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塊在臺灣能吃到什麼?網友:和我想的完全不一樣
每一個地方,由於人均收入和消費的水平有所不同,在物價方面也會造成了很多的差異。比方說,水果肉類有我們國內很普通,平時賣得也很便宜的,可是去到了韓國和日本,很多就變成了奢侈的消費品,這還是因為那些國家比較稀缺這些東西的原因。那麼,在我們國家的寶島臺灣,那裡的消費水平到底是如何的呢?人民幣一百塊錢,在臺灣能吃得到什麼?對比過了就知道,有網友說:和我想像的完全不一樣。
隨著兩岸關係的逐漸密切,現在,越來越多的大陸遊客選擇去臺灣旅遊,以前,在很多的人看來,臺灣人好像都非常富有的樣子,這是因為,臺灣人的薪資比起大陸的人要高出了一倍多,但是,高薪資的同時,也帶來高消費的物價,臺灣的消費水平達到了一二線城市之間,雖然臺灣的物價跟歐美的國家比起來還要低一些,但是,相對於大陸而言,已經算蠻高的了,臺灣出產的一些農副產品的價格,甚至高出大陸的一倍多,那拿著一百塊錢到臺灣能幹什麼呢,能吃得到什麼呢?
換算成新臺幣的話,一百塊人民幣大約可以換443元的新臺幣,有一位留學生曾經表示道:在臺灣,吃一個普通的便當差不多要花去80-90的新臺幣,還沒去過臺灣以前,會以為那裡的水果會非常便宜,估計有這個想法的人要失望了。在臺灣,香蕉是論根買的,一根香蕉的售價,大約相當於4-5元的人民幣,而在大陸這邊,香蕉是論斤買的,一斤的價格也是4-5元人民幣的樣子。這還真的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當然了,這也只是臺北地區的物價,在臺灣一些中南部的地區,物價相對會低一些,但是,還是有網友表示道,那些地區的物價消費水平,和他自己的想像完全的相反。
其實,在臺灣吃的東西還算得上是相對便宜的,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貴的是交通和住房,這一點,我想在大陸生活的人也是感觸很深的;當然,來到了臺灣,最重要的一個項目就是:吃吃吃,臺灣的夜市文化是臺灣旅遊最大的亮點,在臺北的士林夜市,不僅規模很大,而且交通也非常的方便,各式各樣的特色美食,吸引著來自四面八方的吃貨們。
最有特色的小吃有士林大香腸,這是士林著名的小吃之一,已有三十年的歷史,選料精細,用炭火烤制而成,吃起來肉質香Q、咬勁十足。
蚵仔面線,最不容錯過的就是慈誠宮前的這家老店,不僅價格便宜,一碗只賣二十五元,配料很多非常的豐富,配上點大腸和肉末,再添加點蒜蓉和香醋,那個味道可不得了,口水都要流下來了。
大餅包小餅,這個美食很有來頭,據說是兩個挨一塊的鄰居,一家做大餅賣,另一家做小餅賣,有一回倆家心血來潮,大餅將小餅包起來了賣,大受食客們的歡迎,才有了今天的這個樣子的小吃。
蚵仔煎,在臺灣偶像劇盛行時,也帶動了這個小吃,去臺灣旅遊的人都要在當地品嘗一下。這個小吃,背後也有個有趣歷史的故事,傳說在17世紀時,軍隊打仗時沒了糧食吃,有人急中生智的將臺灣產的蚵仔和番薯粉混合加水煎成了餅來吃,後來這個吃法流傳了下來,成為了當地一大特色小吃。
去臺灣旅遊,雖然一百塊錢買不了多少東西吃,但是可以體會一下當地人的生活,還可以見到好多好吃的東西,還可以聽到一些有趣的故事,也是一件讓人感到愉快的事情。