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新聞聯播,
禹城這個鎮出名了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如何抓好用好用活產業項目,激發鄉村發展新動能,今天讓我們看看「一個大項目 激活八十三個村」的故事。
在禹城市倫鎮唐王村,一家大型乳飲企業又開始招聘了。晚上7點,前來諮詢報名的群眾還絡繹不絕。
禹城市倫鎮唐王村村民:"壓工資不?"
君君乳酪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鄭妍:「不壓,每個月20號發工資。 」
禹城市倫鎮唐王村黨支部書記王振波:「企業生產規模擴大,以前是1條線,現在是6條,年底達到10條線,用工缺口非常大。 」
倫鎮有83個行政村,4.2萬人、10萬畝耕地,是個典型的農業鄉鎮。2018年,鎮上得知一個投資7.8億元的萬頭生態奶牛牧場項目正在尋找合適的落戶地。看到了機遇,當地決定全力爭取,而投資方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就十分棘手。
山東視界牧業有限公司廠長高麗國:「給牧場提供5萬多噸的玉米青貯飼料,大概需要3萬畝土地,這是最急迫的。」
在倫鎮,一個村只有土地幾百畝到兩千來畝,三萬畝土地,要涉及到40多個村莊。
禹城倫鎮副鎮長臺金翅 :「我們鎮土地比較分散,怎麼在最短的時間內把土地集中起來,種這些青貯飼料,這是一個比較大的難題。」
經過反覆論證,鎮上決定發動83個村都成立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開始流轉土地。沒想到,一個多月過去了,只流轉了不到5000畝。
禹城倫鎮燕東村村民呂秀珍:「看的牛場也挺好,但是誰知道這個錢保障不保障,不知道, 從這一方面有顧慮。」
為了給村民吃下定心丸,當地決定搞活機制,建立流轉、入股、託管三種模式,村民可以自由選擇,自願進退,合作社每年拿出不低於10%的利潤作為集體收入。
禹城市倫鎮唐王村黨支部書記王振波:「20%我是留給合作社,作為經費下一步擴大規模,添置機械,剩下的70%的50%給老百姓分紅,再剩下是實際經營者分,村民心裡有底了。」
打消了村民的顧慮,土地實現了流轉,不到一年時間,萬頭生態奶牛牧場項目就建成運營。然而,隨著牧場規模的不斷擴大,新的問題又產生了。
山東視界牧業有限公司廠長高麗國 :「我們在改變飼料結構過程中,需要5000多畝的地給我們種植苜蓿青貯,各個合作社苜蓿種植的標準不統一,如果是因為飼料的問題,導致身體狀況不佳,產奶技能降,這是不可接受的。」
著眼於長遠發展,鎮上決定啟動第二輪改革,對83個合作社再次進行整合,成立8個特色區域聯合社,實行完全公司化運作。
禹城市倫鎮黨委副書記房若波:「抱團一塊接訂單,按訂單公司進行統一分配,從而促進種植整個的規模化、標準化。」
伴隨著牧場的發展,山東君君乳酪、萬畝三產融合生態農業示範園等一大批相關項目先後落地,全鎮一半左右的耕地實現了規模經營,2800多名農民變身「產業工人」。
禹城市倫鎮黨委副書記、鎮長趙強:「通過股權的形式,進行集體的整合,從而形成一個你中有我 , 我中有你,相互促進的經濟共同體。引進一個項目 ,創新一套體系,帶來一條產業鏈,激活83個村的內生動力。」
(歡迎提供信息,可掃二維碼加劍客好友)
(看更多內容,可點擊開頭標題下的藍色字「看禹城」,即可關注)
「看禹城」
看景致的華美
看文明的驚豔
看人性的真諦
看世事的變遷
看禹城的鄉情
看我們自己
還有
看自己想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