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會嚴懲陳正平,但那38條已經犧牲的生命卻好像成為這社會裡很輕很輕的氣流,已經消逝在很遙遠的過去,輕得我們無法觸摸他們的體積。而每一個最普通的生命要是不能體現出其足夠的重量,就永遠會被我們忽視,於是一場又一場關於無辜者的悲劇就只能重演。
2002年9月18日,記者第一次來到南京城外28公裡、總人口約為12萬的江寧湯山鎮,這個面積僅117平方公裡的小鎮驚人地平靜。鎮裡的街景雖然骯髒卻富有生活氣息,摩託車貨車小麵包車來來往往,不時有灰塵揚起。
這個小鎮卻是旅遊區,周圍遍布「湯泉」,開設了很多療養院和溫泉浴室。鎮後頭,滬寧高速公路橫穿而過,附近有不少新開發的房地產和別墅項目,完全無法料想鎮子本身,竟然如此破敗而略顯混亂。
早起在南京時,記者買了四份南京當地報紙:《南京晨報》、《服務導報》、《金陵晚報》和《揚子晚報》,關於這個驚動海內外的投毒事件,每份報紙上在頭版都是一條幾百字的新華社通稿,確定死亡人數為38人,投毒者陳正平已在鄭州、在上海開往洛陽的1659次列車上被警方抓獲,投毒原因是他嫉妒「正武飲食店」老闆陳正武的生意。除此之外,《服務導報》另有兩條小消息,其中一條講一對夫妻因為睡覺晚起沒有中毒倖免於難。9月15日,南京網民混跡江湖的西祠網站關閉了整整一天。據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記者說,從14日下午開始,進入湯山鎮的主要路口被封鎖,非指定媒體記者一概不準入內。一位出租司機說,事發第二天,有一位境外媒體記者花了380元包他的車,就為了趕在可能封鎖之前進入該鎮。
在封鎖解除後的次日中午,記者剛剛到達由郵電局和建設銀行夾持的丁字路口,就被幾個神色嚴肅的當地人圍住。但他們閉口不談中毒事件,是來投訴多年前的一起因工致殘事故,和兩年前蓋起來的農貿市場實為一個豆腐渣工程。他們的聲討、痛苦與憤怒,與4天前的一個早上,因為吃了一頓早餐死去和倖存但極可能留下後遺症的人們幾乎毫無關係。
記者首先去一家賣冥品的小店打聽中毒死難者的家庭地址,店裡的三個人說,今天差不多沒什麼生意,就只有一家在辦喪事。他們沒有停下手裡正在幹的活計,那是一些小白花,花朵細小到不足以體現哀傷。這是記者經歷過在一起重大災難後最淡漠而壓抑的地方,整個區域,你聽不到哀樂,看不到輓聯,分辨不出任何一戶人家傳出的哭泣聲。據說,多數死難者已經火化,並埋葬到公墓裡。親屬甚至沒有時間多買些花圈去送行。
記者到了那家正在辦喪事的家庭,那是一座兩層小樓,庭院裡一群人看得出來正在準備一餐喪宴,沒有人戴黑紗也沒有人明顯地紅著眼眶。一個壯實的男人扛著大案板走出來,大聲跟記者說:「家裡什麼事都沒有,主人出去辦事了,你們快走吧。」他身後幾個其他親屬避眼不看記者,大家都在靜悄悄忙碌著。
事後,記者才從另一家生意清淡的冥品店老闆張為民(化名)口中打聽到,他就是包老三,他把家裡一間房出租給了開「正武飲食店」的老闆陳正武住,而包老三的連襟(老婆的妹夫)吃了一個陳正武店裡做的燒餅中毒身故,喪事就是為他而辦。張為民認為,湯山人很不迷信,他的店裡,一個月賣不到20個花圈。一個想尋覓幾個生意的風水先生,也閒呆在張為民店裡,他說現在都上公墓了,沒人請他去做事。
在湯山,記者不止一次聽到路上熟人見面,互相這麼問候:「你怎麼沒被毒死呀?」隨後兩人通常仰頭哈哈大笑,那種笑聲讓外人聽來,卻有無數的悲涼和沉痛。■
閱讀更多更全周刊內容請微信掃描二維碼成為中讀VIP,閱讀期期精彩內容!
版權聲明:凡註明「三聯生活周刊」、「愛樂」或「原創」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未經三聯生活周刊或愛樂雜誌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 、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刊、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三聯生活周刊」或「來源:愛樂」。違反上述聲明的,本刊、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