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義的活著,就是一個個不可替代的日子的累積,每次旅行,總能收穫一些很特別的回憶。旅行中的那些愉悅和美好,常常如影隨形,不時在心底回味,不如索性記錄下來, 多年以後再翻讀,會不會歷久彌新?
對於喜歡遊走於古街、古村、感受古老的文化氣息我來說,三街七巷也是我來了福州,最喜歡逗留的景點之一。
在寫福州西湖公園的時候,就有讀者給我留言,問三坊七巷值得去嗎?還有熱心讀者幫我回答了,說那裡很文藝,很適合情侶拍拖、或者約上三五好友喝茶、一塊品嘗美食、海闊天闊的閒聊。
我倒覺得,一個人在三坊七巷閒逛,細細地領略閩南宗族文化,也別有一番情調與風味。
「三坊七巷」是福州的名片,閩南民居的特色之一就是青瓦白牆、石板深巷。青瓦白牆給人以低調,古樸,寧靜的美感,而古巷給人以清幽、深邃、神秘的感受。
慢慢遊走於三坊七巷。鮮豔醒目的三角梅,爬滿古牆的綠葉青藤,古樸別致的各式大門,幽深靜謐的巷子,白牆青瓦、匠藝奇巧的明清古建築比比皆是。
來這裡嘗嘗美食、喝喝咖啡,音樂纏繞、茶葉顠香,散發著特別的文化書香味,令人心曠神怡,好不愜意。
創意間、漢服館、曲藝廳、文學院、書院、美術館,大學同學會....
茶藝館、咖啡廳、各種特色美食小吃店,應有盡有。
三坊七巷由三個坊、七條巷和一條中軸街肆組成,分別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和南后街。
這裡是福州老城區經歷了建國後的拆遷建設後僅存下來的一部分,也是國內現存規模較大、保護較為完整的歷史文化街。
百年老屋很多,各種私人小院鱗次櫛比。古老木門,高牆環繞,不知生長在這裡多少年的老樹,在牆頭纏繞。
每家每屋的房簷精雕細刻,裝飾精美,宛如一件件耐人尋味的藝術品。
一扇門、一對環,古門樓、古門墩,總讓人覺得它們是一個時代特徵的寫照,鐫刻著一個個內容豐富的歷史故事。
老牆多已斑駁花白,各家門樓掛著紅紅的燈籠極其喜慶,栩栩如生的石獅子宛如一個個保護神.
老屋、石桌、石凳、馬頭牆,雅致的窗欞,別樣的綠植,呈現出中國古建築的精美絕倫.....
俗話說地靈而人傑,這裡一直是「閩都名人的聚居地」。
「誰知五柳孤松客,卻住三坊七巷間」。三坊七巷,歷史悠久,充滿了特殊的人文價值和不散的靈性及才情。聽說,眾多的名人,比如冰心、才女林徽因都曾經來這裡居住過。
林則徐、沈葆楨、嚴復、陳寶琛、林覺民、林旭、林紓這些對當時社會乃至中國近現代進程有著重要影響的人物很多出自於這裡。
巷中道路格局整齊,一條條平行的青石板長街按南北向伸延,白牆青瓦的院落,一排排的老屋井然有序,古意蒼茫。
鵝卵石和青石板鑲嵌而成的街巷被磨得清亮,有著被流光雕琢後的圓融和滄桑感。
三坊七巷是一個充滿歷史故事的地方,喜歡她的人,不只是喜歡她坐立在城市中心,於喧囂熱鬧間特有的那份文化底蘊與靜謐,更喜歡她那獨有的古城味道。
那一磚一瓦似乎都在訴說著滄海桑田的歲月痕跡,一簷一壁,都記載著昔日文明和繁華的故事。
去一座城市旅行,必不可少的就是體驗那裡的美食。福建的特色美食小吃,似乎都聚積到了三坊七巷。
永和魚丸、鼎邊糊、花生湯、同利肉燕、木金肉丸,什麼「雙皮奶」、「大世界橄欖」、「黃米糕」等等,這裡簡直就是吃貨者的天堂,不僅特色美味,就連店鋪的裝修也各有特色。
人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最美的古巷裡,藏著福州人最愜意的生活;放慢腳步,悠悠閒逛於三坊七巷,品嘗著福建小吃,欣賞著明清古建築,一份隨意,一份恬淡,一份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