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家長們雖然會非常的注意孩子,但是有些時候還是避免不了生病,有些時候生病比較嚴重就只能去打點滴因為見效快,也不用像哄孩子吃藥一樣鬥智鬥勇。孩子生病打點滴幾張也是一定會陪著孩子,年紀小一點的孩子可能還是需要家長抱著的。
這不今日以為寶爸抱著孩子打點滴的的畫面開始迅速走紅網絡,我們能夠看到的是畫面中父親正在醫院裡面站著,一隻手撐著杆吊著吊瓶,而另一隻手上孩子正在那裡趴著呢,怕孩子掉下去還拿手握住孩子的大腿。
據寶寶的媽媽說,那日寶寶生病了就帶孩子來醫院打點滴了,本來是自己抱著孩子的,後來因為自己也實在是抱不動了,就交給爸爸。別說爸爸抱著孩子走動的時候,寶寶也是異常的聽話。看到爸爸抱寶寶的動作,自己也是忍不住的笑了出來。
看到這位爸爸抱孩子的姿勢我們正好來談論一下,究竟應該用怎樣的姿勢抱孩子。
手託法:用左手託住寶寶的背、頸、頭,右手託住他的小屁股和腰。這一方法比較多用於把寶寶從床上抱起和放下。
腕抱法:將寶寶的頭放在左臂彎裡,肘部護著寶寶的頭,左腕和左手護背和腰部,右小臂從寶寶身上伸過護著寶寶的腿部,右手託著寶寶的屁股和腰部。這一方法是比較常用的姿勢。這時候媽媽的臂彎就是一個小枕頭,護住背部的脊椎,雙手交握時正好在小屁股上形成一個重要的支撐點。
豎抱:通常來說,寶寶會在3-4個月左右學會抬頭,如果寶寶的脊椎發育得比較好了,頸部力量比較足了,建議採用豎抱的方式。但仍然要注意給予寶寶的頭頸、背部一定的保護,避免寶寶背部脊椎向後翻倒等情況。
朝前抱(適合稍大的寶寶):讓寶寶的背部&34;在媽媽的胸上,這樣寶寶的頭、頸可以獲得支撐;一手託住寶寶的臀部,另一隻手挽住寶寶的胸部,並時刻注意孩子頭部的支撐情況;如果要坐下來,可以把寶寶放在大腿上,託住臀部的手也可以放鬆一會兒哦。
總結:其實抱孩子不是以為孩子這樣抱著孩子舒服就好,如果姿勢錯誤可能會引起孩子的脊椎等錯位,所以家長們一定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