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爾加:會講故事的波蘭女作家 | 專訪

2021-02-23 中國詩歌學會

北京的深秋,幾朵白雲嫋嫋婷婷地飄浮在空中,它是秋天寫在藍色詩箋上的駢文,那份灑脫和飄逸,那種恬淡和愜意,這是我最喜歡的。   

10月10日傍晚,忙碌了一天的我,剛寫完一篇文章,正準備用晚餐時,手機裡傳來一條新聞信息令我驚喜:北京時間2019年10月10日19時,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2019年10月10日13時,瑞典文學院宣布:將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波蘭女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獲授予奧地利作家彼得. 漢克。獲獎理由:奧爾加·託卡爾丘克她敘事中的想像力,充滿了百科全書般的熱情,這讓她的作品跨越文化邊界,自成一派。彼得·漢德克他兼具語言獨創性與影響力的作品,探索了人類體驗的外圍和特殊性。

令我高興的是,早在幾年前,我就採訪過波蘭女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經過多年的努力,在這個極其平凡的秋天,而對她來說是一個極不平凡的日子裡,奧爾嘉·託卡爾丘克的文學創作在金秋時節,收穫滿滿。我為她高興,為她祝福。

記得,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春日午後,我接到波蘭共和國駐華大使館二等秘書卡塔日娜·布拉爾赤克(Katarzyna Bralczyk)女士的電話。她告訴,我次日下午,在北京法國文化中心將舉辦與波蘭作家奧爾嘉·託卡爾丘克(Olga Tokarczuk) 女士的見面會,問我是否有興趣並真誠的邀請我參加。我欣然接受了她的邀請,因此有機會與奧爾加·託卡爾丘克這位波蘭女作家相見。

第一眼見到奧爾加·託卡爾丘克,就有一種親切感。我們面對面相坐,她笑口盈盈,溫和而熱情,一雙灰褐色的眼睛熠熠生輝,身穿一件白色上衣,精緻漂亮的臉上綻放著溫暖的笑容。我們說到髮型,那是一個屬於我們女人的話題。我問她,你這個髮型很特別,你一直都是這樣的髮型嗎?她回答說:是的,我喜歡。因為我的思考和寫作總是與別人不一樣,因此我選擇的髮型,也就很適合我自己。我心想,她的髮型是很另類和獨特,當然只是屬於她。奧爾加·託卡爾丘克那極富個性的髮型,透露出她與眾不同的獨特個性。

奧爾加·託卡爾丘克是第一次來北京。她說在最美的季節——春天,來到中國的首都北京很高興,她覺得北京的春天很漂亮,到處都綻放著鮮花。春風吹來,楊柳在風中搖曳。

咖啡濃鬱,室雅馨香。也許是因為我們同為女性,又都酷愛寫作,我們談得很投緣。奧爾加·託卡爾丘克說,她喜歡喝咖啡,那是長期寫作養成的習慣。她說,無論在哪裡,喝咖啡都是一種極致完美,小小的白色瓷杯中,升騰起嫋嫋熱氣,杯麵上漂浮著紅棕色泡沫細膩迷人。趁熱喝下,那種濃鬱的芬芳不言而喻,那份滑爽會從舌尖一直溜到胃裡,這一天的睏乏仿佛都被一下子驅走。說到喝咖啡,我們有共同的感受。我對她說,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出訪波蘭,克拉克夫城市的「心臟」、用石材建築的廣場令人著迷,無論白天還是傍晚,都吸引著世界各地無數的遊客前來觀光,這裡數十家咖啡館讓人流連忘返。坐在這裡,與許多咖啡愛好者一起喝咖啡,仿佛才頓時悟出,對於愛咖啡、愛生活的人來說,他們要的也許不僅只是一杯咖啡,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奧爾加·託卡爾丘克說,她完全同意我的看法。她認為,喝咖啡和品茶都極有益處。

來到北京,奧爾加·託卡爾丘克說,她喜歡上了喝茶。中國的名茶很多。我問她喜歡喝什麼茶?她說,只要是中國茶都好。中國茶在世界都很有名氣,中國茶蘊涵著深厚的文化,越喝越喜歡。

在與她的交談中,我有一個非常清晰的感覺:奧爾加·託卡爾丘克是一位極富洞察力,充滿想像力的作家。

奧爾加 · 託卡爾丘克,1962年出生于波蘭西部綠山附近的蘇萊霍夫,她是波蘭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小說家之一。1985年畢業於華沙大學心理學系後,在波蘭西南邊城瓦烏布日赫的心理健康諮詢所工作,同時兼任心理學雜誌《性格》的編輯。她在向我講述自己的經歷時,娓娓道來。滿滿自信。

可以說,心理學背景給帶給奧爾加 ·託卡爾丘克創作的靈感。她另闢蹊徑,以獨特的創作視角,解讀紛繁的世界。通過一種敘事魔法,用寓言、神話、夢境等超現實方式,將個體在相同情境下產生的迥異體驗,融入一種「文化」。這種「文化」並非神秘,它就存在於每個波蘭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存在於沉痛歷史和破碎社會現狀的縫隙之中。

奧爾加 ·託卡爾丘克告訴我,她早在上中學時就對心理學很感興趣。她想將來做一名優秀的心理諮詢師。在學習在心理學的過程中,她最為崇拜以瑞士心理學家榮格,她認為,榮格所提出的內傾型和外傾型性格最為著名。1913年,榮格在慕尼黑國際精神分析會議上就已提出了內傾型和外傾型的性格,後來,他又在1921年發表的《心理類型學》一書中充分闡明了這兩種性格類型。他在該書中論述了性格的一般態度類型和機能類型。奧爾加 ·託卡爾丘克曾是榮格心理學的「信徒」。原因是「由于波蘭的社會現狀,榮格的想法在當時對我來說很重要,但今天我不再那麼受它們吸引了,因為時代在變,人們的思想觀念,審美取向,生活環境都在發生著變化,因此作家的思想觀念,創作方法也要順應每一個不同時代的變化,要讓讀者歡迎的作品才是好作品,這個作家才無愧於時代。」 奧爾加 ·託卡爾丘克開門見山,直言不諱的表達了她關於文學創作的鮮明觀點

波蘭是一個當之無愧的文學大國。從民族詩人密茨凱維奇滾燙的長詩起步,數百年來,文學一直與這個國家的動蕩歷史具有某種同步性。在與奧爾加 ·託卡爾丘克交談中,我道出了這樣的感受,當你漫步在曾經是國王所在地的老城克拉科夫廣場,你都會感受到濃鬱的波蘭文化氛圍。漫步在克拉科夫廣場一眼就能看到波蘭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密茨凱維奇(Mickiewicz)的巨大雕像。1569年之前,這裡一直作為波蘭首都的克拉科夫古城廣場,老城中最輝煌的建築,要數始建於1018年竣工於1320年的哥德式、巴洛克式風格融為一體的瓦維爾城堡大教堂(Katedra Wawelska)。歷代國王的加冕儀式都在此舉行,而他們死後的遺體都安放在這裡,葬在這裡的人除了國王之外,還有波蘭的詩人斯沃瓦茨基(Slowacki)、作家萊蒙特(Reymont)和有突出貢獻的人物帕德萊夫斯基(Paderewski),其中一位就是波蘭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亞當·密茨凱維奇。在民族解放波瀾壯闊的時代,是他寫出了千古不朽的偉大詩篇——《致波蘭母親》。詩人與國王同葬在一起,這個世界上絕無僅有,而這樣的文化奇蹟,只有神奇之國波蘭才能創造。  

聽了我的這番話,她很高興的說,我們還有貢布羅維奇、米沃什、赫伯特、辛波斯卡乃至扎加耶夫斯基,每一代波蘭作家,都在尋求用更寬廣的視野,反映當下現實。

生長在波蘭這片土地上,奧爾加·託卡爾丘克深受波蘭文化薰陶滋養。「我從小就喜歡密茨凱維奇、米沃什、辛波斯卡的詩歌。」她說。

至今我還清新記得,在1980年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獎典禮上,米沃什這樣說:「出生在一個小村莊挺好的,這個小村莊裡自然與人是那麼和諧,不同語言和宗教千百年來和平相處——這是一件多麼美妙的事。這個地方是一片充滿神奇和詩意的土地。」當然, 奧爾加·託卡爾丘克對於這個情景依然記憶猶新。她深情的說,米沃什不僅是一位詩人、散文家和翻譯家,更是卓越的、充滿洞察力的觀察家和時代的見證人。他的文學作品受到了來自世界各國評論家和當代詩人的高度關注,其詩歌作品充滿視覺符號的隱喻,既描繪了田園般的愜意,又預示著世界末日般的災難。讀者偶然間還可以在詩歌中讀到赤裸裸的關於宗教頓悟的哲學話語。米沃什超越了流派的概念。作為詩人和翻譯家,他可以輕鬆自如地將注意力從美國當代詩人轉移到《聖經》上來。

正因為如此熱愛波蘭的詩人與詩歌,青年時代的奧爾加·託卡爾丘克開始嘗試詩歌創作。1987年憑藉詩集《鏡子裡的城市》登上文壇,在波蘭文學界嶄露頭角。此後常在《雷達》《文學生活報》《奧得河》《邊區》《新潮流》《文化時代》和《普世周刊》等報刊上發表詩歌和短篇小說。

1993年,她帶著新作《書中人物旅行記》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這是一部現代寓言體小說,講述兩個主人公去尋找傳說中的「秘密之地」,雖然沒有成功,但在旅途中兩人產生了深厚的感情。故事發生在17世紀的法國和西班牙,故事講述了兩人「秘密的吸引力」,這才是作品的亮點。《書中人物旅行記》一經出版,便贏得讀者喜愛,為奧爾加 ·託卡爾丘克贏得了波蘭科西切爾斯基基金文學獎

奧爾加·託卡爾丘克在1995年寫了第二部小說《E.E》,是以20世紀初的弗羅茨瓦夫這座城市為背景創作出的小說。談到弗羅茨瓦夫,我們又有了共鳴。

「這座城市以它無窮的魅力吸引各國遊客,而他的來時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羅馬帝國時期,這裡當時是琥珀路上的一個重要轉運站······弗羅茨瓦夫是我最喜歡的波蘭城市之一,它太有魅力了,歷史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羅馬帝國。」我說。

奧爾加·託卡爾丘克眼睛一亮:「你要告訴我為什麼會喜歡弗羅茨瓦夫?你去過幾次?你還去過哪些波蘭城市?」

我回答:「我多次出訪波蘭,先後華沙、格但斯克、克拉科夫、羅茲、弗羅茨瓦夫,我先後三次到訪過弗羅茨瓦夫。漫步在波蘭的每一座城市,就如同讓我穿越在時光隧道,感受不同時期的歷史,享受著不同風格的文化藝術,品嘗著美味豐富的饕餮盛宴,收穫著難得體驗的人生感悟。」

奧爾加·託卡爾丘克說,「屹立在奧德河畔的弗羅茨瓦夫,是波蘭第四大城市。」我知道:「她的歷史悠久,文化豐厚,這座千年的城市留下了曾經被捷克、德國統治過的痕跡。」

我說,「如今的弗羅茨瓦夫,已經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歐洲文化之都,是波蘭土地上最美麗的城市之一。」

「是的,弗羅茨瓦夫的地標性建築數量驚人,從13世紀的古羅馬教堂、哥德式的伊莉莎白教堂,到世界上最長的巴洛克式建築、現代主義建築瑰寶應有盡有,當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的百年廳。」奧爾加·託卡爾丘克自豪的說。

奧爾加·託卡爾丘克從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起,就生活在離瓦烏布日赫不遠的農村,成為鄉情、民俗的守望者,她樂於與人交往,更喜歡外出旅遊。作家迄今的成功,絕非評論界的炒作抑或幸運的巧合,而是由於她所受到的各種文化的薰陶,正規、系統的心理學教育,以及廣闊、豐富的生活經驗。這一切都為她的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使她的才華得以充分地發揮。

讀過她的作品《E.E》,我非常喜歡女主角是一位名叫埃納.埃爾則娜的小女孩,她名字Erna Eltzner的首字母正是E.E,她出生于波蘭—德國混血家庭,這個人物角色頗具通靈天賦。「這部作品中也凸顯出神秘的,不受人類理性思維束縛,是我小說創作,塑造人物的一種重要嘗試。」 奧爾加 · 託卡爾丘克這樣說。當然,這部作品中也凸顯出神秘的,不受人類理性思維束縛超出人們理智思維的力量,也是深受讀者歡迎的一大原因。

也許是上天賜予奧爾加 · 託卡爾丘克敏銳的思維,有一雙善於觀察事物的眼睛,加之她喜愛讀書,大量的閱讀積累,使其厚積薄發。多年後她出版了長篇小說《太古和其他的時間》,這也是奧爾加·託卡爾丘克個人比較鍾愛的一部小說。

毋庸置疑的是,奧爾加 · 託卡爾丘克最有影響力的作品是她的第三部小說——《太古和其他的時間》(作於是1996年)。標題中的太古是位于波蘭正中間的虛構的村莊,這個故事仿佛是一個典型的宇宙的縮影,這裡集中了所有人類都將遇到的快樂與悲傷。吉爾.索斯夫基這樣評價這部作品:以現實生活故事為背景,奧爾加 · 託卡爾丘克創造出了迷人的神話,所有的故事,悲喜交加。波蘭評論界的普遍讚揚奧爾加·託卡爾丘克:個人心理和想像猶如蝴蝶效應,足以扇動宇宙。《太古和其他的時間》代表了波蘭神話散文的最高成就。

「這也是我喜歡的一部作品,迷人的神話裡是悲喜交加的故事,讓我仿佛看到了整個宇宙。」 奧爾加·託卡爾丘克毫不吝嗇地表達著她對《太古和其他的時間》的喜愛。

奧爾加·託卡爾丘克說:「直到今天,我仍然在讀寓言和神話。它們使我感到滿足和安慰。就像是『敘事的黃油和麵包』,是一種必需品。它們使我感到滿足和安慰」 。

奧爾加 · 託卡爾丘克對我說,寓言是講述世界的最古老和最深刻的形式之一,它是民間自發生長的智慧,關乎一些最根本的事物:死亡,躲避死亡的可能性,對正義的理解,以及社會運行機制。而神話為孩子做好了生活的鋪墊,讓他們從中學到很多。大多數人的文學冒險之旅,都是從閱讀神話和寓言開始的。她的作品之所以大獲成功,那是純屬水道渠成。如今她的作品已被譯為英語、法語、德語、中文、西班牙語、捷克語、克羅埃西亞語、丹麥語等多種語言,受到全世界讀者的歡迎。

原來,奧爾加·託卡爾丘克的敏銳思維,來自她每天大量的閱讀積累,再就是她有一雙善於觀察事物的眼睛。

「《太古和其他的時間》受到了我的祖母家庭故事的啟發,我當然也融入了我自己經歷與理解。那是1996年創作的,20多年過去了,我把這本小說看作我青春時代的記憶。創作時,我的眼前都會浮現出某個朋友或者鄰居的影子。」

「文學藝術來源於生活,全世界文學創作者都感同身受。」我表達了我的創作觀。奧爾加·託卡爾丘克伸出大拇指說:「完全正確。創作與生活,就像魚和水。」奧爾加·託卡爾丘克長期住在美麗寧靜的小村莊,這裡的真實故事給了她文學創作的靈感。

學習心理學的經歷,極大影響了奧爾加·託卡爾丘克的創作風格。她的作品經常探討個體的夢境或集體的潛意識,習慣用碎片化的小故事組成一本完整小說。在一次採訪中 ,當被問到心理學研究如何影響她的寫作時,她說:「心理醫生這份工作啟迪了我很多,首先就是要仔細聆聽他人,每個人都有成千上萬的故事要告訴你,這些故事足以成書。

奧爾加·託卡爾丘克不斷地從生活和閱讀中汲取創作的營養。加之她對創作的熱愛和痴迷,佳作不斷。她用散文筆調和筆記的表現方式講述人們生活中的故事,她的文章集《白天的房子和晚上的房子》被譽為「最具有地方特色的作品」,無疑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波蘭文學中的一部奇書。在閱讀這部連奧爾加·託卡爾丘克自己也得意的作品中過程中,我們同樣經歷了奇妙的精神漫遊,不時為作家豐富的想像力和極具魅力的藝術感染力所傾倒。

1997年奧爾加 · 託卡爾丘克發表了由三部小說串成的短篇小說集《櫥櫃》,她還在出版2001年出版了《打鼓》,她的多部佳作顯示出這位波蘭女作家短篇小說創作的非凡才氣。書中分為三個部分向讀者娓娓道來,講述了19個故事。第一部分記錄了作者對現實生活的思索,對包括文學在內的創作的現象進行分析;第二部分是以作者在下西裡西亞省聽說的故事為原型,改編了例如聖克曼尼斯等故事,而在《打鼓》中的4篇小說也有相似故事;最後一部分作家把創作點放在以心理描寫為主從而創造出許多現實小說。

奧爾加 · 託卡爾丘克還在2000年創作了散文集《洋娃娃和珍珠》,在書中她對19世紀末年的波蘭小說大師保萊斯瓦夫·普魯士小說作了的重新解讀。她先後在2004年、2006年和2007年創作出版了《最後的故事》、《在墳墓世界中的安娜》、《兩級》,不斷地推出新作品。

2018年5月,奧爾加·託卡爾丘克憑藉小說《奔》(英文譯名為Flights)榮膺國際布克獎,這位波蘭女作家引發全球關注。她的多部作品,並被譯成多國文字,在波蘭當代文學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          

奧爾加·託卡爾丘克 是一位會講故事的作家,她的文學創作為近年來的波蘭文壇注入了清流與活力,除多次斬獲波蘭國內外文學獎項,同時還獲得波蘭文學界好評和普通讀者追捧,在當今的波蘭文學界甚為難得,她是一位充滿了創作光輝,擁有豐富想像力的作家,她的創作,舉重若輕。

在當今波蘭文學界,這位國寶級女作家的地位堪與米沃什、辛波斯卡等文學巨人並肩。她也成為近年來諾貝爾文學獎的熱門人選之一。阿列克謝耶維奇對她評價甚高,認為她是一位「輝煌壯麗的作家」。

終於,奧爾加·託卡爾丘克實至名歸,榮獲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

就在奧爾加 · 託卡爾丘克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消息傳來,我在北京工作的波蘭朋友白琳(Karolina Bargiełowska - Gillert  )女士剛剛讀完這本新作《奔》,並激動地告訴我,為她祝賀與驕傲,並非是我與她是同樣的國籍,而在於她是一位很有思想、敢於創新的很棒的女性。

波蘭文學青年萬山(Mariusz jezierski)說,她的作品總是充滿謎題神奇,讓你大開眼界,但又貼近生活,作品中展現出許多日常生活場景,閱讀她的作品,帶給我們更多的是欣賞和快樂。

「寫小說對我來說就像是在成年時代給自己講童話故事。」 採訪結束,即將告別,奧爾加·託卡爾丘克這樣對我說。

難忘與這位會講故事的波蘭女作家交流,令我獲益匪淺,至今記憶猶新。

[ 本文由杜京女士專供 ]

杜京小傳

祖籍山西,出身軍人家庭。漢語語言文學專業畢業,新聞文藝學碩士研究生。曾擔任過宣傳幹事、教師。先後任編輯、記者,文藝副刊部主任編輯、北京日報時事政治新聞部主任、高級記者,中國報紙副刊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出版有《我與老師》《跨越國界的芬芳》《地球上的銀飄帶》《東方多瑙河》《我,文化 波蘭》《琥珀色的格但斯克》、《四季波蘭》等書籍,有數百篇作品百餘幅照片在國內《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香港文匯報》《澳門日報》《中國國家地理》《中國傳媒》《人民文學》等報刊及美國《洛杉磯時報》、英國《泰晤士報》、法國《歐洲時報》等報刊上發表。多次榮獲中國新聞獎、中國報紙副刊作品一等獎及國內外新聞大獎、「第八屆冰心散文獎」獲獎者。拍攝的圖片曾榮獲中國攝影新聞獎,被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央檔案館永久收藏,並頒發收藏證書。榮獲波蘭共和國授予的「傑出貢獻勳章」。

申請入會/在線投稿

請登錄中國詩歌學會官網

www.zgsgxh.com

來稿郵箱:zgsgxh@126.com

相關焦點

  • 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波蘭女作家是怎樣一個人?來聽翻譯家的解析
    2018年的得主是波蘭女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 (Olga Tokarczuk),2019年的得主是奧地利劇作家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波蘭女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是一位怎樣的作家?今日,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這位作家的兩部作品《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太古和其他時間》曾在2017年由後浪出版公司引進出版。
  • 奧爾加託卡爾丘克:溫柔敘事的文學女巫
    2019年10月10日,2018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獲獎名單公布,獲獎作家是波蘭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Olga Tokarczuk)。這是一位有個性的女作家,她的創作充滿了對神秘和未知的探索,善於在作品中構築神秘世界,通過神話、傳說和想像描寫各種鬼怪神靈,創造屬於自己的神話。
  • 豆瓣8.5《你的奧爾加》:德國反思文學中「小人物」的溫柔力量
    《你的奧爾加》是德國小說家本哈德·施林克繼《朗讀者》之後的又一重磅力作。小說延續《朗讀者》作為德國反思文學承上啟下之作的寫作手法,以戰爭年代「小人物」的愛情故事為主線,在看似輕鬆的故事中,將二戰的時代背景融入其中,以「小人物」樸素的愛情和家庭的願望的破滅,表達一代人對戰爭的反思。奧爾加出生在波蘭屬地一個貧窮的家庭,父親是碼頭工人,母親是洗衣婦,「她學會在貧窮中長大」。
  • 兩屆諾貝爾文學獎同時揭曉,獲獎者波蘭女作家什麼來頭?
    當地時間2019 年10 月10 日,瑞典斯德哥爾摩,備受矚目的諾貝爾文學獎開出「雙黃蛋」,波蘭女作家奧爾嘉·朵卡萩即是獲獎者之一。國內大眾可能對這個名字不太熟悉,但實際上,她是當代波蘭最具影響力的小說家之一,著有《太古和其他的時間》以及《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等作品,並曾拿下多個文學大獎。
  • 自幼家境貧窮的奧爾加,用粉筆頭創作繪畫作品,今成為著名畫家
    一、奧爾加的經歷 出生於1976年的奧爾加,如今已經成為了一位享譽世界的繪畫家,在44歲的年齡,能夠取得如此大的成績因為從小喜歡繪畫的原因,奧爾加每天會撿拾老師剩下的粉筆頭,畢竟家庭條件太差了,奧爾加沒有自己的畫筆和粉彩。
  • 2018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加,竟有一雙中國「爸媽」
    但是在波蘭,她是家喻戶曉的女作家,被評價為「20世紀90年代波蘭文壇出現的一顆璀璨新星」。1962年,奧爾加·託卡爾丘克出生于波蘭蘇萊胡夫,1985年畢業於華沙大學心理學系,後在波蘭西南邊城瓦烏布日赫的心理健康諮詢所工作。
  • 結合誒爾梅羅二世事件簿來看——被拋棄的奧爾加瑪麗
    在君主·誒爾梅羅二世事件簿中陷入時間漩渦的奧爾加瑪麗,我知道大部分人看這部作品一定會先注意孔明,但是所長(奧爾加瑪麗)作為FGO序章就掛掉的角色,其價值可能在FGO沒什麼,但是在天體科,或者說身處於時鐘塔的阿尼姆斯菲亞家,是個較為重要的存在(當然你硬要說她開啟了FGO咕噠子修復人理的旅途什麼的我也沒什麼意見
  • 譯家檔案|「出乎其類,拔乎其萃」——訪著名波蘭文學翻譯家易麗君
    2012年,她獲得波蘭文學翻譯最高獎——「穿越大西洋」翻譯獎,2018年獲中國譯協頒發的「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出於其類,拔乎其萃」——訪著名波蘭文學翻譯家易麗君教授趙瑋婷10月10日,瑞典文學院宣布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波蘭女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1962—),使人們的目光重新聚焦到波蘭文學。
  • 如果讀不懂 就通過電影走進這些女作家
    原標題:用寫作抵禦庸常|電影裡的女作家們女作家與電影息息相關。她們是原著、編劇、導演甚至演員。愛與創作,孤獨與痛苦,唯有寫作可以抵抗生活的平庸。電影未免是虛構的雕琢,寫作卻永遠在激情和思辨裡遊走。
  • 專訪波蘭駐成都總領事卡夏:蓉歐快鐵為波蘭帶來了什麼?
    專訪波蘭駐成都總領事卡夏:蓉歐快鐵為波蘭帶來了什麼?開通伊始,它將終點選定在波蘭羅茲。現如今,蓉歐快鐵的新線路已經開通,連接歐洲的線路也已延伸到西歐城市。作為蓉歐快鐵的「元老級」樞紐,從羅茲發生的變化中,可以窺見成都借力蓉歐快鐵,深度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步伐。作為土生土長的羅茲省人,波蘭駐成都總領事館總領事卡夏近日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專訪。在她看來,蓉歐快鐵不僅使成都與波蘭的雙邊貿易不斷增長,更使兩地之間的關係不斷升溫。
  • 新聞資料:波蘭轉型是一個成功故事
    波蘭的年輕人普遍對前景感到樂觀。而現在,作為一位老人,作為兩個女兒的父親,舒姆斯基也對波蘭的變化深感欣慰。他的兩個女兒分別在法國和奧地利上學,再也沒有人將這看作是一種奢侈了。克日什託夫·舒姆斯基現在擔任波蘭共和國駐華大使,近日他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就波蘭轉型問題與讀者分享他的經歷、理解與思考。
  • 專訪波蘭總領事卡夏:波蘭今年將在蓉開設中國第二個貿易辦事處
    波蘭總領事卡夏:下半年將在成都開辦「波蘭金秋文化節」「今年的糖酒會辦得很好,讓前來參展的波蘭企業感受到成都蓄勢待發的城市發展力。」昨日會間,波蘭駐成都總領事卡夏接受了成都商報的專訪。在她看來,這樣的展會正在為兩地帶來相互了解的機會,特別是為波蘭企業創造了來蓉發展的契機。△波蘭駐成都總領事卡夏 資料圖(圖據東方IC)參加本次糖酒會的波蘭企業共有9家,其中有至少5家都是首次來蓉參會。卡夏告訴記者,波蘭企業代表們在會後都表達了對成都市場的看好,在這裡收穫了不少的潛在合作夥伴。
  • 女人唱歌男人死是什麼梗啥意思 奧爾加死倒下的bgm歌曲
    女人唱歌男人死這個梗是在團長奧爾加倒下的時候,背景音樂是一段女聲歌曲,不過因為劇情殺過於嚴重,好歹是一個團長,勢力起來了,但是卻被對手派幾個小兵在大街上就殺死了,而且敵人開火的時候自己不怎麼躲,讓很多觀眾覺得死亡原因非常的蠢
  • 四個「好看」的女作家
    作家講故事一定要精彩,百轉千回、不落俗套,文字淬鍊,入木三分、如在現場,如果筆風鮮明、自成一體,那就是有天賦了,想想,那麼多文字,他遣詞造句卻能寫出自己的格調,這可不是每天勤下筆就能寫出來的。寫出這麼好故事的人是誰呢?我查了資料,女作家嚴歌苓,曾是芭蕾文藝兵,越南戰地記者,父親是作家蕭馬,豐富的人生經歷和天生的書寫基因讓她22歲就寫出《心弦》在文壇崛起,此後一直耀眼,閃耀到好萊塢、到全球。
  • 臺灣暢銷書女作家
    A13版她是臺灣有名的暢銷書女作家,連續5年獲金石堂最佳暢銷女作家第一名,《真愛非常頑強》兩年內連續重印49次之多,曾寫過小說版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她是家喻戶曉的電視臺、電臺主持人,她主持的電視節目《天天星期八》為同時段收視率榜首;她同時又是位非常幸福的主婦……她就是「臺灣暢銷書天后」吳淡如。
  • 專訪|豌豆公主CEO:構築日本跨境聯合供應鏈,把好產品交給會講故事...
    我們專訪了豌豆公主CEO翁永飆,他認為,如今網際網路線上線下的流量很分散,各種流量帶有不同的屬性,對不同人群應該講不同的故事。豌豆公主有供應鏈能力,但並不是最會講故事的人,因此可以把好的產品提供給自媒體、KOL、垂直電商等,由他們講好產品故事,並觸達相對應的受眾。
  • 託卡爾丘克《怪誕故事集》:現實總是超越我們的認識能力
    作者丨李怡楠2019年10月10日,瑞典學院宣布,將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波蘭女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Olga Tokarczuk)。彼時,作家正在前往德國北萊茵威斯伐倫州比勒費爾德的車上,計劃去那裡出席《雅各布之書》(Ksigi Jakubowe)德語譯本的發布和推廣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