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像一片枯葉,淹沒在在福州三坊七巷的街頭巷尾

2020-12-22 霞客弟子

女人與女人之間的故事就是街頭裡坊花邊緋聞,《我們太太的客廳》將冰心與林徽因兩個福州女人連在一起,她們是同鄉,都和這「三坊七巷」有關係。

三坊七巷是全國十大古街之一,三個坊七條巷組成,有嚴復故居,林覺民故居,林徽因祖居,冰心故居……在火車站乘K1路和20路公交車到東街口,下車走點點路就是。這裡的古建築與皖南的徽派相比,都是很高的牆,不同的是庭院小巧,門窗造型樸素。冰心小時候在這裡居住過,在《我的故鄉》中,對這裡的古建築如是描述:「有好幾個院子,但它不像北方的「四合院」的院子,只是在一排或一進屋子的前面,有一個長方形的「天井」,每個「天井」裡都有一口井,這幾乎是福州房子的特點。」

巷、裡、坊,窮人與富者相依而居,城市中市民生活的日常瑣碎都在這家長裡短,躲不開,理還亂。我曾看過寫羅馬建城的一本書,當時羅馬的街道很窄,可是當士兵進城時,市民就會從窗口投出武器攻擊,解決的方法就是拓寬巷道。而中國古時的街道窄,窗高,防火防盜。

衣錦坊、文儒坊、光坊;楊橋巷、朗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在這片裡坊中有一條南后街,不長,從北向南,右邊伸出三隻手,左邊伸出七隻腳,像一條中軸線,將三坊七巷整齊有序的排列起來,一千多年過去了,基本格局沒有太大的變動,所以成為中國現存唯一坊巷格局的老街,成為「裡坊制度的活化石」。

郎官巷,是這片建築中最幽靜溫婉的小巷,古樸素淡,遊人不多。當年小巷是七巷最長的,如今是最短的,不長的一段路青石板上長著青苔。這裡也有一位名人林旭。林旭與譚嗣同、劉光第、楊銳、康廣仁史稱「戊戌六君子」。

黃巷,42號葛家,600多年前是當時最有名的大商人,於是我們便得知,黃巷住的多是商人,這條巷子裡流淌的是金是銀,賣的是茶葉、絲綢、陶瓷,買回來的是寶石、香料、珍禽。

衣錦坊,與黃巷相對。因宋代宣和年間陸蘊、陸藻兩兄弟,一人在福州任知府,一個在泉州任知府。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這二人有一次回老家歡聚,將巷改名「棣錦坊」,後來進士王益祥乾脆改叫「衣錦坊」,榮歸故裡,衣錦還鄉。

官巷,11號沈家大院是一座超級大屋,1855年它的主人是沈葆楨。官至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沈葆楨的母親是林則徐的六妹,妻子林普晴是林則徐的二女兒。沈家住在官巷,林家住在文儒坊,這便是真正的知根知底、門當戶對吧。1874年6月14日,沈葆楨五十四歲,登上了臺灣島對抗侵略者,他提出「聯外交,儲利器,儲人才,通消息」四項對策。12月20日,日軍全部退出臺灣。曾六次寫辭職信,未成,死在任上,享年五十九歲。

楊橋巷,七巷中最北面一條巷,名叫楊橋路,原叫登俊坊。在楊橋路與南后街交叉處的林姓大宅,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林覺民生前的住處。林覺民有一篇著名的文章《與妻書》,他寫此文「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書竟,而欲擱筆。」上學時老師放錄音,聽得人流淚。林家的老宅後來賣給作家冰心的祖父謝鑾恩,而林覺民正是林徽因的叔叔。現在這裡是這林覺民烈士和作家冰心的故居。

南后街,曾經試館林立,這裡總是書聲琅琅,當年青年學子云集而來,意氣風發,指點江山。閩地多才子,三坊七巷更是如此,傳說這裡的小孩格外愛讀書。

三坊七巷的故裡也像家長裡短,瑣碎起來也會沒完沒了,不如就此打住,當然故事結束時我還會推薦福州的壽山石,因為我到福州主要去選購壽山石,順便走走街坊。

相關焦點

  • 福州行記·三坊七巷
    去福州的前一晚沒睡好,又得清早五點半出發去趕飛機,所以一路上都是迷迷瞪瞪的,在飛機和機場大巴上睡了一路,但是當我推著箱子轉過安泰河,走進三坊七巷路口的時候,瞬間就醒了:這才是真正的古城街道呀,這才我想去的那種坊市呀!
  • 尋味福州,三坊七巷究竟有什麼好逛的
    三坊七巷是福州南后街從南到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簡稱。三坊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是;楊橋巷,郎官巷,塔巷,宮巷,黃巷,安民巷,吉疵巷。走入其中,但見坊巷縱橫,石板鋪地,白牆瓦屋,亭閣相間。唐宋坊巷格局,福州民居特色濃縮於此。林則徐,沈葆幀,嚴復,林覺民,冰心,林徽因,鬱達夫。
  • 福州的三坊七巷,源自唐宋的古老街區
    到福州之前就聽說這是一座歷史名城,但對於福州作為歷史名城的內涵其實並不清楚,到福州後始知三坊七巷乃福州市歷史名城的重要標誌之一,至今還保存相當一部分自唐宋以來形成坊巷。福州三坊七巷街區是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一,是福州老城區經歷了拆遷建設後僅存下來的古代坊巷建築群的一部分,為國內現存規模較大、保護較為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三坊七巷也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古建築遺存之一,故有「中國城市裡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的美稱。
  • 福州三坊七巷,明清建築博物館,活的博物館
    福州三坊七巷,明清建築博物館。三坊七巷,這個從唐末五代開始形成的古老街區,就嵌在福州市最繁華的市中心,一千多年過去了,這裡儼然成為中國現存唯一坊巷格局的老街。南后街是最熱鬧的一條街,百年老店同利肉燕、永和魚丸、木金肉丸等都在這條街,愛好美食的人們可千萬不能錯過。老街的古建築保留得很好,時間充裕的話一定要慢悠悠地在小巷子裡閒蕩穿梭一下,會時不時得有驚喜發現。
  • 福州三坊七巷景觀改造_2020年福州三坊七巷景觀改造資料下載_築龍...
    福州三坊七巷景觀改造專題為您提供福州三坊七巷景觀改造的相關資料與視頻課程,您可以下載福州三坊七巷景觀改造資料進行參考,觀看相關視頻課程提升技能。:82張 本資料為:[福建]福州三坊七巷歷史街區保護與修複方案文本(街區改造)  [福建]福州三坊七巷歷史街區保護與修複方案文本 1  [福建]福州三坊七巷歷史街區保護與修複方案文本 2  [福建]福州三坊七巷歷史街區保護與修複方案文本 3  [福建]福州三坊七巷歷史街區保護與修複方案文本
  • 福州三坊七巷中的「三坊」是石雕牌坊的意思嗎?
    在福州的三坊七巷的門口,大家可以看到屹立在那裡的很大的石雕牌坊,這個牌坊可以說是比較的好看,而且還透著一些些的古韻,說到這裡就要來說石雕牌坊的建築特點了,這個特點是包含了許多的方面的,但是在大致上還是可以分為三類的,但是在三類當中其實分的並不是那麼的分明,這三者之間是有著很好的聯繫的。
  • 福州「三坊七巷」,是哪三坊?哪七巷?很多海內外遊客都慕名而來
    福州的「三坊七巷」,保留了中國傳統民居的特色。民 國版《福建通志》的總纂、近代詩家《石遺室詩話》作者 陳衍就是住在「三坊七巷」中的「文儒坊三官堂」。他曾自吟一聯云:「誰知五柳孤松客,卻住三坊七巷間」。「三坊七巷」都位於「八一七北路」(舊稱「南街」)以西,南后街東西兩邊的一大片居民區,舊屬侯官縣的轄地。 所謂「三坊」,是指衣錦坊;、文儒坊和光祿坊;這三坊都位 於南后街的西面。衣錦坊:舊名通潮巷,因陸蘊、陸藻兄弟典鄉郡,居 此,遂名「祿錦」。後又有裡人王益詳任江東提刑,始更名 「衣錦坊」。
  • 遊福州三坊七巷及於山
    福州位於福建省的東部、閩江下遊,是福建省的省會城市,也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是近代中國最早開放的五個通商口岸之一、中國東南沿海重要的貿易港口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門戶。沿「烏山路」步行經過並參觀清代民族英雄林則徐紀念館,又稱林則徐祠堂、傑出的新聞工作者鄧拓故居後,到三坊七巷遊玩。
  • 中國城市坊制度活化石,明清建築博物館,福州三坊七巷,是這三坊
    三坊七巷,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一,是我國現存規模較大,保護較為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也是為數不多的古建築遺存之一,被譽為「中國城市裡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三坊七巷保護面積達四十公頃,位於福州市老城中心,是福州老城區經歷拆遷建設後僅存下來的一部分,極為珍貴,是福州的歷史之源、文化之根,現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 最能代表福州文化底蘊的地方,不是三坊七巷,而是老倉山
    「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國近現代史」。說起最能代表福州文化底蘊的地方,不少人最先想到的一定是三坊七巷。福州這座擁有長達2200多年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不僅歷史悠久,而且積澱深厚、人文薈萃。但是,能代表福州文化的地方,難道只有三坊七巷嗎?具有「萬國建築博覽會」之稱的倉山區,因其風格多樣、蔚為大觀的近代建築而成為最具特色的城區之一,散落在福州倉山街巷中的近現代西洋建築,凝固著城市的記憶。
  • 定福州三坊七巷了,商務部特別「點名」
    水榭戲臺的插屏門則為黑色,是因為明朝皇帝姓朱,禁止民間使用朱紅色,所以明朝建築使用的插屏,多為黑色。 主體建築用材碩大,三面環廊,當中天井,全用條石鋪砌;牆簷下灰塑「八仙過海」、「雙獅戲球」等圖飾;花廳小巧玲瓏,古為書齋。後牆與宮巷相鄰。
  • 央視專題片聚焦福州三坊七巷 講述福州人的「家國情懷」
    央視專題片聚焦福州三坊七巷 講述福州人的「家國情懷」 2019-02-07 23:03:25  來源:福州新聞網  作者:吳暉
  • 福州三坊七巷入選全國第二批步行街改造試點
    遊客遊覽三坊七巷。記者 葉義斌 攝 臺海網7月24日訊 據福州日報報導 記者23日從市商務局獲悉,商務部22日公布全國第二批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福州三坊七巷步行街入選。接下來,福州市將根據商務部高品位步行街建設要求,從四方面發力,高標準、高質量推動步行街改造提升,著力將三坊七巷步行街打造成承載閩都文脈、匯集城市智慧、充滿生機活力的海西城市會客廳。
  • 米寶文化創意產業園驚喜亮相福州三坊七巷
    品鑑巷文化·將藝術與文化最大融合據悉近日,福州三坊七巷迎來了空前的熱鬧,多家媒體匯集現場、報導米寶文化創意產業園落戶三坊七巷衣錦坊內。三坊七巷作為清代及民國時期文化保留較為完整的5A級旅遊觀光地,在福州已是家喻戶曉,米寶文化在此選址紮根意義重大,有別於傳統類型的商用性質,更傾向於文化的特質和與現實意義融合。以尊重原有古巷的商業形勢,儘可能大的保留完整的商業模式,「打造標杆型古巷文化創意園」,推崇文化、保護古巷文創陣線、實演文創平臺、觀光文創勝地,形成「複合型」文化核心創建「藝術與文化的交融,做古巷文化守護者」。
  • 福州三坊七巷英文指示牌出錯 故居翻譯少「R」
    「故居的翻譯應該是Former Residence,但是三坊七巷不少英文指示牌少了一個『r』,英文裡也沒有fomer這個單詞。三坊七巷是福州的旅遊名片,這樣的錯誤可不應該有。」昨日,記者在福州市12345政府公共服務平臺上看到了市民的這項投訴,實地查看後發現,三坊七巷內多個指示牌存在這樣的英文翻譯錯誤。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三坊七巷,根據市民的提醒,在與南后街交叉的宮巷,找到了一塊錯誤的指示牌。宮巷入口的牆壁上,掛著一塊名為「宮巷景點導覽圖」的指示牌。
  • 名人古屋老字號「三坊七巷」攬客有道
    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中國都市僅存的一塊「裡坊制度活化石」,坊巷內保存有200多座古建築,是一座不可多得的「明清建築博物館」。   原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這樣評價:「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國近現代史。」   由於諸多歷史原因,三坊七巷曾一度衰敗。2006年,「三坊七巷」保護修復工程正式啟動,通過對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魚骨狀」總體格局的恢復,三坊七巷涅槃重生。
  • 福州三坊七巷,中國裡坊制度的活化石,歷史名人輩出之地
    提到福州的三坊七巷,首先有必要了解南后街,「正陽門外琉璃廠,衣錦坊前南后街。客裡偷閒書市去,見多未見足開懷。」這是清末舉人王國瑞描述南后街的一首詩,詩中作者將南后街比為北京正陽門外琉璃廠,生動體現了南后街以前的文化風貌。
  • 福州三坊七巷文化精品 「米家船」搖到臺灣
    福州三坊七巷文化精品 「米家船」搖到臺灣 2009年08月10日 08:32: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福州八月九日電 題:福州三坊七巷文化精品 「米家船」搖到臺灣  作者:張羽  福建「非物質文化精品展」將於本月十二日至十五日在臺灣臺中縣展出。
  • 大美福州:這裡有古色古香的三坊七巷,還有鮮美可口的特色美食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福州老城區經歷了建國後的拆遷而遺留下來的一部分,這裡的建築也是福州歷史的見證者。下面小編就先給您介紹一下這裡有著很深文化歷史的特色小吃,首先當屬是永和魚丸了,三坊七巷的永和魚丸是福州市現存的最老品牌的魚丸,在兩千零一年的獲得了中華老字號的招牌,如果各位朋友去三坊七巷遊玩的話,一定要嘗一下這永和魚丸。
  • 三坊七巷:最美的古巷裡,藏著福州人最愜意的生活
    對於喜歡遊走於古街、古村、感受古老的文化氣息我來說,三街七巷也是我來了福州,最喜歡逗留的景點之一。在寫福州西湖公園的時候,就有讀者給我留言,問三坊七巷值得去嗎?還有熱心讀者幫我回答了,說那裡很文藝,很適合情侶拍拖、或者約上三五好友喝茶、一塊品嘗美食、海闊天闊的閒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