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加,竟有一雙中國「爸媽」

2020-12-25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汪佳佳

奧爾加·託卡爾丘克這個名字,很多中國人並不熟悉。但是在波蘭,她是家喻戶曉的女作家,被評價為「20世紀90年代波蘭文壇出現的一顆璀璨新星」。

1962年,奧爾加·託卡爾丘克出生于波蘭蘇萊胡夫,1985年畢業於華沙大學心理學系,後在波蘭西南邊城瓦烏布日赫的心理健康諮詢所工作。

20世紀90年代以前,託卡爾丘克一直致力於詩歌創作,並憑藉詩集《鏡子裡的城市》登上文壇。

1993年,她發表了第一部長篇小說《書中人物旅行記》,立刻引起廣泛關注,並因此獲得波蘭圖書出版協會獎。該書的故事背景是17世紀的法國和西班牙,講述一對相愛的主人公對「神秘之書」的探尋之旅。從這部作品中,已經可以窺測到作者對旅行題材的關注。

1995年,託卡爾丘克的第二部長篇小說《E.E.》出版,這是一部探索生命價值和世界意義的書,也是一部探究成長話題的書。1997年,該書獲得了波蘭文學最高獎尼刻獎的讀者推薦獎。

真正讓託卡爾丘克在世界範圍內引起關注的,是1996年出版的《太古和其他時間》。太古是一個地方,位於宇宙的中心。它的四個邊界由四位天使守護。太古之外的世界並不存在,自以為走出太古的人,其實站在邊界上做夢,夢見自己走到了外面的世界。《太古和其他的時間》通過不同的視角講述了太古之中各種人物,甚至動物、植物和東西的故事,折射了波蘭20世紀動蕩起伏的歷史命運。

該書被波蘭文學評論界譽為「當今波蘭神秘主義小說的巔峰之作」。作品被翻譯成20多種語言,廣受好評。

迄今為止,託卡爾丘克已發表長篇小說、短篇小說集、散文集總計17部,可以說是一位多產作家。她善於在作品中融合民間傳說、神話、宗教故事等元素,觀照波蘭的歷史命運與現實生活。

2018年5月22日,奧爾加·託卡爾丘克憑《雲遊派》從6本獲得提名的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該年度布克國際獎。消息一經發出,立刻在世界範圍內引起轟動,波蘭各界更是反響熱烈。這是波蘭作家首次獲此殊榮,因此也被看作是1996年希姆博爾斯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以來,波蘭文壇最值得慶祝的大事。

託卡爾丘克跟中國其實也頗有淵源。早在本世紀初,我國波蘭文學翻譯家易麗君、袁漢鎔就將《太古和其他的時間》和《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翻譯成中文,並由臺灣大塊文化出版公司在臺灣首次發行。當時《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的題目被意譯為《收集夢的剪貼簿》。

《太古和其他的時間》在出版後很快佔領臺北圖書市場,第二個月就被列入臺灣該年度最暢銷書目。2006年,湖南文藝出版社也出版了該書簡體字版,並備受好評。

此外,託卡爾丘克同易麗君和袁漢鎔夫妻還有著一段緣分。

易麗君教授

2008年3月,託卡爾丘克應邀訪華,期間到訪易麗君教授任教的北京外國語大學歐洲語言文化學院。

託卡爾丘克一見到易麗君和袁漢鎔就喜出望外。此前她已得知《太古和其他的時間》《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已被翻譯成中文,並特別希望能在北京與譯者見面。

在北外,託卡爾丘克舉辦了專題講座,與波蘭語專業的師生進行了交流。活動之後,託卡爾丘克來到易麗君、袁漢鎔夫婦家中,與他們交談。

後來,袁漢鎔曾在自己的回憶錄《瑣事拾零》中提及這一段回憶:「她這個人很隨和,沒有半點兒大作家的架子,待人熱情,也有很大的好奇心。當她得知她跟我們的女兒同歲的時候,她頭一個反應是:『那你們也可算是我的中國媽媽和爸爸了!』我們也謙虛地說:『如果有您這樣的女兒,那我們就是全世界為人父母者最受羨慕的人了!』這一次的聚會,可說是漫無邊際的閒聊,聊波蘭也聊中國,聊文學也聊人生,充滿了一種家庭的溫馨。」

相關焦點

  • 看完諾貝爾文學獎「雙黃蛋」,我想起了這10個「奇葩」得主
    盤點歷史上10位諾貝爾文學獎的「最獨特」的奇葩得主。有些得主的名字,會讓你驚嘆他竟然獲過文學獎;有些得主的寫作和獲獎經歷,似乎是一出幽默的反諷劇;還有些得主,他們獲獎後十分「狂妄」…… 剛剛,矚目已久的諾貝爾文學獎誕下「雙黃蛋」,2018年的獲獎者是波蘭女作家奧爾加 · 託卡爾丘克,2019年的獲獎作家是奧地利小說家、劇作家彼得 · 漢德克。
  • 【盤點】那些有記者經歷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編者按】諾貝爾獎官網於當地時間10月8日下午1點(北京時間晚上7點)公布,白俄羅斯女記者、紀實作家斯維特蘭娜·阿列克謝耶維奇摘得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桂冠。雖然諾獎稱她為作家,但美聯社稱這是諾獎首次頒給記者。人民網通過梳理發現,創始於1901年的諾貝爾文學獎,一個多世紀以來至少16次頒給有記者經歷的作家。梳理如下:
  • 歷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都是誰你知道嗎?
    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西爾瑪·拉格洛夫(瑞典)191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保爾·約翰·路德維希·馮·海塞(德)191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裡斯·梅特林克(比利時)19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蓋哈特·霍普特曼(德)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 關於疫情籠罩下2020諾貝爾文學獎的終極預測
    2019年公布的兩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託卡爾丘克與漢德克這一點也引發了外媒的批評。《衛報》就刊登了一篇題為《諾獎承諾減少歐洲中心主義,卻選出了兩位來自歐洲的獲獎者?》的文章,指出諾貝爾文學獎就是一個「歐洲獎」,並對瑞典文學院發問:「他們對作家的探究有多勤勉?諾獎委員會有多博學?諾貝爾文學獎的全球認知度到底有多高?」
  • 那些出人意料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那些出人意料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諾貝爾文學獎向來是文學界較高檔次的獎項,然而,有這麼一些人,他們不是專業作家,卻破天荒地獲得了該獎項。他們或作曲家,或一國之主……我們一起看下吧。特奧多爾·蒙森190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德國古典學者、法學家、歷史學家、記者、政治家、考古學家、作家,190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他關於羅馬歷史的作品對當代的研究仍十分重要。他也是一個突出的政治家,曾是普魯士和德國的國會會員。他對羅馬法和債法的研究對德國民法典有著重大的影響。
  • 剛剛揭曉的諾貝爾文學獎只有一點與...
    滑過賠率榜上的所有熱門,北京時間10月10日19時,備受國人關注的諾貝爾文學獎揭曉,瑞典學院的院士們再度作出了出人意料的選擇。由於2018年文學獎因醜聞停發並順延至今年,今年產生了兩位獲獎者。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波蘭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Olga Tokarczuk),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奧地利劇作家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鮑勃迪倫經典歌曲匯總
    民謠歌手鮑勃·迪倫前不久剛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這是諾貝爾文學獎有史以來第一次頒給音樂人。下面給大家推薦一些鮑勃迪倫經典歌曲。  5、《Knockin' on Heaven 's Door》  《Knockin' on Heaven's Door》選自Bob Dylan在1974年發行的雙唱片專輯《Before theFlood》,不僅是Bob Dylan上世紀七十年代最為經典的作品之一,也是他被翻唱最多的經典作品之一。
  • 「英國巴爾扎克」,最年輕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1865-1936),英國小說家、詩人,190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也是至今最年輕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他出生於印度孟買,6歲回到英國接受教育,印度風情成為他永恆的創作主題,讓他在英國文壇嶄露頭角。
  • 今晚,一起來讀2020諾貝爾文學獎得主、77歲女詩人格麗克的詩
    獲獎的露易斯·格麗克是繼去年頒發的2018年得主奧爾加·託卡爾丘克之後的又一位女性得主,也是繼鮑勃·迪倫之後的又一位北美詩人。 在所有諾貝爾獎中,文學獎可能是大眾熱情最高的,同時,文學獎也是最難以預測的。儘管每年博彩公司都會發布一連串賠率榜單,開獎之前,關於哪些作家「獲得提名、入圍諾獎」的消息總是傳得沸沸揚揚,但實際上,諾貝爾文學獎並不公布所謂提名、入圍名單。
  • 諾貝爾文學獎今頒"雙黃蛋" 中國女作家殘雪成奪獎大熱門
    今天,備受關注的諾貝爾文學獎將同時公布2018年度、2019年度得主。中國女作家殘雪成為英國博彩公司預測的奪獎大熱門。或許就連中國的讀者,認識她的人也沒有萬分之一,那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諾貝爾文學獎 今年將頒「雙黃蛋」  由於醜聞風波,2018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沒有頒發,順延到今年,於是2019年10月10日的晚上,我們將會看到兩位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對全世界的著名作家來說,2019年獲得諾貝爾獎高額獎金的機會翻倍。對文學愛好者來說,這個關注點非常值得期待。
  • 那些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為孩子們寫的兒童文學作品
    本版選取多部由歷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所創作的兒童文學作品,為讀者一一介紹。這些大家寫的童書,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沉澱為難以逾越的經典,為無數讀者的成長插上了翅膀。這些故事,無論古老還是新鮮,無論憂傷還是歡樂,無論平實還是瑰麗,都散發出令讀者怦然心動的力量。在六一兒童節到來之際,「童書」是一個恰到好處的話題。這個話題既富有瑰麗的想像,也不乏現實的思索。
  • 專訪:中國山水畫是人類藝術瑰寶——訪土耳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
    新華社塞拉耶佛6月30日電專訪:中國山水畫是人類藝術瑰寶——訪土耳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新華社記者張修智「我有一個圖書室,專門放中國山水畫冊。這些書對我很重要,我經常翻看。」67歲的土耳其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精神矍鑠,談話時目光隨時照顧到在場每個人。「中國山水畫藝術是人類藝術瑰寶,曾經影響過中東地區繪畫。」日前做客波赫首都塞拉耶佛的帕慕克在歐洲大酒店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專訪。曾就讀於伊斯坦堡大學建築系的帕慕克,酷愛繪畫,對東方古典藝術尤為傾心。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小說《雪》被搬上話劇舞臺
    一個88年的老戲院,一場諾獎得主催生出的「大雪」,相遇在夏天的上海,傳遞出一座老戲院立志逆襲的決心。上周五,修復如初的中國大戲院迎來首臺國際大戲——根據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罕·帕慕克小說《雪》改編的法國話劇《雪,覆蓋下的真相》,中國大戲院開幕演出季暨國際戲劇邀請展大幕正式拉開,田沁鑫、劉恆、過士行、金宇澄、毛尖、路內、史依弘等京滬知名作家、學者、戲劇人等都趕來見證這個老戲院的華麗轉身。
  • 高密,為何讓兩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魂牽夢縈」?
    山東籍作家、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與法國文學家、200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勒·克萊齊奧將上演一場文學大家對話。這是本月兩位文學大家的第二次相聚。兩人的緣分,還要從高密談起。莫言讓文學世界中的高密東北鄉大放異彩,不僅吸引了萬千讀者,更深深吸引了同樣具有「故鄉情懷」的法國文學家勒·克萊齊奧。
  • 來讀2020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獲獎的露易斯·格麗克是繼去年頒發的2018年得主奧爾加·託卡爾丘克之後的又一位女性得主,也是繼鮑勃·迪倫之後的又一位北美詩人。 在所有諾貝爾獎中,文學獎可能是大眾熱情最高的,同時,文學獎也是最難以預測的。儘管每年博彩公司都會發布一連串賠率榜單,開獎之前,關於哪些作家「獲得提名、入圍諾獎」的消息總是傳得沸沸揚揚,但實際上,諾貝爾文學獎並不公布所謂提名、入圍名單。
  • 童書|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們為孩子寫的書
    石黑一雄自諾貝爾文學獎首次頒發以來,共產生了一百多位得主。我們常常覺得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及他們的作品對於孩子來說遙不可及,其實他們其中有不少人都給孩子們寫過書。拉迪亞德·吉卜林拉迪亞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1865—1936),英國著名作家,1907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吉卜林一生創作十分豐富,有長篇小說、短篇小說、詩歌、遊記、兒童文學、隨筆、回憶錄等等。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曾覺自己體內有個小中國人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曾覺自己體內有個小中國人 (通訊員 彭年 何準 餘靜靜 攝)  200個座位的武漢大學新圖書館報告廳,11月29日下午擠進了600多名聽眾,大家都想一睹文學大師的風採。「設想如果書籍不存在,設想一千多年前中國沒有發明印刷術,可以大量印刷書籍的活字印刷術也沒有傳到歐洲……」2008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73歲的法國作家勒·克萊齊奧以這樣的假設,開始了以「書籍:探索之舟」為題的演講。
  • 怎樣應對來自瑞典的中獎電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第一時刻
    每年諾貝爾文學獎的頒布,都不啻為整個文藝界與新聞領域內的盛事。各大博彩公司發布自己的賠率榜,似乎標杆著對當年得主的預測,而在坊間也不斷流傳著各種文藝批評家的獨到解說,紛紛攘攘,好不熱鬧。但對於每個得主來說,突然而至的榮譽倒成了某種「意外驚嚇」。聚光燈「不合時宜」卻又不由分說地打在他們身上,以致總會記錄下一個最原生態的時刻。
  • 冒險的回報:五年壓中兩次諾貝爾文學獎,這家出版社僅有兩名員工
    能壓中諾貝爾文學獎是出版商夢寐以求的事情,因為很多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都曾是不知名作家,主流出版商對他們不感興趣。英國《金融時報》 弗雷德裡克斯圖德曼倫敦報導:英國小出版社五年內兩度押中諾貝爾文學獎。出版社發現的兩位諾獎得主分別是斯韋特蘭娜阿列克謝耶維奇(Svetlana Alexievich),波蘭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Olga Togarczuk)。
  • 被18名女性爆醜聞,瑞典文學院取消頒發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
    北京時間5月4日下午,瑞典學院正式公布,2018年將不會頒布諾貝爾文學獎。這是諾貝爾獎歷史第八次取消頒發。瑞典學院最近因捲入性醜聞與貪腐行為震驚世界,此次事件主要起源於瑞典媒體此前披露,與瑞典學院關係密切、妻子亦曾為評委之一的法國攝影師讓-克勞德·阿爾諾德,被18名女性指證有長期性侵與性騷擾行為,受害人還包括瑞典王室公主。阿爾諾德還被控多次提前洩密諾貝爾文學獎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