智伯當年的知遇之恩,同時也懊悔自己沒能及時提出有效建議阻止這場災難。眼下智氏家族已徹底完蛋,憑豫讓一己之力根本不可能做出任何挽回,但豫讓也不甘心就此渾渾噩噩地度過餘生。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他決定刺殺將智伯頭顱做成酒具的趙襄子,以此報效主公的恩情。

豫讓改名換姓,並將自己偽裝成是受刑的奴隸,混進趙襄子宮中修整廁所。經過數日等待,豫讓終於逮到趙襄子獨身進入廁所的時機。然而,趙襄子也是久經沙場的老江湖了,他看到眼前這個修整廁所的人儀表堂堂,根本不像受過重刑的奴隸,於是便召集護衛將豫讓圍了起來,並下令搜身。結果護衛在豫讓身上搜到一把鋒利的匕首。趙襄子定睛一看才發現,原來眼前這人就是豫讓。趙襄子質問豫讓意欲何為,豫讓毫不畏懼地回答道:「欲為智伯報仇!」護衛們紛紛拔刀打算將豫讓就地正法,可沒想到趙襄子卻說:「此人是個義士,欲為故主報仇,殺了太可惜,還是我自己多加小心好了。」於是便放掉了豫讓。

按理說,行刺失敗且差點丟了性命,豫讓也算是對得起智伯的知遇之恩了,可他自己卻認為還遠遠不夠。他反覆總結上次失敗的經驗,最終得出結論認為之所以會被趙襄子一眼識破,主要原因是偽裝的不像。趙襄子是個人精,想要在他眼皮子底下矇混過關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因此豫讓決定,要想不被識破,唯一的方法就是假戲真做。豫讓在自己身上塗漆,使得皮膚潰爛,滿身爛瘡,還吞下火炭讓自己聲音變得嘶啞。經過一番自我摧殘,連妻子都認不出他的模樣,豫讓這才覺得萬無一失了。於是便化身乞丐,長期蹲在趙襄子宮門外面的一座橋上。

河北邢臺豫讓橋

一天,趙襄子外出。在經過橋面的時候,趙襄子的馬突然受驚嘶鳴起來。趙襄子覺得事出異常,便讓手下搜索附近,結果在橋下抓到了正準備行刺的豫讓。短短幾個月不見,豫讓的模樣變化卻讓趙襄子大吃一驚,他帶著責備的口氣問道:「你侍奉過範氏、中行氏,後來他們都被智伯滅了。你不為範氏、中行氏報仇,為什麼我滅了智伯,你卻要如此執著尋仇?」豫讓回答道:「範氏、中行氏待我和其他家臣沒什麼區別,所以我對他們的回報也與其他家臣一樣。智伯待我如同國士,所以我就要像國士那樣回報他。」聽完豫讓的話,趙襄子非常感動,但他又擔心豫讓繼續行刺。

就在趙襄子猶豫不決期間,豫讓再次發話說:「明主不掩人之美,忠臣有死名之義。今日行刺失敗,我甘願伏誅。但在死前有一請求,希望您能將衣裳給我。我用劍刺衣裳,就當已經行刺過了,雖死無憾。」趙襄子答應了豫讓的請求。豫讓拔劍對著趙襄子的衣服三躍斬擊,然後說道:「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現在我可以報答智伯的知遇之恩了!」話音剛落,他就伏劍自殺了。

世人都喜歡以成敗論英雄,然而豫讓作為一名失敗的刺客,卻用自己的義舉名垂青史,被後人譽為國士,更是留下了「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這句千古絕唱。

參考文獻:《史記》、《戰國策》

相關焦點

  •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這個典故的背後是一樁刺殺事件
    有一句話叫,「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形容願意為賞識自己的人付出一切。這句話最早出現在《戰國策》中,《戰國策》是西漢貴族劉向組織門客編纂的一部國別體史書。書中記載了戰國年間,七雄混戰的歷史。《戰國策》中有一篇文章叫《趙策》,其中出現了,「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吾其報知氏之讎矣。」這句話出自戰國刺客豫讓之口。
  • 世人皆知:「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卻不知上句才是重點
    世人皆知:「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卻不知上句才是重點現代人對這句話都很熟悉,但是卻重點放在了後一句,女為悅己者容上。意思是,女子都願意為喜歡自己、欣賞自己的人來打扮自己,但是對於上半句,士為知己者死就不太提到了,這是因為古人的想法和現代有很大的差距,古人遇到欣賞自己的人恨不得奉獻全部,現代人卻理解不了這種情感。但其實,這句話最重要的卻是上半句,說這句話的人也是想要告訴後人,上半句才重要,那才是他想說的話。那麼,這句話到底是誰說的呢?他就是春秋時期的豫讓。
  • 一劍刺出千古名言: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這句話可是大有深意,春秋戰國之際有「刑不上士大夫」的說法,這個"邢「並不是說士大夫所有的刑罰都不用,而是特指「肉刑」,針對臉、手腳等實施的邢,由於施行了這樣的刑罰以後,人就很難看了,士大夫以上都比較看重面子,因此,寧願死也不願意接受,這就是「士可殺,不可辱」。
  • 第二十二天,第二十二封信: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以結果為導向,徹底的失去了對過程的探究。再換個學習班,如果成績還不行,那麼是機構的老師不行。然後尋找好的老師,又不行,則開始埋怨子女不聽話,不知道學習,陷入惡性循環。分清楚在整個過程中參與者的身份和心態吧:一、家長、孩子、老師、機構,構成了體驗環境。二、這些都是想讓孩子學習好、成績好的人,特別是機構,更希望通過對孩子的輔導能揚名立萬,獲得更多的生意。那麼問題出在那裡?我們分析下,除了孩子,剩餘的參與者都是有交易目標的人,都是希望以孩子為載體,實現個人願望。孩子的願望誰來實現呢?孩子沒有交易對象,他能覺得公平嗎?
  • 吳其堯︱中國古代典籍中「士」的英譯
    頃見網友在一個名為「百人百譯中國文化名言」的公眾號上討論「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的英譯,覺得頗有意思。這個公眾號每日一期,每期選譯一句中國文化名言,譯者既有中國從事英語教學和翻譯的學者,也有英語為母語的學者,譯文的優劣由讀者投票決定。我關注該公眾號為時已久,不時翻看還常有所斬獲,因此也推薦給了學生。
  • 2020年高考下水作文——士為知己者生
    同學們:古人云:「士為知己者死。」讀《史記·管晏列傳》,我覺得管仲卻是「士為知己者生」。一生為了知己,兢兢業業,盡忠獻才,終究實現了人生的價值,也成就了齊桓公的春秋霸業!管仲之成功,源於他的知己,源於他為知己而獻謀的敬業精神。
  • 士為知己者死
    士為知己者死 看過《羋月傳》的相信都知道張儀此人,張儀的確是一個人才,無論是在劇中還是在真正歷史之上,他都為了秦國開疆擴土做出了不少貢獻,當時天下大亂,六國都喜歡人才,畢竟得到好的人才才能夠稱霸天下,張儀並非秦國之人,秦王也並不是第一個為他伸出橄欖枝的人,為何張儀卻會對秦國忠心耿耿,為秦國開疆擴土出謀獻策呢?其實一方面是為了野心,另一方面也是士為知己者死的緣故。
  • 《史記 刺客列傳》群文閱讀寫作精選
    刺客已去,俠義不朽。 豫讓:士為知己者死高二1班  楊靜讀完《刺客列傳》,我最喜歡的刺客是豫讓。《刺客列傳》描寫了五位刺客,將「士為知己者死」演繹最徹底的無疑是豫讓。當時的智伯「怕貪而愎」,為打擊政敵不惜引水灌城,傷害百姓無數,著實為「不仁」之人。而豫讓千方百計為他報仇,只因為「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豫讓是為尊重他、賞識他的人拼命,知恩且圖報。豫讓有才有德,毋庸置疑會被明主重用,友人提出的以才接近趙襄子再趁機報仇無疑是一個便捷的途徑。
  • 俠客之祖,刺客之名蓋荊軻聶政,卻是個將軍之恥
    太史公的《史記》涵蓋廣博,乃是後世正史的淵源,不僅記載了朝代更迭,君王將相,百家諸子,更是包含了上古傳說,四方蠻夷,以及佔卜,貨幣等古代民俗,其中就有一冊《刺客列傳》記載了春秋戰國時期五位著名刺客的故事,被稱為歷史上五大刺客。
  • 看完終於明白「士為知己者死」是什麼意思
    然後因為工作分歧,老闆教訓他女兒說以後得聽我的,當時只想到士為知己者死這句話」一個很簡單的故事,又有一種很難得的體驗。一個老闆對下屬絕對的信任!看完這個故事的時候我在想,一個老闆會對自己的員工這麼信任。應該是充分了解了這個人的優點,並且能把他的優點持續發揮得足夠充分。
  • 同為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與《赤兔之死》,其優劣此文見分曉
    同為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與《赤兔之死》,其優劣此文見分曉。生活在樹上和赤兔之死,都是兩篇引起人們激烈討論過的高考考場作文。他們的共同點則是與普通學生的寫作方式不同,生活在樹上這篇文章主要運用了一些比較不常見的詞語。而赤兔之死這篇文章則是純粹的運用了古文的表現手法。
  • 《有翡》之周翡:女為悅己者容
    直到後來「紅裙一擺心醉」,果然心醉。周翡,知道並確認自己的美,並開始在心愛的男子面前展示這種美。這樣,真美。女為悅己者容。本就是人間一枝旖旎花,搖曳天地間,如果不是遭遇愛情,也許一直都是純然但懵懂的心性。美則美矣,美人本身的心不曾掀動過,美便是靡費了的無辜道具。在愛情面前,美,才有了靈魂。不再臨水照影,美不自知。而是縈了一個人的眼,灼了一個人的心。
  • 培養死士為你效勞 《天道》超傳奇刺客姐弟
    知名度最高的荊軻,以「風瀟瀟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一曲悲歌惹來多少英雄淚;刺客專諸,為了刺殺吳王僚,隱太湖學治魚三月,藏魚腸劍於魚腹,成功完成任務;贏弱體細的勇士要離,以壯士斷臂之志,獻計殘身滅家,殺妻屠兒,終於成功刺殺了慶忌,成就一代霸主吳王闔閭……此外,曹沫、侯贏、朱亥、鉏鸒、高漸離等都是春秋戰國時代不可多得的刺客。
  • 士為知己者死,你的信任就是我的動力
    ,被殺害,丞相篡位成為國主,太子司馬玉龍在忠心的大將趙毅父子的護衛下,逃到山上,為救太子趙毅讓自己的兒子趙羽和太子互換衣冠,代替太子被打下懸崖,自己也背上叛國的罵名,讓太子逃走,時間一晃十五年就過去了,太子和趙毅之子趙羽回到京城,用計奪回了江山,大將趙毅卻因為這十五年的委屈求全,讓自己無力支撐,自殺了,在太子復國之後,開始尋找自己失蹤在外的母親也就是太后,一年後
  • 活動報名 | 《史記》線上讀書會:刺客列傳
    《史記•刺客列傳》主講人:姚侃華
  • 這部電影把士為知己者死的友誼,拍得比愛情更感人
    文劉紹禹前幾天,很多人都看到了江志強老闆那條刷屏的朋友圈截圖,這位終生為電影事業奮鬥的老人,在向所有人推薦《赤狐書生》這部電影。因此,這一漫長的旅程構成了兩位主角逐漸尋找真實自我的過程。他們漸漸明白,功名非我所欲也,修仙亦非我所欲也,人,首先應當成為一個真心不改的人。書生子進,是本性純真的一個人,他本應屬於那片山林,但功名前程卻讓他深陷人世間的「魔界」——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